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悟空傳》讀後感

校園 閱讀(2.6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悟空傳》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悟空傳》讀後感

《悟空傳》讀後感1

每次到黃昏時,那個猴子總是一邊扛著他的棍子一邊望著晚霞,三藏師父坐在馬上堅定地向西行,沙師弟在最後面無言地挑著沉重的擔子。

猴子我是知道的,他心裡的那個女孩是叫阿紫還是紫霞,我也記不太清楚了,猴子總是和我們講他以前如何大鬧天宮,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是如何風光,他還惦記著他花果山的那些徒子徒孫,只是很少提那個女孩。

黃昏偶爾碰到絢麗如血的晚霞,他也會問上一句“看到沒有,你最喜歡的晚霞,總覺得不如我們花果山的好看,你說是吧?”眾人無言,他的話又漸漸消散在風裡。

我拖著厚重的軀殼,跟在他們身後,三藏師傅說我們取到真經就可以普渡眾生,不用再繼續痛苦下去。

偶爾幾個明月高懸的夜晚,我也會盯著天空上那輪月亮發呆,我知道她就抱著她的玉兔住在那上面,她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嫦娥。第一次遇見她,她在玉帝的宴會上翩翩起舞,驚豔全場,回眸一笑便勝卻萬千星華,從此停留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三藏師傅曾說只要我們遁入空門,四大皆空,斷了凡塵世俗之念便再不會痛苦。

西行之路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艱難險阻,更多的只是荒蕪和沉默,但也最是折磨人。其實我也是羨慕猴子的,他說過他曾為了紫霞仙子打到天庭之上,與天帝對抗,使風雲為之變色。

而我卻連最後見她一遍的勇氣都沒有,只敢偷偷地躲在宮牆外看她的背影。

又到黃昏時,我突然想知道,猴子,你還要繼續等下去嗎?猴子的回答是當然,直至地老天荒。三藏師傅的嘆息聲卻逐漸飄遠。

《悟空傳》讀後感2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裡面的神和佛不再是平常我們所知道的他們,妖也不同,何為妖,只不過是因為孫悟空勾掉了生死薄而出來的不受那些所謂的神束縛和管教的生靈罷了,在神的眼中,他們就成了所謂的妖?

師徒四人的關係也不想平時的西遊記裡記錄的一樣,西天取經似乎都是被迫的,五百年後的孫悟空忘掉了前世,不再是那個不可一世,“我要天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也不再是他的信仰,花果山沒了,變成了一片焦土,他也不再是他了,所有的人,不對,準確的人來說應該是妖都問他你忘記了嗎?夢中總會夢到花果山,會在夢中喊著他的花果山,而醒來卻又記不得,似乎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

五百年後的豬八戒總在夜裡望著那天上的銀河,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他會難過,只是因為當初扶起了他喜歡的人,就被貶下凡成為了一隻豬,他沒有選擇忘記,當他掉進豬圈的時候,他沒有把那顆能讓他忘記痛苦的藥丸吞進去,而是選擇了銘記,即使可能再也見不到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記住,即使會痛苦。

五百年前的捲簾大將只不過是恰巧站在了王母娘娘的身邊不小心就躺著中槍,被貶下凡,五百年後,他都在收集著那些碎片,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重回天庭,繼續做神仙,雖然做神仙並不是什麼好的事。

《悟空傳》讀後感3

初讀《悟空傳》,本以為是一場鬧劇,看過之後才深深感嘆:理想與現實為何如此遙遠,人生的意義為何如此渺茫?

用粗俗平白的語言揭示萬般的無奈,作者紙後的功力非同一般,對所有意義的探索也相當深入。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奴性……作者雖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別具一格。還記得唐僧對自己的師傅說我要學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什麼,唐僧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唐僧發現了佛祖與觀音對世人的欺騙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眾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當然《悟空傳》的主人公還是悟空,只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唐僧,因為這裡的悟空不再有齊天大聖的氣魄,他乞求早日取經,消除罪孽,受人矇蔽,愚昧無知,忘記自我,完全成為受人擺佈的布偶。我很這樣的現實和現實對理想人生的扭曲。誰都沒有錯,卻又都錯了。當現實的枷鎖束縛住一個人的心,他的心也就不能飛翔了。所以讀的時候一直在乞求:希望悟空早日醒悟,希望八戒與嫦娥終成眷屬,希望沙僧放下“求做奴隸而不得“的執著,希望小龍馬不要念念不忘江流,希望紫霞可以幫悟空一把……故事的結果,所有的希望都落空,這就是現實嗎?

故事不長,平白的話卻引人入勝,笑過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悲劇。也許文學性不足,但確實引人深思。

《悟空傳》讀後感4

讀這本書前後一直在想何謂空,須菩提為什麼要給他取名“悟空”?

初時我想,天地開滅為空,人之生死為空,這個過程皆為幻,就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以“空”以“幻”之理教人看破,迴歸原始,追求最簡單的快樂與幸福,所以空是本,是根,是源。

後來再想,諸天神佛欲掌控眾生,金蟬欲渡人渡己,孫悟空欲超脫天地,豬八戒欲陪伴阿月,沙僧欲重返天庭,哪一個做到了空?他們寧願花五百年承受無數痛苦,寧願最後身死,也要去做,也不願放下,又哪裡是空?所以最後我想,作者所謂的空應該遵從本心,心向自由便去尋找,心存愛慕便去追求,心有理想便去實現,就像小說裡面所說“原來一生一世那麼短暫,當你發現所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去追求,因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盡情遊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來,捲走一切希望與夢想”。

結局,其實反倒不重要了,孫悟空到死也沒能超脫天地尋找到真正的他的“夕陽”,但他也沒讓神佛掌控他的命運;豬八戒最後也沒能和阿月長相廝守,或者說他其實從入謫仙井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已經不可能了,但他最後做到了和她一起化作滿天星河;沙僧花了500年妄想著拼回琉璃盞,卻發現自己的努力在神佛面前不過是個笑話,到最後也為自己的命運開始反抗。記得孫悟空說過“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鬥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讀後感5

虛假陰暗的現實,錯亂複雜的前生今世,反正讀完後我也回想不到一些精彩的片段,估計水平有限。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恩,這三行話很是霸氣,我也想像孫悟空一樣捅破天地,求一個自由自在快意瀟灑,估計少年都有這樣的夢:腳踏祥雲,飛來飛去,救這個打那個的,自以為是世界的主角,然後下一秒被班主任一板子拍醒(總之我高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慘例)。

西天五人組被所謂神仙支配著,讓我想起了大冰的多元世界平行生活。在我這兒就是另一種意思了,生活裡各色的人,哪怕你再與眾不同也只限於生活與死亡這個結界,有的人在結界裡努力生活奮鬥,有的人在結界的底層苟延殘喘。

小時候想過天的上面是什麼,長大之後就想生活之外是什麼,是不是和《三體》所講的一樣存在著未知之事。有時候莫名覺得這是個很玄妙的話題,只是我們永遠不會有能力去捅破我們的天,看會不會像《悟空傳》裡一樣滿天大火,還是像《大魚海棠》裡一樣海水倒灌。

個人很喜歡今何在所描述的悟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現實的陰暗無奈,齊天大聖在瘋狂在吶喊在嘶吼在抵抗,儘管無濟於事,但我們仍是讀的淋漓盡致,最少他讓三界和讀者記住了這樣的孫悟空,無法無天。心中有江山的人豈能快意瀟灑。我一個小市燴心裡沒江山,只要讓我過的自在我也就快意瀟灑了。

編輯了三次,廢了不少時間。明天還要大忙,我也很無奈啊。書評四星是因為現在的水平讀不出很大的東西,只能想到一些表面的現象,不過今何在很多句子真的很喜歡。

《悟空傳》讀後感6

《悟空傳》和《西遊日記》講述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眾神佛無法消滅孫悟空,設計出西遊是為讓孫悟空成佛或者死亡。成佛或者死亡,不過是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無牽無掛,無慾無求,代表終結。

當他從五行山下出來帶上金箍的瞬間,他忘記過去。同時他被告知五百年前犯下彌天大錯,但只要他能完成三件事,不止可以一筆勾銷,還可以修仙成佛。第一件是保護唐僧去西天;第二件是殺四個魔王,其中一個是齊天大聖美猴王;第三件是等前兩件做完後,才能知曉。

西遊之路就成天下妖精拯救孫悟空,阻止西天取經的故事。當孫悟空殺掉心灰意冷的牛魔王,此時局已布完。大鵬王奉如來之命偷走牛魔王珍藏的“齊天大聖”的旗幟,召集天下妖精,意欲除掉孫悟空成為妖精之王。被告知真相瀕臨崩毀的孫悟空,問唐僧如何才能脫下金箍,成佛或者死亡。孫悟空高高躍起,舉起金箍棒砸下自己。

他恢復了記憶和力量,仰天長嘯,當年他為不失去,結果他失去所有。當年為保護他珍愛的一切,他渴望擁有神的力量,可是成為神必須放棄所有。為不用再打仗,大家都不會再死,他向眾神低頭上天去做神仙。恢復記憶的他此時沒有朋友,因為朋友已被他消滅,“猴子,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去一同做想做的事。”

遙望天空,他問,神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為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握於手中。知道天會憤怒,可是知道人也會憤怒嗎。他提起金箍棒,躍向天空,既然曾經哀求過,放棄過,滿天的神佛還是如此的嘲弄,那麼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7

今天逛噹噹網的時候,看到推出了完美記念版的《悟空傳》,這本曾讓我淚流滿面的書,似乎也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看都會流淚的書。直到現在還是不能忘卻初遇這本書時所帶給我的震撼,黃色的封面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眺望著遠方,上面寫著: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故事源自《西遊記》,卻講述了一個和西遊記全然不同的故事,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很美,很傷人。比如: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著,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著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著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裡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裡,我又孤獨,因為我是一個人。比如:一切都會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記憶。而記憶是實在還是虛幻?它摸不著看不到,但它卻又是那樣沉重的銘刻在心。

讓我感動的句子實在太多,這是一本讓我無法簡單的寫出讀後感的書,奇巧的文字,精巧的構思,夢幻般的詩意,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後,鬱結著淡淡的憂傷和一種無以言說的蒼涼。關於理想,關於希望,關於堅持,關於狂妄。

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8

金蟬似乎活得最明白,講著我和悟空他們似懂又非懂的理。很多話都給我一種不明覺厲感。我說不出這樣的話,可撿到現成的了,自己又沒太多感悟,可以說是又痛快又壓抑吧。

看書時最多的感受是心疼。捲簾的五百年光景,破碎只需一瞬。不同於五百年前琉璃盞被打碎時,最終碎的不止是漫長的歲月,是再也燃不起的希望。還好最終琉璃盞碎了,你再也不會是捲簾大將,我願你今後自在逍遙。

作為一個過於感性的人,大鬧天宮雖是熱血雖是燃,可我還是想描寫悟空和阿紫的文段永遠沒頭,能讓我一直一直讀下去,幻想其中。我知道你會來的,我要帶你去花果山看晚霞。多少眼淚獻給了這場感情。我常把自己幻想成阿紫,我不覺得我的如意郎君踏著七彩祥雲有多威武帥氣,我就想在他怔怔地看晚霞時,我能走過去,坐在他身邊,他轉過頭望向我,眼中的孤獨就熄滅了。

和臭猴子的感情虐心程度不相上下的絕對要數天蓬和阿月。看書時也常常想,如果真要我選化作阿紫還是阿月,我一定會很猶豫!這樣的天蓬對阿月付出著這樣的濃情,生為凡人的我真是好生羨慕。悟空傳電影裡對天蓬阿月感情背景沒有交代,但我看過原著啊我瞭解啊!於是天蓬看到被貶下凡的阿月時,那個眼神,我直接崩潰了,稀里嘩啦哭到抽搐。我弟看傻子一樣看我,我還陶醉的不行……

這是一群人尋找答案的故事,反正我是隻顧得關注感情戲了不會寫書評,就說說自己的體會。我書讀得少,可今後這本也一定會在我心裡滿分很久。

《悟空傳》讀後感9

看完《悟空傳》,心情確實激動了一下,又趁熱看完了相關的網友評論啊,不得不感到網路的巨大力量,聚集了那麼多有類似感情體會的人。

本來這段時間剛剛感到生活的迷茫和沉悶,正在意亂心煩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樣一部小說,照理說應該更加痛不欲生才對,但是卻感到心情一陳輕鬆,似乎放下了什麼東西。不能說在小說中找到了答案,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輪迴,有的只是心情和態度不同。也許正是以毒攻毒,雪上加霜,凍上更凍刺激了我,人反而得到了一瞬間的清醒和痛快——!

在要關上電腦睡覺的一剎那,突然腦子裡就冒出了上面的標題。我們一個個都象《悟空傳》裡的人在命運的輪盤下不自覺的活著,不能說我們沒有反抗掙扎。但無論如何,最多隻不過是從一個小一點的盤跳到大一點的棋盤,總是逃不出命運的手掌心。也許只有參透生死才能參透這一切。但我們不過凡人,總是應了聖人名言:螻蟻尚且偷生。海子看透生死,他自殺了;尼采看透生死,然後瘋了。我們呢,放不下生命,只能繼續在塵世中沉淪,受慾望的縛束。

但是參不透並不妨礙我們看到,妨礙我們去憧憬。在看完書的一瞬間,我就似乎看到了、感到了、甚至參透了人生的無奈。但彷彿象張學友唱的“總在剎那間,有一絲瞭解……”。這句歌詞沒有表達那麼深的意思人生哲理,但它唱出的感情

我卻認為是一致的,所以他才感動了那麼多人,不經意間從我們的心底掠過。

只在這一瞬間,我們達到了唐僧的境界,我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但是,過了這一刻,我們還是會回到現實,象螻蟻一樣卑微的活著,再次陷入命運給我們步下的棋局。因為,當第二天黎明到來的時候,生活仍將會繼續……

《悟空傳》讀後感10

這本書的立意不錯,但語言就太尷尬、矯情了,中間幾欲想棄。尤其從第二捲開始,大段的說教、抒情很沒來由,看得都有點煩躁了。而且未免有些太過理想主義。比方說到了第二卷,孫悟空明明都已經把“自己”殺死了,但在與大鵬鳥的打鬥中,怎麼就突然站起來了,寫的好像是已經社會化的人物的覺醒,但又好像是還身在瓶中的唐僧的咒語,我是沒懂。

本來就是把一些浪漫主義元素、英雄主義人物相互拼湊、疊加並加以改造,但在這個華麗的外殼之下,我覺得只有金蟬子、孫悟空這兩個形象比較讓人耳目一新。這就要說到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了。我比較喜歡孫悟空殺死“自己”和金蟬子與如來打賭那部分。

這個賭局,竟然就是孫悟空會殺掉哪一部分的自己,是釋放天性、桀驁抗爭,還是頭戴金箍、忘記從前,金蟬子輸了,死的是前者。難怪有人說那次死的其實是孫悟空,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陪唐僧取經去了。

世間之人,就算強如孫悟空,也是有脆弱的,生活艱難,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頭戴“金箍”,直至這成為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大話西遊》裡紫霞的那一句:“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表達的即是此意。

在這部分,我看到了兩個人激烈的心理抗爭,這抗爭讓人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執念,比起金蟬子的執“道”,孫悟空的執“己”,其他人如紫霞、豬八戒、阿月、小白龍的執“情”,沙僧的執“物”,妖精們的執“命”,這些都比較常見,影視劇裡常有涉獵,所以覺得並無新鮮之感。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這個執念,可能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你為此步履不停,旅途之處,想要隱藏,卻欲蓋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