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蘇轍《墨竹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校園 閱讀(1.48W)

與可以墨為竹,視之良竹也。

蘇轍《墨竹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客見而驚焉,曰:“今夫受命於天,賦形於地,涵濡雨露,振盪風氣,春而萌芽,夏而解馳,散柯布葉,逮冬而遂。性剛潔而疏直,姿嬋娟以閒媚;涉寒暑之徂變,傲冰雪之凌厲;均一氣於草木,嗟壤同而性異;信物生之自然,雖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運脫兔之毫,睥睨牆堵,振灑繒綃,須臾而成;鬱乎蕭騷,曲直橫斜,稼纖庳高,竊造物之潛思,賦生意於崇朝。子豈誠有道者邪?”

與可聽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隱乎崇山之陽,廬乎修竹之林。視聽漠然,無概乎予心。朝與竹乎為遊,莫與竹乎為朋⑾,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觀竹之變也多矣。若夫風止雨霽,山空日出,猗猗其長,森乎滿谷,葉如翠羽,筠如蒼玉。澹乎自持,悽兮欲滴,蟬鳴鳥噪,人響寂歷。忽依風而長嘯,眇掩冉以終日。筍含籜而將墜,根得土而橫逸。絕澗谷而蔓延,散子孫乎千憶。至若叢薄之餘,斤斧所施,山石犖?,荊棘生之。蹇將抽而莫達,紛既折而猶持。氣雖傷而益壯,身已病而增奇。悽風號怒乎隙穴,飛雪凝冱乎陂池⒃;悲眾木之無賴,雖百圍而莫支。猶復蒼然於既寒之後,凜乎無可憐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竊仁人之所為,此則竹之所以為竹也。始也,餘見而悅之;今也,悅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筆之在手,與紙之在前,勃然而興,而修竹森然,雖天造之無朕,亦何以異於茲焉?”客曰:“蓋予聞之: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萬物一理也,其所從為之者異爾,況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與可曰:“唯唯!”

蘇轍《墨竹賦》註釋

、與可:文同(08?079),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等。

2、涵濡:指滋潤,沉浸。

3、解弛:這裡指竹筍脫落,開始長成竹子。

4、徂變:指往來變化。徂:即逝去。

5、青松之煤:因為墨是由松煙製造的,所以如此說。

6、睥睨牆堵:形容漫不經心看著作畫的牆壁。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7、振灑繒綃:形容在絹帛上盡情揮灑作畫的樣子。繒綃:泛指絹帛之類。

8、鬱乎:指植物紛繁茂盛貌。蕭騷:形容風吹竹葉發出的聲音。

9、庳:指低矮,與“高”相對。

0、生意:指生命力。崇朝:指從天亮到早飯前的一段時間,喻指時間短。

、聽然:指微笑的樣子。

2、偃息:表示睡覺休息。

3、猗猗其長:秀麗茂盛的樣子。

4、筠:指竹子的青皮。

5、寂歷:形容凋零疏落,這裡指孤寂、落寞。

6、掩冉:形容偃倒的樣子。

7、籜:指竹筍外層一片一片的皮,即筍殼。

8、叢薄:指草木叢生。

9、犖?:形容怪石嶙峋的樣子。

20、蹇:指艱難。“紛既”一句:形容竹之頑強,雖欲倒卻頑強支撐著。

2、凝冱:指凍結、凝結;陂池:指池塘。

22、無朕:沒有跡象或先兆,這裡形容天地造物之自然。

蘇轍《墨竹賦》翻譯

文同擅長畫墨竹,畫出的竹子看起來和真的一樣。客人見到他畫的竹子之後非常驚訝,說:“大自然賦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潤,存在於天地間。春天竹子開始萌芽生長,夏天竹筍就脫離竹殼,舒展為竹。等到葉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長成了。竹子性情剛直,長得姿態卻嫻雅嫵媚。歷經寒暑變化,笑傲面對冰雪嚴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間渾然之氣是一樣的,嗟嘆它們生長的土壤一樣,但是性情卻不一樣。確實萬物生長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誰能夠駕馭的了?如今你卻用松煙製成的墨,用兔毛製成的筆,漫不經心地看著作畫的牆壁,然後在絹帛上盡情揮灑,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竹子枝葉紛繁茂盛,極為傳神,彷彿能聽到風吹竹葉發出的聲音。畫出的竹子彎直橫斜,粗細高低,形態各異。竊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構思,賦予畫竹以蓬勃生機。你難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嗎?”

文同聽過了之後微笑著說:“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這種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開始在高山的南面隱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視聽淡漠,對外界無牽掛。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間吃飯,在竹陰下睡覺休息。看到竹子形態體貌的變化很多。每當風住、雨停的時候,山林間空曠幽靜,太陽出來,竹林就顯得特別秀麗茂盛,佈滿了整個山谷。竹葉像是翠鳥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來了。只有蟬和鳥在林間鳴叫,人的聲音寂寞而寥落。我順著風長嘯一聲,終日看著那蒼茫的遠方。新的竹筍帶著筍殼一起落下,根在土裡生長,穿過澗谷蔓延開來,生出成千上萬的子孫。到了被斧頭砍過,比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荊棘叢生,竹在那種地方艱難地抽出來卻不能伸展開,雖欲倒卻頑強支撐著,雖環境艱難元氣受損卻更加堅強,身體彎折形狀卻更加奇特。狂風怒號的天氣,天寒地凍,嘆息別的樹木即使很粗大卻沒有自持。竹卻依舊在嚴寒之後蒼翠,沒有那種可憐的姿態,使自己與松柏同列,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這就是竹子為什麼稱之為竹了。我一開始見到竹子就很喜悅,現在這種喜悅的感覺已經融入自己身體裡了。來了興致之後,揮毫潑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雖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設的,可是這與墨竹又有什麼分別呢?”客人聽了之後說:“我從前聽說,庖丁,是個殺牛的廚師,但是學養生的人從他那裡學到了養生的道理;輪扁,是製造車輪的木匠,讀書的人卻從中學到了讀書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不一樣而已,更何況您把這道理寄託在竹子中,我說您是得道的人,難道不對嗎?”文同聽過之後說:“大概是這樣子的吧。”

蘇轍《墨竹賦》賞析

《墨竹賦》是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蘇轍寫的一首賦。該賦通過客人與文與可對話的形式,表現了文與可畫工的神似特點。文章在描寫與可為了得到“竹道”終日與竹子相處在一起,對竹子的發芽生長以及面對不同環境的神態的描寫,特別傳神,把竹的那種秉直、剛強之性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文章句式上以散句為主,駢散結合的方法非常靈活。行文也很流暢,前後聯絡密切,結構合理緊湊。

蘇轍這篇文章,通過客人與文與可對話的形式,作者先寫客見墨竹驚訝的神情,突出墨竹之神似,通過客之口,得出文與可已經深諳“道”了。與可講到自己為畫竹整日與竹生活在一起,對竹的生長過程以及習性等都瞭然在胸。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了,後來又對竹“悅之”到了一個“悅之而不自知”的境界,這就是從忘我到忘物的一個境界,最後達到了物我兩忘,進入了一種與物完全融合的創作境界。最後又藉助客人之口,引用“庖丁解牛”與“輪扁斫輪”兩個典故,把題旨昇華到了“萬物一理”的這個社會生活根本的原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