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2.81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1

我有幸拜讀了美國教育哲學和約翰·杜威研究學會前任主席內爾。諾丁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在書中,作者以“幸福”的另類視角為切入口重審了教育的目的,對“將幸福作為一種教育目的的話,我們會如何去教學”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將幸福與教育相關聯,全新闡釋幸福的內涵和外延,探究了教育事業的幸福使命,打開了教育研究新的視野。

作者在書中寫道“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換句話說,沒有教師的幸福感覺,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受;有幸福感的教師才會感染自己的學生,也會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從而潛移默化地,學生也能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做一名人民教師,就要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要善於捕捉生活中點滴幸福的感覺並及時放大遷移;要淨化自己的心靈,將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這兩道最美麗的光環送達我們接觸到的每個學生。同時我們需要有欣賞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頭腦,我們的精神要融入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幸福尺度,滋養學生的未來生活。我們更要有寬容的心態,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讓我們走近孩子,走進幸福教育,讓幸福感與專業成長融為一體。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2

國慶期間,潛心細讀了一篇文章《教育為了幸福》。文中寫到“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幸福。我們的教育幫助學生和我們自己實現人生幸福,這就是教育的價值。”讀過之後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通過教育讓學生實現幸福呢?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所有的真愛都源於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祕密也在於把學生看成有理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物件。尤其是對於差生,由於他們或學習成績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編入“另類學生”名冊,很難被一視同仁。人們往往對好學生倍加寵愛,對後進生都是挑剔多於寬容,刻薄多於尊重,訓斥多於照顧。“差生心靈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產生了矛盾。實際上差生的心靈深處往往藏著難以名狀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師和同學不信任自己,由於他們較少得到老師、同學的尊重,一般都比較敏感、多疑。心理學家指出: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需要,一個人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會向病態的方向發展。所以,對學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墮的露珠一樣。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麼,許多教育失誤都是可以避免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意味著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對所謂”差生“,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傾注更多愛心、耐心和信心,其實這些學生要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與愛護。班級中讓活潑的孩子多練籃球,讓文靜的孩子勤於寫作,要求班裡的孩子每人有一項特長,家庭富裕的學學樂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練練跑步、乒乓球,讓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愛好,變得自信、變得幸福快樂。這樣的培養,將來他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工作,想來定是有益無害的吧。

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與尊重中,《教育為了幸福》這篇文章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啟發!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力爭做一名幸福的老師;同時改變心態,更多地關注學生一生的發展,堅信學生的未來繁花似錦,自己的未來也會璀璨生輝!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3

放假前,學校為每個同學發了一本《學生幸福教育自助讀本》。

我拿到以後非常開心。我開啟來的第一篇是關於粗心大意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適合我。因為每次考試,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的我往往都是因為粗心二字而失去不少分數。因此我對這篇文章非常感興趣。

這裡就有一篇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小孩在考試時粗心大意的例子。東東平時做作業的正確率總是不高:不是少寫個小數點,就是多寫個零;不是看錯了題,就是抄錯了答案。考試時,各門功課都會因粗心而失分,所以儘管他頭腦挺聰明的,可成績總是不理想。

粗心大意是不少孩子共有的缺點。從電腦上查出,在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粗心就是指自己會做的事情,由於不仔細而造成的差錯,作為一種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粗心成了一種習慣,就會給學習和成長帶來非常大的障礙。

很多人在潛意識裡認為,粗心只能算是個小毛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覺得粗心不是不會啊,既然不是不會,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問題,在這樣的自我解脫的意識中,就形成了對粗心的放縱和寬容,所以粗心很容易成長為一種習慣,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會大打折扣.如果只是在平時做作業時因粗心而導致會做的題目答錯,所帶來損失還不算大.但是“粗心”若是發生在另外的一些場合,比如會考、大學聯考、科學研究等,那它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小麻煩了,那損失往往不可計算,甚至無法彌補。

所以每當我們做完作業或考完試卷後,一定要認真的地檢查每一道題,精神要集中,這樣反覆告誡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所以這篇文章不管對將來還是現在都有很大的幫助。

《幸福與教育》的讀後感4

幸福是什麼?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物質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品味成功的喜悅時最幸福……幸福是我們渴望的,然而,也有許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毫不察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

有幸拜讀劉次林先生的德育專著《幸福教育論》,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首先,劉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接著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絡,“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然後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應該把握的應是幸福教育的含義,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使學生獲得幸福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發展成為擁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體。

教育應該成為幸福的理由。我們要使學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發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奉獻幸福的風格、體驗幸福的境界,擁有提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從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提高生命質量,是為了學生更幸福地活著?說到底,教育就是要為每一位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當然,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的幸福是什麼?雖說,孩子們各自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但總是存在一些他們共性的東西,要找出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斷地思索怎樣的教育才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快樂,更高效。“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適的鞋,造鞋匠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說,只有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會是適合他們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符合他們興趣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職業,就能在過程中積極創造和享受幸福。

最後,我想引用兩句話作結尾:“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於培養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做個幸福的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讓我們與劉次林先生一起創造幸福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