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分析化學》課程教案

校園 閱讀(2.91W)

篇一:分析化學教案

《分析化學》課程教案

一.分析化學的任務

1.確定物質的化學組分——定性分析

(由那些元素、離子、官能團或化合物組成) 成分分析

2.測定有關成分的含量——定量分析

3.確定物質中原子間結合方式——結構分析

(化學結構、晶體結構、空間分佈等)

分析化學 是 獲取物質化學組成和結構資訊的科學。

(本課程將以與衛生檢驗專業關係密切的“成分分析”為基本內容,主要討論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中的各種基本方法)

二.分析方法的分類(根據分析化學任務、分析物件、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為多種分類)

1.定性、定量、結構分析——根據分析化學任務

元素、離子、化合物、相等

2 官能團、空間結構等

3.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根據分析原理

* 化學分析: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

歷史悠久,是分析化學的基礎,故又稱經典分析方法)

化學定性分析:根據反應現象、特徵鑑定物質的化學組成

化學定量分析:根據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計量關係測定各組分的相對含量。

使用儀器、裝置簡單,常量組分分析結果準確度高,但對於微量和痕量(<0.01%)

組分分析,靈敏度低、準確度不高。

* 儀器分析:以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光化學、電化學、熱、磁、聲等)

需要精密儀器;

①電化學分析法:電位法、電導法、庫侖法、伏安法等;

②光學分析法:紫外及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熒光法、 紅外分光光度法等;

③色譜分析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

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⑤質譜法;

⑥核磁共振波譜法;

⑦流動注射分析法;等。 特點:快速、靈敏,所需試樣量少,適於微量、痕量成分分析。(但 對常量組分準確度低)

4.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根據操作方法及用量各種分析方法的試樣用量方法 試樣質量(mg) 試樣體積(ml)常 量 分 析 >100 >10

半微量分析 10-100 1-10

微 量 分 析 0.1- 0.01-

超微量分析<0.1 <0.01

化學定量分析:主要採用常量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主要用於進行微量、超微量分析。

常量組分分析、微量組分分析、痕量組分分析——待測組分含量

常量組分微量組分痕量組分

>1%0.01%-1%<0.01%

以上兩種概念不能混淆,如痕量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來水中痕量汙染物分析是常量分析。

5.常規分析和仲裁分析——根據分析目的

(例行分析和裁判分析)

三. 定量分析結果的表示

通常以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 (mS、Vs) 中被測物質的量來表示。

固體樣品: 用組分的質量分數 (?) 表示,計算公式為

mB ?B?mS

mB ——被測組分質量,mS——樣品的質量

若被測組分為常量組分,mB的數值仍可用百分率(%)表示,如ωB=0.3567 則可計為35.67%;

若被測組分為微量組分,mB可用指數形式表示:如ωB =3.2×10-5

液體樣品: 用 物質的量濃度 c::mol/L, mmol/L, ?mol/L

物質的質量濃度:?: g/L, mg/L, ?g/L

氣體樣品: 用 質量濃度 mg/m3,

體積分數 (?) ml/m3

四. 分析化學中的法定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於1984年2月27日釋出了《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要求自1991起,我國的計量單位一律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簡稱法定單位)由國際單位制(standard international unit SI)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構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基礎單位,輔助單位,匯出單位,非國際單位制單位,組合形式的單位,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

*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教材附錄二,表1) 基礎單位

* 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教材附錄二,表2) 輔助單位

* 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匯出單位(教材附錄二,表3) 由SI基本單位和輔助單位藉助於乘、除等數學符號,通過代數式表示的單位。

* 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教材附錄二,表4) 在我國使用廣泛的重要單位 * 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如:mol/L,m3

* 由詞頭和以上單位所構成的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教材附錄二,表5)詞頭+主單

篇二:大學分析化學教案

目的要求:

瞭解分析化學的主要任務和作用、分類方法和發展以及主要參考資料。 教學內容:

一、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1.基本概念:

分析化學:研究物質化學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學的任務

可歸納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務:

鑑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測定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確定物質的化學結構——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3.分析化學的作用

不但對化學學科的本身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個領域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國民經濟、科學研究、醫藥衛生與環境保護等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 分析方法的分類

三、 分析化學的發展與趨勢

分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三次巨大變革,成為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第一次變革:20世紀初。溶液平衡四大理論的建立,為分析化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分析化學由一門技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

第二次變革:20世紀50年代。由於物理學和電子學的發展,使儀器分析方法得到發展,使原來以化學分析為主的經典分,發展成為以儀器分析為主的現代分析化學。

第三次變革:20世紀70年代,以計算機應用主要標誌的資訊時代的到來,為分析化學建立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準確性、自動化、智慧化的新方法創立了條件。

總之,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和分析速度,發展自動分析和遙測分析為目標。

思考題:做好下一章的預習

目的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固體試樣、液體試樣、氣體試樣及生物試樣的採集方法;掌握試樣的製備方法;掌握常用的試樣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瞭解試樣分解的其它方法;瞭解並理解分析測定前的預處理。 教學重點:試樣的分解;

教學難點:根據試樣特點確定試樣分解方法

教學內容: 2-1 試樣的採集在分析實踐中,常需測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組分的平均含量. ? 取樣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對比較均勻的物料,如氣體、液體和固體試劑等,可直接取少量分析試樣,不需再進行製備。

通常遇到的分析物件,從形態來分,不外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對於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物料,應採取不同的取樣方法。 2.1.1 固體試樣的採集固體物料種類繁多,性質和均勻程度差別較大。

組成不均勻的物料: 礦石,煤炭,廢渣和土壤等;

組成相對均勻的物料:穀物、金屬材料、化肥、水泥等。

對不均勻試樣,應按照一定方式選取不同點進行取樣,以保證所採試樣的代表性。

取樣點的選擇方法:隨即取樣法;判斷取樣法;系統取樣法等。

取樣份數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所耗人力、物力將大大增加。應以滿足要求為原則。

平均試樣採取量與試樣的均勻程度、顆粒大小等因素有關。通常,試樣量可按下面經驗公式(切橋特公式)計算: m ≥ Kd 2

式中:m為採取平均試樣的最低重量(kg);d 為試樣的最大顆粒直徑(mm);K 為經驗常數,可由實驗求得,通常K 值在0.05 - 1之間。

例:採集礦石樣品,若試樣的最大直徑為10 mm, k =0.2 kg/mm2, 則應採集多少試樣?

解: m ≥ kd 2 = 0.2 ? 10 2 = 20 (kg)

金屬(合金)樣品採取一般,金屬經過高溫熔鍊,組成比較均勻,因此,於片狀或絲狀試樣,剪取一部分即可進行分析。

鋼錠和鑄鐵,由於表面和內部的凝固時間不同,鐵和雜質的凝固溫度也不一樣,因此,表面和內部的組成不很均勻。取樣時應先將表面清理,然後用鋼鑽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鑽取碎屑混合均勻,作為分析試樣。

對於那些極硬的樣品如白口鐵、矽鋼等,無法鑽取,可用銅錘砸碎之,再放入鋼缽內搗碎,然後再取其一部分作為分析試樣。

2.1.2 液體試樣的採取

常見液體試樣包括:水,飲料,體液,工業溶劑等。一般比較均勻,取樣單元數可以較少。

對於體積較小的物料,可在攪拌下直接用瓶子或取樣管取樣;裝在大容器裡的物料,在貯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樣後混合均勻即可作為分析

試樣;對於分裝在小容器裡的液體物料,應從每個容器裡取樣,然後混勻作為分析試樣。

對於水樣,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取樣。

採取水管中或有泵水井中的水樣時,取樣前需將水龍頭或泵開啟,先放水10-15分鐘,然後再用乾淨瓶子收集水樣。

採取池、江、河、湖中的水樣時,首先根據分析目的及水系具體情況選擇好取樣地點。用取樣器在不同深度各取一份水樣,混合均勻後作為分析試樣。 2.1.3 氣體試樣的採取常見氣體試樣有: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大氣、壓縮氣體以及氣溶物等。亦需按具體情況,採用相應的方法。

最簡單的氣體試樣採集方法為用泵將氣體充入取樣容器中,一定時間後將其封好即可。但由於氣體儲存困難,大多數氣體試樣採用裝有固體吸附劑或過濾器的裝置收集。

固體吸附劑用於揮發性氣體和半揮發性氣體取樣; ?過濾法用於收集氣溶膠中的非揮發性組分。 ?大氣樣品的採取,通常選擇距地面50-180釐米的高度取樣、使與人的呼吸空氣相同。

大氣汙染物的測定是使空氣通過適當吸收劑,由吸收劑吸收濃縮之後再進行分析。

對儲存在大容器內的氣體,因不同部位的密度和均勻性不同,應在上、中、下。

篇三:分析化學教案

目的要求:

瞭解分析化學的主要任務和作用、分類方法和發展以及主要參考資 料。

基本內容:

一、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1.基本概念:

分析化學:研究物質化學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學的任務

可歸納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務:

鑑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測定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確定物質的化學結構——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3.分析化學的作用

不但對化學學科的本身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個領域都起

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國民經濟、科學研究、醫藥衛生與環境保護等

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 分析方法的分類

三、 分析化學的發展與趨勢

分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三次巨大變革,成為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第 一次變革:20 世紀初。溶液平衡四大理論的建立,為分析化學提供了理 論基礎,使分析化學由一門技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第二次變革:20 世紀 50 年代。由於物理學和電子學的發展,使儀器分析方法得到發展,使原來 以化學分析為主的經典分,發展成為以儀器分析為主的現代分析化學第 三次變革;20 世紀 70 年代,以計算機應用主要標誌的資訊時代的到來,為分析化學建立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準確性、自動化、智慧化的新方法創立了條件。

分析化學 無機分析 有機分析 化學分析 儀器分析 分析物件 測定原理

例行分析 仲裁分析 具體要求。總之,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和 分析速度,發展自動分析和遙測分析為目標。

四、分析化學的最新進展

1.毛細管電泳 2.晶片實驗室 3.聯用技術 4.超導核磁共振波譜法 5.流動注射分析法 6.鐳射

7.計算機的應用 8.化學計量學 9.仿生化和資訊智慧化

第二章 誤差和分析資料處理

目的要求:

掌握誤差產生的原因及減免方法,準確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測量

誤差對計算結果的影響;熟悉逸出值捨棄原則,瞭解統計檢驗的方法。

重點與難點:

1.掌握基本概念:誤差、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準確度和精密度、

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誤差和偏差。

2.掌握準確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有關計算基本公式。

3.掌握誤差的來源(或產生原因)和減免方法。

4.掌握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及運演算法則。

5.掌握顯著性檢驗的目的和方法:F檢驗和 t 檢驗。

6.掌握可疑資料的取捨方法:Q 檢驗法和 G 檢驗法。

7.掌握置信區間的含義和表示方法。

基本內容:

一、測量誤差及其表示方法

1. 基本概念和公式

準確度(accuracy) :表示分析結果與真值的接近程度。準確度的高低用 誤差來表示。 誤差有兩種表示方法,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絕對誤差(absolute error):測量值與真值之差稱為絕對誤差。 -測量值,-真實值 絕對誤差可以為正值,表示測量值大於真值;也可以為負值,表示測量值 小於真值。測量值越接近真值,越小。反之,越大。

相對誤差(relative error):絕對誤差與真值的比值稱為相對誤差。通常以%或表示。反映測量誤差在真實值中所佔的比例。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對誤差來衡量分析結果。

例題:測定純 NaCl中 Cl-的百分含量為 60.52%,而其真實含量(理論值)

應為 60.66%,求測定的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

解:絕對誤差=60.52%-60.66%=-0.14%

相對誤差=[(60.52%-60.66%)/60.66%]×1000? =-2.3

例題:用分析天平稱兩個重量,一是 0.0021g,另一是 0.5432g。兩個重量的絕對誤差都是 0.0001g。

(0.0001/0.0021)×1000=47.62 (0.0001÷0.5432)×1000=0.1841

系統誤差(systematic error) :由某種確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 重複測定時重複出現, 也稱為可定誤差 (determinate error) 。 根據系統誤差產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為方法誤差、儀器(或試劑)誤差、操作誤差三種。 偶然誤差(accidental error) :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誤差,特點:大小和方向(正負)都不固定;服從統計規律(正態分佈);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可以通過增加平行測定次數減免。精密度(precision) :平行測量的各測量值(實驗值)之間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測量值之間越接近,精密度就越高;反之,精密度越低。精密度用偏差、相對平均偏差、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來表示。實際工作中多用相對標準偏差。 偏差(deviation,d) :測量值與平均值之差稱為偏差 。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 :各單個偏差絕對值的平均值稱為平均偏 差。 相對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

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 :有限次測量,各測量值對平均值的偏 離程度。 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標準偏差在平均值中佔的百分數 RSD

例題 :四次標定某溶液的濃度,結果為 0.2041、0.2049、0.2039 和

0.2043mol/L。計算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對平均偏差,標準偏

差及相對標準偏差。

平均值=(0.2041+0.2049+0.2039+0.2043)/4=0.2043 (mol/L)

平均偏差=(0.0002+0.0006+0.0004+0.0000)/4=0.0003 (mol/L)

相對平均偏差=(0.0003/0.2043)×1000?=1.5?

相對標準偏差 RSD=(0.0004/0.2043)×100%=0.2%

2.準確度和精密度的關係

測量結果的好壞應從準確度和精密度兩個方面衡量:

(1)精密度是保證準確度的先決條件(2)精密度好,不一定準確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統

誤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準確度才會高。

3.提高分析準確度的方法(如何減免分析過程中的誤差)

(1)選擇恰當的分析方法。

(2)減小測量誤差。

(3)增加平行測定次數,減小偶然誤差。

(4)消除測量中的系統誤差。系統誤差是造成平均值偏離真值的主要原因,根據來源不同,可以採用校準儀器、做對照試驗、做回收試驗、做空白試驗的方法消除系統誤差。( 0004 . 0 1 4 0000 . 0 0004 . 0 0006 . 0 0002 . 0 2 2 2 2 L mol S 標準偏差)。

1.基本概念

有效數字:實際上能測量到的數字。反映測定的準確程度。

記錄原則:在記錄測量資料時,只允許保留一位可疑數,末位數欠準。注

意問題:

(1)資料中的“0”,位於數字中間的 0 是有效數字,在數字前面的“0”是定位用的,不是有效數字。 很小的數字或很大的數字,常用 10 的冪次表示。

(2)變換單位時,有效數字的位數必須保持不變。

(3)pH、pM、pK 等的有效數字僅取決於小數部分數字的位數。因為正數代表原值的冪次。

(4)首位數 8 的數字,其有效數字的位數可以多記一位。

2.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

(1)“四捨六入五成雙(或尾留雙)”。

注意:尾數為 5 而後面是 0 時,5 前面是偶數則舍,為奇數則入;尾數為5 而後面不是 0 時,都入。

(2)只允許對原測量值一次修約至所需位數,不能分次修約。

(3)在大量資料運算時,為防止誤差迅速累加,對參加運算的資料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數字,運算後再將結果修約成與最大誤差資料相當的位數。

3.有效數字的運演算法則

加減法 幾個資料相加減時,以絕對誤差最大的資料為準,修約其它資料,使各資料的絕對誤差一致後再進行加減運算。一般以小數點後位數最少的資料為準。

例題:0.5362 9.0053 4.2598

0.0011.9724 - 4.2595

8 + 0.25

+ 0.0003

0.7910.97800.0003

乘除法 幾個資料相乘除時,以參加運算的資料中相對誤差最大的那個數

據為準進行修約後再運算。

例題:0.12×9.6782=1.161384 修約為 1.2

0.12×9.7=1.164 修約為 1.2

三、有限量實驗資料的統計處理

1. 正態分佈和 t 分佈

正態分佈:無限次測量的偶然誤差分佈服從正態分佈(高斯分佈)。 用平

均值 μ 來表示一組資料群分佈的位置, 用標準偏差來描述資料分佈的離散 性。 用正態分佈概率密度函式表達:

正態分佈說明:

(1)資料既向某個中心值集中的趨勢,又有偏離開這個中心值的傾向。

(2)大多數測量值集中在算術平均值的附近;

(3)正負誤差出現的概率相等;

(4)小誤差出現的概率大,大誤差出現的概率小;

(5)所有測量出現在這個區間的概率總和為 1。

有限次測量值的偶然誤差分佈服從 t 分佈。用樣本的標準偏差 S代替總體標準偏差 ζ 來估計測量資料的分散程度。 t (x-μ/S)圖:t 分佈曲線t 分佈曲線:縱座標仍然是概率密度 y,橫座標是統計量 t,得到的曲線稱 為 t 分佈曲線。 統計量(t):是以標準偏差 S 為單位的(x-μ)值。t= x-μ/St 分佈曲線是隨自由度 f(n-1)而改變。當 f 趨近於無限時,t 分佈就趨近 於正態分佈。

2. 基本概念

置信水平 P(或置信度):表示在某一 t 值時,測定值落在()的概率。顯著性水平 ?:測定值落在( tS =1-P。 (置信水平 P 或顯著性水平 ? 表示人們作出判斷的可靠把握程度。由於 t 值和和f 相關,故引用時要加腳註,用 tα,f 表示)

平均值的精密度:反映測量次數對平均值可靠性的影響程度。平均值的精密度可用平均值的標準偏差表示。置信區間: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時,以測定結果為中心,包括總體平均值在內的可信範圍,稱為置信區間(置信界限)。具體表示:為置信區間,為置信限。

(1)用多次測量的樣本平均值x,估計 ? 值的範圍: )稱為平均值的置信區間。

(2)用少量測定值的平均值x,估計值的範圍: n tS x?

(置信區間分為雙側和單側兩種。 雙側指同時存在大於和小於總體平均值的置信範圍。 單側指在一定置信水平時總體平均值大於或小於總體平均值的範圍)

3.顯著性檢驗

t 檢驗:也叫準確度顯著性檢驗。主要用於檢驗兩個分析結果是否存在顯著的系統誤差,即判斷少量實驗資料的平均值x與標準試樣標準值 ? 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具體做法:先將資料代入公式n S x t ? ? ? 求出

t 值,在一定置信度下從表中查得相應 f t , ? 臨界值,計算值和查表值比較,若計算的 f t t ,說明 與 x 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若計算的 f t t , 說明 ? 與 x 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例題:某藥廠生產的維生素丸劑,要求含鐵量為 4.800%。今從該廠的某

一批號的產品,抽樣進行五次化驗,測得含鐵量為 4.744%、4.790%、

4.790%、4.798%及 4.822%。試問這批產品是否合格?

F 檢驗:又稱精密度顯著性檢驗,通過比較兩組資料的方差 S 2 ,以確定它們的精密度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具體方法:先計算出兩個樣本的方差比 F然後與方差比的單側臨界值( 2 1 , , f f F )進行比較 。若 2 1 , , f f F F ,則說明兩 組資料的精密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若 2 1 , , f f F F ,則說明兩組資料的精密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例題:用兩種方法測定同一樣品中某組分。第 1 法,共測 6 次,S1=0.055; 第 2 法,共測 4 次,S2=0.022。試問這兩種方法的精密度有無顯著性差別。

解:f1=6-1=5;f2=4-1=3 。由表 2-4 查得 F0.05,5,3= 9.01。F=0.0552/0.0222 = 6.2<9.01 因此,S1 與 S2 無顯著性差別,即兩種方法的精密度相當。

使用顯著性檢驗的幾點注意事項:

(1)兩組資料的顯著性檢驗順序是先進行 F檢驗,然後進行 t 檢驗。

(2)單側與雙側檢驗: 檢測兩個(兩組)分析結果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時,用雙側檢驗;若檢驗某分析結果是否明顯高於(或低於)某值,則用單側檢驗。

(3)置信水平 P 或顯著性水平 α 的選擇。在分析化學中,通常以 α=0.05 或 P=95%作為判斷差別是否顯著的標準。

4.可疑資料的取捨

當一組資料中出現個別不能判斷的異常值時,常用 Q 檢驗法和 G 檢驗法(Grubbs 檢驗法)進行檢驗,判斷取捨。

例題:標定一個標準溶液,測得 4 個數據:0.1014、0.1012、0.1019

0.1012 和 0.1016mol/L。試用 Q 檢驗法確定資料 0.1019 是否應捨棄?

解:Q=(0.1019-0.1016)/(0.1019-0.1012)=0.43

N=4 時,Q90%,4=0.76。

因為 Q<Q90%,4,所以資料 0.1019 不能捨棄。

思考題:1.恆定誤差和比例誤差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點?

2.為什麼統計檢驗的正確順序是:先進行可疑資料的取捨,再進行 F檢驗,最後進行 t 檢驗?

小結: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的區分是本章的一個難點。只要把握它 們各自的特點,就不難區分。本章的另一個難點是應用統計學原理,對有限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判斷其準確性和可靠程度。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論

目的要求:

掌握滴定分析的特點,滴定分析對反應的要求,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基準物質的條件,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和有關計算。

重點與難點:

滴定分析法是目前完成化學分析任務最常用的一類分析方法,包括酸鹼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和沉澱滴定法等,而化學平衡是分析化學中大多數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的理論基礎。

1.在瞭解滴定分析法的特點和分類方法的基礎上,明確作為滴定分析的化學反應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1) 反應必須定量完成;

(2) 反應必須迅速完成;

(3) 必須有合適的指示劑或其他簡單可靠的方法確定終點。

2.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

(3)置換滴定法;(4)間接滴定法。

3.掌握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其濃度的表示方法。

(1)標準溶液的配製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

(2)基準物質應符合的條件:試劑組成和化學式完全相符。試劑的純度要足夠高,一般在 99.9%以上;性質穩定,參加滴定反應時,無副反應;試劑最好有較大的摩爾質量,可減小稱量的相對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