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意達的花讀後感

校園 閱讀(7.73K)

《小意達的花兒》是一篇含義深刻而豐富的童話,作者用兒童的視角表達了對於自然規律的見解,充滿了童真的樂趣。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小意達的花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小意達的花讀後感

  小意達的花讀後感(一)

今天,我在讀《安徒生童話精選》,其中《小意達的花》是我第一次看,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小意達的花兒枯萎了,小意達就奇怪地問坐在沙發上的學生,學生說花兒昨天晚上去跳舞了,今天太累了,所以才會低下了頭。那天晚上,小意達真的夢見了各種各樣的花兒圍在一起快樂地跳舞。

第二天,小意達把死了的花兒埋葬了,期待明年夏天再開出更美麗的花兒。這個童話故事寫得真美呀!那個學生真有想象力,花兒枯萎了,想象成是花兒跳舞跳累了,讓小意達開心。小意達是一個很喜歡花兒的孩子,花兒枯死了,她都會很傷心,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我以後也要愛護花草樹木,因為它們都是有生命的。

  小意達的花讀後感(二)

《小意達的花兒》是安徒生早期的作品之一,是一個關於小意達和花兒們的故事。書裡講了小意達養的那些美麗的花兒晚上開了舞會,非常熱鬧,連小意達的玩具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跳起舞來。雖然她們知道到了第二天早上都會死去的,但是她們依然充滿熱情地去展現自己的美麗和活力,使周圍的朋友受到感染,從而熱情洋溢地去面對生活。

花兒們在自己生命的盡頭縱情歌舞,花兒們生命的詠歎在終點達到了輝煌。小意達給花兒蓋被子、泡茶、拉窗簾等行動,讓我們要更加熱愛花兒,熱愛自然。花兒與人一樣有美好的感情,一樣愛唱歌跳舞。人生是短暫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活得精彩。

小意達聽一位為她講美麗故事的大學生說過:“這些花兒昨夜去參加過一個舞會,因此它們今天就把頭垂下來了。”於是,她就看著自己桌上的那些花兒想:“難怪這些花兒沒有精神,原來是跳舞累的。”這是超然的想像,給孩子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啟迪,心也隨之而美妙起來,思緒也隨之而舞動起來,願意相信這樣美麗的童話--那些花兒果真去參加了舞會。

作者用小意達的眼睛,一步步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場花兒們的盛會,它們徹夜通宵的跳舞,還邀請了掃煙囪的玩偶、樺木條、小蠟人,還有小意達最喜歡的布娃娃。與會者盡興而跳,跳出了靈魂,跳完了生命,這樣也在所不惜!“因為到了夏天,我們就會重新長起來,而且更加漂亮。”多麼樸實天真的話語。在心裡悄悄種下一粒美麗的種子,然後懷著渴望的心境等待著下一年春天的到來。最後小意達懷著渴望心境掩埋了那些美麗花兒。

這是透過一個純真無邪的小孩子的眼睛,為美麗的花兒作的小傳。那些花兒堅韌的特性,它們嬌柔可愛,但卻不惜身體,它們把生命的輪迴看得如此淡然而超脫,甚至不惜將今朝的生命在最美豔一刻結束,結束得絢爛而無悔。作者將四季輪迴的殘酷,將生老病死的無情,都美化成了一種生活的藝術。正是他熱愛生命藝術的.人生哲學觀的真實寫照,卻通過如此美妙的童話,娓娓地道來,輸入每一個童稚的有著無限幻想的孩子們心裡。

小意達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啊!願我們像小意達一樣,善待身邊的事物。春去秋來,美麗的鮮花永遠伴隨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的生活永遠有鮮花的陪伴!

  小意達的花讀後感(三)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裡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遊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誌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遊記,如:《一個詩人的市撤(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裡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