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二次曝光》國中觀後感

校園 閱讀(1.02W)

《二次曝光》是范冰冰與李玉第三次合作了,范冰冰過去演別人的片子總讓人關注她的外表甚於演技,只有在李玉的調教下,她才能縱情的舒展、宣洩、顛覆、重建另類的自己。經過多年的合作與信任,“演員”范冰冰終於修得正果。

電影《二次曝光》國中觀後感

相比較《蘋果》和《觀音山》,此次《二次曝光》以懸疑片的外包裝讓影片增添了一份商業氣息:一位美容諮詢師(范冰冰)突然發覺最好的閨蜜(霍思燕)介入到自己與男友的感情生活中來,她一怒之下失手勒死了閨蜜,同時也陷入警察的懷疑和追查中。她將如何做,是自首、反抗還是逃亡?

我在看片時,腦子是不斷跟隨影片的敘事邏輯行進的。影片行走到這裡,我的設想是范冰冰將利用自己美容師的有利條件,將自己“整”成霍思燕的臉,避過警察的追問,同時她將同時應付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世界(她的閨蜜是有老公的)——這是一個有點類似於《變臉》的、標準的驚險懸疑型別,也暗合片名“二次曝光”的含義。

可《二次曝光》恰恰與我想象的極為不同,它是一部看到開頭,你自以為會猜中結尾,而你恰恰沒有猜中的影片。

從影片的二分之一處,《二次曝光》開始完全轉變為另外一種形態的作品:關於創傷記憶的愛情電影。原來,范冰冰並沒有真正的殺死自己的閨蜜,她的“男友”(馮紹峰)其實是他養父的兒子,真實中他們倆已經分開兩年,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一切驚悚的情節均是源自她腦海中的幻想。

也許有些觀眾會把這種情節的反轉設定視為一種蹩腳的橋段。在大量國產驚悚片、恐怖片的最後,在情節即將不能自圓其說(或者需要解決矛盾)的時候,經常會揭示出,前面一切嚇人的故事都是源自於某個精神病人的妄想。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從80年代末期的《黑樓孤魂》到近期的《荒村客棧》都是如此。很多時候這也是規避電審的不得不採用的“技術性手段”(從影史上看,1919年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就是這麼改的)。

但《二次曝光》與上述不同的是,它的揭示早在影片中段便出現了(甚至在前面的劇情中,導演李玉已經設定了一些不合理的細節——如馮紹峰與霍思燕偷情後竟然會比范冰冰更早到家——來暗示敘事的“不合理”),它的重心已經從某個商業型別片轉向人物內心深度刻畫。某種角度可以說,李玉甚至沒有想簡單地拍一個商業型別片,《二次曝光》披著商業片的`皮,確實在有顆文藝的心。

從影片下面將近三十四分鐘的心靈回溯,我們可以找到范冰冰精神疾病的源頭:她小時目睹母親與別人偷情,而後被闖進門的父親殺死。她從自己精神深處痛恨出軌,所以她要在臆想中殺死“霸佔”男友的閨蜜。同時她也真心的希望父母可以和睦相處,影片後段她潛入冰湖中,尋找到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溶洞,她把自己父母的骨灰罈祕密地安置在這裡,希望他們的靈魂不再被打擾。影片至此幾乎達到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靜謐與美麗

實際上,我覺得《二次曝光》參考的模板,是我們電影資料館先後放映過的兩部影片: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黑天鵝》與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這兩部作品均混亂了真實與夢魘,銘刻了主人公的創傷記憶,並提供完全開放式的結局供人遐想:娜塔莉?波特曼到底是死還是沒死?苦逼的小李子到底是瘋還是沒瘋?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這是藝術電影的趣味之所在。

《二次曝光》也一樣提供開放式的結局:當影片最後范冰冰和馮紹峰在大海邊相見擁抱時,這時出現了海市蜃樓的意象,似真似幻。那麼,這最後浪漫的一幕,又是不是水月鏡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