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心靈點滴觀後感

校園 閱讀(2.41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靈點滴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靈點滴觀後感

心靈點滴觀後感1

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影片Patch Adam(中文翻譯為心靈點滴)。當我第一次看時心裡好象感到了什麼但是抓不住是什麼感覺,於是我又反覆看了3次。並找了一些有關資料。

影片Patch Adam是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曠世傑作,在影片中羅賓?威廉斯飾演的帕奇在年青的時候,因有自殺傾向而被送進了精神療養院,在療養院的遭遇讓他立志成為一名醫生。於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進入維吉尼亞醫學院就讀。他天資聰穎,在醫學院的成績非常優異,可是醫院內的醫生們受傳統觀念的限制,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於這種狀態,他相信歡笑就是最好的處方,……堅持自己關懷病人、以病人為重的理念,和傳統的勢力周旋到底。最後,終於成功地拿到醫科學位。

雖然一些情節有一點點老套的感覺,但對整部電影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特別純,雖然極其感人,但卻沒有絲毫的造作之感,我覺得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羅賓?威廉斯的完美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是那麼的自然,找不到一點的瑕疵!影片的主題由於他的表演而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影片最後的結尾更令人叫絕,絕頂的幽默,使得整部電影更顯得無與倫比4了這部電影,真的讓人產生純潔的追尋完美心靈的衝動!

導演在這套戲的一開始就透過了一個病人以四枝手指的'小故事開啟了男主角帕奇的生命。它同時也灌輸了學生有關這套戲的資訊之一,那就是「不要注目在問題上,要看別人所看不到的,並日日更新創造未來」。這句話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扉並吸引著我拭目以待,目不轉盯的看下去。心裡想深一層,這不就是一位教牧人員應該要有態度嗎?身為領袖,必須要有遠見,不要讓虛幻的表面影響你對其實底的洞察。

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進來醫學院的目的,因為他是帶著使命進來的。學術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為一位醫生可以如何走進病人的世界裡來去幫助病人並與病人聯絡更為重要。因為,醫生就是為了醫人助人。換句話說,教師。醫生或這輔導者猶如醫生,也是為了拯救靈魂的工作和牧養人的生命為大前提。所以帕奇三年的醫學院學習活生生的映射出學生三年的神學院學習應有的態度。猛上課與啃死書還為次要,在學校如何處事待人和與人接觸才是我們需要看重的。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

首先,作為一醫生或輔導者,必須是一個聆聽者、關懷者。

劇中帕奇因患有輕微憂鬱症,自願到療養院治病。但他發現許多病人,其實不是精神異常,而是沒人在乎他們心中的問題。因院方對待他們的方式如關在柵欄內的動物般,不關心、不寒暄,只給予食物及形式的診療。精神科醫師也只是如問卷機器般問問題,沒有眼神的關注,給病人的感受相當冷漠。

心靈點滴觀後感2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懷著幫助病人的滿腔熱忱,從醫學院學習期間就開始實踐他的情緒治療法,並開設免費診所為窮困的人們服務的故事。主創人員將敘事的重點放在了Patch Adams怎樣做而非為什麼這樣做,這使得前1/3時間裡的部分劇情給人感覺比較突兀,但當你慢慢往後看的時候,從內心接受了Patch就是這樣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樂天派時,就會逐漸感受到那種人性光輝照耀下的溫暖感覺。

這片子最開始打動我的是Patch在兒童病房裡把灌腸的氣球套在鼻子上,把體溫表、輸液用的架子和夜壺都變成雜耍道具的那個情節。相信凡是有過較長時間住院經歷的人都曾體驗過,那些冷冰冰的醫療器械,令人沮喪、厭煩,甚至恐懼,更別說對那些小孩子了。而Patch讓這些稚嫩的臉上重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讓我真有些羨慕這些小孩子了,為什麼自己當初沒遇到Patch這樣的醫生呢。

與醫學院教育學生們千萬不要對病人產生感情相反,Patch的理論是儘可能和病人拉近距離,用歡笑減輕甚至治癒他們的病痛,我不知道這種理論是否真正有效,但當我看到背上插著翅膀的Patch站立在痛苦的絕症病人床邊時,覺得他的確就是天使。

和制度、固有觀念作對的人總是要經受諸多磨難,有意思的是,本片中制度的化身——醫院院長的飾演者,在另一部詮釋自由精神挑戰固有制度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同樣扮演象徵制度權威的典獄長。既然這兩部影片均出自好萊塢,這位演員在兩部影片裡的鬥爭也只能是均以失敗告終了。

片中還有兩位熟臉,一位是曾出演《波士頓法律》的Monica Potter,在本片中飾演令Patch傾心的女同學,可惜她的結局令人唏噓。一心想幫助他人的人落得這種結局,實在是最悲慘不過的,這令我想起了《急診室的故事》第六季發生的慘劇。但對Patch來說,生活依然要繼續,幫助他人同樣會繼續,並會因此成就非凡的偉大。

勸說Patch回到醫院的那個同學是由菲利浦西摩爾霍夫曼飾演的,和那之前許多影片中一樣,菲利浦再次扮演了一個不討好、不顯眼的角色,但看得出,他演的十分認真、到位。真是佩服他這麼多年是怎麼熬過來的,但或許對真正喜歡錶演的他來說,那同樣是珍貴且快樂的積累,甚至可以稱為希望的本身。而他在本片中飾演的人物對Patch態度的轉變,同樣給了我們希望——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只要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便可擁有交流包容的基礎,一起搭建駛向美好彼岸的舟船。

心靈點滴觀後感3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校園組織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我們觀看了電影《心靈點滴》。

劇中派奇(威廉羅賓斯飾)反對傳統醫界那種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態度,他認為惟有多和病人溝通才是成為好醫生的不二法門,所以他常跑去醫院和病人互動,但也因此成為了醫院的問題人物,但事後也證明,許多醫院無法管理的病人,都能受到派奇那股熱情感動而努力活出自己。

派奇心儀的女主角是同班同學,但課業上的壓力,加上派奇總是和她閒聊一些非課業上的東西,讓女主角覺得派奇在浪費她的時間而很討厭派奇,但漸漸地,她瞭解到派奇不只成績優異,而且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愛心和遠大的理想抱負–「成立一個讓病人充滿歡笑的醫療環境」。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因為他沒有注意那個精神有問題的病患,加上女主角的視病猶親,讓她獨自走進病患家裡而慘遭殺害,因此而讓派奇心灰意冷一陣子,差一點放棄理想。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係,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儘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為,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準備加入他的行列。

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對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讀了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的情詩,收錄在100 Love Sonnets/Cien Sonetos De Amor (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短詩 17 (Sonnet 17),我也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