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垂釣餘秋雨作品讀後感精選

校園 閱讀(1.48W)

餘秋雨寫過許多散文,餘秋雨的許多散文這篇文章,是餘秋雨夫婦在海參威的見聞。讀了餘秋雨的垂釣後,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垂釣餘秋雨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垂釣餘秋雨作品讀後感精選
  垂釣餘秋雨讀後感篇一

渾厚的文字背後,堅實的文化背景支撐。這種文化背景猶如排山倒海,到了筆尖成了文字就成了涓涓細流流入心間。每每我捧著餘秋雨的書沐浴著溫和的月光和徐徐海風品味的時候,總是對“黃金屋”“顏如玉”體會深刻。

這已經是我第二遍讀《山居筆記》了,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公司論壇上,電子版的。電子版的文字雖然與印製版相同,但畢竟直接給予的只是文字。而在明亮的辦公室,電話,傳真機及傳真機的聲音,也很難讓人去品味。只能說,這個時候,無數個盒飯端到我面前,我要挑出非快餐的午餐,慢慢體會。

感謝公司論壇,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只要你去求書,基本上可以滿足。雖然不直接接觸前線營銷,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及商海中,還有那麼多同事與我這種沒有什麼文化甚至有些淺薄的人志同道合,我也滿足了。

人生真是有很多遺憾,我喜歡語言而且自認在語言方面小有天賦,因此大學聯考的時候也一心填報語言類的學校,但最終因為非成績類的因素學了財務。雖然財務專業在我大學聯考的時候炙手可熱,但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學它。

因此大學四年渾渾噩噩的混著,專業課沒有好好學。在其他同學拼命考註冊會計師的時候,我卻大聲宣揚,我不會做財務的。

人生無奈,畢業後我還做了財務而且做到現在。不敢說有大建樹,但憑此混口飯吃,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吧。

在老公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我過上小富的生活---這個小富,當然指的僅僅是有了夠住的房子,有了夠花的銀子,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和可能隨時開會家的車子。

或許在這種時候,我才能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有人研究過,中國真正能做學問的,都是家庭背景相當殷實的。有些人,雖然也登上科學的高峰,但他的確不是熱愛科學,而是想通過科學這條路擺脫他的困境。

我,在生活的二十九年中,從來沒有想過,我該以何種生活方式和精神境態來生活的問題。而至於餘秋雨提到的人格傳承,雖然偶有思考,但總會被湮沒在報表與奔波中。

記得高中歷史課的時候老師說過明朝有個皇帝,是一個不愛政治愛木工的人。他潛心研究木工藝術,把朝政給了一個大臣。這個皇帝無可厚非的被歷史評定為昏君。但我亦深深感到“昏君”的無奈。投胎到了皇室貴族並被推當了皇帝,又能如何呢?假如歷史有假設,這個皇帝如果不當皇帝,說不定會是一個能與魯班齊名的木工藝術大師呢!

最近在上MBA備考課,原以為我的邏輯會非常差勁。沒想到做了邏輯題,卻發現自己原來不差。60分的邏輯題,在老師沒有教任何套路招式的情況下,我憑自己的招式亂碰亂撞,能在50分以上。而數學仍舊是我最頭疼的科目,雖然只是初等數學。但現在學數學與十年前學數學卻有不同的感觸。以前學的時候背公式,壓根不會想用來幹什麼。而現在學數學,學的卻是其嚴謹,其運用,其考慮思維方式的多方位。

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喜歡這些課程。因為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考Mba—當然,如果我去面試,我不會愚蠢到說這種話---人在生存的時候不得不虛偽。這是老公給我安排的路,我就這樣走。這樣走著,我就不會落後。而一旦老公說的事情我不去做,我就會自食其果。所以,我相信,於我的未來---工作的未來以及生存,這樣走下去是不會有錯的。雖然我不喜歡。

有些時候,很想改行。幻想著如果能學中文或者外語,去體會文學的精深,以書為伍而不是以商為對,這個人生也就完滿了吧。

可我,仍舊要在這工作空閒時候鬼鬼祟祟的敲著這些文字。還好,比較懶惰的我有一個會寫程式的老公,每每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只要我有需要,他總能給我編寫一個小程式讓我能在幾分鐘之內解決其他同事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的工作量。工作,如果以量來計算其價值的話,足以說明我不在狀態。真正有激情的時候,不是以量來衡量,而是以創造的看的見的價值來衡量的—又來行話了。當然,會計核算創造的價值不是以貨幣最終體現的,而是以一種報告的形式告知來創造價值的,這種告知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或許我該這麼去理解我的工作,會更有意義更有動力一些。

說些啥呢,這是山居筆記的讀後感嗎?我不會對其文章去做評價的,因為就我的筆力和智慧,還達不到評價餘大師的程度。但讀完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就社會現象而言,文化,商業,權勢的積沉,或許是商業第一,文化第二,權勢第三。而就個體而言,是溫飽第一,思想第二,行動第三。

社會和個體,有些相似,同樣也有些無奈。

  垂釣餘秋雨讀後感篇二

去年夏天我與妻子買票參加了一個民間旅行團,從牡丹江出發,到俄羅斯的海參崴遊玩。海參崴的主要魅力在於海,我們下榻的旅館面對海,每天除了在陽臺上看海,還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靜靜地看。海參崴的海與別處不同,深灰色的迷霧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們眯縫著眼睛,把脖子縮排衣領,立即成了大自然凜冽威儀下的可憐蟲。其實豈止我們,連海鷗也只在岸邊盤旋,不敢遠翔,四五條獵犬在沙灘上對著海浪狂叫,但才吠幾聲又縮腳逃回。逃回後又回頭吠叫,嗚

嗚的風聲中永遠夾帶著這種悽惶的吠叫聲,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個小小的彎角上,我們發現,端坐著一胖一瘦兩個垂釣的老人。

胖老人聽見腳步聲朝我們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舉起釣竿把他的成果朝我們揚了一揚,原來他的釣繩上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鉤,每個釣鉤上都是一條小魚。他把六條小魚摘下來放進身邊的水桶裡,然後再次下鉤,半分鐘不到他又起鉤,又是六條掛在上面。就這樣,他忙忙碌碌地下鉤起鉤,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裡已有半桶小魚。

奇怪的是,只離他兩米遠的瘦老人卻紋絲不動。為什麼一條魚也不上他的鉤呢?正納悶,水波輕輕一動,他緩緩起竿,沒有魚,但一看釣鉤卻碩大無比,原來他只想釣大魚。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釣起那一大堆魚,根本是在糟蹋釣魚者的取捨標準和堂皇形象。偉大的釣魚者是安坐著與大海進行談判的人類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對方瑣碎的施捨。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說:“你就這麼熬下去吧,偉大的談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靜來回答。

兩個都在嘲諷對方,兩個誰也不服誰。

過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滿滿的魚桶走了,快樂地朝我們扮了一個鬼臉,卻連笑聲也沒有發出,腳步如勝利者凱旋。瘦老人仍在端坐著,夕陽照著他倔強的身軀,他用背影來鄙視同伴的淺薄。暮色蒼茫了,我們必須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還在與大海對峙。此時的海,已經更加猙獰昏暗。狗聲越來越響,夜晚開始了。

妻子說:“我已經明白,為什麼一個這麼胖,一個這麼瘦了。一個更加物質,一個更加精神,人世間的精神總是固執而瘦削的,對麼?”

我說:“說得好。但也可以說,一個是喜劇美,一個是悲劇美。他們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類。”

確實,他們誰也離不開誰。沒有瘦老人,胖老人的豐收何以證明?沒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義?大海中多的是魚,誰的豐收都不足掛齒;大海有漫長的歷史,誰的固守都是一瞬間。因此,他們的'價值都得有對手來證明。可以設想,哪一天,胖老人見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見不到胖老人,將會何等惶恐。在這個意義上,最大的對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難分開。

兩位老人身體都很好,我想此時此刻,他們一定還坐在海邊,像兩座恆久的雕塑,組成我們心中的海參崴。

《垂釣》是一篇哲理散文,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喻義深廣。《垂釣》中描述的生活現象是簡單的,但餘秋雨的敘述卻引發了許多的人生思考,其一:胖老人與瘦老人是物質與精神的對峙;其二:胖老人與瘦老人是喜劇人生和悲劇人生的互相批判;其三:胖老人與瘦老人是人類社會多樣性的寫照;其四:人生的對手與朋友是相互依存的;其五:„„,假如還有其五的話,也許,恐怖、蒼涼、悽惶的大海還象徵了什麼,因而,對一個文字的闡述可以是多極的。對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極思考,是高中階段應該提倡的思考方法

胖老人活潑、隨和、容易滿足,追求物質,大小魚都要。瘦老人執著、倔強、追求精神,只釣大魚,不等待大海瑣碎的施捨。胖老人生活滋潤、快樂,可以代表生活中世俗的人生態度。瘦老人孤獨、悲壯,然而卻崇高,可以代表生活中崇高的人生態度。胖老人與瘦老人因釣魚觀念不同而互相對立,他們天天互相嘲諷,但他們的價值都得由對手來證明,喪失了一方則另一方不會存在。

  垂釣餘秋雨讀後感篇三

讀著《餘秋雨散文》,就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書。書裡更有人間百態,有愛恨情仇讓人們去品味,去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昇華。

初次接觸他的文章,是語文課本上那一篇《信客》。讀畢,平淡的語調,樸實的語言卻描繪得如此生動,令我不經心生敬佩。專業點說,就是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複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餘秋雨的散文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餘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儘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

我欣賞《蘇東坡突圍》。正如蘇轍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正因為他太出色、太響亮,使得那些品格低下的諫臣有了嫉妒的目標。然後蘇軾就被你一拳我一腳的批判,甚至貶損。八百多年前蘇東坡先生的遭遇,本已塵封於歷史之中,然而餘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對曾經攻擊過蘇東坡先生的人經行強烈的反駁。用詞之尖刻,情緒之激昂,在文字之中盡顯鋪張。恣意汪洋的文采、率真自信的個性、樂觀豁達的氣質,都是我們對這位大才子蘇東坡的認識。幾百年來,其詩詞文賦吟誦不絕,相傳至今。我欣賞蘇東坡先生桀傲不馴的個性,樂觀向上的情感,卻每每心痛其人生頻頻遭遇的坎坷。蘇東坡是中華文明史上既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偉人,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正是促進他成為偉人的原因。這些,在《蘇東坡突圍》中詳細又透徹的體現了出來。

餘秋雨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結合。將歷史寫的活靈活現,把文化述的鏗鏘有力,引起我們反思。正如專家們所評價的,“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這,就是餘秋雨。這,就是《餘秋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