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8會考語文複習試卷帶詳細答案

校園 閱讀(3.2W)

離2018會考越來越近了,在進行語文複習的時候,可以多做試卷,這樣能起到較好的鞏固知識的作用。小編為大家力薦了2018會考語文複習試卷以及答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8會考語文複習試卷帶詳細答案

  2018會考語文複習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29分)

1.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後面題目。(7分)

30年前, 700餘年的宋代古船拋卻歷史的塵沙與世人見面。見證了“泉州港”興盛的古船,從此掀起史學屆海外研究的高潮。如今,這艘古船的陳列處——泉州開元寺古船陳列館大門緊閉。由於時間久遠,專家正對古船老朽的部位進行檢查,並進行殺菌和防腐處理。再過幾個月,古船便會再次與公眾見面, 地向世人講述泉州古港的輝煌。

(1)下列“陳列處”、“處理”中加點字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2分)

ù chù ù chǔ ǔ chù

(2)找出並改正畫線句中的錯別字。(1分) 改為

(3)文段中兩橫線處應填寫的詞語是( )。(2分)

A.沉靜 一脈相承 B.沉陷 繼往開來 C.沉寂 一如既往

(4)文段結尾處的句號可以改為 (標點符號),原因是 (2分)

2.古詩文默寫。(12分)

(1)願馳千里足, (《木蘭詩》)

(2) ,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3)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4)夕陽西下, (《天淨沙·秋思》)

(5)越明年, , (《岳陽樓記》)

(6)半卷紅旗臨易水, 。(《雁門太守行》)

(7)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獵))

(8) ,心遠地自偏。(《飲酒》)

(9)醉翁之意不在酒, 。 , (《醉翁亭記》)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2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可酒店掌櫃卻不這麼看,他因 ,一直惦記著孔乙己。范進中舉發瘋,眾人請胡屠夫打范進“一個嘴巴”,胡屠夫勉強打完後,因 ,覺得“那手隱隱的疼將起來”,連忙問郎中討膏藥貼著。

4.綜合性學習:民俗旅遊。(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後面題目。

【材料一 “文都”端午】“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節日習俗獨具特色。安溪縣湖頭鎮端午有“獻江”習俗:端午午時(12時),先在藍溪邊的關帝廟祭請關帝爺,祭祀結束,祭江隊伍高唱屈原《招魂歌》。隨後,岸上和橋上的人們紛紛丟擲粽子,砸向龍舟。舟上的人回擲,形成一場粽子大戰,至粽子拋完為止。

【材料二 “虛擬”端午】網路科技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過節的新選擇,他們可以宅在家裡,在網路上快節奏地體驗別樣的“節味兒”:和網友聚在虛擬社群裡參加各種節日活動,既能“吃”到節日特色食品,也可“賽龍舟、扔粽子、編綵帶”;大家暢所欲言、交流心得。

(1)網友們觀看湖頭端午活動網路直播後,想“拼湊”一副對聯表達感受,邀請你參與,將下面對聯補充完整。(2分)

祭關帝歌招魂傳統習俗獨具特色

宅家中聚網友

(2)泉州旅遊部門想動員更多網民赴湖頭鎮參加端午活動,你認為最具說服力的理由是什麼?(2分)

【材料三 “採風”端午】北京某旅行團慕名前往安溪縣湖頭鎮參觀端午民俗活動,經網路查詢,整理出三條線路:

線路1:北京起乘飛機(約2小時 票價約1300元/人)→ 晉江轉乘汽車(約2小時 票價約30元/人)→ 安溪湖頭

線路2:北京起乘火車(約30小時 票價約450元/人)→ 廈門轉乘汽車(約2小時 票價約30元/人)→ 安溪湖頭

線路3:北京起乘動車(約10小時 票價約750元/人)→ 福州轉乘動車(約1小時 票價約60元/人)→ 泉州轉乘汽車(約2小時 票價約40元/人)→ 安溪湖頭

(3)相比“線路2”與“線路3”,“線路1”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2分)

優點: 缺點:

(4)湖頭特產豐富,旅行團購買了大量特產,經費緊張,你會建議旅行團返程時選擇哪條線路,理由是什麼?(2分)

線路 理由:

二、閱讀(61分)

(一)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5~8題。(16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去後乃至 乃不知有漢 B.下車引之 肉食者謀之

C.惟長堤一痕 惟吾德馨 D.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門不顧 顧: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誠懇的性格特點,請結合相關內容分別簡析。(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9~11題。(12分)

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又被稱“馬年第一問”。乍一問,很多人都會語塞:“哎媽呀,我也不知道呀!”

時間去哪兒了,也是科學家永遠追崇的課題,很多科研團隊發現了時間的奧祕。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用實驗告訴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時間,從未有人觸碰過的時間,就在那兒。

“您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紐約城市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加來道雄做過一個實驗。他請街上不同年齡段的志願者們,隨機做了一個測試:用自己的方式,預測1分鐘時間,再跟實驗人員的碼錶核對。結果是年輕人算的時間比較快,通常還沒有到1分鐘,他們就認為已經到1分鐘的時間了;而年長的人,他們通常過了1分鐘後,才覺得這是1分鐘的容量。對年長的人來講,時間就這麼“漏”掉了。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感受:上了年紀之後,不知道時間去哪兒了。科學家證明,人體內有一隻計時器,即便你脫離時鐘,仍然能感覺到時間在走。

心理學家大衛·伊格爾曼博士,進行了一項冒險實驗。一個叫傑西的成為實驗志願者。科學家們製作了一個感知計時器,電子螢幕上,數字在有規律地、非常快地“閃”,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大腦沒法確定這上面的數字。傑西站在平地上的時候看,“它快得無法辨認”。然後,傑西從33米高處自由落體,他的胸前綁著大衛的計時器,螢幕上的數字一直在跳動。傑西墜落到彈力網上後,告訴大衛,他看到了計時器上的數字,是56,事實上數字是50,已經非常接近正確答案。

大衛的推測是:只有傑西的時間變慢了,傑西才能準確辨別出計時器上快速閃動的數字。

為了證實傑西的時間真的變慢了,大衛建議傑西再來一跳。這一次讀到的是96,事實上計時器上的數字是98,這說明,傑西的時間,已經慢到可以幾乎正確地看到數字。

大衛的這個實驗,首次證實了有些人的大腦能夠加速,並且在經歷某些刺激(例如興奮、恐懼、緊張等)時,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就能比較慢速地看這個世界。也就是說,對這些人而言,他們的時間的確會“慢”下來。

(選自《科海故事博覽》2014年第4期,有刪改)

9.“時間都去哪兒了?”文章首先作了怎樣的回答,接著又用兩個實驗分別作了怎樣補充?(6分)

10.根據提示,填寫大衛·伊格爾曼博士的實驗過程。(3分)

___________→提出推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首段寫法巧妙,請作具體分析。(3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2~17題。(25分)

季羨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

②我認識一位著名的畫家,年過八旬以後,慢慢地忘事糊塗起來。我們將近半個世紀以前就認識了,頗能談得來,而且平常也還是有些接觸的。然而,最近幾年來,每次見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從眼鏡後面流出來的淳樸寬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臉上,其中飽含著疑惑的神氣。我連忙說:“我是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他點頭稱是。但是,過了沒有五分鐘,他又問我:“你是誰呀!”我敬謹回答如上。在每一次會面中,儘管時間不長,這樣尷尬的局面總會出現幾次。我心裡想:老友確是老了!

③前幾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富麗堂皇的北京圖書館的大報告廳裡舉行年會。我這位畫家老友是敦煌學界的元老之一,獲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國現行的禮節,必須請他上主席臺並且講話。但是,這卻帶來了困難。像許多老年人一樣,他腦袋裡煞車的部件似乎老化失靈。一說話,往往像開汽車一樣,煞不住車,說個不停,沒完沒了。會議是有時間限制的,聽眾的忍耐也決非無限。在這危難之際,我同他的夫人商議,由她寫一個簡短的發言稿,往他口袋裡一塞,叮囑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禮儀常規。然而他一開口講話,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雲外。看樣子是打算從盤古開天闢地講。照這樣下去,講上幾千年,也講不到今天的會。到了聽眾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才講到春秋戰國!我心裡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針辦。我請他的夫人上臺,從他的口袋掏出了講稿,耳語了幾句。他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把講稿唸完,回到原來的座位。於是一場驚險才化險為夷,皆大歡喜。

④我比這位老友小六七歲。有人讚我耳聰目明,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裡的煞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煞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向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臺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⑥我認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蘇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是把悲和歡、離和合並提。然而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深有體會之言。悲總是多於歡,離總是多於合,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如果造物主不賦予人類以“忘”的本領,那麼,我們人類在這麼多的悲和離的重壓下,能夠活下去嗎?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後者所佔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於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⑦因此,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試問,世界上哪一個聖人、賢人、哲人、詩人、闊人、猛人,這人,那人,能有這樣的本領呢?

⑧我還必須給“忘”大唱讚歌。試問:如果人人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選自《懷舊集》,有刪改)

12.概括“老友確是老了”的兩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寫作思路發生明顯變化的句子,並抄寫在橫線上。(2分)

14.品析語言。(5分)

(1)到了聽眾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才講到春秋戰國!(從修辭角度)(3分)

(2)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從加點詞語角度)(2分)

15.簡要概括第④段的內容,並說說該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為什麼要給“忘”大唱讚歌”?(4分)

17.結合全文探究“忘”的兩層含義。(4分)

(四)名著閱讀(8分)

18.下列名著情節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魯濱遜流落荒島,七年後島上來了一批野人,他救出“星期五”;又過了三年,他發現有人肉宴的痕跡;又過了五年,魯濱遜獨自一人離開荒島。(《魯濱遜漂流記》)

B.鷂子因為夜鶯夜晚唱歌太吵鬧,就捉住要吃他,並責問為什麼在夜間唱歌。夜鶯回答說,蝙蝠曾告訴他白天唱歌有危險,並請求鷂子去尋找更大的鳥。(《伊索寓言·夜鶯和鷂子》)

C.唐僧原是如來的二徒金禪子,轉世投胎,乳名江流,後與唐太宗結拜為兄弟,並赴西天取經,歷經81難,終得正果,受職“旃檀功德佛”。(《西遊記》)

D.祥子第一輛車被搶走後,回到人和車廠。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辭工了,又去楊家拉包月,剛離開楊家,買車的錢就被孫偵探搶走。(《駱駝祥子》)

19.閱讀《水滸傳》(第六十回)選段,完成下面的題目。(5分)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晁蓋因何事受重傷致死?後來“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誰?簡述此人沒有“做梁山泊主”的兩個原因。

三、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問答,就是發問和回答。

生活中,也許最簡單的一問一答,卻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歷史上,執著的追問,或完滿的回答,往往成為影響歷史的大事件。

對此,你有何經歷、見聞或者看法、感悟。請自擬標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

要求:①不少於600字;②不得出現真實人名、校名、地名。

  2018會考語文複習試卷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9分)

1.(7分)(1)(2分)B (2)(1分)屆 界 (3)(2分)C (4)(2分)示例:…… 表示語意未盡,引人遐想古港的輝煌。 示例二:! 可以突出古船的驕傲與輝煌(對古港輝煌的熱愛與讚美)。(標點1分,原因1分。答其它標點不得分。)

2.(12分)(1)送兒還故鄉 (2)君問歸期未有期 (3)見賢思齊焉 (4)斷腸人在天涯 (5)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6)霜重鼓寒聲不起 (7)千騎卷平岡 (8)問君何能爾 (9)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每空1分,錯、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該空分為止)

3.(2分)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 認為范進是天上文曲星,打不得(意思對即可)

4.(8分)(1)(2分)示例一:現代科技異彩紛呈 示例二:虛擬社群暢所欲言 示例三:網路科技趣味橫生(主謂結構1分,內容恰當1分) (2)(2分)親身參與,真切體驗(感受)。(意思對即可。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分)快速(快捷、用時短) 價格高(貴) (4)(2分)2 中轉次數少(避免中轉麻煩),且價格便宜。(意思對即可)

二、閱讀(61分)

(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嗎 回頭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雪”、“絕”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捨去”,當即生氣怒罵,心直口快;但經元方辯駁後,他慚愧並“引之”示好,個性率真,態度誠懇。(2分) “亭中二人”與“我”萍水相逢,當即視同知己,“大喜”,拉餘“同飲”,率真懇切,溢於言表。(2分)(答題要點:結合文字,解說合理,緊扣“直率誠懇”。若只答友人“知錯能改”得1分。)

(二)(12分)

9.(6分)時間就在那兒。(或:支配所有人的時間就在那兒。)(2分) 人體內都有計時器,不同年齡的人感受到的時間快慢不一致。(2分)(若抄寫“人體內有一隻計時器,即便你脫離時鐘,仍然能夠感覺到時間在走”得1分) 人在經歷某些刺激時能夠感覺時間“慢下”來。(2分)(意思對即可)

10.(3分)首次實驗(自由落體辨數字) 再次實驗(再次落體證實數字) 得出結論(每點1分)

11.(3分)答題要點:借用流行語“時間都去哪兒了”設疑激趣 巧妙引出說明物件(內容) 口語“哎媽呀”親切生動 用語生動,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答出三點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三)(25分)

12.(4分)每次見面,都反覆詢問“我”的姓名 年會講話,忘了講稿說個不停(每點2分 意思對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14.(5分)(1)(3分)運用誇張的修辭,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無限誇大,生動形象地將老友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或:運用比喻的修辭,將聽眾比作化石,將老友的講話比作中國歷史,生動幽默地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修辭1分,分析2分)

(2)(2分)用富含調侃和戲謔意味的筆調稱造物主為“小兒”,幽默生動地體現了作者洞察世事、領悟世理之後的欣喜與放達。(意思對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塗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 與老友的忘對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勢,既體現了思維的變化及波瀾的設定,又實現由敘轉議的巧妙銜接。(2分。若只答“過渡”、“承上啟下”得1分。)(意思對即可)

16.(4分)“忘”可以使人在悲和離的重壓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減輕。 “忘”剩下的殘痕能讓詩人寫出動人心魄的詩篇。(每點2分 意思對即可)

17.(4分)①日常生活中瑣碎小事的遺忘糊塗。 ②面對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動忘卻、主動捨棄的一種生活智慧和處事境界。(每點2分 意思對即可)

(四)(8分)

答案:

18.(3分)C

19.(5分)征討曾頭市,被史文恭射傷。(1分) 盧俊義(1分) 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1分)。宋江與盧俊義抓鬮分別攻打兩座城池,先攻破者為梁山泊主(1分);結果宋江攻下兩座城池。(1分)

三、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