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管理的實踐優秀讀書筆記心得作文

校園 閱讀(1.37W)

《管理的實踐》是德魯克先生的一本具有經典意義的管理學著作,有人說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管理的實踐的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管理的實踐優秀讀書筆記心得作文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篇一

本人在網上獵書時,無意中買下了這本《管理的實踐》,原本沒有對它給予很大的期望,不想剛讀過序言部分,就深深的抓住了我的需求,它是如此係統、如此豐富博大,它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在企業本身,而在企業外部,即創造與滿足顧客,第一次認清了決策過程的細膩和重要,第一次認清了組織的架構必須服務服從於企業經營策略。同時還深悟有效的管理就是用自我控制的人進行目標管理。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作為企業資源中最活躍的因素,早就具有了最有價值資源的稱號,但是也是最不好用、最不可預測的資源。德魯克認為當我們把重點分別放在“資源”或“人”時,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作為一種“資源”,人力能為企業所使用,然而作為“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這是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最大的區別。使員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對管理者永恆的挑戰。管理者不只通過知識、能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通過遠景、勇氣、責任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品格作為管理者的素質也被提到新的高度,成為根本性問題。

管理一直被人們稱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是實踐和應用。坐在家裡從書本上學到的只是管理的理論,而只有實踐檢驗了的才能成為管理的才能。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內容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考慮,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積極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考慮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孝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通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總之,《管理的實踐》從企業的一個目的、兩種職能、三個內容、四個階段、八大領域向我們展示了企業運作的全部,也闡明瞭企業管理的真涵義,詮釋了作為管理者要具備的品格及要鍛鍊的各個方面,是一本“讀則新、又讀更新、多讀益新”的著作。此致

向作者致敬!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篇二

自從拿到管理的實踐這本書後,一直沒能系統地認真去看完,翻翻看看到現在總算看了個大概,說實話這書對我本人來說是有點厚,所以看完後一時頭腦還是混混沌沌,不過正如這本書所說的,管理學說到最後就是要付諸於實踐,因為書上所說的基本原理,通俗的說叫做大道理,有些還不是我所能實踐到的,在於客觀環境的各不相同,讀完了這厚厚一本書,我也就大概瞭解一些就是管理其實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讓企業各部分做最適合時機的事,以達到整體大於各部分總和的結果。

管理的實踐本書詳盡地介紹了各種環境下會遇見的管理問題,其管理的主要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管理者把握住自己應負起的責任,正確平衡個人和組織的天平,準確找到公司發展的利益和員工發展的利益共同點。結合本人工作中感受頗深的是,必須讓每一個公司基本員工都瞭解公司的意圖,每一個人努力的方向與公司的目標保持一致。貫徹公司文化。雖然崗位的職責不同,每一個人除了負擔起當前責任外,還必須考慮到公司整體的利益,否則你所做的部門努力就有可能對公司的整體利益產生損害。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所需的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所以個人價值的實現一半在於自身的努力,一半在於對組織的認同,只有在具備組織觀念之後,才具有分工、程式、產品、服務、顧客等觀念,應用到在平時的維護工作中才會正確地把握住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牢牢地把握住一個度、成就一個從容應對的心態。

管理學的核心:責任。責任心大家都會有,但現在有的並不代表將來還會有,如何將責任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有個故事說明這一種情況。故事說的是上帝和一群想成為天使的小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上帝給每一個想成為天使的小孩一個燈,要求就是這些人必須每天擦拭這個燈,確保這個燈處於清潔狀態。之後,上帝離開了這群小孩。開始時,大夥很是熱情地對待這個燈。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上帝總是沒有再次出現。大多數小孩逐漸放棄了,而且不斷地嘲弄一個小男孩,因為他還堅持每天擦拭他的燈。終於有一天,上帝出現了。除了小男孩的燈,所有其它的燈全是厚厚的灰塵。於是這個小男孩成為了天使,剩下的其他人還是在那裡唉聲嘆氣:說早知道這個結果,我們也天天擦試自己的燈了。

試問:如果上帝再給這些小孩一次同樣的機會,他們會怎樣?可能會有人堅持到底,但還會有人放棄。責任,是一個很簡單的詞彙。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在時間的慢慢流逝中實踐下來?我想很多人的工作能力都很足夠,不是事情難得讓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忘記了當初對上帝的承諾。

管理的實踐對個人的影響:在管理管理者一節指出,每個人都可以做好某件事情,但並不是誰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三個石匠的寓言解釋了什麼是管理者,有人問三個石匠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養家餬口".第二個石匠邊敲邊回答:"我在做全國最好的石匠活".第三個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統統有神,說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第三個石匠才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

這個寓言也可以套用在我們代維工作中,有人問三個電聯代維人員在做什麼,第一個電聯人回答:"我在做最好的維護人員".第二個電聯人回答:"我在為簽約通訊公司維護好它網路通暢".第三個電聯人回答:"我在為電聯公司創造利益".

我想我應該向第三個石匠學習,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挑戰性,更具有價值。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篇三

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應從自我管理做起。實際上,管理一家企業,和管理一個人、甚至是管理一個國家,都有內在的一致性。更深入一點來講,一家企業、一個國家,都具有人格特質。

1.養成思考的習慣

思考,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為人力資源的基本特徵。如果我們沒有思考的能力,那與機器並無二致,甚至不如機器。

思考的能力至少包含以下幾種型別:

第一,計劃規劃的能力。無論是近期計劃,還是長遠規劃,我們都需要去思考。先計劃規劃,然後貫徹執行。忌諱的是,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第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不逃避,而是積極地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和對策。通過思考,在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

第三,總結反思的能力。通過總結反思,形成“總結——執行——總結”的閉環,讓自己螺旋式地成長進步。

德魯克說,人力資源有一種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特性: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事實上,這是人力資源唯一的特殊優越性。(P213)這些能力的具備,是我們成為一名管理者的前提;這些能力的凸顯,則是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的條件。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接觸的具體內容千差萬別,但是時間久了,經歷多了,最終能提煉出來的,能遷移出來的,便是上述的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而上述能力的養成,最核心的能力便是思考的能力。當然,除了思考的能力之外,還有一項能力同樣重要,那就是執行力。二者缺一不可。

2.強調執行力

正如序言所說,德魯克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的權威就是成就。”所以,思考再多,再深入,如果沒有執行,相當於沒有思考;而如果沒有執行,也難以產生有深度的符合實際的思考。

如上所述,我們成長進步的途徑,思考與執行,缺一不可。在這個鏈條上,缺了任何一環,鏈條便會斷裂。在某種程度上,德魯克強調的“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亦與這一閉環類似。

許多人缺少思考的習慣和思考的能力,但是更多的.人缺少的是執行力。究其原因,無非是懶惰,或者說意志力不夠。如果你想勝出,思想上的勝出可能更難一些,真正懶惰的人,應該是懂得另闢蹊徑,以執行力取勝的人。並且,思考這一行為本身,也需要執行力去完成。

3.以變應不變

不變就是等死。

“製藥公司或合成有機化學品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知道,公司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培養起每隔10年就將3/4的產品汰舊換新的能力。”(P56)作者介紹的西爾斯公司的故事,其之所以成功,更為精準和直白的解釋應該是擁有戰略眼光,懂得提前應變,而不是在時代潮流到來之後被動採取變化。

我們都知道,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變化來臨之前,我們就應該有精準的預測能力和戰略眼光,致力於求變。正如李彥巨集所說,企業家一定要看到五年乃至十年以後的形勢變化。因為,一旦真正的變化來臨,我們往往猝不及防,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只能落後於時代潮流。

其實,不僅是製藥公司的藥品要每隔十年就汰舊換新一次,企業的人力資源也需要如此。既要保留那些能夠傳承企業文化、保持戰略穩定的忠誠員工,也要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以防止企業老大腐朽,冥頑不靈,暮氣沉沉。員工個人的成長更是如此,必須不斷學習、更新、求變、創新,才能防止思維固化和定式,才能更好地擁抱變化。

4.個人獨裁與團隊管理

企業的管理和國家一樣,都存在著個人獨裁和團隊管理的問題。德魯克強調團隊管理的優越性,認為福特的失敗,主要在於個人獨裁,缺乏管理團隊;而福特的復活,也恰好是重建管理團隊的結果。

個人獨裁與團隊管理孰優孰劣,難有定論。基本上可以認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是,企業有其成長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其需要的管理模式也有不同;二是,個人獨裁與團隊管理各有優劣,而獨裁者亦有強人與弱者之分,一位能力出眾的獨裁者,同樣可以帶領福特走向復活,蘋果的喬布斯便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不過,從長遠來看,要保持企業的穩定和長遠發展,團隊管理整體上要優於個人獨裁。

在自我管理上,提升自己始終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也沒有止境。但是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樣重要,在講究團隊合作的現代職場更是如此,個人的目標必須與集體目標和團隊目標保持一致,個人必須圍繞團隊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5.提高工作的內驅力

人力資源管理,強調管理層應該懂得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P220)換而言之,要將這種外在驅動轉化為內在驅動,才是真正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容易的是,我們可以在自我管理上有效地實現這一點。我很喜歡蘇寧的企業文化中的兩個詞:“目標導向”和“成就驅動”。“目標導向”與前文所說的“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核心一致,我們要通過自我控制來實現目標;而目標一旦實現,強大的“成就驅動”的力量便會讓我們更加投入地專注工作、奉獻企業。通過這樣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內驅力,尤其是以成就驅動為代表的內驅力,比任何外在的激勵都更為有效。因為,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而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由此而引發的內驅力,也必然是最為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