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近代人物傳記讀後感

校園 閱讀(9.75K)

《曾國藩傳》有感近日讀《曾國藩傳》頗有感觸,特別是對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精神很是佩服,我覺得此種精神可用“呆子”哲學來形容。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可謂書呆子。此種精神我思之為當今中國少有之精神,因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被認為是百無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認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後做聰明人。

近代人物傳記讀後感

一位日本老科學家講過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必須要聰明。”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另一方面科學家的腦袋還必須笨,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的。乍一看,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實際上,它表現出一個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不同側面,正所謂“呆子”哲學。

我想,曾國藩的治學就是“呆子” 哲學的樣板。如果不是太平天國時期的戰爭,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最後一個理子大師。處於眾說紛紜:可能性-交織的岔路口時,為了不把應該選擇的道路選錯,必須具有洞察未來的內察能力和直觀能力,在這個意義上講,做人或更甚者做科學家必須聰明,但是要想從平常被人認為極普遍明瞭的事物中,從那些連平常所說的腦袋笨的人也容易明瞭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議的疑點,問個為什麼,並極力闡明其原委,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可的。在這點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是比普通腦袋笨的人更顯得腦袋不開竅的死心眼的人。

所謂腦袋聰明的人可以說他們如同腿腳快的遊客,雖然他們可以捷足先登的到達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會遺漏路旁,腦袋笨的人猶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後,往往毫不費力的把珍寶捧在手中,腦袋聰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推測,可以縱觀路上的.所有難關險阻,至少也是有這種預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傷自己的進取的勇氣。腦袋笨的人,由於他的前途籠罩了一層雲霧,反而持樂觀態度,即使遇到難關,他會格外的努力,擺脫困境。腦袋聰明的人,會過於信任自己的腦力。

其結果,當自然顯示給他們的現象與自己想的不一致時,大概會這樣想:是不是自然錯了。另外當出現結果與自己想的相同時,恐怕會把這件要緊的事忘掉,反覆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結果,是不是由於別的原因而偶爾產生的呢?一開始就斷定行不通的嘗試,好容易才明白那事做不成的時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並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線索。這些線索也是那些一開始就不敢進行嘗試的人無法接觸到的。正如無數所謂的聰明人執迷於永動機的道理。腦袋聰明的人適合作批評家卻難成為見諸行動的人。

對於腦袋笨的人來說,別人的工作總是顯得卓越出色,同時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著自己的上進心。腦袋聰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為人之師卻難成大家難為大師。記得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曾經說過:“哦手下成功的認識沒有聰明人,大多是些能夠堅持不懈的呆子。”是啊,他手下的經理有些只是國中畢業有些曾經是他的汽車司機,可以說不是或者不盡然是聰明才智使他們成功的,我想最重要的是那份堅持。聰明的腦袋容易苛求,但所謂的呆子卻會和適宜的裝傻充楞。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難得糊塗。我覺得難得糊塗的境界就是一種呆子的處世哲學。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壞來區分的。

當遇到不能改變或者對自己無害而有損的事情的時候,能裝糊塗,扮呆子確實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的。所謂的呆子哲學的精髓就是能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你對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時候,往往它卻向好的方向發展。著也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這個道理在曾國藩身上很好的體現了出來。他能夠在後期的官場如魚得水就是因為把難得糊塗的呆子哲學發揮的淋漓盡致的結果。

事實上作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夠藏汙納垢,否則將不能成為真正的全國的管家。這個道理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體現。正如官場一樣,和周圍的人一起生活也要學會糊塗。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因為一方的視而不見而化解的。在如今的物質世界裡人們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利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就是淺視地表現了,糊塗一次也許更好。這就是我從曾國藩身上所瞭解到的“呆子”哲學。改進建議:看得出來她有認真地看這本書,並且對此有深刻地認識。

從曾國藩身上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但是邏輯性不夠強,應該把悟出的道理分納歸類,這樣看起來更有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