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

校園 閱讀(2.5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46~49頁例1~例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觀察、比較、概括、實踐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重點: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擬錢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通過看錄影,你知道了哪些資訊?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2.對人民幣你有哪些瞭解?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隨機處理。

二、探究新知

1.獨立識別人民幣。

2.說說識別方法。

3.分類。

(1)紙幣、硬幣各有什麼共同點、不同點?

(2)元幣、角幣、分幣的幣種?介紹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

4.和電腦娃娃比賽,看誰先說出人民幣的面值。

5.例2:購物遊戲。

6.獨立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彙報。

7.例3。

9.實踐應用

1元錢能買什麼?

10元錢能買什麼?

三、拓展創新

1.每個書包35元。

(1)我的錢正好買一個,你猜猜我最多有幾張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錢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張?

2.談話昇華。

四、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瀋陽市瀋河區朝陽一校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82-83頁。智慧廣場--數字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字謎問題的過程中,學 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過程與方法:經歷簡答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代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 數學的興趣和慾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生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字迷問題的過程中,學 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 智慧廣場-數字謎(師板書課題)

二、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仔細觀察情景圖中的加法豎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飛加飛等於2.騰加騰等於9

(老師藉助課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個漢字代表的數是多少?

三、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看書自學。

算一算:動筆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對不對?

小組交流:每個漢字代表的數是多少?

驗證:教師藉助課件演示推理的過程。

2.做一做。

師:下面老師來考一考同學們,看誰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題。(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 本上。

(2)師巡視,發現其他同學的錯誤。

3.學生更正。

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4.討論(議一議)

(1)第一個同學做的,認為正確的請舉手。

(2)第二個同學做的,認為正確地請舉手。

生回答,師板書。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並更正錯誤。

四、當堂訓練

師:剛才同學們做的都很好,下面我們接著做題,小組比賽,看哪個組得的小紅旗最多。

練 :自主練 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寫在書上。

2.寫完檢查。

五、全課小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 了數字謎

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

板書設計:

數字謎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3、初步學會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颱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顧舊知

出示20__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

師問: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資料?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最好?

生:折線統計圖。師:製成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好處?生:易於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師:怎樣製作?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生:畫線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__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裡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

(1)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麼好處

(3)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複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係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並由兩位學生板演並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麼?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教師在這裡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通過比較,形成共識。通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絡實際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複式折線統計圖。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四、鞏固練 ,復 小結:

1、完成課本第62頁的試一試。

2、小結: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複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於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複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聯絡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逐步明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發現最佳的統計方法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能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加減法。

教學難點:

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

舉例子復 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思考過程)

二、基本練

指導完成第5題。

(1)、獨立完成。

(2)、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三、變式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1)、指導看懂題意。

(2)、學生完成後交流結果。

2、指導第2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完成後校對結果。

3、指導第3題。

(1)、讀題,明確方法。

(2)、學生獨立完成。

4、指導第6題。

(1)、填寫第1豎的結果,觀察4個算式與上面3個數的關係,得出規律。

(2)、完成後2題。

四、提高練

1、指導第3題。

(1)、引導學生仔細看圖,提出數學問題。

(2)、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

2、指導第7題。

(1)、看懂圖畫意思,提出數學問題。

(2)、解決問題。

五、開放性練 。(指導第8題)

1、先獨立解題。

2、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寫出來?

3、交流。

六、總結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通過估算選擇適合的解決策略,讓學生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通過估算優化平均分的過程。

教具準備:

圓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組1張),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匯入,引出問題

師:小明的家裡來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塊糖想分給他的小客人們,怎麼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詞,學生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我們用5個小圓片代替5位同學,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先自己動手分一分,擺一擺。並把你分的過程記錄到表格裡。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掌握學生的不同分法)

師:填好表格的同學請你把你的表格貼到黑板上,如果你發現黑板上已經有和你同樣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貼了,就在這種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筆畫個對號就可以了。

(為了方便學生觀察,老師要把貼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過程。

師:請這張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時候請說清楚:每一次拿出幾塊來分,每人分得幾塊。全部分完後,每人分得幾塊。

其他和他方法一樣的同學,如果你認為他有沒說清楚的地方。你們可以補充。

(在學生敘述理由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分的次數,讓學生感悟到,分的次數越少,解決問題就越快。)

(3)過程小結,評價引導

師:還是集體的智慧大呀!同學們想了這麼多的方法幫助小明來分糖果,小明心裡一定很高興。那麼假如你就是小明,聽到大家給你介紹了這麼多的方法,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如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不是自己剛才的分法,教師要追問:為什麼小明沒選這種方法?)

(學生在闡述選擇方法的同時,就再一次體會到不同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同時在交流中,學生原有的方法結構就發生了重組)

師:剛才同學們分的過程不一樣,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幾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樣多。最後分完了,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更有同學想到了好辦法,用乘法口訣來幫助分,他們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絡,真善於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計數量、口述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了小明解決了分糖的問題,下面我請同學們幫老師整理小棒。

老師左手裡握著10根小棒,請大家再看我的右手裡的小棒,請你估計一下,我的右手裡大約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估計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間)

同學們能夠有根據的猜測,真好。如果把我右手裡的50根小棒平均

裝到5個口袋裡,怎麼分?

(數感好的學生可以很快知覺到5和50之間的關係)

師:50根小棒平均裝到5個口袋裡,每袋裝10根。那麼老師現在只有4個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裝在4個口袋裡該怎麼分呢?

請大家先估計一下,每袋大約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學生可以估計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組活動、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裝在4個口袋裡。

要求:

1、先分工(記錄、發言、負責分、監督)

2、討論後再分。邊分邊說分的過程,(第一次每人分幾根,用去幾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幾根……)邊記錄。

小組活動,師巡視。

(3)彙報交流,改善方法

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

小組代表彙報分的過程和結果,引導學生對錶格的觀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彙報時教師要相機追問,如為什麼首次分你們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幾根,為什麼不再分了呢?

(通過教師的追問,引導學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簡便,更合理,以促進學生反思)

小結: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有時能全部分完,有時還有剩餘。

師:如果讓你們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你們會怎麼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學生再次分一分,可能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優化和重組)

三、數學遊戲

1、讀37頁數學遊戲的內容,然後交流遊戲規則

2、教師和一名學生合作,為學生提供遊戲示範。

3、同桌為一組,開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說清一把抓了幾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幾份,得了幾分。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課後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給4個人,怎麼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