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隻蜉蝣的理想:如何思考和麵對世界

校園 閱讀(1.36W)

今天重新翻看了一部紀錄片,叫《旅行到宇宙邊緣》。從離我們最近的月球開始,不斷的向著遠方探索,從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到哈勃望遠鏡能夠觀測的到最邊緣。頗為感嘆。

一隻蜉蝣的理想:如何思考和麵對世界

或許是小時候總是一個人在家裡的緣故,除了一個人看書之外,還很喜歡看紀錄片。尤其記得很小的時候,不被允許看太多的電視。所以總偷偷趁父母不在家,偷偷看CCTV10教育頻道,裡面有很多紀錄片。依稀還記得有個節目最開始我連名字都不會讀,叫《寰宇地理》。

現在想一想,那個時候小小的我,總是那樣坐在地上,就看著電視機裡的非洲大草原,或者澳洲的野生動物,抑或從地球起源看到外太空的星雲與超新星爆炸,就這樣跟著紀錄片探索宇宙的浩大。

在那個時候,就深深感覺,自己好像不僅是身軀上的小個子,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無論身體還是精神,相比於這個縹緲的宇宙,都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而後年歲漸長,開始習得一些科學知識,愈發的覺得自己,甚至人類這個種族,在宇宙中都太過於渺小了。於是時常在發呆之中,想起千百年來無數哲人文士都有的疑問: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是宇宙中的唯一嗎?

年少時總不懂,想著,這世界挺大,要是有生之年能夠環遊世界,怕是已經非常了不起的舉動。直到,我看過了《八十天環遊世界》;後來又想著,能夠上月球或者火星,應該就是很偉大的了,直到後來知道了阿波羅計劃,知道了火星探測計劃……

這個世界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打碎著我的三觀,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你是如此的渺小,如同滄海一粟,海中蜉蝣,於這浩渺的宇宙時空中,你短暫的一生,不過佔據著一個小小的點,僅僅屬於那個小小的空間和那段短短的空間罷了。

後來啊,曾經有一段時間抱著異常悲觀的心情對待著這個世界。

因為深覺自己不僅渺小,自身的價值和作用更是可以忽略的存在。那麼,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的生活和存在呢?如同現在網路上一句話說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大概便是如此吧。又覺得人類無論是作為宇宙中獨一無二卻孤獨的存在,還是能夠找到其他文明卻有可能發生衝突的風險,都不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

可是再到後來,當自己不再是光長個子不長頭腦之後,開始在不斷的學習、成長之中學著塑造內在的本我。隨著不斷地加深閱歷經歷和學習,對以前的一些迷茫開始越來越能夠了解,同時越能瞭解也就越能知道該如何做。

之所以會有疑問會迷茫,覺得自己在宇宙中作為螻蟻的`存在不具有絲毫的價值,其實是對自我審視的缺乏,即從來沒有思考過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究竟想做什麼。從而導致自己的價值迷離和缺失。所以後來,開始有針對性的思考過去的自己,審視過去自己的所作所為,認清當下的的自己,開始嘗試以現在的行動去影響、窺視未來的自己。也正因為如此,開始不斷加深對內我的認識,當達到一定自我滿足之後,知道底線因而可以很有底氣的作為一個個體而存在。

而所謂的我作為一個個體存在的意義,乃至於人類這個種族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想,暫時以我膚淺的學識和思想,是想不出來的。只知道,作為一個獨立而理性的個體,好好地生活和存在,追尋內心本我的足跡,探索一些或許存在的真理,便是目前的意義和價值。

而我最大的價值,不是作為滄海中的一粟,不是作為天地內的蜉蝣。而是作為外我和內我的結合體,我該以如何的思考和存在去面對這個世界。我至今仍在思考著。同時這深感僅僅醉心於文學之中是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願望的,想要更加理性而有內涵的認識自己和世界,理應接觸更多哲學和歷史。這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這是經過一段時間反思自省所得感想。想著未來,可能用不了幾年,回過頭來看,對現在自己的想法和內涵深感幼稚,但是畢竟是自己的成長足跡,還是記錄下來為好,我這樣想著,敲下了這篇文字,與諸君共勉。

(作者:簡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