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于丹百家講壇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2.86W)

《百家講壇》通過系列講座形式推出了一批學術明星,于丹教授是其中最耀眼的也是引發最廣泛爭議的一位。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于丹百家講壇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于丹百家講壇的觀後感

  于丹百家講壇觀後感篇一

看于丹的《莊子》心得,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隻最後的羊一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才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一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一層的要求。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一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于丹百家講壇觀後感篇二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其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是我們許多人耳熟能祥的,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今天仍然能為我們現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

北京師範大學的于丹教授將做客《百家講壇 》,從七個方面,為觀眾朋友講述她解讀《論語》的心得。

《天地人之道》:您知道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嗎?我們一個生命個體,在浩瀚的宇宙中意味著什麼?

《心靈之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當遇到人生的缺憾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處世之道》: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怎樣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

《君子之道》:我們常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那麼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呢?

《交友之道》: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我們如何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又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遠離壞朋友呢?

《理想之道》:“匹夫不可以奪志”,理想是一個人奮鬥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但我們該怎麼理解“理想”的含義呢?

《人生之道》:您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真正含義嗎?

這兩天,看到于丹教授的講課,很精彩!她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一個學者,這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民在物質生活逐步提高的過程中,人們的精神需求越來越強烈,政府也在逐步引導,把中國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精髓在這個物質至上,道德淪喪的時代作為一個軟力量在宣講,不但在國內宣講也越來越讓“孔子文化”對國際上在宣講。在聽的同時,自己也感受到對聖經知識的缺乏,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的匱乏。

教授講解的《論語心得》,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這部在中國傳承了近2500多年的《論語》,詮釋了人類的道德品質,淨化了人類的靈魂。而 教授把先賢那些精闢的理論轉化成了大眾易於接受的平民化的內容,影響到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同時也深深的影響到了我。更令我感觸的是 教授講課時的`氣概,真是一種大家風範,言談舉止,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氣勢,對我來說真是來自於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教授講解的過程中有一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就是泰戈爾說過的:如果你因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可能失去星星。這是 教授在講解《論語心得》之——心靈之道時引用的一句話。孔子曰:人生百年,熟能無憾? 教授是這樣給我們詮釋這句話的含義的: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你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

也正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學會寬容的看待學生,看待工作,其實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如果那樣的話,我們的教育就會變成一件其樂無窮的事,也會讓我們樂在其中的。

教授講解的《論語心得》精髓不是我們能立刻領悟的,但心靈的震撼和淨化卻是實實在在的。

  于丹百家講壇觀後感篇三

于丹教授的《百家講壇》,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為大家講述她解讀《論語》的心得,教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給我們的生命之旅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在上學時,就學習論語的一些文章,學區又組織一次學習論語,使我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處事之道、人生之道。

看了于丹教授分析《論語--處世之道》,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于丹教授講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我們做事情也要講究分寸、講究方法,做到什麼程度要需要分析明白。我們做的什麼事情不一定分好壞,是分時間的,什麼時候做對,做不對,應該分為不同的場合。可能同是一件事情這個時候做就不應該,換個時間、換個方式或者換不同的場合做就對了。她講“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耿直和磊落的原則面對一切。在偉大的宇宙空間,人生僅僅是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河流裡,人生僅僅是微笑又微笑的波浪。所以說人生有限,我們要把握有限的情感。

我們人應該隨時避免心靈資源的浪費。人不能被自己欺騙了,如果自己都要去欺騙自己的話,那還能相信誰了呢?人的行為要有分寸。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適度。做事情也不用過於密集。就像于丹教授講了“豪豬的哲學”,彼此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與領導、朋友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當然,這並不是說要疏遠朋友,而是當朋友有需要的時候,一定是能幫上忙的一定幫。交友首先要自尊。自尊就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悅納自己。我們說交結朋友要尊重朋友,不尊重人是不可能結為朋友的,朋友需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但是,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讓別人會尊重你。第二,要自律。自律就是善於約束、控制自己,該說的該做的大膽去說去做,不該說不該做的堅決不說不做。現在同學之間,將來人際之間的交往既是相互的,又是平等的,不能單憑一方的主觀願望行事。第三,要大度。大度就是寬容,落落大方,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能容人。交朋友是需要付出的,付出提真誠的情感,而寬容大度正是這一情感的核心。

于丹教授的精闢講解和深刻的體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會放棄、學會捨得、學會寬容、學會立志等等,這樣,會使我們自己變得完美、強大,才會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會享受生活的美滿與幸福。以後一定要再細細品味幾遍,相信一遍會有一遍的收穫!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誠懇,厚道、誠懇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也應教會學生學會尊重、誠懇。理想和行動的關係,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係。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心願望。你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捨棄那些激烈的,巨集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