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經濟學類讀後感(精選10篇)

校園 閱讀(7.33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濟學類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經濟學類讀後感(精選10篇)

  經濟學類讀後感1

今天終於把英文版的《國際經濟學》讀完了,用了我9個多月的時間。這是我讀完的第一本英文教材,可喜可賀。

第一次回國休假的時候買了兩本經濟學基礎的書,《巨集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用了我幾個月的時間讀完,這些書解答了我在看新聞時遇到的很多疑問,開始對經濟學產生興趣,之後,在mlimanicity的書店買了本英文版的國際經濟學教材。

讀英文比中文費勁多了,總要查字典,順便記住了一些單詞,可謂一舉兩得。讀這種書是學習英語的好方法,文法比較規範,比看電影或者讀小說有用。

國外的生活比較單調,所以有很多空餘的時間,無聊的時候把麻將撿起來了,但打完麻將覺得恐慌,所以睡前找本書來讀。我現在比以前有耐心多了,以前讀本小說都很難,一般都是有始無終的,國外的環境倒是能讓人靜下心來讀書。

經濟學的書有助於增長智慧,但對業務用處不大,以後多讀些跟專業相關的書。

  經濟學類讀後感2

這幾天,到圖書館查詢有關經濟類的書籍,發現了張五常先生的《經濟解釋》。讀完之後頓覺受益匪淺,同時也發現原來經濟學的文章還可以這樣寫,這的確是本很有意思的書。

張五常是一位天賦極高的華裔經濟學家,他在產權理論方面造詣很深。拜讀完《經濟解釋》後,卻發現張五常竟把經濟學的文章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一下子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經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這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讓我深深地敬佩起張先生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了。

在幽默詼諧且充滿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氣通讀了一遍,仍覺意猶未盡,便十分想推薦給更多的同學,所謂"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但又不免猶豫,因為《經濟解釋》這本書就如同張五常先生本人一樣充滿了爭議。正如張先生自己在文中寫到的一樣:"《經濟解釋》這本書不是課本,選修經濟的學生可以讀,也應該讀,但因為我往往不依常規,學生考試時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許,張先生在這裡是高估了他的讀者,認為他們應該已掌握了傳統的經濟理論,現在已不需要他像經濟學課堂上一樣灌輸所謂的經典理論,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從一個全新角度去闡釋最為簡單的經濟學道理。

《經濟解釋》這本書確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課本。它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徵與經濟學的靈魂主線,即所謂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經濟學的脈絡上,是不散經濟學的靈魂思想上,即我們所謂的"理性經濟人"假定、稀缺、競爭、效用(在《經濟解釋》中張先生使用了"功用"這一翻譯)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論等。實際上張先生也正是按照這樣的脈絡來為讀者講授他所理解的經濟學。當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觀點,也許這也正合乎張先生的處事原則,因為在他的《經濟解釋》之中也同樣充滿了對權威觀點的懷疑。這正如他在"經濟解釋之三"中所明確指出那樣,"世上沒有不可替代的理論"。但我對張先生的學識之淵博,行文之流暢,觀點之新穎確是十分欽佩的。

張先生把《經濟解釋》的第一章便定為了"科學的方法"。在這一章中張先生則更像一位哲學家,向讀者傳授著他的經濟哲學。而這種經濟哲學正體現了張先生科學的精神,這種科學的精神與態度則正是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經濟學問題時所必不可少的。這一章一開始,便介紹了兩種極端理論,一為特殊理論;一為套套邏輯。所謂特殊理論,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釋一個現象的理論,這種理論是不具一般解釋力。所謂套套邏輯,是指一些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是錯的,例如說"四足動物有四隻腳"便是一個套套邏輯。這兩種理論實際是無用的,我們應儘量避免走入這兩種極端。但有時對特殊理論而言總要比完全沒有理論好。

張先生對待學問是十分嚴謹,極具科學精神。但書中的有些觀點我不能完全認同。張先生在對馬克思的評價時帶有極強的個人偏見,特別在談到意識形態方面的作用時,我覺得偏離了他一貫所堅持的科學的立場。例如張先生認為"最有名的模糊不清的理論,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因為"馬克思的理論從來沒有人試用事實加以驗證。"對此我並不認同。另外,在談到剩餘價值時,書中說道:"剩餘價值究竟是什麼?一些學者說是租值,一些說是利息,一些說是利潤,另有一些說是完全沒有這樣的一回事。""說來說去都不清楚。"在我看來,這就好比在冬天我們穿棉襖,夏天穿汗衫,無論穿什麼都不會改變我們是同一個人的本質。

不過,如果我們避開書中所謂的"個人偏見","科學的方法"這一章對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研究是十分有益的。正如張先生在文中指出的一樣,"本書是為中國人而寫的,我認為,科學方法論對中國人比對其他好些民族更為重要。"因為中國人始終是一個感性重於理性的民族,他們似乎更容易成為藝術家而不是科學家。科學的精神對我們這樣一個更注重感性的民族而言又是何等的重要。

張五常先生雖名為"五常",但他似乎從不會被傳統的東西所束縛。《經濟解釋》成功地避開了枯燥無味的教科書模式,它舉例甚多且始終圍繞著生活,因為張先生更強調的是經濟理論的解釋作用。張五常無所畏懼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拋下了一連串的爭議給他的讀者。

我想《經濟解釋》這本書至少向我們說明了兩個問題,即經濟理論的解釋性問題和爭議性問題。也許張五常正是想藉此激發我們對經濟學的興趣,也正因爭議,才讓我們有了對權威指手劃腳的勇氣。讀完此書並體會到這兩點,我更加認為這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經濟學類讀後感3

在讀完21世紀經濟報後,不僅增長自己的見識,而且使自己受益頗深,現在讓我談一談讀完報紙的感受。2001年,隨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發,一場由教育部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課程改革拉開帷幕。這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把課堂還給學生,重燃孩子們對於知識的要求。

2010年,新課程改革十週年。在總結反思過往十年的改革歷程時,我們發現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為什莫在那些比較偏僻地區能成功,而那些比較發達教學裝置比較好的地方不能做好呢,?總結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成本不同,他們的成本不僅僅是升學率,而且還有學校的聲譽等等。所以他們要選擇課改的成本是不同的,由於在不知道課改的成果的好壞,所以風險的大小未知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不同的,從這個事例裡我們可以知道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做一件事的風險。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停的提升,節能減排成為我國的一項發展戰略,在照明行業,我國是世界上白熾燈最大生產國,也是使用量的最大的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LED照明燈正在取代白熾燈,而且政府正在採取措施禁止銷售白熾燈,逐步使白熾燈推出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就不會自導白熾燈是什麼。政府的這一措施並不是不對,為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必經之路,在這件事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白熾燈和LED照明燈是互為替代產品,當人們增加對對LED照明燈的使用時,就會減少對白熾燈的使用,對於兩家廠商來說他們之間的競爭是完全競爭,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是進入一個市場還是退出一個市場是很方便的,當他們的商品銷售量減少的時候,在長期處於虧本的情況下,他們就會退出市場。

所以,政府要減少對白熾燈的應用,僅僅是出臺政策是不行的,在出臺政策的同時,要把環保的理念深入民心,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導人們減少對白熾燈的使用,從而去大量使用LED照明燈,同時還要對生產廠商給出一定的建議,讓他們減少對白熾燈的生產,轉向其他代替品的生產,綜各方面的措施,這就達到啦預期的目的。達到政府幹預經濟的最終的結果。

我們在去我國的鋼鐵行業去看看,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這句”企業如果不能做強、做精就暫時不要做大”和他帶領沙鋼走過的風雨歲月以及他對選舉下一位CEO的看法,我們可以瞭解,一個民營企業做到如此的強大,不僅要有優秀的技術骨幹,還要有自己的優勢,在競爭市場裡,才能獨佔鰲頭,對於一個企業它不僅有短期的利益最大化,還有長期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在不同的時期,對自己的企業要有不同的規劃,以達到自己企業的收益最大化或者損失最小化。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關注國家的經濟發展,瞭解國家的發展趨勢,為國家的強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位熱愛國家的好公民。

  經濟學類讀後感4

多數情況下,人是感性動物,在生活中的種種選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其心理上的需求;多數時候,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下,才能做出選擇。

免費的誘惑,無人能抵擋,所以,免費也是商家最常用的`營銷手段。這一點我直接聯想到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簡直把免費套路玩兒到了極致。現在我們獲取的各種資訊都是免費的,但是我們付出的,確實最珍貴的注意力。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是真話!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算不能實現,也能也能讓自己進步一點;如果任由自己隨心所欲,恐怕會墮落的很深。雖然多數人覺得生活是有底線的,人們常說,最壞還能壞到哪裡?事實上,生活是沒有底線的,它能讓人一天比一天慘。

虛擬的所有權:當你看中一件商品,幻想著擁有這件商品,你會如何如何快樂,享受,獲得怎樣新奇的體驗,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獲得了這件商品的虛擬所有權。雖然你還沒有買下來,但是,你會高估這件商品的價格,當付款結賬的時候,人們才會發現,自己買貴了。

人的感覺會誇大損失,縮小收益。

同樣的100元,同樣的一個人,丟掉100元,它會感覺自己丟掉了一個億(誇張手法);如果他撿到100元,他會覺得自己撿了一瓶買可樂的錢。

當兩個選擇相差不多時,行動比選擇最重要。

當人在糾結於吃豬肉還是吃雞肉,苦於取捨選擇時,豬和雞都已經跑遠了。所以,幹,就完了。

  經濟學類讀後感5

有的人很富有,但並不感到幸福;有的人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卻有高度的幸福感。對於這種現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為什麼更好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帶來更大的幸福?“幸福”和“經濟”到底是怎樣一種關係?

實際上,“幸福”和“經濟”、“金錢”既不是簡單的對等,也不是截然的對立。在我看來,幸福或者快樂,都是非常“實際”的。如果一個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婚姻不幸,難道會幸福或快樂嗎?我們的幸福,應該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

大文豪蕭伯納說過,經濟學是使人幸福的學問。而幸福經濟學正規化,就是以主客體對稱的對稱經濟學和價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為理論出發點,以人的幸福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如果能巧妙地運用經濟學,我們就可以實現幸福最大化。幸福經濟學正規化本質上就是價值經濟學正規化;從所滲透的思維方式特徵來看,幸福經濟學正規化本質上也就是中國經濟學正規化。新時期的中國,新時代的我們,“幸福”、“經濟”可以兩手抓,因為,“幸福”、“經濟”並行不悖!

  經濟學類讀後感6

讀了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以後,發現了很多淺顯易懂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示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經濟學的這一章。大家都愛打折,打折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會購買一些平時用不到的東西,這一點在我母親身上尤其明顯。

理性的分析來說,打折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說不管是買襪子還是買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的時候買高檔貨。

而對商家來說,客戶分為對價格敏感性和對價格不敏感的型別。價格敏感型的人,當他看到打折資訊,就會對他有促進消費的作用。

好多商家對打折採用了一個門檻式運營。比如淘寶裡面的優惠券,如果價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說我自己,當我買一個東西,我會先進首頁去看一看,有沒有這個店鋪的優惠券可以領取,或是將連結發給專做返利的查詢下,有沒有隱藏優惠券。但是有的人買東西,是對價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覺得做這些事情很浪費時間,他可能就不會做到這一步,就會直接直接購買。對於商家來說,兩種顧客他都可以掙到錢,所以都需要。

通過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庫存,如果沒有庫存,也可以採用打折來作為一種營銷的方式,賣出更多的產品。

打折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點鐘以後他的食材區:熟食、麵包、蔬菜等,好多東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們買衣服,換季的時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裝或者是品牌店鋪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會為了這個折扣,越過一些門檻成為商家的VIP的會員。

那麼我們以伊藤的這個打折的策略,來分析一下里面蘊含的經濟學。伊藤對打折設定了門檻,就是晚上八點鐘以後。如果價格不敏感的顧客,他可能就不願意等到八點鐘以後再來逛商場,他可能在白天的時候就來了,而價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會特意等到八點以後才,或者是他本來沒有這樣一個購物的需求,那麼他也會在八點以後,逛上一逛,說不定就會購買一些的東西。伊藤採用這個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夠獲得的總的利潤額比不採取打折策略獲得的利潤總額有所增加,那麼他這個策略就是成功的。很顯然他各個門店都在使用這個策略,說明這個策略的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麼關係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時候買入,那麼股票為什麼會打折,股票打折其實有可能是因為市場環境導致整個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家公司犯了什麼錯誤導致市場對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臺塑化劑超標的事件,茅臺不可能主動往酒裡面加塑化劑,但是事實客觀存在,導致市場對它有消極的反應,股價跌到了一個相對低點,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買入的好時機。總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機會的,有可能是幾年時間等一個機會。

  經濟學類讀後感7

《新制度經濟學教程》內容簡介:本書提供了一個易於清晰而又系統把握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全書內容分為理論基儲制度特殊理論和制度一般理論三個部分。系統介紹了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科斯定理、產權理論、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國家理論、制度基本理論、制度變遷的動因理論、制度變遷的過程與方式理論和制度變遷的影響理論等重要理論及其最新發展,配有大量習題和案例分析,便於讀者鞏固所學內容和提高運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語言通俗、體例新穎。《新制度經濟學教程》除了可作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用書外,對其他對新制度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及理論研究者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新制度經濟學是一個興起子20世紀60年代、影響巨大的經濟學分支。在經濟學內部,通過引入制度分析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即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框架進行批評與改造,已經成為經濟學方法—論新成果的主導方向之一。“制度分析學派”也是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經濟學分支主要的新學派之一。此外,新制度經濟學還是促進經濟學向其他學科滲透的重要途徑,例如,新制度經濟學與政治學的結合推動了“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新制度經濟學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催生了“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在歷史研究方面的突破,推動了“新經濟史學”的形成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制度經濟學傳入我國。90年代初,借鑑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變遷理論,分析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成為當時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推動了我國“過渡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從90年中後期開始,國內學者進一步引入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企業理論、國家理論等內容,對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眾多現實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本學習新制度經濟學很好的基礎教材,但是並非初級。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擁有一定的相關知識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你能夠看過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當然,如果你碰巧在之前閱讀過其他制度經濟學方面的書籍(比如黃少安的《產權經濟學導論》、張—五—常的《經濟解釋》之類),你將對本書的內容有著很好……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衝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經濟學類讀後感8

從前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假設一個島上有1000口人,人與人之間交換物品過活,但有時候你手裡用來交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方想要的,怎麼辦?於是人們就用都喜歡的金銀作為交換的東西,於是交換方便了。但金銀要磨損,攜帶也不方便,當交換活動頻繁時,發現這個東西太繁瑣,限制了交換活動,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島上的管理者發行一種符號,用它來代替金銀,於是鈔票出現了。

剛開始這種鈔票可以隨時得兌換金銀。大家都很放心,因為鈔票就是金銀。可是島上金銀的產量太小,當人們的交換活動更加頻繁時,鈔票不夠用了,只能暫停交換。暫停交換的後果就是大家不生產別人想要的東西了,因為雖然別人用,但交換不出去,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濟發展減速了。

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一家錢莊,這個錢莊是大家的,由錢莊來發行鈔票,印出的鈔票借給想用錢的人,然後這個人有錢了再還給錢莊。於是銀行就出現了。

銀行的出現,能保證交換活動更持續的進行,大家都拼命的生產,島上的東西越來越多,銀行根據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停的印製鈔票,以保證交換能更深入的進行。

後來人們的交換活動更頻繁了,一家錢莊太少了,於是出現了很多錢莊,總要有個管錢莊的吧,於是指定一家錢莊管理其他錢莊,並且鈔票只能由這家錢莊印刷,然後通過其他錢莊借給用錢的人,中央銀行就這麼也出現了。

有一天島上的人發明了船,於是就到處划船跑,發現了另一個島嶼,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鈔票,也像自己島上這麼活動。但自己島上生產的東西多,那個島上生產的東西少,1元錢在自己的島上能買1斤大米,那個島上的一元錢只能買半斤大米,於是另外島上的錢來這個島上買東西時只能2元換1元才行。於是匯率出現了。算好匯率後,他們開始互相買賣東西到對方島上,這就是對外貿易。對外貿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生產需要,使交換活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潮。

由於島上生產的產品太多了,以至於沒法準確估計到底該發行多少鈔票,發行多了的時候,因為沒有那麼多產品可買,產品就開始漲價,發行少了呢就開始降價,為了保證價格穩定,央行要求各錢莊要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裡面用來調節產品的價格,根據價格情況多放和少放。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聰明人開始怎麼才能把錢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邊撿了一顆石子,說這個石子值100萬快錢,把它賣給了一個人,這個人覺得整個島上的錢加一起也沒有100萬啊,怎麼辦,於是向錢莊借,錢莊也沒有這麼多錢,於是把印鈔機開啟,印了這100萬,借給了他買了這個石子。

然後這個人開始賣這個石子,100萬賣給了第二個人,由於第一個賣石子的人把錢花了,所以島上的錢多了,所以這一百萬可以籌集到,多買些產品就有了。但當把這個石子以200萬轉讓的時候,錢莊只能又印了100萬鈔票,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可是當這個石子不停的流動轉讓時,大家並不覺得島上的錢多,產品價格還是原來的那樣。可是當這個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時,大家覺得錢多了,可是如果當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島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萬來,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顆石子沒了。它沒了島上產品的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那麼持有石子的人就綁定了島上的經濟。

  經濟學類讀後感9

對經濟學雖然不是很乾興趣,但是書名為生活中的經濟學,這一點卻讓我興趣大動,在生活中懂一點經濟學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書中的講解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市場經濟、什麼是經濟學、什麼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特點是什麼、當然,很多作者自己的主張和見解都流露於其中。和主題經濟學有點偏差,再說說他一再地強調市場調節價格的作用,認為行政手段干預是吃力不討好,我認為也不能完全贊同,那麼一切交給市場去做好了,政府就別在經濟這個領域做任何工作了?至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一個政府出現。還有就是強調糧食自給自足不是一個聰明的決策,理論依據還是他相信的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唉,真不知道這個人懂不懂一點政治,糧食是人生存的根本,在危機時刻,控制了糧食就可以控制一個國家的命脈,其意義哪能僅僅從經濟的角度去小視?他的說法完全是一個理論的經濟學者的態度,所以我認為他這樣的人完全不能管理社會,只能在經濟學理論這個領域做些研究罷了。

書中的大部分內容還是能讓我認同的,其說法讓我耳目一新,比如不論是輸錢還是贏錢都會使錢的效用降低,因為贏錢後人們會大手大腳花錢,輸錢自不必說。勞動、資本和資源是產生價值的三大要素。交易是有費用的,美國的交易費用低,才形成了一個商業發達、分工明細、專業化程度高的經濟環境。

  經濟學類讀後感10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春之計在於晨,關於幸福”早上的心情和精神狀態決定了一天的工作效率,當然在這裡就涉及到“幸福”這個詞彙。幸福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標準,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提出了“幸福存在於平靜和享受之中的幸福觀”,個人的幸福只能有自己作出評價,每個人都是用適合他自己的方式來追求幸福,而且個體之間的幸福是不可以比較的。《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這本書中提到了經濟學中一個經典的故事,即富翁和漁夫的故事:一個富翁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到了足夠的錢,然後在海邊度假,卻發現一個漁夫也在沙灘旁晒太陽,富翁就勸說漁夫努力的打漁,賺足夠的錢然後買更好的裝備,進而能夠有自己的打漁團隊,過更好的生活。而漁夫揉揉睡眼,對富翁笑道:“你看我現在啦”。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看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裡面的沈冰和石小猛是社會兩種價值觀的極端體現,劇本把這樣兩個角色安排為最初的戀人頗具諷刺意義,從而我們也知道即使沒有程峰的出現他們肯定也會不歡而散的。石小猛—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一直抱怨著因為差七分沒有上清華,一直抱怨著社會對他的不公和欺騙,一直抱怨這個社會給男人的負擔太重(這個現象非常普遍),認為兩個人在一起的幸福必須建立在財富之上,將財富的比重無限擴大,最終走上了極端路線。

其實財富只是幸福的重要組成因素之一。薩繆爾森提出了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慾望。效用是指現實生活帶給我們的滿足程度,慾望是我們期望社會帶給我們的滿足。一方面我們不論否定慾望帶給我們的積極作用,但這裡也提示我們:人不可貪得無厭,要學會止欲,就像易經中的“九五”一樣,人必須順應天道大勢,否則如同秦始皇一樣貴為“九五”,也會身敗名裂;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效用,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來達到我們現實收益,獲得個人成就。

人活著的首要條件是幸福,不然其他的一切都毫無意義,理性的看待幸福,就像《漫漫人生路》唱到的一樣,“每天都有新發現”,其實幸福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我們忘了給心一個觀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