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15W)

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一個教學內容,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兩端都不栽。?

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根據教材的意圖,要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從簡單的情況入手解決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學習的熱情也會比較高漲,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關於線段的相關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分析思考能力與計算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並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組織學生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特徵,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間距數 1=棵數,棵數-1=間距數

教學準備:課件 10釐米 15釐米 20釐米的紙條三根,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設計情境,引入新課。

1、教學“間隔”的含義

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他裡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他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併攏、張開)

(課件出示)師:張開的五指中有幾個空隙?(4個)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板書)我們發現5根手指中有4個間隔,那麼4根手指呢?3根呢?

2、舉例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兩棵樹之間、兩個同學之間、鐘聲…)

3、理解間隔數,引入課題。

樹木不僅美化環境,還能淨化空氣。在一條直線上植樹,每兩棵樹之間相等的段數叫間隔數(課件演示),每個間隔的長叫間距,研究間隔數和棵數之間關係的問題,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找出規律。

1、出示例題,引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例題。)

師:誰能讀一讀?這道題告訴我們什麼數學資訊?求什麼問題?你認為這道題中什麼詞語最關鍵?

(課件解釋關鍵詞語,加深學生理解)

師:你認為要求一共植樹多少棵,關鍵是知道什麼?(間隔數)那麼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研究。

2、動手操作,發現規律。

(1)師:長100米的小路,數字有點大,當我們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可以換成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進行,請同學們看要求。(課件出示要求)

生活動,並思考:

1、每條小路上的間隔數是多少?

2、棵數是多少?

3、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

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指導。

(2)生彙報活動結果及自己的發現(實物投影展示)

生初步得出結論:棵樹比間隔數多1。

3、師生小結,得到規律。

師:老師把同學們的活動過程展示出來,並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的活動結果,請同學們看。

從這個表格中,我們更可以容易看出,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生回答師板書:

間隔數=棵數-1 棵數=間隔數 1。

4、回顧例題,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例1的問題。生獨立解決,共同評價。

 三、鞏固新知(課件出示):

1、填一填。

讓生獨立看要求,說說題目中有哪些數學資訊,如何解決。

2、園林工人沿著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栽一棵小樹,一共栽了21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3、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生獨立閱題,說說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資訊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麼不同呢?(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麼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4)學生獨立解答並彙報:

4、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5、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 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敲完?

四、師生共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植樹問題》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一個教學內容,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兩端都不栽。?

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根據教材的意圖,要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從簡單的情況入手解決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學習的熱情也會比較高漲,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關於線段的相關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分析思考能力與計算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並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組織學生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特徵,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間距數 1=棵數,棵數-1=間距數

教學準備:課件 10釐米 15釐米 20釐米的紙條三根,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設計情境,引入新課。

1、教學“間隔”的含義

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他裡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他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併攏、張開)

(課件出示)師:張開的五指中有幾個空隙?(4個)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板書)我們發現5根手指中有4個間隔,那麼4根手指呢?3根呢?

2、舉例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兩棵樹之間、兩個同學之間、鐘聲…)

3、理解間隔數,引入課題。

樹木不僅美化環境,還能淨化空氣。在一條直線上植樹,每兩棵樹之間相等的段數叫間隔數(課件演示),每個間隔的長叫間距,研究間隔數和棵數之間關係的問題,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找出規律。

1、出示例題,引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例題。)

師:誰能讀一讀?這道題告訴我們什麼數學資訊?求什麼問題?你認為這道題中什麼詞語最關鍵?

(課件解釋關鍵詞語,加深學生理解)

師:你認為要求一共植樹多少棵,關鍵是知道什麼?(間隔數)那麼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研究。

2、動手操作,發現規律。

(1)師:長100米的小路,數字有點大,當我們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可以換成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進行,請同學們看要求。(課件出示要求)

生活動,並思考:

1、每條小路上的間隔數是多少?

2、棵數是多少?

3、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

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指導。

(2)生彙報活動結果及自己的發現(實物投影展示)

生初步得出結論:棵樹比間隔數多1。

3、師生小結,得到規律。

師:老師把同學們的活動過程展示出來,並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的活動結果,請同學們看。

從這個表格中,我們更可以容易看出,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是什麼關係?生回答師板書:

間隔數=棵數-1 棵數=間隔數 1。

4、回顧例題,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例1的問題。生獨立解決,共同評價。

 三、鞏固新知(課件出示):

1、填一填。

讓生獨立看要求,說說題目中有哪些數學資訊,如何解決。

2、園林工人沿著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栽一棵小樹,一共栽了21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3、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生獨立閱題,說說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資訊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麼不同呢?(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麼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4)學生獨立解答並彙報:

4、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5、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 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敲完?

四、師生共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