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百家講壇的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2.24W)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看完之後寫一篇讀後感要怎麼寫呢?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百家講壇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百家講壇的讀後感範文

  百家講壇讀後感篇一

看于丹的《莊子》,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隻最後的羊一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才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一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一層的要求。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一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講壇讀後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由王立群老師為我們解讀《史記》———秦始皇之唐人論秦。

本節主要講了唐朝人是怎樣評價秦始皇的,他們評價秦始皇有什麼特點。

通過王立群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種多樣的,沒有統一的評價,有批評也有肯定,但從很多評秦的史料來看,秦始皇備受唐人的關注。但他也成了一個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員,王立群老師說,皇帝是需要人來約束,沒有約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權,正是因為這點,大臣們才有機會教育皇帝,於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選,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對許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時,晚唐大詩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提出,秦國的速亡,是因為秦王太過於驕奢淫逸,太重視自己的享樂了。而且,一個帝國的滅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對他的臣民不施仁義,不愛自己的老百姓,心裡沒有老百姓,最後所有的'老百姓都會拋棄這個君王。在後人感嘆秦國的速亡的時候,沒有吸取到秦國速亡的經驗,結果自己又亡國了。在秦朝,還有一件大事——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有兩種記載,一是司馬遷,二是衛巨集,在衛巨集的記載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馬遷的記載中,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學者——顏師古、張守節、李善、李賢在為古書作註釋的時候都選擇了衛巨集的說法。由此可見,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個及其陰險的暴君。

在唐人對秦始皇的評價與王立群老師的講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樣性的,每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不一樣。

  百家講壇讀後感篇三

五一長假在家,暫時結束了出差的生活,可以好好陪陪我的妻子,閒暇之餘,翻看起了我岳父給我的一本雜誌《百家講壇》。

這是一本合集2006.10-2006.12。初讀此書,的確還給了我一個歷史真相,讓我看清了很多歷史上許多不明瞭的事情,讓我更深的體會了一句話“讀史可以明智”。但隨著深入地讀,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百家講壇,更多的是揭露了史上某些著名人物的另一面,或者說是相反的一面;楊家將並不像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是名將,潘仁美也不是陷害楊家的罪魁禍首;海瑞並不是一個清官,而是一個有著低俗私德的小人;魏忠賢也不是禍國殃民的奸臣,等等。

最近一段時間,百家講壇的確很火,有點像百家爭鳴的味道,不過是史學家的百家爭鳴。給我的感覺是,只要你能拿出與人們頭腦中印象相反的事例佐證,就可以大行其道,一鳴驚人。可是,這樣好嗎?

首先,中國的文化基礎是人民,人民心中有一杆公平的稱,孰好孰壞,人民心中自有定量,傳說就是稱量的結果。楊家將為國捐軀,一門忠烈;海瑞不畏強權,敢於公正,等等。這些事情,與其說是讚頌歷史的人物,我倒覺得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他讓後代人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通過讚頌這些典型人物,以生動形象的故事,向後代講述做人的道理。

其次,人無完人,我相信歷史上的每個名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點,可這些缺點相對於他的事蹟,也許並不重要。而人們需要的是他的著名事蹟,也就是可以教育後人的事蹟,也許會給他誇大,但誇大的效果,是讓後人們知道做什麼樣的人最好。

我對百家講壇的定義是:以歷史為基礎,進行分析辯論,讓人們更加清楚歷史的走向。而不是揪住某些人物的小辮子,大談特談,引經據典,顯擺自己的文化,推翻人們心目中歷史英雄的形象。如果百家講壇中太多的涉獵某些歷史名人背後的低俗庸德,顛覆了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我覺得這書不看也罷。你還給了人們一個歷史真實的人物,卻湮滅了古人希望傳給後代的精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