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長征》讀後感

校園 閱讀(2.4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征》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征》讀後感

《長征》讀後感1

在那艱苦卓絕的日子裡,有黨紅色的回憶與感動。 —題記

翻開這本《長征的故事》,一篇接著一篇,是紅軍戰士們長征歷程中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這是戰士們經歷過的,悲壯的,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細細閱讀著這些故事,70 年前紅軍戰士們的身影彷彿就出現在眼前。閉上眼睛,能夠想象到兩萬五千里長徵,雪山,草地,寒冷,飢餓……,戰士們是怎樣靠著頑強的意志走過。我由衷的對他們讚賞,對他們肅然起敬……

現在的我們是在無法想象當時的情況,兩萬五千裡,全憑著自己的兩隻腳走過。沒有糧食,要挖草根,吃樹皮,煮牛皮,吃皮帶和皮鞋……有時運氣好了,可以捉螞蚱,青蛙吃。生在二十一世紀這樣的和平年代,衣食無憂的我們怎麼能想象,怎麼能理解那種痛苦。但是,即便是在那樣令人不敢想象的惡劣情況下,我們的紅軍戰士還是挺了過來。雪山,草地,寒冷,飢餓統統沒有打垮他們!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是一種怎樣的意志?那樣惡劣的情況下,如果是我,或許我早就放棄了,早就長眠與雪山腳下。但是我們的那些先輩,那些紅軍戰士,他們靠著驚人的頑強意志,靠著革命事業與黨給他們的精神力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我為我有這樣的先輩而感到無比自豪!

想想我們現在的孩子。穿衣服,挑三揀四;吃東西,挑肥揀瘦;買東西,鋪張浪費……現在的孩子似乎對什麼都不夠滿意,不滿意做得飯,不滿意睡的床,不滿意老人給自己做的棉衣,總認為老人做的棉衣太俗,太老,不時尚,不漂亮。但是有沒有想過,長征的時候,戰士們穿著單衣翻過雪山,是不是的雨雪冰雹,在那樣的天氣下,戰士們多想有一件棉衣!

我們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戰士用血用肉用汗水換來的,打來的,拼來的!那個時候,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有多少家庭吃不飽穿不暖,有多少孩子為了生活在街上討飯……現在的我們,可能不會理解,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因為我們不用經歷,因為我們這片江山已經被先輩們打拼回來了!

回想那些美麗且悲壯的紅色故事,每一篇故事都足以讓我想很多,足以讓我感動許久。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裡艱難的前進,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將軍早已將自己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自己率領著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闢一條通道。等待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鬥,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忽然,隊伍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這時,他的警衛員告訴他,前面有人凍死了。將軍急忙跑上前去,看到一位老戰士靠在樹幹上坐著,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將軍立刻吼道:“把軍需處長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話音落了許久,沒有人回答,他的警衛員小聲的說:“他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愣了愣,站在雪地裡,眼睛溼潤了,緩緩舉起右手向那位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

這就是他們的覺悟,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意志。這樣的戰士,有什麼理由不會獲得勝利;這樣的黨,有什麼理由不深得民心;這樣的國家,有什麼理由不長治久安興旺發達!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我們偉大的共產黨,正是有了這樣的戰士,這樣的覺悟,這樣的意志!才可以經歷90年的風風雨雨,使中國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長征》讀後感2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另我感動。紅軍爬雪山,走荒無人煙的草地,吃的是樹皮草根,實在不行了,就吃牛皮帶,睡在露天。冬天,寒風剌骨,取暖只能幾個人靠在一起睡。過草地時,草下都是爛泥,一不小心把草皮踩破了,人就陷了下去,無法自拔。但是,這些嚇不倒紅軍戰士,他們還是勇往直前,在長征路上,他們藐視困難,體現了他們英勇無畏和樂觀的革命精神。心中擁有一顆火熱而堅定的心紅軍戰士這麼勇敢,從不向困難低頭,那我們呢?在蜜罐中長大,有吃、有喝、有穿、有注能學習、能快樂的玩……這些都是革命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那麼偉大。其實,我們應該學學這些偉大的革命烈士那種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精神。在學習上,遇到難題不能想都不想就去問別人,它肯定有答案的。自己應該努力去想,這個題目既然叫我們做,那我們肯定解得開。不光是學習,生活上也應該象紅軍一樣,受了傷,生了病,犯了錯,不要怕,這最坎坷的生活路上小小的一點絆腳石,完全可以爬起來。特別是受傷,那是最好克服的了:疼,忍著,馬上會好的,血,不管它,它自己會結成血塊堵住傷口的,要知道,長大了,路還要不平呢什麼生意失敗啊,遭騙啊,都會來,但我們還是要象紅軍一樣,勇往直前,衝破所有障礙,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再說最後一個,攀登科學的道路上也是這樣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直到走完象長征一樣兩萬五千裡的路,成功的果實就在眼前我們要真正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建設祖國,決不可辜負革命前輩和老師家長對我們的期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另我感動。紅軍爬雪山,走荒無人煙的草地,吃的是樹皮草根,實在不行了,就吃牛皮帶,睡在露天。冬天,寒風剌骨,取暖只能幾個人靠在一起睡。過草地時,草下都是爛泥,一不小心把草皮踩破了,人就陷了下去,無法自拔。但是,這些嚇不倒紅軍戰士,他們還是勇往直前,在長征路上,他們藐視困難,體現了他們英勇無畏和樂觀的革命精神。心中擁有一顆火熱而堅定的心紅軍戰士這麼勇敢,從不向困難低頭,那我們呢?在蜜罐中長大,有吃、有喝、有穿、有注能學習、能快樂的玩……這些都是革命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那麼偉大。其實,我們應該學學這些偉大的革命烈士那種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精神。在學習上,遇到難題不能想都不想就去問別人,它肯定有答案的。自己應該努力去想,這個題目既然叫我們做,那我們肯定解得開。不光是學習,生活上也應該象紅軍一樣,受了傷,生了病,犯了錯,不要怕,這最坎坷的生活路上小小的一點絆腳石,完全可以爬起來。特別是受傷,那是最好克服的了:疼,忍著,馬上會好的,血,不管它,它自己會結成血塊堵住傷口的,要知道,長大了,路還要不平呢什麼生意失敗啊,遭騙啊,都會來,但我們還是要象紅軍一樣,勇往直前,衝破所有障礙,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再說最後一個,攀登科學的道路上也是這樣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直到走完象長征一樣兩萬五千裡的路,成功的果實就在眼前我們要真正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建設祖國,決不可辜負革命前輩和老師家長對我們的期望。

《長征》讀後感3

當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的出現在我的眼前。“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等閒……”漫長的征途,我們的紅軍戰士經歷的艱難困苦,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確切的說,是我們這一代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所無法想象的。因為他們,是用自己的血和淚來譜寫了這二萬五千裡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的高山,紅軍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艱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面對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這裡面埋藏的竟是死神的陷阱,於是,很多戰士被深埋在了泥沼之中;面對著糧食短缺,便吃草根樹皮,遭遇惡劣環境,便穿著薄衣草鞋迎風前進。即便這樣的危險重重,戰士們卻沒有一句怨言。因為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今天的我們,雖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蹟,但任可以想象的到他們在征途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我們要臥薪嚐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鬥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鬥,珍惜和愛護先烈為我們用生命換來的美好今天。我們要培養頑強拼搏的精神,都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

你弱它就強。所以我們青少年能勇敢地承擔起祖國的未來,為其排除一切障礙,就必須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

我們的祖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了我們的國家能更加順利發展,能夠更加的強盛,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吧!

當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當我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從內心不由自主的發出這樣的讚歎:"這簡直是中國戰爭史上前所未聞的"。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震撼啊!數千人著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面對高山懸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無底的沼澤。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無比困難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就是紅軍,這就是"堅韌不拔"的紅軍。

歷史的車輪已經把人類載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紀,我們遠離了那戰火紛紛的年代,現在的人們面對困難有兩種選擇:知難而退或者就是知難本文來自.而進。知難而退的人幾乎佔了三分之二。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現在想起來,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誤。我後(悔自己沒有去面對它,沒有去鍛鍊自己,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勝了一道又道的困難。試想一下,我在他們的面前似乎變得那麼的渺小和蒼白無力。,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對它,俗話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學習的過程,正如科學家攻克難關一樣。只要我們克服困難就會獲取勝利!

《長征》讀後感4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蹟,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裡,紅軍能完成“歷史 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裡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儲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 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七十週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裡?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蔘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後,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深 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於書香門第,家裡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 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雲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說,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 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裡面,在後面的10位紅 軍就說:“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群眾後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蹟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裡,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 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m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 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 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 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七十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著 我們。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 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著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 紅軍的崇敬之情。

《長征》讀後感5

清晨,薄霧還未散去。天際還是一片淡藍,未灑下那淡淡的金輝,捧起一本厚厚的大書,翻開那泛黃微卷的紙頁,走進那個戰火連天、軍閥混亂的歲月。

常年冰封的雪山,奔流不息的大江,甚至泥濘遍佈的草地,無不留有那些人踏過的痕跡。你無法想象,在那樣險惡的環境下,在耳邊不斷擦過的槍聲裡,那些人,是怎樣擔著傷員走過一個又一個是山頭,邁過一道又一道的深坎……而那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紅軍。

而使人真正瞭解那些人,那些事的,是一本名叫《長征》的書。

“十一軍團的官兵們一齊喊,讓第一師的戰友們迅速到皎平渡口渡江——年輕的紅軍官兵在深夜的峽谷裡喊著自己的隊友,這讓荒涼的西南山川裡有了從未有過的生命震盪,自從進入雲南就沒有停下過腳步的紅軍官兵,隔江看見了同樣是紅軍隊伍的火把,他們既緊張又興奮。所有經歷的疲勞、傷病、犧牲在這一刻都可以忘掉。

“紅軍們堅信,無論還要奔襲多少路程,終會有那麼一天,他們能夠到達讓他們盡情歡笑的根據地。”

是的,他們走到了。

跨過了千山萬水,踏過了兩萬五千裡,來到那片屬於他們的蘇維埃的土地上。可他們的來到,代價卻是無數的斑駁血淚、累累白骨。因為那些為此血流成河的人們,沒來得及看到那面紅色飄揚在泱泱中華,便在途中被無情的槍刃屠戮。

紅一方面軍,出發時有八萬六千人,到達陝北的紅一、紅三軍不足八千人;

紅二方面軍出發時約有兩萬一千人,到達陝北的約有一萬五千人;

紅四方面軍,出發時約有八萬人,到達陝北的約三萬三千人;

紅十五軍,出發時約三千人,其間曾發展到近五千人,到達陝北一共三千四百人。

而四路軍出發時共十九萬人,整個長征途中,共有十餘萬紅軍壯烈犧牲。

多麼慘烈的資料,而又血淋淋而不爭的事實!長征二萬五千裡,每一處,到底留有多少座無名碑,又葬了多少先輩的英魂?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屍橫遍野……為的,不過是堅守自己的赤子之心,懷揣一個在純粹不過的夢罷。所以,才甘心用如此沉痛的代價,來換取後代的幸福。

古人道,稚子何辜?

是啊,何辜?!

據統計,參加紅軍的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二十五歲;戰鬥員的年齡平均不足二十歲,而十四歲至十八歲的戰士,至少佔百分之四十……試問,這些散發著青春活力、剛剛開始人生美好的鮮活生命何辜?

日起東山,黎明破曉,宛若被一道閃電劃過,從淡淡的淺藍緩緩滲出血紅,灑下一層薄薄的金輝。

紅軍,在困境中艱苦鬥爭著,拼搏著,執拗地探尋著方向。

終於——

“戰鬥從當天黃昏打起,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結束。先截斷了敵人西逃的退路,然後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想敵人展開猛烈攻擊。戰鬥開始,五團政委陳雄同志親自帶領一排人一下子就衝入敵人陣地。他們用手榴彈將敵人的堡壘一個一個地炸燬,一連佔領是個堡壘,隨後又把幾處主要陣地都拿下來了,敵人就潰敗了下去……經過一夜的激烈戰鬥將敵七十八師二三四旅的兩團全部殲滅。與此同時,胡宗南派向鹽池方向進攻的幾個師也被我二十八軍擊潰。”

這是聶榮臻同志的回憶,當這位鐵血元帥提起這一戰也不禁雙眼朦朧。“這……太難了,真的太難了……終於把這悲慘的兩年結束了……”

沒錯,這就是紅軍長征的最後一役——山城堡戰役。

太陽已經徹底升起,血紅色渲染了那天際。那鮮豔刺眼的紅,伴著金輝,耀得令人移不開眼。兩年的長征結束了,又是新世代奮鬥的開始!願,先輩英魂於地下長眠;願,我中國少年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