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京劇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3.05W)

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觀看了京劇。在這之前,我就聽說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而且在以前我還聽爸爸告訴過我:生旦淨莫醜是京劇裡最典型的五種人的形象。京劇的表演形式可分為四種“唱唸做舞”或是“唱唸做打”。

京劇的觀後感

經過了幾十分鐘的路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戲院。在路上剛行一半路程時,我就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早點兒觀賞到京劇。

可等到開演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京劇是這麼回事:一群演員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在臺上唱唱說說,旁邊還有一群樂隊在給他們伴奏呢!臺下的觀眾也在連連叫好,掌聲一個比一個熱烈,現場氣氛無不熱鬧,在這樣熱鬧的氣氛裡我們看得也同樣異常興奮!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們聽不懂他們在唱些什麼。

第2個片段《三岔口》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因為主持人在介紹的時候便說了它是最經典的京劇傳統武戲之一,那可是個不小的名頭呀!在這整個戲中舞臺上的道具只有一個桌子和椅子,臺上的演員也沒有開口說話唱戲,只有一番打鬥的場面,是生旦淨莫醜中武生的看家戲,全靠的'是真功夫!看了這個片段我很是吃驚,臺上的演員們做著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又是翻跟頭,又是刀槍棍棒的,就一個動作都夠練三年五載的,更別說這麼多的動作了!真可謂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呀!

其實看了這麼多,還是離不開一箇中心點,那就是:京劇是我國的國粹!現在我看完了這場京劇後,可以很堅定地告訴大家,京劇不但是我國的國粹,而且還是我國永垂不朽的國粹!

中國人是不喜歡悲劇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臺奔赴赴黃泉,也要在死後化為蝴蝶雙宿雙飛;即使如薛湘靈遭遇洪災,淪為無產者,也會剛剛好投身於她曾救助過的趙守貞家中。人說悲劇比喜劇更崇高,國人卻終是閒散的,可以隨著故事哭哭笑笑,卻不願面對悲劇帶來的深深的思考。最誇張的是竇娥的故事變遷: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竇娥冤”,竇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劇,那便是《趙氏孤兒》。然而就是這真正的悲劇,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中,也被削弱了悲劇力量:程嬰並沒有在結尾處自殺,整齣劇的結局是圓滿的。

我決沒有自虐傾向,圓滿的結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應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節不應該一味由作者掌控,而應該按照應有的方向發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順勢而為之,把應有的結局還給作品和觀眾(讀者)。何況《趙氏孤兒》的取材,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

當然,這一點瑕疵並沒有削弱京劇“趙氏孤兒”的藝術魅力。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戲,一股英雄氣籠罩著全劇。為了救趙氏孤兒——趙武,人們紛紛犧牲了自己。因為趙武在此處已不單單是一個孩子,他是個象徵。趙武還在,被陷害被滅門的趙家就沒有絕後,就還有個希望——有一天為趙家報仇平反,戰勝邪-惡力量。是的,戰勝邪-惡力量是劇中人物敢於犧牲自己所為的真實目的。所以,同樣是為救人犧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趙氏孤兒”更有一種神聖,更高於現實,更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程嬰是這齣戲最重要的人物。對於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處並不僅僅是他的膽識、智慧和犧牲精神,更有其多年來被人誤會的忍辱負重。扶孤與捨命,何難何易?公孫忤臼等人為了趙武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程嬰卻欲死不能,要承受著誤會,要親近佞臣,以圖將趙武撫養成人。可以想見,面對公主等人的責罵和不理解時,有多少次真-相險些脫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說,他要對得起趙家,更要對得起公孫忤臼等英靈。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點上,這齣戲應該再多一點描寫刻畫,使得程嬰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一個歷史事件被搬上舞臺,勢必會有一些出入。在戲中,程嬰假裝投靠奸臣屠岸賈,並讓趙武認其為義父,從小在屠岸賈身邊長大。這樣的變動本身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樣長大的趙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後,毅然決然殺了屠岸賈?我不禁想到了《射鵰英雄傳》裡的楊康。我們很希望將黑與白,善與惡分得徹徹底底,於是不惜對人物逆人性而動。既然“竇娥冤”中的竇娥可以不用死,那麼“趙氏孤兒”也不妨再多進行幾次改變。狐狸說得對,京劇要想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與時俱進。

“趙氏孤兒”很好看。當然,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歷史事件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氣,運用到藝術中,很美,很能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