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合集5篇

校園 閱讀(3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合集5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複習關於表內乘、除法、角、方向與位置,統計與分類等內容。

2、讓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

3、熱鬧、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學會從圖中讀取資訊,發現知識點。

  教學難點:

靈活利用情景圖結合所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電教裝置或掛圖、多媒體課件、正方體等李具。

學具準備:學具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同學們,我們本學期的數學知識已經學完了。上節課我們對照所學內容從情景圖中發現了許多數學資訊。現在我們一起來或故這些知識點。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方位知識進行整理。

(1)師:今天刮的是西風,那麼明天刮什麼風呢?對於明天刮什麼風我們不能確定,只能猜測,這就是我們前面學到的關於可能性的問題。

(2)師:房子的東面有條河,從真個資訊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資訊?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車,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檢視,深刻體會根據檢視判斷觀察著的位置。

2、出示課本102頁的圖。

(1)讓學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讓學生說一說師怎樣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個)

用乘法算:8×5=40(個)

(2)讓學生算一算“樹上有多少隻小鳥”,引導學生複習混合運算。

(3)讓學生算一算鴨和鵝的只數,發現它們的倍數關係

3、複習“角的認識”。

引導學生回憶。

(1)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角分為直角、銳角、鈍角

(3)簡單畫一些角,讓學生比一比大小。

4、複習統計的有關知識。

再次出示課本108-109頁的情境圖引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整理

  三、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自主練習

計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又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演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匯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裡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裡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裡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裡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演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擺筷子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學習編、記、用2的乘法口訣,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係,掌握並能夠熟練地運用。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們在家裡幫媽媽做家務嗎?小明和大家一樣,也是個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來了許多客人,他幫媽媽做什麼家務呢?

學生觀察回答後,藉機教育學生要體會長輩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意識。

二、探究新知。

1、擺一擺,填一填。

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並完成書上的表格。

2、編2的乘法口訣。

讓學生藉助筷子圖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然後藉助編5的乘法口訣的經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

3、探究乘法口訣的規律。

小組活動:觀察2的乘法口訣,和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彙報:請幾名學生彙報他們發現的規律,其他學生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舉手補充。

三、鞏固與提高。

1、遊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乘法口訣,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學將算式將相應的算式舉起來,其他同學判斷。

2、遊戲:摘蘋果。

課件出示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的蘋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來嗎?仔細看看哪個蘋果長大了,你能解決它身上的問題嗎?

學生回答蘋果上面算式的得數,並說說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

3、小組比賽:有幾隻手?

課件示範規則。

4個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好。

4、思考題。

課件出示題目。

同桌談論、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稅率與折扣

教學目標:

1、理解稅率、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們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進行這方面的簡單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教學重點:

理解稅率、折扣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答稅率、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采摘節的情景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資訊圖,指名說出資訊圖中的數學資訊。

理清資訊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如果按3%的稅率繳納營業稅,黃金週期間彩虹谷景區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第一個紅點問題

談話:在老師提出的問題中,你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學生提出疑問,疑問大都會集中在有關納率、稅率、稅額的相關知識上。

談話: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去蒐集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補充。

談話: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真是不少呢,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交流,再結合資訊圖中的資訊,你認為要求應上繳門票營業稅多少萬元,就是求什麼?為什麼?

讓學生充分思考後,再指名回答。回答時不光要讓學生說出要求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就是求什麼,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重點明確求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就是求營業額的3%是多少。

學生明確問題後,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萬元)

答:應繳納營業稅3.45萬元。

談話:根據剛才同學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能總結出求營業稅問題的基本方法嗎?

學生獨立思考後,先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統一方法:稅額=營業額稅率。

2、小練習:自主練習第1題

第1題是求稅額的基本練習題。練習時,在學生獨立解答後,重點讓學生說說有關稅額的數量關係和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電子計算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四則運算

2、會根據題目特點,有選擇性地使用計算器;

3、讓學生經歷用計算器探究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從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體會:計算器只是一種計算工具,人腦與之相比,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5。進行數學文化的教育

重點難點:

會根據題目特點,有選擇性地使用計算器;

能用計算器探究簡單的數學規律,並初步體會計算器只是一種計算工具,人腦與之相比,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請看一段錄象(計算工具的發展)

師:剛才這段錄象提到了哪幾種計算工具?(示算籌圖算盤圖)

師:1945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了,1977年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在日問世以後計算機就成為了人們計算經常用到的工具。

(課件出示各種常見的計算機)

師: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有人使用計算器?你會用嗎?

二、使用計算器

1、 計算器介紹

你知道計算器上各中按鍵的名稱和功能嗎?請同座相互說說介紹。(然後叫一人上臺用展示儀演示數字鍵、符號鍵、功能鍵。ON、OF、AC、CE、C的功能是什麼?如果要進行計算怎樣按?數字——符號——等號——清除)

我們都知道了計算機的使用方法,那這節課咱們就用計算器來計算。(板書課題)

2、嘗試練習,規範操作

(電腦)銀盆嶺國小在校學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約用水1千克,一天可節約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節約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頭列式

(2)學生試算

(3)彙報結果,糾錯

(電腦)一年節約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區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這些水夠他們用多少天?

學生試算

(電腦)每年按365天計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學生試算

師:通過我們做的題目的數字這麼大,但是你感覺難不難?你認為使用計算器計算有什麼好處?

3、靈活運用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學生彙報,集體訂正

師:這些題都是用計算器算的嗎?哪些沒有用?為什麼?

(3)歸納總結

師:你認為什麼樣的題適合用計算器計算?

三、能力提升

師:想不想算一個又大又難算的題目?下面我們就做一個挑戰極限的遊戲。

我們就用9作為乘數吧。你準備幾個九相乘?小了,8個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試算

報得數

你認為計算結果正確嗎?

在計算器上你看到了什麼不一樣的?E對了,他是英文單詞錯誤的縮寫,你知道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嗎?錯誤!

師:那老師不看這個E也可以知道這個結果上錯誤的,你知道我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嗎?

師:是的,因為工具都有他的侷限性,現在用我們的手中的計算器因為為數少了,看來這個題目沒有辦法做了。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不著急,這個數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們能不能算?那我們就從簡單的做起看能不能發現一些什麼?

計算: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學舉起了手,你想說什麼?

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這道題目,你有什麼想法嗎?

師、是呀!計算器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解決,為自己驕傲吧!但是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計算器就沒有一點作用嗎?

師:是的,他 可以幫助我們探索規律的工具。其實,我們手中的計算器因為位數少不能計算,但是還是有工具可以計算出的,比如我們教室現在就有的——電腦師演示

師、現在64位計算器已經在許多行業使用。儘管這樣,是不是計算器就能夠解決所以的問題呢?

師:工具都有他的侷限性,需要不斷髮展。看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敵下最偉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學們做個充滿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