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談談如何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校園 閱讀(1.09W)

背景音有助於對聽力的辨音,但理解上會顯得能力不足

談談如何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有媽媽問:孩子8歲,每天聽力時間大約1個小時,有兒歌也有故事音訊,堅持快一年了,就是當作背景音聽,孩子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不喜歡也不排斥。似乎孩子進步不大,下一步怎麼辦?

把音訊當作背景音,在起床、吃飯、洗澡等時間聽,對於聽力辨音是有效的:至少,耳朵對英語的音不陌生了,聽英語不會是一鍋粥了。換句話說,耳朵變靈敏了!但是,耳朵靈敏,也僅僅是能夠做到分辨出每個音,能夠做到對英語語言的不排斥,但不代表能夠理解,不一定能夠聽懂。換句話說,孩子的聽力理解能力不足。

在堅持很長時間的背景音一樣的聽後,孩子對音訊仍然是不喜歡也不排斥,不理不睬,那顯然,孩子對聽的內容不懂,不理解!理解後,才能真正引起興趣,才能聯想起自身的經歷,產生情感的共鳴。

怎樣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呢?

有人說,需要有聽力詞彙:聽到單詞能夠明白意思,否則怎麼能夠做到理解?其實不然。聽力理解不等於聽力詞彙,強調聽力詞彙,容易陷入傳統的背單詞的誤區。

聽力理解,需要的就是情境對應,就是音和情境之間的對應關係:聽到音,大腦中就出現對應的情境:一個畫面、一個場景、甚至是一段情節。聽力理解能力不等於聽力詞彙量,沒有任何聽力詞彙量,也是有部分聽力理解能力的。比如:根據語氣、語調、語速變化,感知人物的內心:和人吵架了?很生氣?等等,這就是能理解一部分了,雖然單獨聽每一個詞都解釋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再比如,根據環境的聲音,理解到這是在哪裡:森林?在水邊?有很多動物?根據說話的聲音,判斷出來這裡有哪些人物,在幹什麼:孩子和媽媽?幾個小朋友在玩什麼東西?等等。這些東西,就是沒有任何聽力詞彙,也能從音訊中感知到的一些東西,孩子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了情境對應:生氣時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體驗過或者電影中知道的森林或者水邊的雜音,孩子的童音以及媽媽溫柔的語音等等。

當然,僅僅靠這些生活的積累體會到的理解還遠遠不夠。這時,媽媽互動或者對應圖書的畫面、動畫片等加入,就是及時的幫助,情境對應的增加帶來理解深入,興趣進一步提高,重複聽就能逐漸聽出更多東西來,孩子就學會了對應情境的表達,在類似情境下,孩子順口就說出來了,而且是整體的表達。因此,孩子學口語,最先學會的是有一定含義的.語言整體(也就是所謂的意群)表達,通過不同內容的重複交叉再逐步領悟出單個詞的含義。我以前博文中舉例說的,我家小寶在我準備給他飯盒貼標籤時說"Alreadynamed",在外面走路時向我我"Waitforme",都是典型的整體表達,單純問他already,named,他肯定也不懂什麼意思。

這裡說的是沒有任何聽力詞彙量的情況下,如何逐步理解,並且在迴圈往復中做到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詞彙量同步的提高。如果在聽之前就對聽力內容發生的背景、故事大致內容有個瞭解,聽的過程中情境對應也就更加容易,理解起來也就更輕鬆,這就是我提倡動畫片先看後提取音訊聽或者先親子讀繪本然後聽朗讀的原因所在。當然,如果有了一些聽力詞彙量,或者聽之前把核心的關鍵詞先用圖片等和讀音對應一下,聽到音訊後更容易理解,這個過程也進行得更快更好,這就是科學地學習語言的特點:有了積累後,進步會越來越快!

從上面的分析,也可以明白為什麼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兒歌、都喜歡小安妮的音訊:兒歌的優美韻律不需要孩子有任何的聽力詞彙量;小安妮朗讀的音訊,一個詞也不懂也能聽明白這是在吃東西、生氣了等等,生動、節奏感好並且零基礎也能理解一些,所以喜歡。好的有感情的朗讀,除文字外附加了很多的內容、理解在裡面,所以聽這樣的朗讀,一個單詞不明白也能理解一些內容。當然,這裡也能看出來,有感情朗讀是不容易的,需要的不只是閱讀流利性,還有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以上的過程,就是建立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詞彙量的路線圖。需要的就是:首先積累聽力辨音能力,同步或者稍後加強聽力理解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多聽不同的內容建立聽力詞彙量。積累聽力辨音能力,利用背景音就可以解決,當然如果有孩子的注意力在就更好。建立聽力理解能力則需要根據孩子的愛好、經歷、認知水平等找孩子感興趣並且難度相當的內容,然後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或者利用繪本、動畫片等提高對聽到的內容的理解,不斷重複中聽明白每個細節,積累語音表達的情境對應。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精聽,精聽不同的內容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再加上大量的泛聽,交叉重複建立了真正的聽力詞彙量(是對聽力詞彙的英文理解以及不同場合下的運用,而非詞彙的中文意思),這和精讀和泛讀提高閱讀詞彙和閱讀理解能力是一樣的道理。先有泛聽,讓孩子有辨音基礎並且聽英語不排斥,然後找到合適內容加上媽媽或者老師的互動等做精聽提高聽力理解能力,能力提高後精聽變得更加容易(需要重複聽的遍數越來越少),到後來就是邊玩邊聽也都能聽明白,泛聽和精聽合二為一,整體水平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路線圖,和傳統的中國孩子學英語,先學單詞,學認學念有本質不同。學念,增加了聽力詞彙,但是因為聽得少,聽力理解差,聽原版時知道孤立的幾個單詞的中文意思,沒有辨音能力本就聽不出來,偶爾聽出來了還要在大腦中進行中文翻譯的反應時間,語言表達的意群等也都被割裂,沒有整體理解。

回到開始時媽媽的問題,只有泛聽沒有精聽,只有辨音沒有理解。怎麼辦?很簡單,就是找出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在聽之前通過看繪本、看動畫、討論等了解故事內容,然後在聽的過程中通過和孩子的互動,來讓孩子保持聽覺的注意力並且進行情境對應。通過更換資源、增加孩子的經歷等,孩子一定能夠找到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精聽,能力提高後會願意精聽更多的內容,進入良性迴圈。

找到孩子喜歡的內容精聽,需要的就是媽媽對孩子的瞭解、觀察和智慧。媽媽的學習和努力,換來孩子快樂、高效地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