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

校園 閱讀(6.64K)

講授新課前,及時做好教學計劃安排,上課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提供了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六環節”教學模式高效課堂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既要抓好基礎知識教學,更要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人本學期任七年級(1)、(2)班歷史科教學,經過調查和觀察,學生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兩班學習興趣較濃,組織紀律性較強,但也存在少數同學反應相對比較慢,學習態度一般,學習上存在一定障礙,針對這一點,在本學期要在課堂上課下多花時間鼓勵,做好培優扶困的工作,縮小後進面。這樣才能有助於提高整體學習成績。

 三、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出版的國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真正反映了課改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該書主要以人類文明史發展為主線,該教材重點突出,以點帶面,建立了新的評價機制。該書圖文並茂,生動規範,單元,課和子目的設計合理規範,更注意吸收當代文化的變化發展,對歷史的分期歷史發展的動力,民族關係等重大史學問題進行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把握和處理。

國中七年級上冊主要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課型設定上,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新教材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與探究”課,在欄目設定上,出現了許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式學習欄目,而圖文資料的有效運用,大大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也注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

 四、教學進度安排

這個學期一共21周,第十一週進行期會考試,第二十一週進行期末考試。

 五、教學目標及要求: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瞭解傳說和史實區別

4、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直到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說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內容,直到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6、通過商鞅變法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認識漢字的演變,以司母戊鼎為例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7、瞭解“百家爭鳴”主要史實,以都江堰等為例,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8、瞭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9、列舉漢武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講述張騫通西域的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瞭解“四大發明”,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以及祖沖之和《九章算術》。

11、瞭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主要史實,《史記》和《資治通鑑》。

12、瞭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人口南遷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經注》、《天工開物》等著作,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教學改革的.設想(教學具體措施):

1、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即把歷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課堂紀律,充分利用“40分鐘”。

3、多講述名人歷史故事,與歷史典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適當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蹟或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增長見識,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絡。

5、多組織一些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節課後佈置適當的作業和練習,鞏固知識,大約80多次。

7、做好“培優扶困”工作,提高兩率臨界生的成績。

 七、具體措施: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為個主要的知識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2、本備課組將按照學校要求,認真開展新課程的備課組活動,每次活動都要做到針對該章的內容,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教法,輪流主備主講,作專題發言並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果。

3、備課組內做到統一進度、統一備課的內容、統一測試題目、統一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措施。

4、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學習活動,互相聽課探索教學模式,共同提高。

 八、擬定本學期教學設想:

培扶措施:

1、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發揮優生優勢,讓他們各帶一個“學困生”,讓優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經驗交流,介紹方法給他們的,讓他們的懂得怎樣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扶工作。

3、充分發揮優生的表率作用來帶動“學困生”,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對於他們主要是多引導,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4、對“學困生”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必要時與家長聯絡,共同解決學習困難。

5、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科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課課過關,各單元過關。

6、作業佈置和批改要有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

 九、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周次安排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周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1、元謀人 2、北京人3、山頂洞人 )

第二課 星羅棋佈的氏族部落( 1、半坡聚落 2、河姆渡聚落 3、大汶口聚落)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與黃帝 2、堯舜“禪讓” 3、大禹治水) 第四課 破解彩陶之謎 ——學習與探究之一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五課 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 2、商湯滅夏 3、武王討伐) 第六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1、西周的分封制 2、貴族、平民與奴隸 3、軍隊,刑法與禮儀) 第七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齊桓公稱霸 2、問鼎中原 3、合縱連橫) 第八課 鐵器牛耕引發社會變革(1、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2、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3、商鞅變法秦崛起) 第九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2、聞名於世的青銅器) 第十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1、孔子 2、百家爭鳴) 第十一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神奇的編鐘) 第十二課 瞭解身邊的“歷史”——學習與探究之二 第十三課 秦帝國的興亡(1、秦王掃六合 2、陳勝吳廣起義 3、楚漢戰爭 ) 第十四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1、廢分封,立郡縣 2、車同軌,書同文 3、焚書坑儒) 期會考試複習 期會考試 第十五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削弱封國勢力 3、強化監察制度) 第十六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關係 2、張騫通西域 3、絲綢之路) 第十七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2、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 3、《九章算術》) 第十八課 昌盛的文化(1、佛教東來和道教興起 2、司馬遷與《史記》 3、威武雄壯的地下軍陣) 第十九課 尋訪“絲綢之路”——學習與探究之三 第二十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統一北方 2、三國鼎立 3、官渡之戰) 第二十一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人口南遷 2、淝水之戰 3、江南經濟的發展) 第二十二課 北方民族的匯聚 (1、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 2、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1、祖沖之和圓周率 2、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3、

酈道元和《水經注》)

第19周 第二十四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1、“書聖”王羲之 2、顧愷之和繪畫 3、石窟藝術) 第20周 期末考試 複習

第21周 期末考試

 十、作業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業格式:

1、作業本封面上畫上表格,以便於填寫批閱等級、日期。

2、每次作業在下邊墊上橫格紙,以便於書寫成行。

3、每頁作業要留出上、下、左、右各1~1.5cm的頁邊距,每題的編號寫在答題內容以外。

4、每次作業之間要有一行隔開。

批改要求:

1、每題作業都要有批改,對的打“√”,錯的打“×”。

2、每次作業要及時批改,批改時在作業最後一行的右下方給出具體等級,並註上批改時間。

3、學生做錯的題目要更正。

4、要求學生每人建立“錯題本”,加強訂正錯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