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狼圖騰》讀後感(集合15篇)

校園 閱讀(2.7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狼圖騰》讀後感(集合1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狼圖騰》,記得去年的電影看得我有意未盡的感覺,於是偶然一次逛書店時看到這本書斷然買下,回家一口氣啃完才算罷休。

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陳陣與幾名知青,去了西藏大草原實習,看到了草原人民與狼的搏鬥,看到了狼的興衰起伏,由一開始害怕狼,到最後崇拜狼。他自己偷偷的養了一隻小狼,這樣讓他更親近狼,可以更瞭解狼的習性和智慧。裡面一個個故事,將我吸引到了一個狼的世界,感覺自己也同狼生存在一起了。

看了《狼圖騰》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原來對於狼只是很表淺的認識,小時候聽媽媽講過可怕的《狼外婆》的故事,也在動物園見過凶悍的大灰狼。。。。都是一些對於狼的不良印象。如今,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是狼的精神。他的.生存能力,他的智慧,他的勇氣。。。。。狼的戰法也值得我們學習:第一 不打無準備戰,踩點、埋伏、攻擊,很有法章。第二,最佳時機出擊,快、狠、準,置對方於死地。第三,也是最值得尊稱的團隊精神,齊心協力,甚至為了勝利而不怕粉身碎骨。

看到這裡,想想我自己平時每次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都不先去思考,而是第一時間讓爸爸媽媽來教我,真是慚愧呀。我應該像小狼那樣遇到難題不是先想著去依賴別人,而是迎難而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獨立完成,要勇於進取。

希望我在這新的學期裡學習和生活都有更多的進步。

《狼圖騰》讀後感2

狼的身軀雖然沒有鋼鐵那麼堅硬,但是狼有鋼鐵般的意志。狼的感情雖然不是偉大的,但是狼有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要性命的意念。

這本書有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祕,讀者可以從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細節中攫取強烈的閱讀快感;令人慾罷不能。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技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對夥伴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倔強可愛的小狼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懸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能有遼闊疆土由來的真正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民族征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族輸血才使中華民族得以建立?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民族從未中斷狼圖騰文華?

於是,我們不能不追思遙想,不能不面對我們曾經的輝煌、曾經破碎的山河和歷史發出叩問:華夏民族的龍圖騰是否發出揭祕? 讀完我寫的梗概,你是否明白上面的問題麼?是否也想看看這本《狼圖騰》呢?我想你一定會看的。

《狼圖騰》讀後感3

這本書可謂是近十多年來在我國文壇最引起轟動的一部鉅著,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緻地描繪了兩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隻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它通過幾十個有關狼的故事顯示了三個主題:一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民情;二是我國六七十年代對蒙古草原的過度開墾利用所引發的草原退化和生態失衡;三也是全書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深沉的思考,從另一個角度反觀歷史上北方的遊牧民族對南部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農業民族的屢次侵擾的正面作用一一輸入強悍之血。

對於本書的前兩個主題,我無異議,而對於第三個主題,我不敢苟同:一是美化了侵略;二是輕視了南部的農業民族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主體地位;三是忽視了農業民族的深沉的.民族精神。對於本書中的一力抬高狼而壓低人;一力拔高遊牧民族而壓低農業民族;一力吹捧西方而壓低中國更是不敢苟同。特別是作者把中國武學精髓一力往狼身上生拉硬扯讓人覺得簡直是在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甚至胡說八道。

總之,讀完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精彩的,也是深沉的,但也是有爭議的。也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以前以為它們是殘暴的儈子手,其實無論食與殺,都不是它們的目的,而是為了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獨立和尊嚴。作為人類也一樣,要活的自由,活的獨立,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尊重。

《狼圖騰》讀後感4

今天下午,我又一次捧起這本書——《小狼小狼》。這本書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入眼及化的奇書,她讓我讀一遍就終生受用。書中的蒙古小狼帶我漫遊了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在我的性格成長過程中注入了自由獨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本書寫了兩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為了探索狼世界的奧祕,因此掏了一窩狼崽,自己留了一隻最壯的,其它的都去見騰格里(天)了。本書寫了狼的各種習性、特點,講了狼的自由獨立、強悍卓越、超強的智慧和才能、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狼的'友情和親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文中的小狼,為了維護自己那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和尊嚴,不惜付出一切:磨爛四爪、咬壞狼牙、重傷咽喉……小狼寧願忍受鑽心的疼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也要去拼搏,永不服輸!這應該也是蒙古遊牧民族的骨氣吧。我相信,蒙古遊牧民族之所以崇拜狼圖騰,就是因為狼的骨氣。

小狼,一隻為自由而奮鬥的動物,是蒙古人最尊重的動物,狼身上的許多高尚的品德,是我們漢人需要學習的,我們恨狼,不接觸狼,讓狼的很多優點被我們拋棄,而蒙古人天天與狼“共舞”在與狼奮鬥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狼的優點,這一定是遊牧民族比華夏民族更勝一籌的原因!如果我們華夏民族真的有龍圖騰也有狼圖騰,那我們會更加堅強,更加獨立,更加有勇氣!

《狼圖騰》讀後感5

暑假裡我閱讀了《狼圖騰》這本長篇小說,我讀了之後使我受益匪淺。

在《狼圖騰》中,首先讓我感興趣的是對人物和狼的生動的描寫。主人公陳陣是作者的化身,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為主題,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展開了由幾十個有連貫的“狼故事”。但是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作者所描寫的關於狼性的思考。狼抓黃羊有絕招。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隻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衝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後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在我看來,我們人類應該將狼性與羊性很好的結合才能夠在有限的能力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準。所以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千萬要記得不能像羊一樣任人宰割,也不能像狼一樣貪得無厭,我們要學會羊一樣平和穩定的性格,也要學會狼一樣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行為方式。將二者好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功。

《狼圖騰》讀後感6

第一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講述了一個北京人——陳陣在19xx年時來到內蒙古額侖草原後的生活。

他第一次看到狼是他自己獨自一人回隊的一個晚上。

那一次他被分到柴利格老人家家中住宿,與老人關係很好,老人將他的大青馬換給陳陣騎,上路後,陳陣忽然忘記老人的叮囑:走大道,不抄近道,而他卻走了近道。

此時,大青馬感到了遠處的危險氣息,想自作主張繞道而行,可陳陣卻勒住嚼子,不讓馬奔起來。大青馬活躍亂動,四處傾聽的耳朵突然停住了,並直直超谷口的後方,開始抬頭噴氣,步伐錯亂。但陳陣不解馬意,只讓馬往前走。大青馬見一連串的提醒警告不起作用,便回頭咬陳陣的氈靴。陳陣突然從大青馬恐怖的眼球裡看到了隱約的`危險,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時他看見了一大群殺氣騰騰的蒙古狼。大青馬的巨大勇氣和智慧感染了陳陣,此刻,他拿起鋼鐙使勁撞,狼被嚇跑了,但他還不甘心,又猛假裝喊人來追才放心。

陳陣之所以能夠狼口餘生,是因為大青馬的巨大勇氣與智慧救了他,大青馬對主人的忠誠和巨大的勇氣與智慧很令我震撼,我敬佩它。

《狼圖騰》讀後感7

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狼圖騰》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人們對狼的誤解。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遊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遊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

草原狼的智慧、團結、對草原的不可缺少的作用;草原對草原和狼的熱愛和敬仰;草原狼圖騰精神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應接不暇,感人至深,受益良多。

《狼圖騰》讀後感8

除了狼的本領外,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人與狼之間的感情。養狼,這聽起來都覺得嚇人。咬、撕、抓、吞,這些在吃食時的動作在我腦海清晰地浮現,我不僅為陳陣擔憂。都說狼本性難改,狼牙又有毒,這不是找死嗎?可看著看著,我也想養一條小狼,像書中那樣和它玩,給它餵食,還可以像給小狗撓癢一樣撓它的肚皮。我本以為陳陣可以和小狼一直快樂生活,可當小狼被拔了牙,被鐵鏈控制了自由後,我不忍心往下看……

小狼死了,黃黃、二郎也死了。狼群都被人打光了。老鼠、黃羊、旱獺成災,把草原啃得只剩土皮。我傷心、憤怒,卻流不出眼淚。因為我知道,那些像小狼一樣的狗、狼們會在天上找到自由,而那些破壞大自然的人會受到懲罰。

這本書改變了我心中關於羊與狼的位置。我也終於知道為什麼草原上的人們要把狼作為圖騰了。

狼,這種動物,原來在我心裡只是一種凶惡的`野獸。“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些成語無一例外地在貶低狼。可是當我讀完《狼圖騰》後,我對狼的看法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狼,在廣袤的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後要進行“”,即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做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一開始我感到十分吃驚,狼在我們民族是狡猾、殘忍的象徵,怎麼能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用這種“”法,不是違背了我國傳統“入土為安”嗎?

《狼圖騰》讀後感9

這幾天,我把《狼圖騰》這本書看完後,我受到了一場精神上的洗禮,讓我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狼圖騰》描寫了草原守護者——狼,這接近傳奇一樣的動物。主人公是從城裡來的北京知青陳陣,從一開始的怕狼恨狼打狼,到養一頭小狼在旁邊,最後也開始信仰狼圖騰,守護狼圖騰。在草原舞臺上奮鬥了數千萬年的草原狼,儘管還有像陳陣、老牧民這樣的人守護它,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悲慘的結局,整個北京城籠罩在嗆人的沙塵細粉,中華皇城變成了迷茫的.黃沙之城。曾經叱吒風雲,無人能敵的草原狼,最終還是被趕出了內蒙古草原。

草原其實是一條食物鏈,草原狼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狼沒了,整個草原也癱瘓了。想到這裡,我不由得深深地嘆了囗氣。後面的結局也是必然的,沒有了狼,蒙古馬沒了天敵,味道不如以前鮮嫩了。老鼠稱霸,草原沙化,終於在幾十年後,草原沙塵暴到達了北京城。最終,狼群成為歷史,草原成為回憶,遊牧文明徹底終結。

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做為炎黃子孫,把狼圖騰的精神發揚光大,守護我們的家園,是我們肩上沉重的責任。

《狼圖騰》讀後感10

狼是一種群居動物,他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使我著迷。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名知青下鄉青年在額侖草原與狼發生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狼群如何殺羊、狼群報復殺馬、捕捉幼狼、圍殺群狼、遷移牧場等一系列關於狼的、關於草原故事。

這些故事讓我看到狼的另外一面。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狼,喜歡狼的團結、喜歡狼的狡猾、喜歡狼“一擊不中,遠遁千里”的戰術。看完書以後,使我更喜歡狼對自由嚮往,勇猛頑強性格。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一個瘸狼不斷的'向上爬坡;另一個是隻要有一點可能,小狼不斷要求延伸自己繩索的長度。我還認識到狼對草原的重要性。書中提到“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是小命”“狼是草原中重要的一環”等觀點。

主角陳陣非常崇拜成吉思汗,認為農耕文明是羊,遊牧文明是狼,中華文明之所以一直存在的原因是遊牧文明再給農耕文明輸血。認為中華文明源頭是遊牧文明,龍圖騰是由狼圖騰演變來的,上下五千年只有身居狼性才是強大的原因。

這些觀點我不敢苟同,我認為遊牧文明是落後,農耕文明是先進的。遊牧文明一直進攻農耕文明的原因是遊牧文明抵抗天災的能力沒有農耕文明強大,在遇到天災等自然災害時,吃不飽只能掠奪他人。而農耕文明不用看天吃飯,有陳糧來抵禦天災。遊牧文明因為自身文明的落後,沒有屬於自身的文字文化,只能掠奪他人文明來發展。

《狼圖騰》讀後感11

《狼圖騰》是作家姜戎歷經了三十餘年才創造出來的一部作品,內容曲折動人,被譽為“精神盛宴”。

《狼圖騰》介紹了陳陣和楊克去掏狼窩的故事,在掏到小狼之後,陳陣想出養狼的主意。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偷偷養起了狼。在陳陣的精心照料下,小狼漸漸長大了,可是紙最終包不住火,這件事被蒙古老人發現了。在陳陣的苦苦哀求下,老人只得同意他養狼。隨著小狼的長大,陳陣越發現小狼身上的優點,發現了許多值得他學習的地方。小狼的性格決定了它的命運,它太固執頑強,又嚮往自由,最後,在蒙古老人的教導下,打死了小狼。

作者用飽含懺悔之情來紀念小狼,在他的筆墨之間,無不流露出對小狼的喜愛和對草原的嚮往。

文中作者崇尚狼的品質:狼的堅韌,頑強,團結,智慧,無不讓作者敬佩。骨硬人硬命更硬的.草原狼,個個都是硬婆鐵漢,它們總是血戰到底,死不低頭,因為狼的字典裡沒有軟弱這個字眼。狼之所以強大,不是因為狼中沒有“漢奸”而是艱苦的草原環境把孬種都淘汰掉了。作者深深地感受到了狼的偉大,在極其艱苦的草原環境中,進化出了十分優秀的物種。

《狼圖騰》就是大膽創新改變了人對狼刻板、固定、膚淺的認識,讓人想以狼為師的衝動,狼的智慧、尊嚴、獨立、堅韌和強悍會讓人一生受益。

我覺得中華民族除了龍外,應該有一個狼的圖騰,這樣才能有中華的秉性。啊,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剛毅之魂!

《狼圖騰》讀後感12

記得在20xx的某一天,在書店看了《狼圖騰》,翻了幾頁,就喜歡上這部書,買回來後細細的品讀了兩遍,作者以一種全新的歷史視角,以“狼圖騰”為精神線索,對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進行了全新的梳理,令我印象深刻,也顛覆了我對狼的看法。20xx年,聽說要把《狼圖騰》拍成電影,令我很是期待。沒想到,這部電影讓我等待了近6年,直到昨天我走進影院,得以如願。

看完影片,雖然感覺故事情節不是很豐滿,但對小說中的幾個主要片段,如掏狼崽、追鋪黃羊、獵殺馬群、圍剿狼等場面還是拍攝得不錯,很好的反映了狼的桀驁、團結、智慧而富有靈性,對人類的無知、野蠻與殘酷也進行了鞭策,體現了人與自然要和諧共存的價值觀。但在小說中,結尾講述了幾年以後,草原上鼠害橫行,大片的草原沙化,來自於蒙古草原的沙塵暴已經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塵甚至飄過大海,在日本和韓國的'天空遊蕩……

我覺得在影片的結尾也可以做個交代,這能昇華主題,更能提示人類應當愛惜自然,明白要與萬物和諧相處的道理,這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自由,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狼圖騰》讀後感13

提起狼,人們大都會想到凶殘的狼、可怕的狼、討厭的狼、無惡不作的狼……可看了這本書,我竟然如換了腦一樣,敬佩起狼了。

人們想起狼,就會不知不覺想起與狼相對的羊,在生活中,羊是溫順可愛的;而狼是貪婪凶猛的。但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裡,羊是討厭的,而狼卻是蒙古人敬佩的,是蒙古人的神。書裡有一段精彩的臺詞,是蒙古阿爸說的,我也記不太清了,大概就是這樣:“狼捕捉黃羊和野兔,雖然看上去凶殘,但是黃羊和野兔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它們吃草原的草,要是草吃光了,牲畜怎麼活?”就是這句話,讓我把對黃羊、野兔和狼的映像顛覆了。

還有一個片段更是讓我顛覆了對狼的映像。蒙古人們為賣狼皮賺錢去打狼,有兩隻狼不願意讓人剝皮賣掉,一隻跳下了懸崖,另一隻鑽進洞裡,挖土把自己活埋了……我記得看到這兒時,鼻子一酸,眼淚緊跟著流了下來。狼竟然寧死也不願被剝皮!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是沒有寧死不屈,敢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精神,只能被人家統治和奴役。更告訴我們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看完這本書,我一動不動地愣在那裡,呆了很久、很久……

《狼圖騰》讀後感14

這一週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這本書的封面就很吸引我的眼球,緊接著下起來的就是書本中的故事。這本書主要的主人公是: 陳陣。他是一位北京的知青,在“五四運動”期間來到了內蒙古草原,與草原人一起過著放羊的日子。然而放羊就會面臨危險,羊群會引來群狼的攻擊。每到夜晚, 他們總是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看到一雙雙幽綠的眼睛,那眼睛就是狼的眼睛。

這本書我已經讀到了第17頁,第一章的內容是講述陳陣在草原上兩次與狼面對面,一次與狼交鋒作戰,不過,因為他是漢人,見了狼還是會抖得不得動顫。這三次與 狼近距離接觸都是靠草原人和草原馬以及草原上的獵狗的幫忙的,然而,每次的描寫都是那麼的生動,使我身臨其境。在草原,天被稱為“騰格里”,在草原人的眼 裡,騰格里是父,草原是母,狼殺得全是禍害草原的.活物。在第二章的前面一點,陳陣越來越對狼感興趣,於是,草原老人準備帶他去打狼,也打黃羊。

通過這本書我漸漸的瞭解到了草原上的生活,草原人的性情,狼群的力量、戰法以及它們那種為了勝利不惜犧牲的精神。雖說我們不能像狼那樣為了勝利而不惜犧牲性命,可是我們也要在學習上學習狼的精神,一定要有一種努力學習的精神。

《狼圖騰》讀後感15

也許,在大多人的眼裡,狼,一個凶惡、可怕、殘忍的黑色幽靈,對嗎?答案是:錯!

也許你不知道,狼,這種神祕的生靈,能給人類帶來許多啟示。

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狼是騰格里的靈魂、草原的精靈。當年,戰爭不斷,成吉思汗帶領幾十萬大軍攻擊金國,與敵人做殊死搏鬥,正是狼那種寧死不屈,那種抗戰到底,那種氣貫長虹的姿態令蒙古戰士熱血沸騰。金戈鐵馬,大刀寒光閃閃,那是近身搏殺啊!是狼給了他們勇氣,是狼給了他們拼搏的精神。做為一隻狼,就需要膽量、勇氣、聰慧的頭腦。在草原上,只有戰死的.狼,沒有餓死、屈死的狼。

最終,草原還是毀滅了是誰?答案:人!

是狼,維持了草原的生態平衡,使牛羊的數量增多,使草的植被不被破壞得很慘。可是人類,只看到狼的反面,狼的正面在一次次的大屠殺中隱沒了。

狼比人聰明多了,可人也比狼狡猾許多,狼富有人的一切情感、母愛、父母、生氣、慈祥,他們有責任感,信守諾言,為群體著想,生活中,一些人連狼都不如!每一種生靈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在草原上,這得到了證實,做什麼事,別太絕了!

狼的秉性,你知,我知,狼,也知!

狼死了,可它的靈魂飄到天上去了,飛上騰格里,飛上天狼星,飛到那屬於他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