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校園 閱讀(2.47W)

科學的教學不僅要給學生“魚”,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漁”。老師們,以下是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參考1

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1】

 一、《科學》教材的特點

《科學》新教材,從整體上看,體現現代科學的特點,展現科學精神,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在今後的個人生活和社會工作中具有科學資訊的認識與理解、表達與交流、實踐與決策、預測與判斷、探究與創新的能力。在新教材中,將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具有較強啟發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內容,使教材呈現開放性和動態性,充分體現現代科學的特點;注重科學史和科學研究過程的介紹,使學生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學習有關科學知識;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注重學生個性化表現,也可以給學生提供無限啟發;新教材中還體現了人文精神,如生物的資源、環境保護等,雖然沒有正面闡述,但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的領悟。

《科學》教材注重科學素養的培養,強化科學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實施生命科學與社會、技術相結合的教育,加強與現代資訊科技的整合,體現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特點,因此,本課程教學具有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學體會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的觀念和方法,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給學生“魚”,不如教會學生“漁”。因此我加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探究,通過讓學生積極投入、親身體驗和主動探究,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生命科學知識解決自身實際問題及生活相關問題的能力;更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主動獨立的學習態度與人格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探究實驗課題,逐步培養學生對科學樂於探究、勇於實踐的精神,使學生形成敢於質疑,善於實踐,尊重事實,積極奮發的精神面貌,掌握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學會自主探究,提高學習品質。

《科學》新教材中,增加了科學發現和研究史、資訊資料,還有更多是來自生活中的知識,我以任務驅動學生,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幾個板塊,供學生自主選擇,然後進行自主探究。新課程教學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表達交流的能力。學生獲取、整合、內化、表達、交流資訊,得到的知識遠遠超過教師在40分鐘中能傳授的,知識內容得到拓展。學生在科學的學習中反映出他們迫切想學的心態,這主要是基於教材新穎的優勢、教師教學方法改革的優勢,更基於學生學習觀念轉變的優勢。

三、尚需改進的問題

1. 知識內容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教學時間,有許多內容在課堂上不能讓學生充分討論,影響知識的拓展,對於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只能有待於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但本學科處於一個較被忽視的地位,所以有些課題的探究學生不能深入進行,只能停留在一個較膚淺的水平。

2. 在長期的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沒有充分的轉換,學生的主動探究還不夠,他們主動學習顯得還不夠。

科學的教學不僅要給學生“魚”,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漁”,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要創造條件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培養學生科學的基礎性學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2】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科學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因此,我們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認知過程。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為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才會向前?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科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如在講磁場時,我把條形磁鐵放在鐵屑喝上,下面的鐵屑就會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因此,以一種生動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七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3】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說: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這就說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科學問題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