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幸福與教育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校園 閱讀(2.36W)

通過閱讀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幸福與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幸福與教育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篇一

教育是一盅濃濃的老酒,讓我醉在其中;教育是一份沉沉的責任,讓我自覺擔當;教育是一首深情的詩,讓我品味無窮;教育是一曲激昂的歌,讓我縱情歡唱;教育是一艘破浪的船,讓我揚帆起舵。有過喜悅,有過痛苦;有過激情,有過彷徨;有過期盼,有過失望。一路走來,辛酸和苦澀磨礪著我的意志;成功和快樂鼓舞著我的理想。

常常有人會問:“究竟什麼是幸福?”其實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縈繞著關於幸福的字句,自己覺得幸福,是因為滿足。那些容易滿足的人,便常常看見幸福。 當我們以快樂的態度讀書時,讀書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讀書能夠為我們答疑解惑。我在讀過《教育與幸福生活》一書後,體會到怨天尤人不會帶給你幸福,碌碌無為也不會帶給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尋找陽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棄憂傷的人才會自己創造幸福。讀書能夠讓我們心境平和。如同泛舟於靜靜的湖面,周圍綠色相伴。在喧鬧的大街中,在重重的壓力下,一杯茶,一本書,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教育在我看來有時是枯燥的、有時的煩惱的、有時是開心的、有時是充實的、有時是疲憊的、有時是無奈的,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時真的讓我頭暈腦脹。而王君老師的《教育與幸福生活》,它告訴我們教育是幸福的。

當我讀到此書的主編李鎮西老師在總序中寫到:“教育不應該只是一個奉獻的崗位,也應該是一個獲取的職業;教師不是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是呀,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必須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與幸福生活》一書就告訴了我們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乃至教育細節作追問、審視、推敲、質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為,這本書和其他有關教育的書一樣,全都是一大堆專業術語與專業理論,可沒想到,這本書是一本溫情脈脈的日記,記載的是王君老師與與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學們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一些故事。沒有一點兒生硬的詞語,有的,只是一個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共同創作出的青春的華麗樂章,記載著老師的教育生活,有歡笑,有淚水,有豪邁,有細膩……

《教育與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師普通而鮮活的生命在講壇上歡快流淌的情景。上課,備課,談心,讀書,反思,寫作……有歡笑、有淚水、有豪邁、有細膩……一切都是那麼平淡,但決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從容不迫地融進了課堂,更融進了學生的生命。學生的生命在此獲得了生長的力量。王君老師的生命由此而永遠青春煥發。王君老師詮釋的教育真的是幸福而快樂的。她是懷著對樸素而簡單的幸福生活的願望,樸實而平凡地過著每一天的教育生活。

當我讀到第一輯《天使素描》和第二輯《激情歲月》時,閃現在我腦海的是年輕,激情與浪漫……裡面記錄了近20個故事,如醜柑,少年人的愛情也可以如此美麗。通過微小的細節來說明每天的生活第一文庫網都是簡單、快樂、幸福的。

當我讀到第三輯《呵護心靈》時,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教學追求的不再僅僅是學生的所獲得分數,所帶班級所取得的名次,而是學生的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教育只是一個樸素的追求,這個追求就是——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當我讀完《愛如潮水》、《教而不思則罔》、《源頭活水》等篇章後,我對“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個內心成長的過程。教育是對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其實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級的層面上。這時,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快樂,她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因為愛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對美、對真、對善具有非凡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因為對孩子的信念,她因此獲得對生活的信念和對自己的信念。由於愛孩子尊重孩子,她更愛自己更愛生活,她因此被源源不斷地灌注著創造生活的力量。她在幸福別人的同時也幸福了自己。------“教育,乃是發現、創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藝術”!

我十分欣賞王君老師的觀點:教育的幸福,還體現於教育細節的幸福。這些幸福可能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眼神,微笑,淚水,叮嚀,撫慰……它們也許不一定能夠直接帶來班級流動紅旗,帶來很高的升學率,帶來領導的表揚進而獲得顯赫的榮譽,但無數的幸福的細節便構成了校園生活全部的美麗和教育生命的所有的魅力。

做教師是一個既累人又很累心的工作,但同時又有不少快樂。其中一種重要的快樂就是在班上,我都會遇到我特別崇拜的學生和特別調皮的學生。回想自己實際教學過程中有過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自我感覺學生太讓人失望,就以順其自然吧的心態去面對,想想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孩子,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學生,用賞識的語言去說孩子。無論是什麼樣的學生,他們身上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才能不斷走上成功之路。

現在我的教育座右銘中又加上了一個詞語,那就是“幸福”——“教育是一種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詩意的、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一門神祕的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作者王君自序的題目“教育,乃是發現、創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藝術”,似乎向我闡明瞭一切。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體驗,讓孩子們享受教育的幸福,讓我們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我,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就讓我們共同在今後的生活中追求這種境界——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吧!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篇二

“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換句話說,沒有教師的幸福感覺,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受。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師!

要做一個幸福的老師,首先要自己認為幸福。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所擔負的沉重壓力,在充分認識這些問題後,問問自己,讓自己能調整心態,不管壓力輕重,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不要讓幸福遠離自己。

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更要去追求幸福。現在的我們物質生活雖不是處於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無憂,也就是我們已經登上了幸福的第一層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多人喜歡用心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獨一無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著我們有著幸福的心態。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也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

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要有一顆寬容之心。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走進我們的學生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著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會被孩子們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感到身心愉悅;被節日裡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此刻的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群幸福快樂的學生。

其實不管是平常心、寬容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師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著這份幸福!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篇三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就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協調發展的完善的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著落在於“人”上面,在於培養完善的人。基於這樣的目的',教育的一切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人而存在。在《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中,內爾·諾丁斯從倫理學方面提出:人的幸福,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換言之,教育活動的其他目的要圍繞“為了幸福”這一核心目的來安排,其他目的是幫助學生間接實現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可以說,有了幸福這一教育目的的引領,教育教學活動就不再是一種令人感到壓抑、苦悶、痛苦的生活經歷,而是一個充滿愉悅、讓人神往、魅力四射的人生樂園,教育活動的全面育人功能隨之得以充分釋放。雖然理智主義觀點和宗教觀點等等對幸福的內涵有著各種不同的解釋(P3-P9),但是,幸福作為教育的目的,並且在教育過程中,也反過來起著一種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則已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事實上,在現在的社會中,有不少人都已經改變了觀念。教育不僅僅是使孩子們獲得知識,而是為了使孩子們通過獲得教育,來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獲得幸福與滿足。面向幸福的教育既不是一種知識教育,因為“幸福不是知識”,“旨在追求幸福的教育不可能簡單地通過教給學生有關幸福的知識來滿足”;它也不是一種幸福技能、幸福規範的教育,因為這樣做的話只會將幸福蒸餾為一種毫無內涵、靈氣的技術性操作。實際上,那些妄想對幸福生活進行“解密”、還原,以求將邁向幸福的路徑便捷化、短路化的企圖最終只會扼殺幸福、泯滅幸福。基於知識論意義上的幸福教育觀是值得存疑的,幸福難以被知識化、技術化,幸福具有不可直接教授性,知識化、技術化是對“為了幸福的教育”的誤導。正如諾丁斯所言,“當幸福成為一種哲學時,它會變為一種義務”。同時,幸福雖然不可直接由教育獲得,卻可以通過其他的知識、道理、觀點等等,間接地使學生感受到幸福。在此,可教的內容絕非幸福知識、幸福規範、幸福技能,而是那些容易給人帶來幸福的幸福人格、卓越德性、優秀品性。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我們今天的教育,似乎有走入某個誤區的傾向。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導,常常是通過教育,使孩子可以順利升學、找個好工作、掙大錢。這樣的觀念,也衝擊著原本通向幸福的教育。正如諾丁斯所說(P14),“當我們都用經濟的成功來界定幸福時,我們嚴重傷害了學生和整個社會”。一個好的社會應確保它的人民不會遭受物質貧乏的苦難,因為這構成了客觀的幸福。但是,該社會的教育制度會鼓勵他們去開拓、去發現增進幸福的可能空間。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完善自我人格,幫助學生去理解自我,把學生培養成為完整的“人”。對於把對經濟的追求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諾丁斯在書中也有所涉及(P77“今天被忽略的一個維度”),他提出,“在個人生活和國家生活中還有比經濟強盛更多的東西”。對此,也應該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提起注意的一個方面。

在當代,許多兒童生活在一種幸福缺失、幸福匱乏的校園生活中,濫用毒品、校園暴力、應試教育、學業壓力、社會公正遭到踐踏、生態環境惡化等,無不危機著學生的幸福生活。為孩子們找回幸福,重建幸福的學校生活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聖神使命。為此,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為了幸福、面向幸福的教育。讓我們共同努力,和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