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文學 閱讀(1.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1

在成長篇中,最引我注目的是《發芽的心情》,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六大營養器官。成熟的水蜜桃略呈球形,表面裹著一層短短的絨毛,青裡泛白,白裡透紅。一個桃子一般重一二百克,大的重三百多克。水蜜桃皮很薄,果肉豐富,易於生食,入口滑潤不流渣子。桃樹主要是嫁接,是落葉喬木。

三、四月份,桃園一片緋紅,從高處遠望,桃園就像一張粉紅的地毯鋪在大地上,給周圍的白、紫、綠、黃做襯托。到了六、七月份,桃子已經一個個綴滿枝頭,一股沁人肺腑的桃香撲鼻而來,這時人們對桃饞涎欲滴。現在終於明白孫悟空當初為什麼要去蟠桃宴了。桃子們經過一年的風光,到了冬天也該為下一年做準備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剪枝剪枝剪枝。一棵樹的營養成分不是多餘的,它只能給予那些茁壯的幼苗成長,樹木和人一樣,也需要營養,也會生病。他們的捨去是為了給明年的春天做好準備。但總有那麼一兩棵會死去。

為什麼有的果樹可以重生,有的果樹會永遠死去呢?它們的質地一樣,肥沃一樣,氣候也一樣。它們的失去是悄無聲息的,毫無預示的,這就跟春的到來一樣。樹是否也有心情,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看到樹的外觀,但不能理解它們的內心。我們可以從樹的身上發現春,但我們並不瞭解春天。人世間的波折又何嘗不是樹呢?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大雪紛飛。我們只能默默期待春,等待再一次發芽結果,等待新生命的降臨。我們或許會為剪枝黯然流淚,但在一個新的春天,他們往往是最好的肥料。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2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3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飛揚,上面齊齊地印著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閱讀著一個個細膩的文字,飽含著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汙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裡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現些什麼。他的文字細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眾多散文中,我尤為鍾愛《尋找四葉草》一文。“心夠寬廣堅持”“情夠細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彷彿釋然了。兒時一直執著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啟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為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為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才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我們真正明瞭,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為幸運草並不在草裡,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著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說:“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4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林清玄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象甚至一個動作,通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林清玄幫忙採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後,被採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裡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林清玄細緻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5

當我走進這一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美妙從天真的心到純善的心,再從美好的心到高雅的心,這整一本書倒是圍繞新展開的。林清玄它也如同一個孩子一樣,在當今這一個混濁的世界裡還能有一顆透明的心,保持清明。

而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清歡》了,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太繁華了?沒有了清歡的存在。

雖然生出繁華,可是還是有有清歡的感覺。你是否注意過我們仰望星空的次數越來越少,看到星空會驚訝的大叫?你是否注意過我們路邊的野花不再那麼嬌豔?你更注意過那身邊清歡的事嗎?我想答案一定是沒有。

而在我的記憶中輕緩的事莫非就是讀一兩首優美的小詩,小令;這已經稱得上高雅了。

林清玄說:“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這也就是清歡。

你是否想過歲寒三友的崇高?你是否想過他們的高潔?竹子他在瑟瑟的寒風中挺立,他不被寒風屈服,他是那樣的堅毅、高雅。梅花,它凌寒獨自開,在寒風中盡顯他的風姿,讓人們不禁被它的傲霜枝所屈服。

松柏,它在逆境中成長,不畏環境的惡劣與否,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歲寒三友是高雅的象徵,也是堅毅的象徵,更是清歡的象徵。清歡就是如此,它不是李白的豪放、灑脫;它也不是文天祥的 壯懷激烈,更不是歐陽修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無奈的哀傷。清歡是值得我們在心底好好回味的,是一種說不出的靜、雅。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6

記得從國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著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裡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著這篇文章時,彷彿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汙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7

經過幾天不懈的努力,我終於看完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這是一本很有道理的書,收集很很多小文章,反映了許多大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文章《水終有澄清的一天》。我明白了,只要內心保持寬容,外界的打擾也會消失。

在“我”童年時居住的三合院,沿著屋簷滴水的溝槽下,擺了一口大水缸,大到你雙手不能環抱。這是用來接下雨天的水,用來洗衣洗澡的。雨水是渾的,放一些明礬進去,等幾天,水才會澄清。

要使水渾濁卻只要一下子,所以鄉下的父母立了規矩,不能玩家裡的水。鄉下的孩子都知道這個規定。但,不玩自己家的水,不代表不玩別人家的水,而“我”家正好在上學的必經之地。有調皮的孩子會衝進來,猛地攪一下家裡水缸裡面的水,馬上就跑了。

“我們”又氣憤又緊張,只要一不小心,他們就跑進來攪一下,因此這使我們很苦惱。

媽媽看了看“我們”,說:“那些惡作劇的孩子,你愈在乎,他們愈高興。只要不理他們,時間久了,他們就不覺得好玩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們”正常生活,水,也澄清了。

故事的作者領悟到:生命中的故事,是一時一刻的。智慧與心境的清明追求,確是生生世世的。當我們遭到打擾時,任何的憤怒與看守都不會起任何作用,反而會讓他們更開心,這時需要的不是我們的追趕,而是放下內心的憤怒,等著這些紛擾澄清下來,就像那水缸的水一樣。

為了別人的打擾而憤怒不己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大有人在。可是不管怎麼憤怒,打擾的人都不會減少。既然這樣,還不如放下來,讓自己清淨下來了,世界也就清淨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8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裡,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9

剛買到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哲理才是他文章的亮點,特別是《生命的化妝》這篇散文, 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說得多好啊!

在書中,書中一位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面板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上、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醜不到哪裡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記住了三句話,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也很欣賞”精神的化妝與生命的化妝“!容顏易失,再昂貴的化妝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內在氣質卻與表相無關。也說得很好,談得很有條理,說得讓人只有點頭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己的認識談起,經過自己的詢問,化妝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妝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並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妝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那怎麼才是對生命的化妝呢?學習!終身學習可以使你成為一流的人,終身學習就是生命的化妝。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00字10

林清玄用他流暢而清新的文筆,寫出篇篇沁人心脾的文章。字裡行間總是透露出一種醇厚、浪漫的情感,平易,卻又帶著一股感人的力量。他的文章,總是令我愛不釋手。

愛玉骨肉是清雅的愛好,但是一個人愛玉成痴,和玩股票不能自拔,和沉迷於逸樂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句話,林清玄讓《情困與物困》中愛玉成痴的朋友徹底醒悟,也點亮了讀者的心。

本文記錄了作者一位愛玉成痴的朋友,為了把任何一塊自己所喜愛的上好的玉材佔為己有而不惜一切代價。丟了房子,丟了車子,甚至也丟了工作。最終他家徒四壁,只好廉價出售自己一件件曾花了血本買來的玉器。作者頗為震撼,感慨連連。

愛玉成痴,這是多麼可悲可嘆。愛,原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可是愛到痴迷,便是被束縛在玉的世間裡,無法自拔。

這或許看似可笑,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由剛開始的愛而到了痴迷的境界,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痴迷於股票的人數不勝數,沉醉於網路的人多如牛毛。他們就像是被困在繭子裡的蛹,被緊緊束縛,看不見真正的自我。可是有多少人會明白,吐出厚厚的繭來包裹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啊!如果能夠剋制地適當玩股票也並非壞事,賺一些額外的錢,讓心情更加愉悅。而多少人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虧得傾家蕩產,卻還執迷不悟。適當地使用網路也對自己有幫助,放鬆緊繃著的大腦,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是有多少人,把網路這個工具當玩具,晝夜不分地在電腦上浪費光陰。當那厚厚的繭在不知不覺間束縛了自己,又有多少人只會抱怨山重水複疑無路而又捨不得咬破那個繭呢?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化蛹成蝶,破繭而出,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沒有繭的包裹,沒有痴迷的束縛,才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