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

校園 閱讀(1.4W)

高三歷史的教學計劃寫了嗎?沒寫的話來看看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高三歷史教學計劃,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三個“明確”

  1.明確複習依據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綜合》、四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檔案(根本大法);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考試說明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別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較,相互借鑑使用,在使用時要求同存異。

  2.明確命題導向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有關領導就明確地提出了要以大學聯考的改革來推動課程改革。可見大學聯考命題思路也要緊跟課程改革,努力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這使得新課標下的大學聯考呈以下特點:

第一,基礎性。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山東省的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於主幹知識的'考查,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深度,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

第二,歷史性。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歷史事實”來實現,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歷史不同於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歷史性”,這體現在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並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幣”“中美關係”“社會保障”等問題。

第三,人文性。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具有現實性;指向學生的成長,尤其是指向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成和文化薰陶的基礎性作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07年大學聯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取材生動、親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對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考查也屢屢出現,如對“服飾”“民族關係”等問題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這是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2007年大學聯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如第12題對根據地示意圖的判斷等題。

第五,地域性。各省單獨命題,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大學聯考試題的重要特徵。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設情境,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2007年各省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山東卷第29題以山東在中國、世界的地位為主題。

  3.明確內容進度

(1)複習內容 必修內容: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必修Ⅱ《經濟成長曆程》、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選修內容:選修Ⅰ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等。

(2)複習進度: 2009年7月21日-9月7日(45課時)複習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2009年9月9日-10月25日(50課時)複習必修Ⅱ《經濟成長曆程》。

2009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課時)複習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2009年12月16日-2010年1月底(45課時) 複習選修Ⅰ、Ⅲ。

2010年2月作單元、綜合模擬試題,檢驗、鞏固一輪複習效果。 2010年3月-4月 二輪複習。

2010年5月 三輪複習。

  二、複習程序——三輪要求

  1.第一輪複習

(1)時間安排:2009年7月21日-2009年2月。

(2)複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具體要求

第一輪複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為全面而準確地記憶打下可靠的基礎。從新的大學聯考改革趨勢來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基礎更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更加紮實全面。一輪複習是在新課學習基礎上,對歷史知識點、歷史線索、歷史技能進行提高和昇華。其主要目的是理清歷史線索,在此基礎上把握階段特徵,紮實基礎知識,提高解題技能。不論平時多麼熟悉課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閱讀教材這一環節,因為:①以前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統的,全盤的通讀有助於整體掌握知識。②全盤的通讀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視的環節或死角。③懂得的東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帶著疑問去通讀,有助於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組結束後要進行模組過關測試。

第一輪複習方式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絡,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

第二環節——講(聽):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充套件,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組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