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農學概論的心得體會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5.79K)

篇一:農學概論試題及答案總結

農學概論的心得體會三篇

花芽分化:作物生長髮育到一定時期,莖類的分生組織不再分化時,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過程。

葉的生長:葉原基發育生長的過程為:頂端生長。出緣生長。居間生長

1. 簡述作物的生長髮育?

生長:是指作物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的增加。特點是一個不可逆的數量化過程。如營養器官(如根、莖、葉)的生長,通常用大小、長短、粗細、輕重和多少來表示。

發育:是指作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形成過程;也就是作物發生了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本質性變化。特點是分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質變過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維管束髮育以及氣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各有什麼特點?

作物以分化形成營養器官為主的生長

生殖生長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為主的生長

營養生長期是生殖生長的基礎營養生長是作物轉向生殖生長的必要準備。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是並進的階段,彼此之間會存在相互影響相互競爭的關係。

3. 種子的概念與區別

用來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種材料。

種子分為三類:胚株發育而形成的種子,如豆類

子房發育形成的果實 如水果

根莖作物用於繁殖的營養器官 如馬鈴薯塊莖

*1.光對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產所需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光,其次來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長的重要性包括間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就是作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作為作物生長髮育提供物質基礎。直接作用是促進作物形態器官建成,如種子萌發,葉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還會影響作物某些生理代謝過程而影響作物產品品質。總而言之。光對作物生產的重要性最終體現在作物群體結構的改變和作物產量和品質改變上。

光和速率:每小時每平方分米的葉片面積吸收CO2的毫克數

光補償點: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產物與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質達到平衡時所接受的光照強度(光和速率=0).

光飽和點:在一定的光強範圍內,植物的光合強度隨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當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數值之後,光合強度不再繼續提高時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現象:自然界一晝夜間光暗交替稱為光周期。作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受日照長度的影響醉舞發育對日照長度的反應。P70 作物溫度三基點,最低點,最適點,最高點

積溫:作物生長髮育階段內逐日平均氣溫的總和

3.簡述自由水束縛水的區別

與細胞組分緊密結合不能自由移動、不以蒸發喪失的水為束縛水;與細胞組分之間吸附能力較弱,可以自由移動的水稱為自由水。.

6. 為什麼推廣CO2施肥還有很大難處

CO2施肥主要還是還是再有控制條件的溫度中。1)每生產1kg的幹物質需要消耗1.5kgCO2,用量大體積大。CO2是氣體狀態,流動性大,應用起來困難。2)目前生產CO2成本較高,價格不菲,效益不高。

7.是否為作物必須營養元素,三條判斷標準;

1)由於該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長髮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該元素,表現出專一的的缺乏症狀,而且這種症狀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3)該元素在作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為土壤或培養基的改變產生的間接效果。

種植制度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的作物組成、配置、熟制與種植方式的總稱。 作物佈局;是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作物組成與配置的總稱

複種:指同一年內在同一塊田地上接連種植或收穫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

單作:指在同一塊田地上種植一種作物的種植方式

混作:指在同一塊田地上,同期混合種植相同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種植方式。

間作:指在同一塊田地上於同一生長季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種植方式

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 、 行或畦間播種或栽植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 輪作:指在同一塊田地上不同年度間按照一定的順序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複種形式的種植方式

*(論述)我國種植制度主要型別的特點

按作物的構成分類,可分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為主的,以飼料作物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為主的種植制度

按降水與灌溉程度分類,分為乾旱地區種植制度,半溼潤地區或無溼潤區,無灌溉種植制度,灌溉旱地種植制度和水田種植制度

按農田的利用程度分,分為撂荒制度,休閒制度,連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複種指數高達156%。是世界上覆種面積最多的國家

2)作物組成中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飼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佔比列低

3)種植方式多種多樣,單做與間套做輪作與連做均有分佈,連做換茬比較靈活。

2.作物佈局的步驟與內容

1.明確對產品的需求 2.查明作物生產的環境條件,3.選擇適應的作物種類和品種,4.作物配置的確定。

3.複種對增產的作用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種面積 2 是緩種了作物之間爭地的矛盾 3.有利於穩產,即複種有利於前後茬產量互補,增加農產品剛給的穩定性

4.間套作的增產的原理

1.充分利用增長季節(關鍵)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通風條件 4.充分利用土壤條件 5.增加群體抗災,抗逆性 6.邊行優勢

5、簡述輪作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

答:1、減輕農作物的病蟲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4、經濟有效地提高作物產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7. *連作的危害

1. 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雜草危害加重 2.化學原因:營養物質偏耗,有毒物質積累 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狀的惡化

良種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種 種性的前提下有計劃、迅速地、大量地繁殖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或苗木的技術。

1. 品種改良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引種、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誘變育種、生物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

*土壤肥力:土壤能夠同時並且不斷的供應和調節作物生產發育所需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等生態因子的能力

土體構造分為表土層(耕作層、犁底層)心土層、底土層

蒸騰係數:作物每形成1G幹物質所務消耗的水分克數

需水臨界期:作物對缺水特別敏感的 時期。這個時期缺水對產量影響較大 營養臨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時期(幼苗p生長繁殖n)

種子壽命:種子從生理成熟到生命力喪失的生活期限。

2. 為什麼有機肥要充分腐熱後施用

講授病蟲危害的作物體制成有機肥,如不經發酵腐熱,病蟲就能存活,並通過施肥而傳播。

3.病蟲草的防治原則和方法

一、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也給作物的生產帶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

1. 病原物蟲草的抗性增加

2. 大量殺傷天敵,破壞生態平衡

3. 汙染和環境和農產品,造成公害

二、害蟲主要防治方法

1.植物檢疫2.生物防治3. 化學防治4、農業防治5、物理機械防治

1. 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1)技術科學化(1.品種改良 2.化肥生產3.農藥、栽培技術、灌溉技術)

2)操作機械化

3)產銷社會化

4)生產高效化

5)農民知識化

1、種子指作物生產上直接用來作為播種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學上由胚珠發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從播種到收穫的整個生長髮育所需要的時間。

3、經濟產量指單位面積上所收穫的有經濟價值的主產品數量。

4、品種指人類在一定的生態條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標,在自然選擇的基礎上,經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主要性狀相對一致,能生產出符合人類要求的產品的一個作物群體。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輸導 、支援、合成、貯藏。

2、種子萌發需要的適宜環境條件包括水分 、溫度及氧氣。

3、作物生長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溫度、水分、空氣和養分。

4、作物生長髮育的溫度三基點包括最低溫度、最高溫度和最適溫度。

5、 複種指數是指全年總收穫面積佔耕地面積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長髮育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是氮、磷、鉀 。

7、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體、液體、氣體三相物質組成的複合物。

9、決定一個地區能否複種的首要條件是溫度 。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時晝夜週期中,日照長度短於某個臨界日照長度,才能正常開花結實。

三、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列作物屬於長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黃麻 D.菸草

2、在冰點以下的低溫對植物組織、器官所造成的傷害叫(A )。

A.凍害 B.熱害 C.旱災 D.澇災

3、(C )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內接連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種植方式。

A.種植制度 B.作物佈局 C.複種 D.連作

4、下列作物種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蠶豆 D.青稞

5、下列作物根系屬於鬚根系的是(B )。

A. 大豆 B. 玉米 C.茄子 D.馬鈴薯

6、小麥屬於(A )。

A.長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 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7、在前季作物生長的後期,在其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叫

(D )。

A. 間作 B.混作 C.複種 D.套作

8、下列作物中,屬於喜涼作物的是(C )。

A. 花生 B.水稻 C.青稞 D菸草

9、原產於南方的冬小麥品種引種到北方,其生育期一般會(A )。

A.延長 B.縮短 C.不變 D.抽穗前延長,抽穗後縮短

10、種子真正成熟的含義是(D )。

A.形態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態未成熟 C.形態成熟,生理未成熟

D.形態和生理均成熟

四、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括號內,多選、少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播種前種子處理技術包括:( B、C、D、E )

A.播種 B. 晒種 C.消毒 D. 包衣 E.浸種催芽

2、品種改良的目標有( A、B、C、D )。

A.高產 B.優質 C.穩定性好 D.適應性強 E.產量低

3、播種期的確定應根據( A、B、C、E )等綜合考慮。

A.品種特性 B.種植制度 C.氣候條件 D. 播種方式 E. 病蟲害發生情況

4、種子清選的方法有( A、B )

A.風選 B.篩選 C.密度選 D. 壓力選 E.質量選

5、植物病原物的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主要有( A、C、D、E )。

A.人為傳播 B.營養傳播 C.昆蟲傳播 D.雨水和流水傳播 E.氣流傳播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作物品種混雜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機械混雜;(2)生物學混雜;(3)不良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4)選擇作用;(5)遺傳基因的繼續分離和基因突變。

2、種子休眠的原因是什麼?

(1)種皮厚,透氣差;(2)胚未發育完全;(3)後熟作用未完成;(4)抑制物質的存在。 3、作物病害農業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作物病害農業防治的主要方法有:(1)使用無病繁殖材料;(2)建立合理的種植制度;(3)加強栽培管理;(4)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

4、輪作增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能均衡利用土壤營養元素,用養結合,提高地力;(2)可減少病蟲害;

(3)消除土壤有毒物質;(4)改變農田生態條件,減少田間雜草。

2.農業發展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歷史階段。

篇二:農學概論

《農學概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要介紹了與種植業生產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用技術,具體包括種植業生產的生態學基礎、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佈、作物的生長髮育與品質形成、種植業資源與生產調節技術、種植制度、種子繁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禦、種植業發展展望等內容。安排了主要農作物形態識別、種子的形態與結構、種子活力/純度/淨度的室內檢驗、葉面積係數測定、測土配方施肥軟體、主要農作物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及產量測定、輪作制度設計七個實驗。附錄中收集了與種植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和農諺知識。《農學概論》內容豐富、涉及知識面廣,適合農業院校非農專業和理工科院校與土地利用相關專業學生使用,也町作為農業工作者和教師的參考書。

編輯推薦

《農學概論》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與土地農業利用緊密結合,編排了種植業生態學基礎、作物起源分佈與利用、作物生長髮育與品質形成、種植業資源與作物生長調節技術、種植制度、種子繁育、作物生物災害及防治、災害性天氣與預防、種植業展望及農學實驗等十一章內容。該書突破了農學概論一般較為概括地、總結性地介紹農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的特點,較為詳細地、全面地闡述了部分重要內容,便於缺少基礎者學習,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農學的範疇和特點

第二節作物生產的條件和特點

第三節我國作物生產面臨的挑戰

本章習題

第二章種植業生產的生態學基礎

第一節生態學基礎知識

第二節農田生態系統

第三節生態農業

本章習題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佈

第一節作物的起源和分類

第二節作物的分佈

本章習題

第四章作物的生長髮育與品質形成

第一節作物的生長髮育

第二節作物產量及其形成

第三節作物品質及其形成

本章習題

第五章種植業資源與生產調節技術

第一節種植業資源的型別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節光照與作物生長髮育

第三節溫度與作物生長髮育

第四節水分與作物生長髮育

第五節大氣與作物生長髮育

第六節土壤與作物生長髮育

本章習題

第六章種植制度

第一節作物佈局

第二節複種

第三節間套作

第四節輪作與連作

本章習題

第七章種子繁育

第一節良種的作用

第二節良種繁育

第三節種子加工、貯藏和檢驗

本章習題

第八章作物病蟲害防治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第三節作物蟲害及其防治

第四節作物草害及其防治

第五節農業鼠害及其防治

本章習題

第九章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禦

第一節低溫害天氣

第二節連陰雨天氣

第三節乾旱天氣

第四節暴雨天氣

第五節強對流天氣

本章習題

第十章種植業發展展望

第一節種植業生產機械化

第二節種植業生產設施化

第三節種植業生產標準化

第四節種植業生產智慧化

第五節種植業生產安全化

第六節種植業生產清潔化

本章習題

第十一章農學實驗

實驗一主要農作物形態識別

實驗二種子的形態與結構

實驗三種子活力、種子純度、種子淨度的室內檢驗 實驗四葉面積係數測定

實驗五測土配方施肥軟體

實驗六主要農作物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及產量測定 實驗七輪作制度設計

附錄一節氣介紹

附錄二農諺集錦

篇三:《農學概論》

農學概論 (0127)自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的性質與設定目的

(一)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農學概論是圍繞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產,講述作物生長髮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係,以及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土壤與營養、種植制度、遺傳育種等基本知識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其特點是實踐強,綜合性強。

(二)本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任務與作用

農學概論是農業推廣專業的專業課和學位課程。自學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長髮育規律、遺傳育種基本知識、作物的生產原理與技術、耕作制度等知識後,才能提高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深度與廣度,更好地發揮農業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設定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有自學能力的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作物生長髮育規律,掌握生態環境條件對作物生長髮育和產量品質的影響,掌握作物病蟲害發生的一般規律和防治技術及原理,掌握作物生產中的種植制度和栽培技術,明確作物遺傳育種的基本原理,瞭解農業新技術的發展,能分析和解決作物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指導農業技術推廣。

(四)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關係

農學概論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農業推廣專業應先修農學概論,後修農村社會調查、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農業推廣專案管理與評價、農業推廣組織與管理等課程。本課程的重點是作物生長髮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係。由於農學概論的實踐性很強,因此除了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深入科研、生產第一線,理論聯絡實際學習,逐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的重點是農業生產的本質和基本環節。

瞭解農業的含義、地位和作用。

理解農業的組成。

掌握農業生產的本質和特點。

-1-

熟練掌握農業生產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係。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農業的含義

第二節 農業生產的本質和特點

第三節 農業生產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係

(三)考核知識點

1、農業的含義、組成與地位和作用。

2、農業生產的本質和特點。

3、農業生產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係。

(四)考核要求

1、領會:農業、農業生物等概念。

2、簡單應用:農業的組成及各部分的關係、農業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的主要異同、植物生產的特點;動物生產的特點;微生物分解與合成的特點。

3、綜合應用: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業生產的特點。

第二章 作物的分類、分佈和生產概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的重點是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學分類系統相結合分類以及按生理生態特性分類。

瞭解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概況。

理解作物的起源和植物學分類。

掌握作物的分佈。

重點掌握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學分類系統相結合分類以及按生理生態特性分類。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作物的分類

第二節 作物的起源、分佈和生產概況

(三)考核知識點

1、作物的分類。

2、作物的起源、分佈和生產概況。

(四)考核要求

1、植物學分類的七級系統;農業生產上常見的被子植物科及響應的栽培植物;各種分類方法中各型別的代表作物、起源於中國起源中心的主要作物及主要農作物-2-

的生產概況。

2、領會:品種、雙名法、喜涼作物、喜溫作物、短日照作物、長日照作物、中性作物、限日照作物、三碳作物、四碳作物、春播作物等概念。

3、簡單應用:植物學分類中的“種”與品種的區別;植物的命名法則、棉花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薯類作物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大豆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糖料作物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大豆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

4、綜合應用:按用途和植物學分類系統相結合進行分類的主要類別及各類別的主要作物;按作物的生理生態特性分類的主要類別及各類別的主要作物、糧食作物在世界上的分佈情況;我國糧食作物的分佈情況;我國工業原料作物的分佈情況。

第三章作物生產的基本條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是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其重點是氣候因子和土壤有機質與作物生長髮育之間的關係,難點是光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以及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基本作用。

瞭解土壤的形成與組成;土壤酸鹼度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

理解光合作用及其與作物產量的關係;空氣對作物生長髮育的影響;土壤的質地和結構與作物生產的關係;土壤有機質的轉化過程。

掌握生態因子的型別及生態因子間的相互關係;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和 ;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基本作用。

熟練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溫度和水分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土壤有機質量在土壤肥力上的意義。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生態因子的型別和相互關係

第二節 氣候因子

第三節 土壤與營養

(三)考核知識點

1、生態因子的型別及相互關係。

2、光與作物生產的關係。

3、溫度對作物生長髮育的影響。

4、水分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

5、空氣與作物生產的關係。

6、土壤的形成與組成。

-3-

7、土壤的質地與結構。

8、土壤有機質。

9、土壤酸鹼度。

10、植物營養。

(四)考核要求

1、識記:生態因子的主要型別及各型別中包含的生態因子、理論光能利用率的計算、我國的熱量資源,主要作物的生理活動的基本溫度範圍、我國主要地區的降水量,主要作物的水分臨界期、土壤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我國由南向北土壤酸鹼度的變化情況、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種類。

2、領會:生物環境、非生物環境、環境、生態因子、生活因子、限制因子等概念、經濟產量、生物學產量、經濟系數、光能利用率等概念、生命溫度、生長溫度、發育溫度、積溫、活動溫度、有效溫度、活動積溫、有效積溫、溫度三基點、春化作用、冷害、凍害等概念、蒸騰係數、水分臨界期、大氣乾旱、土壤乾旱、澇害、溼害等概念、土壤、分化作用、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母質、成土過程自然土壤、農業土壤等概念、土壤質地、土壤結構等概念。

3、簡單應用:生態因子對作物生長髮育和產量形成的作用規律、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提高光能利用屢次的途徑、變溫對作物生長髮育的影響;作物的光周期和春化特性性引種、栽培管理、育種等方面的意義、水對作物生長髮育的作用、氧氣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二氧化碳與作物生長髮育的關係;作物吸收氮的只要來源;臭氧的主要作用、風化作用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人類的生產勞動咗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型別土壤的主要特性;團粒結構的主要特性、有機質的來源;有機質的組成和型別;土壤有機質的礦質化過程;土壤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

4、綜合應用: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土壤有機質在土壤肥力上的意義、植物必需元素的基本作用。

第四章作物的生長髮育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是該課程的重點之一。

種子及其萌發,根、莖、葉的生長和功能是本章的重點,根、莖、葉的結構及雌雄蕊的發育是本章的難點。

瞭解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組成。

理解根、莖、葉、雌蕊、雄蕊的結構。

掌握根、莖、葉、雌蕊、雄蕊的生長髮育過程;種子的概念、結構和型別;-4-

種子的發育、壽命與休眠;根對水分和礦質營養的吸收;開花、傳粉與受精過程;果實的發育與結構。

熟練掌握種子的型別、萌發過程及與外界條件的關係;根、莖、葉的型別和生理功能。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種子及其萌發

第二節 根的生長及對水分、營養的吸收

第三節 莖的生長

第四節 葉的生長

第五節 生殖生長

(三)考核知識點

1、作物種子的概念、結構、型別、休眠與壽命。

2、種子的萌發過程及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3、根的型別和生理功能。

4、根的結構及吸收。

5、莖的形態、功能和生長習性。

6、莖的結構與生長。

7、葉的功能、形態和構造。

8、花的結構和發育。

9、開花、傳粉與受精。

10、種子的發育及果實的發育和構造。

(四)考核要求

1、識記:種子的主要型別及各型別的主要作物、幼苗的型別及各型別的代表作、根的主要型別、根成熟區結構及各部分名稱、花的組成部分、雌雄蕊的結構、果實的型別及代表植物。

2、領會:細胞、組織、種子、種子的壽命、休眠等概念、定根、不定根等概念、根壓、蒸騰拉力等概念、年輪、春材、秋材等概念、葉脈、側脈、脈梢、網狀葉脈、平行葉脈等概念、花、花芽分化等概念、開花、自花授粉、宜花授粉等概念、真果、假果、單性結實、無籽果實等概念。

3、簡單應用: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種子的修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種子的萌發過程、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根尖的分割槽及各部分的功能;根的次生生長過程;根的被動系水過程;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莖的生理功能;莖的生長方式、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樹皮的形成過程;裸子植物莖結構特點;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葉的生理功能;葉的基本形態;禾本科植物葉的組成;葉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