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18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

xx年7月5日,我參加了xx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聽了兩節作文課以及聽了張xx校長關於“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張xx校長說:習作,閱讀是基礎,興趣是動力,思維是關鍵,表達是難點。“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情感”、“開放的內容”、“開放的表達”、“開放的文體”,形成了以“開放”為特徵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國小習作教學模式。張xx校長說:“開放習作表達方法的教學應由重形式指導該為重內容指導,由重課堂指導改為重課前指導,由重套路指導改為重思路開拓。”在習作教學的重課前指導方面,在以往自己的習作教學中,我也注重課前指導。經常讓學生把學校的活動作為習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校運會、電影觀後感。有了課前的生活積累和真實體驗,學生都樂於習作,樂於表達。就是張xx校長所說的:“有了生活積累,有了真實體驗,誰說學生表達無物,抒發無情?”

這次習作培訓,既有精闢而創新的理論,也有實質性的課堂案例,深入淺出,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寶貴的習作教學經驗,避免我們誤入習作教學的歧途,避免我們走彎路,引導我們走習作教學的陽光大道。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2

一、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

一方面,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寫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任務,比如,在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作文寫作課中,作文題目是《我的課餘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發言,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講述自己的課餘愛好、生活興趣。然後把這些語言整理成文,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任何寫作活動都來自於現實生活,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增設閱讀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代的詩詞、文化、成語,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閱讀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風景區春遊,進行對景色的寫作,教師講解一種花,讓學生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的手法對這種花進行描述,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加大語文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訓練題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訓練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自己評價,然後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和評價。教師應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3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我認為,在三年級“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

語文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體現一個人的睿智,思維敏捷。現代語文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教學生由詞說到句,再由句說到段。給學生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同學都有“說”的慾望,勇敢地暢所欲言。在有話說的基礎上,教給同學一些說的技巧,用不同的詞語或語句表達一種意思,怎樣有順序地、不零亂的表達自己要說的話。同時,叫其他同學學會聽,能夠評議同學的發言。如:我教如何保護小動物時,首先就播放小鳥在林中自由的飛來飛去,讓學生聽鳥鳴聲。接著播放大量野生動物被捕殺,引導同學們積極思考。儘量照顧發言面的廣,讓全班同學都能得到鍛鍊。集體討論同學提出的保護動物的方案行不行,為什麼?說出理由來。對同學們的發言合理的及時表揚,不好的給予指正,鼓勵他的勇氣,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對於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平時發言很少的同學,能講幾句,就給予表揚,相反,成績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要求能用新學的詞語,有順序,有感情地表達。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讀”的要求,首先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讀完後,能弄清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讀”來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再次,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再來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__雲:溫故而知新。經常溫習功課,以後的學習才會覺得較輕鬆。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

我有幸參加了安慶市國小語文特色教學觀摩活動,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內容豐富的多媒體可見,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來談談聽課後的點滴體會:

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緊跟新課標,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去創新。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所以語文最主要的是訓練學生的表達運用能力。以前,我一直以為,教學生字、詞語是一件簡單而又枯燥的事情,只需要讓學生會讀會寫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運用。可聽完三位老師的課後,我才明白字詞的學習在課堂上也能夠詮釋得那麼精彩。

二、時刻貫徹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次的特色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首先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文字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與時間賽跑》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用詞清新易懂。劉璟老師根據這一特點著重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通過課外延伸補充資料,以便更好地讓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其次,關注讀練結合,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抓住重點對詞句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如何世千老師在教學《圓圓的沙粒》時,讓學生通過“牢獄”體會沙粒當時的處境,讓學生互動交流發表意見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再如,在教授“當沙粒真誠地說它要變成一顆珍珠時,同伴們用嘲笑的口吻數落它”這一片段時,何老師及時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表演,學生們積極參與,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濃厚,學生的積極性相對提高。

再次,特色教學也離不開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學生。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 出發,找到學生的興趣點,適當放手讓學生做學習上真正的主人,老師此基礎上加以輔導因材施教,還給學生學習的空間,這樣有的放矢,效果才更顯著。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學到很多,對於課堂教學我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後,在教學中,我應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與墨守成規,及時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5

過去,由於受到傳統落後教育方式的影響,過分強調國小生對學習的接受與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國小生髮現探究能力的培養,這極大地影響了國小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要想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落後的教學方式,就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實際就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與基本要求。其實,《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認真進行探究式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己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而且可以找到不斷探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與方法,並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情感及態度等各方面的發展進步。其中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最為重要與關鍵。由此可見,探究式教學對於國小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新奇愉快的精神體驗,更是一種富於創造的腦力勞動。筆者在分析國小生心理和生理特徵以及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在國小語文探究式教學方面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以期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過去,在傳統落後的教學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基本上以教師講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且很難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合作關係。新課改的推行,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合作與互動的良好關係。這在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方面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真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具體列出了階段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在國小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著力拓展語文教學渠道,培養學生在觀察、思考、實踐中認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在教學《創辦班級圖書角》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活動,組織、動員和號召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努力為創辦班級圖書角獻計獻策;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輪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究怎樣管理好班級的圖書角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

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藉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因為多媒體比較直觀和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在學生中組織建立一些課外活動以及學習興趣小組,積極為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等。

四、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識,我們首先要激發起他們探究的濃厚興趣。一般而言,國小生對一切知識都充滿著新奇感,其求知慾望都比較強烈。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徵,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引導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是非常有趣的,鼓勵和相信學生一定會與語文成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和語文教材裡的小朋友一樣,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學生都會爭先恐後地發言和提問,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後,教師應當適當地給予鼓勵,不斷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意識與興趣。

五、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內容。一般情況下,探究意識主要來自於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兩方面,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去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們大笑”這個線索,讓學生自己思考“魯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嗎?”“人們笑什麼、為什麼笑?”等問題。如果學生仍然探討不出結果,教師就應當及時為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然後再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來是指社會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動派鬥爭所受的挫折、迫害,進而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善於和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的精神,這樣有利於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比如在《窮人》一文教學過程中,對桑娜是否應抱回孩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把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代表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認真探索,充分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張和意見,進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內容。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學生必須掌握新的學習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探究能力。對此,我們教師要勇於擔負起責任,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發揮國小生的積極主動性,著力推行探究式教學,不斷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探究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必須背過、必須默寫過、必須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薰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希望並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於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採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於不同的年級所配備的教材內容都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重點的把握,教師應該視情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應該有意的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內容,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裡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對於語文教學課堂來說,既要轉變教師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生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種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又是新課程課標實施的關鍵,而新課程要求的是以上培養和形成的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是屬於學生的,是他們學習知識的海洋,教師只是這個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體。

如今,我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已有幾個月的時間了,想想這幾個多月來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整體上講:課堂面貌比起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對我的語文課來說吧!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一些活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厚,他們的參與度幾乎達到 90% 。看到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絲欣喜。儘管如此,從中也有一些讓我感到迷茫和困惑,從這幾個月的課改教學實踐中來看,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化課堂改革理念

1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學生一開始還不能夠自主探究,甚至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此時,做好學生的督促學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儘可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知識的意識,讓學生能夠自願去學習。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把課堂全部還給學生。

2 、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除此之外,還要認真地處理好課堂教學改革與減負工作之間的關係。儘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學、樂”相結合。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3 、知識的點撥與補充以及教師本身語言的規範化。

在展示彙報的過程中,當學生說出多種答案時,教師就適當地做出點撥和補充。要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而不能讓他們在模稜兩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學生的預習環節。

我認為學生的預習應當是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預習的大範圍模組,讓學生按照這個模組進行預習。而並非直接給學生練習式的提綱去預習課文,這樣的話並沒有完全解放學生的思想,更沒有解放我們的教學模式,反而鎖定了學生的思。,

二、課堂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難題。

1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也有許多的困惑:少部分學生不討論、交流,在小組中只會濫竽充數,這樣下來還很難達到課改所要求的“全員參與”。讓較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討論、交流時,那些學困生就無話可說,不會討論。不只這樣,反而還把部分優等生拉下泥水去,到頭來他們也還是一無所知、一竅不通了。

2 、在進行展示彙報的過程中,就有更多的學生在舉手發言,這時如果都要讓所有舉手的學生一一發言,這樣就會影響了展示彙報的時間,更影響了教學進度。若是不讓他們發言,那也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談不上有沒有什麼好的效果了。

3 、至於“讓全員參與”這個節骨眼上的問題,我還沒有很好地去解決和實現。因為在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要徹底地放手讓學生討論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收穫較多的只是平時學習較好的那部分學生,而對於那些學困生就只是一種煎熬,難耐無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學生當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只達到 90% ,並沒有達到“參與式”教學模式所要求達到的 100% 。

以上情況引起的原因是我們學生的語言表達力欠佳,他們會做但無法用口語將它通通順順地表達出來,更不用說完完整整地敘述出來,他們無法把自己內心知道的講給別人聽。特別是來自村校的學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語言的影響,時常把語句倒著說,不用說讓他們準確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事了,就用漢語完整地與同學、老師說通一句話都覺得很難。

現在為了避免學困生無話可說的現象,我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地鼓勵他們都說話,哪怕只說出一句來,只是為了先培養好他們能用漢語交流的關鍵問題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標還不能給他們指定。與此同時,我還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讓每個學生能有興趣地認真交流。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了進一步的轉變,他們不管說對說錯也都會爭著到講臺上去當“小老師”了。

以上之談就是我這幾個多月以來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新的體會和困惑,雖然還沒能夠達到課堂教學改革真正的“改”,但這也是為了日後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語文教學應倡導“大語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關心廣大的社會生活,否則學不好語文。傳統教育方式使得課堂枯燥無味,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學會做人,學會適應多變的社會。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絡生活

聯絡生活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生活,實際體驗生活。對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關於社會人生問題,可以是自己身邊的瑣事,也可以是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例如我教周國平的《直面苦難》這課時,要求學生聯絡實際設想自己處於逆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生活,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艱難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變的更堅強——甚至,你可以改變環境!你就是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這樣學生對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教莊子的《逍遙遊》時,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我們把莊子的逍遙理解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麼在平凡考試的壓力下,我們怎樣才能達到逍遙呢?從而揭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出他們的心靈是自由的。這樣聯絡生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變難為易,而且便於抓住機會進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二,積極互動

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建立必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 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 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即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機械記憶)。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導學生由課文選材聯絡生活的實際,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知“背影”。

全文記父親說的話只有五處,都十分簡單。按理說,在“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的境遇裡,在父子難分難捨的離情中,交談、告誡、囑咐,自是不少,為何作者只記了這極普通極簡短的幾句呢?引導學生討論後,可以看出文章在這裡選材的標準是:只記敘可以表現“裡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深情”的話語,使讀者“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彷彿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為撫育子女成人、成才,歷盡艱辛,可謂嘔心瀝血;而學生身受父母慈愛,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學中,應針對學生實際,運用教材的示範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並適時給予點撥,使學生對父母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廣泛應用

學以致用,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語文課外活動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語文課外活動,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進行有計劃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寫字活動、朗讀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智力比賽、即席發言、參觀訪問、旅遊採風、故事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作品欣賞會、改編排練課本劇等等。

四,拓寬知識

拓寬知識在於使學生更加了解課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學生對課文字身的理解,不會產生時間上的代溝。通過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讀者們讀了本文,多會產生共鳴,並想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親情和作者的父親並沒有兩樣。“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列強勢力明爭暗鬥,混戰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艱難。作者的家庭,因社會的黑暗也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在這一背景下,課文通過臨別前父親背影的描寫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題,從家庭的境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景氣;父親的關切使作者感激,父親的艱難掙扎令作者感動,這一切都顯示出父子親情的純摯與可貴。”

經過此番介紹後可讓學生更加容夠融入課文,為教師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產生實際感,讓學生不至於有不著邊際的感覺,對於讓學生聯絡實際有著良性的輔助效果。

總之,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會使教育質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7

20xx年的XX月我帶著一顆渴望而又真誠的心來參加國小語文國培培訓。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有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同時我也深深地幹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決定細品所學,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於現實教學中。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打心底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以保證生活來源不受影響,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我總是想,做一個普通教師未嘗不可,但是,能做一個好老師更是夢寐以求,若能如願以償,演繹出的人生肯定會更加精彩。

順應對好老師的嚮往,教師才能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啟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醞釀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和諧環境。常說萬策之首,攻心為上。這就啟示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得先把學生的心拴住,學生才能在向師性的驅動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可能性才會更高,落實好素質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此理一點不假。通過參訓,我從名師專家的誘導中領悟到,教材是學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藍本並非聖旨;教改勢在必行而非雁過無跡,教改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學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攆不動,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綠草去喂。學生之所以遠離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學的餡餅,但是我們可以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源,以多方力量為推動器,農村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照樣可以熠熠生輝。如果我們用心尋找到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交叉的點,那個點即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金鑰匙,進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無限的知識將迎著方法之刃而解。

下面我就如何設計好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心得:

兒童步入國小就意味著閱讀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實現這一跨越必將對它們日後的閱讀,包括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階段目標,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的目標: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第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第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切實過好認讀關,體會文中的感情和語氣。第三,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瞭解課文中的意思,並達到樂於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要順利達到以下目標,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貫採取以下策略。

1、加強認讀,逐步提高

入學前學生的認識的字都很少,入學一段時間後,他們就逐漸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從而為閱讀奠定了一點基礎。但由於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課文中沒有生字,好多學生也會一字一頓地讀,或者回讀,難形成連貫的語流。因此教師應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課堂上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可以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對於較難讀的句子,教師可示範甚至領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習的經驗,切實過好認讀關,從一字一字地讀到以詞或以片語為單位進行閱讀。

2.感受樂趣,啟發對話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加工處理課文的符號資訊,與課文和作者對話交流,受到課文豐富內涵的影響。於是學生體會到閱讀可以跨越時空,將世界各地的風光盡收眼底,將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來,其樂無窮。漸漸地,這種閱讀的樂趣轉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進行實踐活動的原動力,是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源泉。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是抽象,對初學兒童來說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藉助課文插圖、實物、音響手段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嚮往進入閱讀,啟發學生與文字對話。

3.自主閱讀,感受語言

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與客體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又使體驗、感悟這種心智活動成為可能。因為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是閱讀行為的發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終決定著閱讀的目的、任務、方式和效果,所以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理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位置。

總之,這次我收穫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會抓住這次機遇,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力爭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教師。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

王琴玉老師提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老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不夠,教室、辦公室基本不見老師的笑容。建議學校多與老師進行深層次的溝通,提升老師的職業幸福感。

2.教學上缺乏新的招數,對於改善課堂效果,解決實際問題的想法基本沒有,抱怨情緒比較重。建議學校骨幹教師多上示範課、研討課,引領語文組的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3.閱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基本無招,無法採取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交流的方式進行,只能走過場,再回到原有的道路上進行文字講解與分析,無法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也導致課時不夠,師生忙碌,不堪重負。

4.除閱讀課之外的其他課型,基本不敢嘗試,如作文課,單元練習課、課外閱讀課等,因為受現有框架的限制及教師自身嘗試不夠,而導致這幾種課型或者不上,或者按老套路走走。這樣的做法,將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建議學校開展閱讀課之外的課型研究,避免這些重要課型教學旁落。

5.學生的書寫普遍潦草不規範。一是因為作業量過大,二是因為老師缺乏指導寫字的策略。建議一、設立寫字課或書法課,二、教研組活動開展寫字指導專項研究,三、減少書面作業量,學教案、《同步練習冊》中練習全批全改,《新課程學習指導》中的練習選做選改,當作複習資料選用。也可以將《同步練習》中的部分練習直接作為學教案中的練習,既減少重複訓練,也能保證訓練的質量。

語文是讀出來的,不是做題做出來的。國小階段語文學習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否能愛上語文,愛上閱讀。讓學科本身的魅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最大獎賞,才是健康的語文教學。建議學校加大師生閱讀的力度,增加關於課外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小語文教學的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9

我參加這次培訓活動,觀摩了幾位優秀教師的課,而且有幸聽取了專家的報告,感覺收穫很多。幫助我解決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並且指明瞭以後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一堂好課的標準。那就是:看教學目標的制定。首先是語文課的教學目標,並且是國小語文課的教學目標。要體現年段教學目標。看教學內容。是不是僅僅把課文當成了教學內容,要憑藉課文這個例子找好三個點來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看教與學的過程。看學生課堂上是否生動活潑的學,包括恰當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的作用就是導學,看指導是否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上。看教學效率。是否做到省時高效。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了以上幾點,那麼就具備了一堂好課的條件。

給我指明瞭閱讀教學的方向新課程標準與實驗稿的區別。修訂後的課程標準跟原來的實驗稿有哪些區別。從課程理念的調整、教學目標的升和降、教學建議更加明確具體三方面進行了闡述,指明瞭閱讀教學中要做到:“省時高效,整合簡約”。

從這次培訓中使我懂得閱讀教學該怎樣進行,繼續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總的概括為低年級學段目標是:字識得鞏固、寫得端正;能正確朗讀;在背誦中積累詞句;敢於說、樂於寫。中年級學段目標是:有初步識字能力、把字寫好;加強朗讀學習;繼續加強詞句訓練,加強段的訓練,向篇過渡;多讀書、重積累;自由表達、有內容、有真情;在口語交際中要聽得懂、說得通。高年級學段目標是有較強識字學詞能力,吧字寫美觀;會朗讀、默讀、略讀、瀏覽;在詞句段練習基礎上加強篇的訓練;會寫記事作文、想象作文、應用文;在討論中有較強的表達和應對能力。把握好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國小課本不是全部的教學內容,學生閱讀數量要增加,且要經典;藉助課文這個例子進行語文訓練。要從課文提供的語文材料出發找準三個點。既語言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牢記語文學習本質是學習語言文字。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過分地依賴課內閱讀,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分析課本閱讀上,由於量小,則不能產生質變,即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重要地是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教師要時刻學好反思。伴隨著反思才能進步,才會有發展,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0

課內比教學心得體會

應辦二小付豔

課內比教學,構建了教師能力展示的新平臺,加強了教師之間業務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一場能力與智慧的較量;課內比教學,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變革,教學理念再次更新,課堂教學過程再次優化,學法指導再次創新的縷縷氣息;課內比教學,是更新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結構不合理,教學效率不高的教學方法,尋求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新舞臺。總之,課內比教學,對於構建高效和諧的新課堂,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此次課內比教學,比的是教師的“能力和業務水平”,通過“比”來充分展示教師個人教學能力和水平。通過“課內比教學”也可以考察教師在教學中的備課、說課、評課等基本教學技能,結合教師的互評,學生評價等手段必將促進教師進一步錘鍊教學基本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讓我看到了一群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同行們。此次課內比教學充分體現出了老師們的細心、耐心和精心。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課件的製作,更是體現出了各年齡段教師的綜合素養和較過硬的基本功。而這一切正是我們構建高效和諧課堂的物質基礎:有一支專業過硬,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教師團隊。因此課內比教學,勢在必行,她將是我校推進到名校的行列,鑄就新一代名師的重大舉措

課內比教學全員參與了這次活動。通過聽課、評課、講課、說課等活動,一方面大開了眼界,認識到了什麼樣的課才算是好課,怎樣教學才能構建高效和諧的新課堂;另一方面自己的專業素質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我們的課堂是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鬧場面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與整個課堂,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

一、

精心設計教與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用一種動態生成的課堂觀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

從這次“課內比教學”的課堂教學中,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從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一方面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那怕是課堂氣氛的設計也非常用心,如何創設最佳的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情緒的先決條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就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氣。環境包括教學的設計、佈局、形式等因素,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就是創造了學生良好的心態,為進入角色做好準備。大家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一方面對於實施教學過程中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展。對於這兩方面的情況,大部分的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都能夠駕馭課堂處理到位,體現了我校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過硬。

二、捕捉生成亮點演繹課堂精彩

教育家布魯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一成不變地上演“教案劇”,而是師生、生生之間不斷互動而生成的精彩華章,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此次課內比教學.‘我們看到教師都能夠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課堂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整,追求動態生成,從而讓數學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生命活力.:唯有追求課堂的動態生成,才能達到學生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綻和個性的張揚。

三、構造基本圖形,培養良好思維品質

“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如果說恰到好處的預設與精彩的意外生成是老師高超的專業素質的真實體現,是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麼構造基本圖形,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則是課堂教學的一朵豔麗的奇葩。合理運用基本圖形的分解、構造、變換,對於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重新構造組合熟悉的基本圖形進行計算和推理的能力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比如三角形角平分線是三角形的一條重要線段,它在幾何的證明和計算中起著橋樑作用。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線構造基本圖形,會給我們解決問題帶來極大的便利。如我們以“角平分線”為對稱軸構造全等三角形;以“角平分線、垂線”構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以“角平分線、平行線”構造等腰三角形等等,還有平行線在幾何推理論證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運用平行線構造基本圖形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一定的幫助。如運用平移變換構造全等形,可以解決線段或角的和差倍半問題,利用平行線構建有關比例的基本圖形,在證明有關比例式和相似,由此也可以轉化為證明線段和角的相等等會帶來極大的便利,充分利用構造的基本圖形,從而讓複雜的幾何圖形轉變為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進而轉換為簡單的數量關係。

這次“課內比教學”一個重要的亮點就是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合理運用基本圖形的分解構造來指導教學,在理性的探索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當今會考命題的命題指導原則是,有利於高校對人才的選拔,確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這就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基於這一點,我們這次“課內比教學”凸現了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源於現實,源於實際,是對現實世界的常識性的認識的精微化和概念化。事實上,進入數學學習的個體並不是白紙一張,他們對現實的世界早已有了許多的認識,只不過在這當中許多認識不是顯得那麼精細、規範,那麼有條理。然而,正是這些對數學常識性的認識,有些甚至是模糊的、直觀的認知結構卻成了他們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結構規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構成,引導他們在操作、觀察、思考、猜想、概括等活動中,構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對數學問題的再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這次課內比教學,一個新的亮點就是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總之,課內比教學,一是優化了課堂結構。我們的課堂,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主動建構過程;是充滿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是富有個性化的、多種學習需求的過程。二是提升了教師的品位,教育技能的完美化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得到了完美的體驗。我們經歷課內教學比武,聽課,說課,評課及課後反思等一系列活動,使我們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從這次課內比教學的活動,我們看到了嶄新的教學理念,精緻的課件作品,先進的教學手段,紮實的教學功底,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師生角色的轉變;看到了一個個熱愛教育事業,沉潛務本,愛崗勤奮,遨遊在教學研究中的人;看待了沉醉在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探究學法指導,設計優化學習過程的狀態下的人;看到了教學比武帶來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再磨鍊再提高;看到了一個個老師對活動的積極參與熱情,我們比聽課的感受,比評課的感悟,比聽課的門道,比談誘發的思考,比談能激勵你成長,成功的可借鑑的價值取向;看到了比教學的老師談課堂教學的得與失,反思教學過程,更新教學理念,在嘗試中造就,在造就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努力鑄就新一代名師。

所以我們說課內比教學,是構建高效和諧新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創辦名師名校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活動。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飛越進步,對下一代的成長也就更是關注了,自然對學校的要求就更高了,學校要給社會、給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卷,就必須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而學校質量的提高關鍵就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以往我們總感到:語文教學花得時間較多,但卻收效較低,遠比不上數學成績。那麼教師應如何發揮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呢?面對語文課改,在前幾年如果是抱一種“任爾東南西北風”,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尚可得過且過。但現在,上必須響應教學改革的多重要求,下又要面臨學生個性需求的直接壓力,兼之教學裝置的不斷更新,資訊科技的全面推入,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如果不順應時代的需求,轉變教師舊有觀念,改革創新課堂教學,就很快要被形勢淘汰、被學生厭棄了。所以時不我待,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我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體會。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大綱,領悟教學大綱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去閱讀課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明白“自學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專案,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後進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後進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人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訊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寫景的,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想象不到。這時如果採用視訊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間接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用心、用腦、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辦法。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2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陽光師訓”活動。聽了《國小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講座我感觸頗多。教育專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答疑解惑,使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得心應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覺得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

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專案,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並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遊戲等活動等來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訊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採用視訊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才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參加這次“陽光師訓”後,我把所學、所感都化作對教育教學的新鮮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學。從備課、上課到講評、反思,都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作為教育者,一定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3

最近這段時間我學習了新課標指導下的國小語文字詞教學,看了新課標的進一步闡釋,我明確了各個學段對字詞教學的要求。其中寫字部分是這次課標修訂中,改動最大的部分。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學段每天的語文課都要用十分鐘的時間專門練習寫字。十分鐘的寫字教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教師要杜絕那種光說不練的做法。一定要讓學生寫字,在寫字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在沒有學習字詞教學之前,我還在疑惑,四年級的寫字教學要怎麼教呢?在新課標的進一步闡釋中提出:“三四年級,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所有筆畫和大多數偏旁,寫字的重點要轉移到部件的組合搭配上,學習向背、呼應、避讓、穿插等組合規律,重點指導上下、左右、包圍等結構的字的書寫。選擇有代表性的字重點指導,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這兩句話無疑為我以後的字詞教學指明瞭方向。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4

我們學校屬於農村學校,有的孩子是父母在家帶的成績還不錯;爺爺奶奶在家就不能及時督促其完成作業,我考慮到學生學生成績存在的差異程度,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區別對待地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採取分層施教、進行分層評價,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

2、形成一種便於操作的分層區別教學的模式。

3、通過好、中生的相互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對學困生的直接教學和個別輔導,消滅“陪讀”現象,更好地補差、防差,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素質教育要求。通過分組區別教學的教改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變以往教學目標要求統一的狀況,針對同一班內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時我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指向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體可分為:

a、最低限度的課程標準,教材要求。 b、標準、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c、對課程標準、教材基本要求的適當提高、加深。鼓勵不同層次學生在達成本學習領域共同性目標後,選擇高一層次的目標進行學習,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使教學要求和學生可能性的關係,始終處於動態協調之中。

4、教學分層過程

改變傳統班級授課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採用“合——分”式教學結構,既有面向全體的“合”,雙有兼顧各組的“分”。保證在一節課內既有統一的講解、答疑、矯正、小結,也有分組的教學、自學、合作學,還有分層次的練習和個別指導。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題、明確目標)——“分”(學習新知、鞏固練習)——“合“(反饋口授,課堂小結)——“分”(課內作業,巡視指導)。“分”學的結構,可借鑑複式教學的經驗,採用動、靜交替的形式進行,要注意“分”而不“離”,“合”而不“死”。

5、練習作業分層次

不同組別完成不同程度的作業。 a組學生完成基本題。

b組學生完成基本題加綜合題。

c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一些有利於思維發展,培養能力的提高題。對同一道題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練習中,教師要鼓勵並創造條件讓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突破,體現彈性,激發學生求知慾。在此同時,教師要不斷巡視,把握資訊,並作個別點撥和矯正。

6、評估測試分層

為了反映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考試的評價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幫助各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之以學為樂,不斷進取,積小成為大成。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在考查中,學困生做基礎知識題,中等生加試綜合運用題,優等生再加試分析拓展題,讓各組學生在考查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許在測驗中未達標的學生在一星期內再進行第二次平行性達標測試,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5

感悟“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新課改以來,我也嘗試了不少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通過實踐運用,我覺得推行的“三疑三探”教學方法與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相吻合。

一、“三疑三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疑三探”分為四步:1設疑自探、2解疑自探、3質疑再探、4運用拓展。照這四個步驟,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去質疑解探,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相互合作、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歸納創新,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三疑三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生怕漏掉一個地方,是填鴨式的教學,至於學生能否活學活用,不可而知。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讓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了啟發、誘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獨立自學探究嘗試解答問題,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老師說得少了,學生說得多了,做得多了。

三、“三疑三探”提升了學生能力,促進了學生習慣的養成。

我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學習提問、解答。雖然剛開始學生無所適從,通過引導學生慢慢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通過自探,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鍛鍊了特們的能力;通過合作解疑,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質疑再探深化了知識和能力,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運用拓展把語文和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感悟到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他讓學生在語文中煥發主體意識,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更適應於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我鄉、我校的契合度很高,擁有良好的發展土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結合班情靈活運用該模式,為學生思想的解放裝上一對“自學”“會學”的翅膀,為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