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漁父教學設計範本

校園 閱讀(1.9W)

一、教材分析

漁父教學設計範本

《漁父》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麵人生”的第一板塊“生存選擇”中,本板塊還選了《報任安書》。這兩篇文字在內容上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它們是“生存與毀滅”的選擇問題,有較強的互補性。

1、專題教學目標

本專題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閱讀作品,學生能對重大人生問題有思考和追求;學生能對問題展開探討,學會辨證地思考,周密地說理,有所發現和創新;掌握質疑辯論、比較辨析、假設推理等批判性閱讀的基本方法。學生能通過經典文字學習,思考“直麵人生”的豐富內容和表達上多樣的方法;積累經典文字中的名句,歸納整理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2、文字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結合本專題教學目標和文字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

②分析屈原和漁父的形象,探討他們不同的人生態度和漁父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內涵

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擇,養成對人生負責的態度。

第一點側重知識和能力目標,第二、三點側重德育目標。關於文言文的教學,文言知識的積累應該是首先要解決的,此外,認識與漁夫的對話而表現出來的屈原的人格是探討本板塊核心內涵“生存與毀滅”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礎,因而將教學目標①②定為教學重點;屈原和漁父的對話體現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學,文字是如何體現的,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而將教學目標②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分析

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較淺顯,翻譯理解的難度不是很大,因此主要採用問題探討法。

三、學法分析

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更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根據系統論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為一小組,明確發言人,小組內成員討論,其他小組成員在別人的發言基礎上可以補充闡釋,從而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此外,強化學生的文字意識。如對屈原與漁父不同的人生選擇如何評價這一問題,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緊扣文字本身,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想法任作評價,不能架空文字。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司馬遷的“隱忍苟活”成就了人生的大事業垂名不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生,可以踐志。死,也可以明志。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位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來體現生命尊嚴的詩人——屈原。

(二)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教師正音;

漁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 歠( chu? )

醨 ( lí ) 汶( mén) 枻( yì ) 濯( zhu? )

2、齊讀全文,讀準字音。

(三)結合註釋,學生自由讀,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和活用字,並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1)通假字

漁父:“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2)古今異義

a、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加以描述)

c、聖人不凝滯於物(凝滯:拘泥,執著。今指①停止流動,不靈活;②凝聚)d、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3)、一詞多義

而:

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連詞,錶轉折)

何不(沽)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連詞,錶轉折)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連詞,錶轉折)

於:

聖人不凝滯於物 (介詞,表被動關係,被)

何故至於斯(介詞,引進動作物件,到)

葬於江魚之腹中 (介詞,在)

以:

是以見放(介詞,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