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樑甫吟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校園 閱讀(6.01K)

原文

樑甫吟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樑甫吟

兩漢:佚名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譯文: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裡。

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那裡有三座墳墓緊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請問這裡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三人卻是因為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誰能夠設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註釋: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齊城:齊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北八里。蕩陰裡:又名“陰陽裡”,在今臨淄城南。

裡中有三墳,累(lěi)累正相似。

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jiāng)古冶(yě)氏。

田疆古冶子: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於世。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排:推也,這裡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絕:畢,盡。地紀:猶“地綱”。“天綱”與“地紀”,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

一朝被讒(chán)言,二桃殺三士。

一朝:一旦。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yàn)子。

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賞析

詩的前四句,先從位於齊城(今山東淄博)東南蕩陰裡(一名陰陽裡)之三壯士冢寫起。“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步出”與“遙望”相呼應,人未到而兩眼視野先到,表明了對三墳之專注。“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這是已經來到冢前,看清了三墳相連,形狀相似。這三墳相似,也象徵著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於君,皆使氣好勝,皆被讒不悟。接下去六句轉而寫墳中三人的遭遇。

“問是誰家墓”,明知故問,是為了突出所詠物件。答曰:“田疆古冶子”,這是以兩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孫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緊承上句,盛讚三人勇力絕倫。排南山,推倒南山(齊城南之牛山)。絕地紀,語出《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紀。”這裡指折斷地脈。這樣的勇士,結局卻又如何呢?“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一朝,既言時間之速,也表明此陰謀之輕易得行。“讒言”二字,傾向性極明,既是對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對主謀者的有力譴責。二句寫得斬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個力能推倒南山、折斷地紀的勇士來,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實現殺掉三士的目的。詩句所構成的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驚心動魄。詩至此,似可結又實未結,因為還留下一個疑問,這就是“誰能為此謀”?答曰“國相齊晏子”。結尾再一次用問答句式,波瀾突起,把做國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二句看似客觀敘述,不著議論,不含感情,實則皮裡陽秋,有深意在。一問,意在提醒讀者注意設此不尋常之謀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為謀之人。

“國相”,字面上是點明其身份,實際上是譴責這個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肩負溝通上下、協調文武之責的“國相”,人當以至此。這樣的行為與“國相”的地位、氣度、職責該是多麼的不相稱。“齊晏子”,是直點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遠展出示眾,使人們知道,這個善機變、巧謀劃的'“名相”,竟幹出了這樣的事。關於此詩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說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應該有晏嬰這樣的能臣。

從詩的主題和語言看,這首古辭當是出於文人之手。在漢樂府詩作中,此詩顯得樸拙了一些,但結構還是比較嚴謹的,詩從望蕩陰裡、見三墳寫起,轉到寫墳中人被讒言遭殺害的悲慘事件,再轉到揭出設此毒計之人。層層推進,語語相銜。詩中兩用問答句式,都處在詩的關鍵處,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於平實。語言雖質樸而少文彩,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澀,明白而不淺俗,可見是經過一番錘鍊之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