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7.37K)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一)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歸納

1地震:

(1)時空分佈特點:

多震國家,時間上週期性,有活躍期平靜期。

集中四大地區,臺灣福建沿海、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2)原因:

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俯衝帶、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帶,地殼運動活躍。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之間。

②我國板塊內部多斷裂破碎構造。

2 滑坡、泥石流

(1)時空分佈特點:

①具有突發性,雨季更易發生。

②主要分佈在西南山區,及地勢的二三級階梯交界處以西至北京-蘭州-昌都一線之間。

(2)成因:

①地形複雜,山地多,坡度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的破壞;

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設。

3.旱災(我國氣象災害之首):

(1)時空分佈特點:

①各地均可發生,頻率不同,黃淮海最重、華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

②全年均發生,南北差異大,北方春旱、長中下夏秋旱,華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顯著,降水集中,且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人為原因——

①過度放牧②過度開墾③過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資源。

4 洪澇

(1)地域分佈特點:

①地區性明顯,季風區多,西部機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長江流域。

②季節性明顯,集中於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①氣象因素:季風氣候顯著,降水時空分佈不均且季節、年際變化較大

②水文因素:江河氾濫、堤壩潰決、凌汛、風暴潮。

③地形因素: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為原因:①植被破壞②過度開墾③圍湖造田④佔用河道

5 沙塵暴

(1)時空分佈特點:

①多發生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 ②多發生於冬春季節,春季最盛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氣候乾旱,降水少;

②地面乾燥;

③碎屑物質豐富;

④多大風天氣;

人為原因:

①過度放牧②過度開墾③過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資源

6颱風

(1)時空分佈特點:

①5-10月均可發生,夏秋最多;②影響範圍是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③影響程度南部沿海(廣東、海南、臺灣)最重,依次閩、浙、蘇、魯、遼;

(2)原因:

①低緯度廣闊的溼熱洋麵;②強烈的上升氣流;③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7寒潮

(1)時空分佈特點:

①9月-次年5月均可發生,集中3-4月。

②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影響,北方影響較大,西藏、雲貴、瓊、臺影響較小。

(2)原因:

①距西伯利亞寒冷中心近,位於亞洲高壓的東南部,冬季風強烈。

②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季風爬升受阻,東西向高大山脈的層層阻擋。

8 赤潮

(1)時空分佈特點及變化:

①赤潮主要發生在海灣地區,尤其南方海灣地區更易發生。②主要發生在熱量充足的夏秋季節。

③變化:目前我國赤潮的發展趨勢是赤潮範圍擴大,持續時間增長,赤潮種類增多,赤潮發生從明顯的季節性轉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條件:

①緯度較低,水溫高;②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③靜水環境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二)

我國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減災防災模式是:對付災害應當採取“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 “防-抗-救”的含義即“預防”、“抗災”、“救災和重建”。下列防禦措施對自然災害應該是通用的:

1.防災:

①加強災害的研究,建立災情監測網路及預警系統。

②加強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2.抗災:

③加強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④開展減災工程的建設,提高災區的承災能力。

3.救災和重建:

⑤建立健全救災指揮機構,編制突發性災害應急預案。⑥建立機動完善的救援體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會的災害保險工作,積極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禦:

①加強地震的科學研究,建立地震監測網路及預警系統

②加強地震災害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③加強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④開展地震減災工程的建設,提高災區的承災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災指揮機構,編制突發性地震災害應急預案

⑥建立機動完善的救援體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會的災害保險工作,積極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二)颱風、寒潮、沙塵暴、風暴潮等的氣象災害防禦:

①加強颱風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網路及預警系統

②加強颱風災害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③加強氣象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④開展減災工程的建設,提高災區的承災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災指揮機構,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⑥建立機動完善的救援體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會的災害保險工作,積極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三)蝗災.鼠災等的生物災害防禦:

①加強蝗災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網路及預警系統

②加強蝗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③加強蝗災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④開展減災工程的建設,提高災區的承災能力

⑤建立健全搶險救災指揮機構,編制突發性蝗災應急預案

⑥建立機動完善的救援體系

⑦建立健全的災害保險工作,積極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三)

洪災:

①植樹種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庫,攔蓄洪水 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④退耕還湖,提高蓄洪能力 ⑤疏浚河道,裁彎取直,提高洩洪能力。⑥加固堤壩

⑦開挖入海新河,提高洩洪能力(針對海河、淮河)

旱災:

①植樹種草,涵養水源,改善氣候 ②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調節降水的時空分佈不均

③開挖機井,抽取地下水 ④防治水汙染,充分利用水資源

⑤培育、種植旱生作物(針對旱作農業區)

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滲(針對旱作農業區)

沙塵暴:

①退耕還林、還草 ②合理載畜量,推廣輪牧 ③植樹種草,建立防護林 ④工程固沙

風暴潮: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壩②建設、恢復海防林 ③保護沿海堡礁

滑坡:

①植樹種草,做好滑坡區的綠化工程 ②退耕還林、還草,恢復生態環境

③設定滑坡體外截水溝 ④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

①植樹種草,做好泥石流區的綠化工程 ②退耕還林、還草,恢復生態環境

③修築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等

蝗災:

1.農業防治:

①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②在荒灘坑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蝗災發生環境的面積

③植樹造林,改變蝗災區的小氣候,減少蝗蟲產卵繁殖的場所

2.生物措施:

④保護或者飼養蝗蟲的天敵(青蛙.白翅浮鷗等)⑤大面積施用蝗蟲微孢子蟲

3.藥劑防治:

⑥人工或者飛機大面積噴灑藥劑滅蝗

赤潮:

①建設汙水處理裝置,達標排放,治理水汙染 ②解決水產養殖的自身汙染,減緩水體的富營養化

③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的使用 ④使用無磷洗滌劑

高二地理選修5重要知識點(四)

(一)自然背景:

(1)氣候背景:

①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面對世界上最大的颱風源區(西北太平洋颱風區)。

②位於最大的季風氣候區,受強大的季風環流控制,降水時空分佈極為不均。

③氣候複雜多變,氣候不穩定性強。

(2)地形地質背景:

①地形複雜多樣,西高東低,起伏較大,以山地丘陵為主。

②太平洋板塊俯衝,印度洋板塊碰撞,地殼運動活躍。

③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之間。

(3)生物背景:

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土壤和植被型別多樣,滋生和繁殖了多種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禦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禦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佈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