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擺渡人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1.7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擺渡人的讀後感

擺渡人的讀後感1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每一個死去的靈魂都會在擺渡人的帶領下穿過“荒原”達到分界線的另一端,達到那個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15歲的迪倫乘坐列車前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迪倫成了這場事故中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當毫不知情的靈魂找到了隧洞的出口,在荒原上等待她的`只有崔斯坦。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可在我看來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雖然迪倫只是崔斯坦引導的千千萬靈魂中的一個,可正是因為她的獨特,她的單純,她的個性鮮明,才讓崔斯坦在與迪倫的相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人性”。崔斯坦是把迪倫安全護送到分界線的擺渡人,而迪倫是改變崔斯坦千篇一律、枯燥麻木生活的“擺渡人”。

荒原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而穿越荒原不僅意味著與魔鬼鬥爭,也意味著與自己鬥爭。

在這場轉折到來之前,迪倫的生活並不如意,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在家裡與母親意見不合、矛盾頻發,在學校與同學相處尷尬,經常被捉弄,唯一可以說話的好友卻也因為轉學離開了。而當迪倫鼓起勇氣打通了父親的電話,準備乘上列車去探望和自己相談甚歡的父親時,卻遭遇了交通事故。可以想象,所有這些事情累加起來壓在一個人身上會對他造成多大的精神打擊。可是迪倫沒有自暴自棄,甚至在知道了自己沒有從事故中逃出來時也沒有崩潰無措,迪倫的勇敢堅韌在後半段毅然決定回去找崔斯坦時表現的尤為明顯,只要還有一點希望,就會盡全力去做。

而崔斯坦,在荒原上度過了漫長時光,引導了千千萬個靈魂,早已變得機械麻木,這樣的生活或許是束縛崔斯坦的枷鎖,把他困在暗無天日的一個人的角落,而迪倫的闖入撕裂了黑色的帷幕,讓光束照射了進來。這段旅程,崔斯坦盡力保護迪倫,即使遍體鱗傷也護著她躲進安全屋,或許從動心的那一刻開始,崔斯坦才變得越來越像“人”,也越來越豐富。

與其說是“擺渡”,不如說是相互“救贖”。

靈魂之間的愛慕是純真的。崔斯坦的存在對迪倫來說是“救贖”,不僅僅是護迪倫周全,荒原上經歷的點點滴滴都寄託了美好的情感,同時也改變了迪倫後來的生活;而迪倫的闖入對崔斯坦來說也是一次“救贖”,讓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讓他重回人間。

因為這份情感深刻進靈魂,因為無法分割,因為心懷希望,迪倫和崔斯坦才能創造奇蹟,重回人世。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的讀後感2

黑暗,無盡的黑暗。她摸索著,走著。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腳下粘稠的液體是什麼。下了火車,終於走出了漫長的隧道,她看到了一個男孩兒。

十五歲的迪倫生活在單親家庭。尖酸刻薄的母親,嘲諷她的老師和同學。她受夠了這一切,決定去找她的父親。

一場火車車禍後,迪倫在爬出火車後遇到了一個男孩兒。這場相遇,讓迪倫平靜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驚濤駭浪。

擺渡人為穿越荒原的靈魂提供保護。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心地善良,卻疏於表達。他不知道,這個叫迪倫的女孩兒將會使他的命運發生巨大的改變。

人死後會是什麼樣子?意識喪失,無法思考,無法行動?迪倫的靈魂逸出軀體,被崔斯坦引導著,去尋找荒原盡頭的“家”。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懼,有離別。崔斯坦不知已經引導了多少個靈魂。但他從來沒有像對待迪倫這樣,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導過一個靈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對方。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迪倫終要到達目的地,那個被稱為“家”的地方。那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禁地。崔斯坦為了讓迪倫有勇氣獨自越過那道屏障,告訴迪倫,他會陪著她。這是為迪倫編織出的“善意的謊言”嗎?還是因為心中不安而說出的話?或許都不是……

這是一本關於抉擇的書。面對死亡、生存和信任,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在生死抉擇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覺,不被恐懼矇蔽內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擺渡人像一座燈塔,靈魂像迷失的內心。燈塔引導迷失的內心,去尋找那個最初的內心。有時找到方向的內心,也能夠讓燈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擺渡人》像一束光,能夠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間。它教會人們愛,怎樣去接受愛,怎樣去回報愛。它讓我學會如何抉擇,如何接納他人的內心世界。

《擺渡人》震撼心靈,感人至深。他敢於去挖掘人內心的黑暗,也能夠用獨特的文字去照亮人們的思想,讓我們學會抉擇,學會信任,學會去愛。

擺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燈塔……

擺渡人的讀後感3

在陰雲密佈的天空中,透出一片璀璨的光芒,這道金黃色耀眼的光照亮了幽靜的河流,照亮了灰暗的天空,照在了一位擺渡人的身上,他划著一葉小舟,正穿過那條孤獨的河流。這樣一幅童話般的場景,就是《擺渡人》的封面,也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的場景,是我們靈魂裡的河流,而你的那位助你走過困境擺渡人又在哪裡?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這個美妙的故事是因這樣而發生的:迪倫要去探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卻在火車上遇難,醒來後驚奇地發現自我來到了一片荒原,還遇到了崔斯坦,他是她的靈魂擺渡人,要保護她度過荒原,去到另一個世界……迪倫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氣隨她的心境而變,地形隨她的性情而成立,迪倫的心境也決定著他們命運的一部分。

在崔斯坦和迪倫穿越荒原的路途中,不得不時時刻刻防備著突如其來的惡魔和災難,可是崔斯坦每一句溫馨的話語,都是迪倫的動力;他那鈷藍色的雙眸,能夠點燃她心中的期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可是隻要有崔斯坦在陪在她身邊,迪倫就能綻開笑臉,勇敢應對困境。就像我們內心的荒原,有惡魔,有坎坷,有磨難,可是隻要擁有朋友的陪伴,我們就能擊免受惡魔的傷害,就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

當快到達邊界時,他們最終決定在一齊,但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那裡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獨自一人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回到之路,尋找崔斯坦。迪倫每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裡都默默期望崔斯坦你趕快出現吧,前面的路太凶險了,迪倫一個人會有危險的,可他有他自我的使命,一向沒能出現。迪倫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激動的最終是他們最終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

迪倫的心中有一輪太陽,一輪信念和愛的太陽,這份愛指引著他們,義無反顧地穿過了那茫茫荒原,回到了迪倫遇難的火車。迪倫經過了生與死,她又回來了,崔斯坦也陪著她。兩人一句簡單的問候:“嗨,原先你在那裡。”“我在那裡。”讓人淚目。

以前因為愛的匱乏,迪倫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但穿越這片荒原之後,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將自我的愛人引領回家,脫離無形的控制。猶如書的封面,無論如何黑暗,只要有愛的陽光,一切都會好的。即使是荒原,也會肆意長滿茂盛的綠色,而你愛的人,心愛的朋友和摯愛的家人,都是最長情的陪伴,愛你的人永遠都在那裡,在心裡陪伴著你。

擺渡人的讀後感4

現在的小說似乎總是要塑造幾個有問題的青少年。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這樣,偷影子的人就是這樣,擺渡人也是這樣。這個故事太簡單了,不能再簡單了。迪倫和崔斯坦的角色永遠不會像讀《百年孤獨》那樣分辨角色。巧合的是,這兩個角色都是問題角色。迪倫是一個不合群的單親女孩,在學校被欺負,對母親無話可說。崔斯坦是個不合格的擺渡人,明明應該是個冷漠的護衛,卻偏偏動了同情心。但正是這兩個問題人物,竟然成了一部所謂的“教你愛的小說”的主角。

也許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問題”這個詞。所謂問題,無非是與當前的社會秩序和規則相矛盾。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包容,當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時候,大多數人異樣的眼神會是你生活中最大的阻力。看看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就知道了。迪倫和崔斯坦是兩個如此不同的角色,因為不同,他們有潛在的改變和打破現有秩序的力量。

說這種力量,真的出乎意料地強大。迪倫和崔斯坦保持不變,目標是世界上最令人震驚的規則——生死。如果其他社會規則有靈活的空間,每個人都知道從生到死的單向通道是絕對不可挑戰的'。但你可以看到迪倫和崔斯坦,不僅經歷了從生到死,而且從死到生,在生與死之間的荒地上來回穿梭,只是肆無忌憚。

但我們喜歡這種肆無忌憚。每個人都會成為少數人,也會成為“問題角色”,但不一定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變革動力和能力。所以我們羨慕迪倫和崔斯坦,羨慕他們為了愛情甚至可以逆轉生死。不能或不敢實現的場景,交給小說完成。所以《擺渡人》寫在很多人心裡,你在偷偷為迪倫和崔斯坦加油的同時,也在偷偷鼓勵自己。

這就明白了。很多人說《擺渡人》是一部精神治癒小說。其實不是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而是讀者在故事中產生的情感共鳴。在他們跑步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知不覺中,他們成了你夢想的寄託。看到他們成功地扭轉了天地,你會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消除了陰霾,積累了力量。你知道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它仍然充滿了一絲希望,希望故事成真。這個故事不一定完美,也不一定經得起推敲,作者的寫作風格也不一定經典。幾百年後,它可能不會成為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經典。像《擺渡人》這樣的書,定位不是成為經典的永恆傳播,而是為在高速公路上奔波的人們提供休息、加油和補充能量的地方。願你在這個休息區獲得迪倫和崔斯坦的勇氣和力量,然後我們一起改變世界。

擺渡人的讀後感5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了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裡,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茫荒原,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後,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

可是這份愛註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重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灰飛煙滅的豪賭,儘管前途未卜,但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茫荒原中,迪倫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盡力勸說崔斯坦跟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於她的世界。儘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儘管一切都充滿未知的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願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決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後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願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哭。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她說:“原來你在這裡。”因為迪倫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擺渡人的讀後感6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同學的嘲諷、好友的離開、母親的不理解,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所以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卻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事實卻與之相反。迪倫在一片荒原之中,她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領著迪倫,帶她穿越茫茫荒原,將她帶到了靈魂的.歸處。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最後的依賴,變得密不可分,迪倫最終尊重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重返荒原,與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人間。

在我看來,迪倫比其他的任何一個被擺渡靈魂都要高貴。當她得知自己已經死亡的時候,她的內心並不是沒有波瀾,但她更多的是接受,是面對;當她安全抵達自己靈魂的歸宿,她仍願意遵從內心,義無反顧地跨越結界,回到荒原,尋找她的靈魂擺渡人,即便前途困難重重,即便有著灰飛煙滅的危險。至少,我沒有像她一樣的坦然與勇氣。這是一場豪賭,贏了,或許還會有活的希望;輸了呢,便一無所有。

“為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

“值得。”

崔斯坦也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他是一個擺渡人,他的工作是將靈魂安全帶到另一個世界,僅此而已。他沒有感官,不用睡覺,不用吃飯,直白地說,他根本就不是一個人類,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行屍走肉罷了,但他遇到了迪倫,他們之間有著心靈的交匯,迪倫用自己的單純感化了崔斯坦。“我變成了一個……人”這是故事的結尾,崔斯坦發現了自己會流血後說的一句話,他將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給了迪倫,所以在迪倫提出要與他一起返回人間時,崔斯坦雖然覺得有悖常理,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你不用害怕,我會保護你的。我保證。”崔斯坦完全履行了自己不變的承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呢?

用勇敢去擺渡,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在這趟奇幻的旅途中,迪倫和崔斯坦完成了涅槃重生般的蛻變。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所謂的黑暗,其實均源自於內心,勇敢地做自己,或許就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擺渡人的讀後感7

在去上海出差的飛機上看完了小說《擺渡人》,買它主要是被封面上的各類褒獎蠱惑:“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雖然我瞭解過所謂的暢銷書都是水分充沛,但還是不能免俗,被光環吸引。

故事的梗概是說,一個各種不爽的15歲單親少女獨自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生父,結果發生了車禍,倒黴少女的靈魂離開了肉體,遇到了那個將引領她去往生命彼岸的那個擺渡人,一位16歲的美少年。

路途艱難險阻,魔鬼始終跟隨,企圖將少女的靈魂帶入地獄,兩人只有在隔幾百裡地才有一個的安全屋裡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襲。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擺渡人讓倒黴少女心旌盪漾,愛情和求生的慾望最終戰勝了恐懼,兩人奇蹟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現場,啪嘰,她的靈魂回到了肉體中,被救援隊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現在了她的世界中,“原來你在這裡”,大團圓治癒系老梗。當然,為了吸引眼球,青年男女壁咚這樣的橋段也是必備的。

由於作者對於“荒原”各種陰森恐怖噁心的場景和人物內心的描述過於細膩逼真,我一度被書中兩人被虐的.場景嚇到,不想再看下去,這確實達到了書評中讓“靈魂震顫”的效果。

擺渡人作為一種隱喻,是那個能夠讓人蛻變,重塑心靈,到達美好彼岸的人。美少年說:被他引領成功走向彼岸的靈魂不計其數,他會根據不同的靈魂特徵來改變自己的名字、年齡和長相,他告訴女主,擺渡人實際上是靈魂意念的一種投射,就好像因為女主本人是15歲,所以她心目中理想的擺渡人就是年紀相仿、顏值爆表、身材偉岸的男性,可以供愛慕和依賴。他還反覆提到:他們在“荒原”歷險時看到的種種奇幻場景,也都是女主想象出來的,靈魂是不需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那麼為什麼還會覺得累?那也是女主的一種習慣或者說幻覺。

於是我驚愕地發現,其實小說作者闡述的是一個哲學命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往何處。周國平說:一個人的一生要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師或好書。在小說中,擺渡人也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女主,只不過以一種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個蛻變前的女主自己。

擺渡人的讀後感8

《擺渡人》一個關於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關於生存、死亡和愛情的故事。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

遇見

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裡,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茫荒原,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後,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愛上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靈魂擺渡人!可是這份愛註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靈魂灰飛煙滅的豪賭,儘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茫荒原,迪倫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極力勸說崔斯坦跟隨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於她的世界,儘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情,儘管一切都充滿未知和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願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絕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最後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後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願地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著她說:原來你在這裡。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因為迪倫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感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擺渡人的讀後感9

大學無事,便去了圖書館看書。但並不知道自己可以看什麼。正巧,學長一本擺渡人給了我,讓我緩解了無趣無聊之情。擺渡人: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作者從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細膩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嚮往。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別具一格,值得矚目。

好久沒有讀到能讓我感動的書了,就是在不經意的一瞬間,被迪倫在發現自己真實的狀態之後,心微微顫了一下。

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後,也都是有溫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時時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多不堪一擊。當生命都逝去之後,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我對生命悲觀,相反的,某種程度上來說,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靈魂超脫。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書的基調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說的是,我很擔心它會因為體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適合它的更多讀者忽視。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想到自己會那麼快讀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句話,會不自覺想象這是一個讓人唏噓不已,感天動地的故事,所以一開始還是帶著些顧慮和好奇的。

崔斯坦為了超度魂靈,隨時準備變成那些亡靈在最後一次許願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樣子。但為了愛情,他可以把這件事情變成永恆。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於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驚喜和轉機也因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貴。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愛是不應該被被動對待的,追尋幸福的最誘人之處就是追尋的過程。

因為它應該是不經意間的火花,是看不見的幸福終點。迪倫看似到了生命終點也沒找到的東西,竟然就在她離開人世的一瞬間出現了。雖然這是作者很巧妙的誇張描寫手法,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躍然紙上的。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等待就會得到幸福,安靜走路轉角就會遇上愛,那麼也就不可能有轟轟烈烈和刻骨銘心了,所有的愛都只是為了愛而愛了,那多可悲。

合上書本後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的各種人物。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感動。

擺渡人的讀後感10

在去上海出差的飛機上看完了小說《擺渡人》,買它主要是被封面上的各類褒獎蠱惑:“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雖然我瞭解過所謂的暢銷書都是水分充沛,但還是不能免俗,被光環吸引。

故事的梗概是說,一個各種不爽的15歲單親少女獨自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生父,結果發生了車禍,倒黴少女的靈魂離開了肉體,遇到了那個將引領她去往生命彼岸(或叫天堂)的那個擺渡人,一位16歲的美少年。

路途艱難險阻,魔鬼始終跟隨,企圖將少女的靈魂帶入地獄,兩人只有在隔幾百裡地(總之是很遠啦)才有一個的安全屋裡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襲。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擺渡人讓倒黴少女心旌盪漾,愛情和求生的慾望最終戰勝了恐懼,兩人奇蹟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現場,啪嘰,她的靈魂回到了肉體中,被救援隊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現在了她的世界中,“原來你在這裡”,Tadaaaa,大團圓治癒系老梗。當然,為了吸引眼球,青年男女壁咚這樣的橋段也是必備的。

由於作者對於“荒原”(類似於我國的黃泉路)各種陰森恐怖噁心的場景和人物內心的.描述過於細膩逼真,我一度被書中兩人被虐的場景嚇到,不想再看下去,這確實達到了書評中讓“靈魂震顫”的效果。

擺渡人作為一種隱喻,是那個能夠讓人蛻變,重塑心靈,到達美好彼岸的人。美少年說:被他引領成功走向彼岸的靈魂不計其數,他會根據不同的靈魂特徵來改變自己的名字、年齡和長相(也許還有性別,這個書裡沒說),他告訴女主,擺渡人實際上是靈魂意念的一種投射(不知道靈魂有沒有意念,anyway,因為算是科幻愛情小說,各種沒有解釋清楚的情節bug和邏輯神馬的就讓它隨風吧),就好像因為女主本人是15歲,所以她心目中理想的擺渡人就是年紀相仿、顏值爆表、身材偉岸的男性,可以供愛慕和依賴。他還反覆提到:他們在“荒原”歷險時看到的種種奇幻場景,也都是女主(靈魂自己)想象出來的,靈魂是不需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那麼為什麼還會覺得累?那也是女主(靈魂自己)的一種習慣或者說幻覺。

於是我驚愕地發現,其實小說作者闡述的是一個哲學命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往何處。周國平說:一個人的一生要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師或好書。在小說中,擺渡人也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女主,只不過以一種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個蛻變前的女主自己。

擺渡人的讀後感11

閒暇之餘,走進書店,對書架上一本名為《擺渡人》的書有股莫名的眼緣,尤其封面上那段文字“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吸引了我,我毫不猶豫的將它從書架上取下,如獲至寶,收人囊中。

《擺渡人》是一本心靈治癒系小說,它媲美於《追風箏的人》。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雲,金色的陽光從烏雲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小說中講述的是一個叫迪倫的女孩,與母親住在一起,但母女倆卻總是無話可說,同學捉弄她,唯一的朋友也離她遠去,這所有命運帶給她的遭遇,讓迪倫無比痛苦。他想念她的父親,他決定大膽的去看他的父親,然而在去路上,火車發生了嚴重的事故,當她在一陣突如其來的暈眩中逃出火車時,卻發現自己是這輛火車上唯一的倖存者。而自己面前的是,竟是一片荒原。一個男孩在不遠的山坡上蹲著,男孩將迪倫帶離了現場,越來越遠,但沒有遇見除他兩之外的任何人,迪倫意識到,碰見男孩絕不是偶然,男孩似乎是故意在那裡等著她的出現。他是她靈魂的擺渡人,從他們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他們都是彼此靈魂的救贖者,或者都因為彼此而自己救贖了自己,就像書中所說: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心緒到現在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裡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裡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特別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裡”“我在這裡”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擺渡人的讀後感12

《擺渡人》這本書是同學介紹給我的,將它買回家後,小心翼翼地拆開透明封袋,用手撣了撣書面,將書捧在手中,輕輕翻開,一股濃重的書墨味沁入鼻腔,襯著午後的暖陽,我逐字逐句細細地品味了起來。

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在尋找生父的途中遇難,她的肉體與靈魂分家,不得不在那個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與幫助下,跨過荒原,去到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但她並不樂意在那個毫無波瀾的地方度過自己的餘生,也不願離開崔斯坦,獨自生活。所以,在她到達彼岸後,她又獨自跨過那荒郊野嶺,尋找崔斯坦。在這途中,她變得勇敢、堅強、獨立,也發現了所謂“荒原”不過是人心的邪惡。終於,她找到崔斯坦,在二人的努力下,一起回到人間。

慢慢的,我沉浸在了故事裡,我好奇迪倫最後是否找到生父;為她在臨死之前沒有將簡訊發給父親而感到惋惜;祈禱她與崔斯坦能夠越過重重險阻,平安的活下來……

我開始被迪倫的堅強所感動,在得知自己死亡的真相後,她並未似其他死者一般,大驚失色、不知所措,她冷靜地控制自己,讓自己接受現實,並且跟著崔斯坦一步步地走,一次次地逃離危險,不拖後腿,沉默,安靜。

我開始心疼崔斯坦,在十幾歲的年紀,便閱過人生百態,他清楚每個人的黑暗,他明瞭自己不是個人,也不是個神。他是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次又一次地以命相護著那些貪婪邪惡的人類、默默堅守職責、沉靜而內斂的男孩。

在這本書的版面上印著這樣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對於這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是這句話源自於崔斯坦的內心,因為迪倫需要他,所以他才存在於陰陽兩界的結界處,所以他才指引迪倫前進的方向,所以他才能夠陪伴迪倫回到人間。二是這句話是迪倫內心魔鬼聲音,因為迪倫的心中需要一個惡魔,需要它使自己鼓足勇氣去尋找生父,需要它使自己堅強勇敢、毅然決然地踏上尋找崔斯坦的道路,需要它……它才存在於迪倫的內心。

這本小說直擊人心,它展現了人類的陰暗的一面——所有人幻想中的荒野、貪婪的惡魔,卻也告訴人們,只有打敗自己心中的魔鬼——跨越想象中的荒原,才能成功地存活下來。

迪倫與崔斯坦與黑暗的鬥爭,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讓世界不改變他們的初心。他們始終相信,即使勢力微小,正義也是那個最堅強的後盾!

擺渡人的讀後感13

其實,我不是個愛閱讀的孩子。從小到大,我真正能閱讀下來的整本書籍少之可憐,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大概不會超過40本。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在社會中的摸爬滾打,隨著整個社會瀰漫著的浮躁氣氛,我漸漸覺得,能夠靜下心來學會閱讀,或許對自己來說就應是件幸事,也是能夠沉靜自己的最好方式。於是,我在看到青島金融團工委推薦的書單後,首先選取了《擺渡人》這本書。

這是一本你想放手卻無法放手的書籍,從一開始故事情節的`設定,到最後故事的結尾,你總是想明白接下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忍不住跟著這本書的思路在走,你總是在思考這本書的主題到底在給大家講述著什麼。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迪倫的小女孩在去看往父親的火車上突遇車禍,全車的人只有她不幸遇難,但她並不明白實情,直到她碰到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告訴她,她已經不在人世,需要跨越荒原才能到達極樂世界,否則就會被惡魔拖入無底的深淵;於是崔斯坦帶領著她衝破種種阻礙和困難,艱難跋涉最後跨越荒原,幫忙她安全到達極樂世界;但這期間迪倫與崔斯坦暗生情愫,迪倫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所以已經跨越荒原的迪倫決定再次回到到荒原中尋找崔斯坦;迪倫執著地找到崔斯坦後,她帶著崔斯坦穿越荒原折回到到出事地點,當迪倫再次登上火車跌跌撞撞尋找到自己的屍體時,讓人驚奇不已的是迪倫竟然活了過來,故事就在此畫上了句號。

乍一看像一個魔幻故事,又像一個感情故事,但是通讀全書後,你會發現這是一本以愛為基礎的著作,這種愛貫穿全書,也是全文的主線,它支撐著女主角的執著,支撐著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時持續樂觀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不抱怨、不妥協,哪怕明知前途困難重重,哪怕自己要付出必須的代價,自己也勇敢地跟著愛前行;在我看來,這種愛是一種超越感情的愛,是一種大愛,不僅僅是感情,也是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愛指引著我們前行,為我們帶來了光明與感動,所以作者設定靈魂擺渡人的好處就在於此。

所以有人會說,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在向你告密,也正如書的封面上的一句話寫的這樣,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的讀後感14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中似乎只回蕩著兩個字“震撼”。

這是一個關於勇敢、冒險和愛的故事,也是兩個人之間彼此救贖的故事,更是一個震撼千萬讀者的故事。15女孩迪倫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家庭的不幸福,同學之間的排擠,加上母親每天的瑣碎嘮叨,唯一的好友凱蒂的突然轉學……所有的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發生在了這個女孩單薄的身上,本就帶著略微自卑的她更加覺得無法呼吸,她想遠離,遠離她身邊的一切。於是她終於決定了,決定一個人踏上尋找父親的旅程,帶著好奇,希望離開了家。她知道無論發生什麼,她都想試試。她渴望能夠改變,渴望能從父親那找到她丟失的溫暖,就這樣故事慢慢的拉開了序幕……

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會遇見什麼人或是什麼事,就像迪倫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登上的那輛火車會發生事故一樣,甚至更不會知道自己是整輛車上唯一沒有生還的人。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在那她遇到了崔斯坦,一個改變了她的人生的擺渡人,就這樣他們開始了一段艱險旅程……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溫情,迪倫面前的荒原是她心像的投影,在這段艱險的'旅程,崔斯坦處處幫助她,好幾次她差點被魔鬼抓住,但都被崔斯坦救回來了,迪倫也感染了崔斯坦,讓他愛上了她,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並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那種溫情讓我感動,更讓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講一個女孩的故事,而是兩個人相互救贖的事。正因如此才讓我覺得可能這就是讓那麼多讀者都放不下書的原因吧。

合上書本後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的各種人物:勇敢的女孩迪倫,擺渡人崔斯坦,不願殺人的納粹士兵喬納斯,等待丈夫到來的老人伊萊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感動。

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雖然作者用了誇張的手法,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的改變,她明白了什麼是溫情,親情,也變得堅強起來,她讓崔斯坦走近了她的內心,從而有了溫情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溫情,父母和朋友都能當自己擺渡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自己的荒原上才開出了花,這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擺渡人的讀後感15

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雲,金色的陽光從雲中射下,湖水被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時,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的內心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火車的意外後,她與擺渡人崔斯坦相遇了,在他的幫助下,她安全的通過了荒原,而她也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對崔斯坦的暗生情愫,迪倫那內心的荒漠開始萌發出綠芽。

然而迪倫在穿過荒原後,仍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那裡後,是去是留,她有點猶豫不決,如果再度折返,她很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魂飛魄散。但一想起那雙鑽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選擇了出發。

故事發展到這裡,崔斯坦和迪倫的身份已經發生奇妙的轉換,崔斯坦曾帶領迪倫穿越荒原,抵達人們心中所向往的美麗天堂。而這個女孩卻執意放棄輕鬆的生活,重回險象環生的荒原,只是為了找到他,和他廝守終生。

他們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究竟是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崔斯坦?還是古靈精怪,永遠充滿奇思妙想的迪倫?也許,每個人需要的那個人,都會是自己的擺渡人吧。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人渡人。”

而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勇氣。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心靈的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荒原;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人。有愛的陽光,即使是荒原,也會生長出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