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校園 閱讀(7.09K)

國中階段是我們一生中學習的“黃金時期”。不光愉快的過新學期,也要面對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學習。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一、、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是指清王朝嚴格限制和禁止對外交往和貿易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B。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使人們無需同外界進行太多的交往。C。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嚴重影響了中國的進步。D。清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

(2)具體表現:

A。嚴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貿易。B。只開放四個後減至廣州一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C。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

3。影響: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實行了近200年,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與世隔絕即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消極防禦的政策,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政策,最終導致清朝脫離世界潮流。進一步導致了閉塞、停滯、倒退。

難點:“資本主義萌芽”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指的是一種生產關係。這種生產關係,是在封建社會晚期,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條件時產生的。

①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並在江南一些地區發展為獨立的手工工廠。

②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誌:蘇州出現以絲織為業的“機戶”,開設機房,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早期的僱傭工人,“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這種僱傭關係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

③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表現: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了,分工細密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了,廣東的冶鐵業、雲南的採礦業、四川的煮鹽業、陝西的伐木業、北京的採煤業、臺灣的熬糖業等,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

④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幾乎和西方同時產生,但發展緩慢,長期不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中國全國範圍內,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a。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因而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品。b。封建國家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在國內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徵收重稅貶低商人社會地位,並嚴重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c。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d。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幾次禁止海外貿易。

⑤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說明我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衰落。

二、學法指導

(一)綜合法:明清是我國古代歷史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可以將以前各朝代經濟發展的內容按農業、手工業、商業分類,並作一梳理、彙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下:

1。農業

⑴農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商周時期:“五穀”;漢代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種,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佔城稻;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明朝從國外引進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玉米和甘薯。

⑵工具:商周時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銅農具);春秋時期:鐵農具出現;戰國時期:鐵農具使用範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誌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唐朝時期: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⑶耕作技術:商周時期:選種、施肥、治蟲害;春秋戰國時期:牛犁耕並推廣(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兩漢時期:耕犁裝犁壁翻土碎土,早歐洲千年;西漢播種耬車,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廣。

⑷水利工程:春秋戰國時期:都江郾(戰國秦李冰);秦朝開鑿了靈渠;隋朝時期京杭運河;元朝的會通河、通會河

2。手工業

⑴青銅鑄造:商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

⑵冶鐵業:春秋戰國:鐵農具使用,說明冶鐵業發展。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⑶陶瓷業: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唐朝的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為有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成為著名的瓷都。

⑸紡織業:西漢絲織業使用提花機,染色技術很高。x疆出土的東漢絲襪,蜀國絲織業興旺蜀帛行銷三國。北宋絲織品以江浙和蜀地為中心。棉紡織業在南宋時擴充套件到江南,棉紡織業的興起標誌著棉布逐漸代替了麻布,成為主要衣被原料。明朝中後期,蘇州、松江等地絲織業發達。

⑹造船業:三國時期,吳國造船業發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展。宋朝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泉州、廣州是造船業中心。

⑺造紙業:西漢前期的紙(甘肅天水放馬灘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3。商業

⑴城市:

兩漢時期:城市都設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人稱東西二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唐後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兩宋時的商業都市開封和杭州,有早市、夜市。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最為著名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學習總結。明清時期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興起。

⑵交通:

隋朝:開鑿大運河。隋唐時期交通要道上還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驛驢”;以運河、長江為主的水運也很方便。元朝的交通運輸業:陸路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海上南北海運的開通、內河航運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

⑶貨幣:秦朝: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

兩漢時期:漢承秦制,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五銖錢)。北宋“交子”紙幣的推廣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4。對外貿易:西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之後開通了溝通中西交通和貿易往來的路上要道“絲綢之路”,漢武帝之後,西漢商人還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唐朝時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5。江南經濟的開發原因:

⑴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農業得到開發,使南北經濟趨於平衡,為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

⑵安史之亂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⑶五代時全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

⑷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二)準確理解概念:在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歷史概念,學生不易理解,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應先準確把握這些基本概念。

機戶:中國古代專門從事手工、絲棉織業的從業戶。又稱機坊、機家或機房。自宋以至明清,絲織業發達的江南地區,泛指個體手工業人戶和綢緞商人。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擁有大量資金、生產資料、機房,靠工人生產獲得利潤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

機工:早期的僱傭工人,靠給機戶工作領取工資。

機戶與機工間的關係: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閉關政策:閉關原指關閉城門,後引申為斷絕往來,在這裡指嚴格限制對外交往,閉關政策在清朝時得到了嚴厲的執行。閉關政策的具體表現海禁,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准廣州一地通商。

(三)列表法:明清經濟的發展主要講述了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四方面內容,通過列表將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情況歸納、整理,以體現明清經濟“發展”的含義。並且使我們對歷史知識體系有一個條理清晰的把握:

引進的農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

經濟作物的引進,促進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併為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商品經濟發展,導致工商業城鎮興起;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城鎮發展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手工業南北方都有棉紡織業基地;蘇州、南京先後成為絲織業中心;景德鎮全國的制瓷中心商業商業城鎮興起,北京、南京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商人數量大大增多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後期,紡織業中出現了一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僱傭工人為他勞動,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萌芽。

(四)分析法:分析史料:

材料一、自元代以來,松江逐漸發展成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材料二、“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鎮)紗”民謠;

材料三、“數年來,肅寧(河北肅寧)一邑,所出布匹,足當吾鬆(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徐光啟《農政全書》

材料四、山東鄒縣“鬻佈於鄰”。

──呂坤《實政錄風憲約》

通過以上史料的分析認識到明代,南北方都湧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分析課本補充的《醒世恆言》的資料,來了解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並且進一步認識到明朝中後期社會生活發生的這一新變化。

分析課本乾隆皇帝至英國王信函中的幾句話、清朝統治者推行的政策、清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掌握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通過分析史料得出結論,從而掌握一種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

(五)聯絡法:例如,高產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有利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工商業城市的普遍建立和大商人的增加,是商品經濟活躍的表現

在商品經濟空前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新的歷史現象。清朝推行“閉關鎖國”政策,是當時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這一政策對此後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有聯絡地看問題,才能正確解釋歷史。

(六)討論法:蒐集有關閉關政策的資料,進行討論,從而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帶來的嚴重後果。

(七)時政結合:學習閉關政策,聯絡今天的改革開放,通過比較兩者的不同影響,認識到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後,改革開放推動國家的迅速發展,從而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的信念和決心。

(八)圖文結合:通過《明朝松江出產的棉布》圖,認識明朝松江府棉布業優於全國,觀察棉布上面的龍鳳、鬥牛、麒麟等花紋等,來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通過《清花海水行龍紋扁瓶》圖,體會制瓷業的興旺發達和高超的技藝。通過《皇都積勝圖》《徽商的房舍》圖,來體會清朝商品經濟空前活躍,並進一步認識到這是明清社會經濟一個顯著的特點。通過《廣州十三行》圖,來理解閉關政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