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8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及答案

校園 閱讀(1.47W)

備戰大學聯考語文,做模擬卷是必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2018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希望能幫到你。

2018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及答案

  2018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完成正確的一組是( )

A.顛簸b ǒ 烘焙péi 良莠不齊yǒu 月暈如風,礎潤知雨chǔ

B.橫行hèng 鷓鴣zhè 掎角之勢jī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zhūn

C.請帖tiě 遷徙xī 退避三舍sh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sāi

D.翌日lì 信札zhá 抵掌而談zhī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xī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九洲 風采 廝混 再接再厲 無事不登三寶殿

B.躑躅 洩密 詳和 世外桃源 八杆子打不著

C.文身 佇立 傢俱 金榜提名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D.影碟 權力 界限 墨守成規 打破砂鍋問到底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想要新課程取得成功,就必須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B.“中國遊客大鬧曼谷”的新聞這兩天被國內不少媒體和報紙報道,引發網友熱議,涉事的中國遊客被指責“丟了中國人的臉”。

C.地球幾乎無時無刻都有受到太空隕石撞擊的危險,但是人們不用擔心,因為只有那些較大的隕石才會對地球造成傷害。

D.愛美的女性一遍遍抹上防晒霜,出門也要打一把遮陽傘,在阻斷了紫外線與面板的直接接觸的同時,也失去了獲得維生素D。

4.2016年,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的觀念。下列詩句中,不能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的一項是( )

A.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立春

B.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穀雨

C.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 清明

D.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立夏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9分,每小題3分)

飽受霧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嘆:“要是在古代該多好啊!”古代沒有現代工業,沒有汽車尾氣,環境汙染沒有現在嚴重,但不能說古代沒有霧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辭中就已出現,《詩經》中也有關於霾的記載,說明霾很早就有了,並非現在才出現。

在古代,霾主要指由於颳風、雨霧和塵土飛揚造成的空氣混濁,大面積灰濛昏暗的現象。《晉書・天文志》中對霾有確切解釋:“天地四方昏蒙若下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蒐羅史料,我們發現古代關於霾的記載,通常並不使用“霾”一詞,而是僅描述現象,如《漢書》中的“蒙黃濁”“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記載的,比如《明憲宗實錄》記載:“自春徂夏,天氣寒慘,風霾陰翳……近一二日來,黃霧蔽日,晝夜不見星日。”再如,《清史稿》載,康熙六十年,“會試出榜,黃霧四塞,霾沙蔽日”。

面對嚴重的霾災,古人如何治理呢?

皇帝下罪己詔算是一種“治理”之法。中國古代有“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漢代董仲舒加以理論闡述,有“災異譴告”之說,將災異的發生視為帝王治理國家失職造成的後果。一旦發生災異,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詔,對施政方針進行反省。《漢書》記載:“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風從西北起,雲氣赤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這是由大風捲起塵土所形成的黃霾天氣,情形嚴重,朝野震恐,以為上天降下災異來“譴告”當政者。漢成帝看這陣勢,趕緊下罪己詔說:“朕承先帝聖緒,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陰陽錯謬,日月無光,赤黃之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第二個“治理”的辦法是推薦賢才,貶黜奸佞和貪腐。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檢討自己的種種失職,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誤,要認真糾錯,就要“親賢臣,遠小人”,起用賢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稱職的官員,處罰違法犯罪的官員,期望以此誠意打動上天。《後漢書・郎顗傳》載:“自從入歲,常有蒙氣,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來,經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憂忡,視為異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舉薦賢才,理由是因為皇帝沒有選賢任能,上天為之生氣,如果“爵賢命士”,彰顯帝王仁德,天氣就會轉好,月朗星列。

第三個“治理”的辦法,是要求文臣武將齋戒數日,焚香祭天,祈求神靈驅趕霾災。這大約是古人將霾視為妖孽作惡,橫空來世,人力無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辦法來治霾。《元史》中記載了一起大風霾:“風霾蔽都城數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禮部焚香祭天,祈神靈驅風霾而散。”這次風霾來勢凶猛,皇帝分明感覺這是國家朝政有不妥之處,讓上天生氣了,趕緊召集禮部官員,點上高香,對天祭拜,懇求上天息怒。

第四個“治理”的辦法,就是在生產上作些應對。比如康熙年間發生風霾,京畿農人“芸鋤時,令苗稍疏”,加強通風,讓莊稼免於倒伏。   中/華-資*源%庫

在古代,霾是一種“不可抗外力”,古人並沒有 ,但 是值得學習的。

(取材於2014年《南都週刊》廖保平的文章)

5.下面對文章內賓 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

A.“霾”字雖在甲骨文卜辭中就已出現,《詩經》中也有記載,但關於“霾”確切的解釋是在《晉書•天文志》。

B.古時候,霾就是指由於颳風、雨霧和塵土飛揚造成的空氣混濁,大面積灰濛昏暗的現象。

C.史料中關於霾的記載,一般並不使用“霾”一詞,而僅是描述現象,如《漢書》中的“蒙黃濁”“蒙,微而赤”。

D.《明憲宗實錄》記載的“自春徂夏……”中的““徂”和《詩經•氓》中“自我徂爾”的“徂”意思是一樣的。

6.下列選項中關於古人治理霾的方法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覺得人力無法對抗災害,所以面對災害的時候,皇帝和文武群臣會齋戒數日,焚香祭天,祈求神靈驅趕霾災。

B.中國古代有“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漢代董仲舒加以理論闡述,一旦發生災異,皇帝就會下罪己詔,對施政方針進行反省。

C.在生產上作些應對,例如康熙年間發生的風霾,京畿莊稼免於倒伏的原因就是農民在耕耘除草時,讓莊稼稍微分散一些,加強了通風。

D.帝王檢討自己的種種失職,推薦賢才,貶黜奸佞和貪腐,期望以此誠意打動上天,但這並不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7.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古書中對霾的解釋可以看到,古時候霾的持續並不確定,有時持續幾天,半月甚至一個月,有時只是一會兒。

B.古代文學作品中就已經出現了關於霾的記載,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霾是古已有之,並不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

C.古書的記載中很少使用“霾”一詞,僅僅描述出現時的現象,這說明霾在古代出現的並不是特別的頻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現霾的情景,又介紹了古人治理霾的辦法,這對我們當今治理霾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15分,每小題3分)

與高司諫書

歐陽修

修頓首再拜,白司諫足下:某年十七時,家隨州,見天聖二年進士及第榜,始識足下姓名。是時予年少,未與人接,又居遠方,但聞今宋舍人兄弟,與葉道卿、鄭天休數人者,以文學大有名,號稱得人。而足下廁其間,獨無卓卓可道說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後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師,足下已為御史裡行,然猶未暇一識足下之面。但時時於予友尹師魯問足下之賢否。而師魯說足下:“正直有學問,君子人也。”予猶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學問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節,有能辨是非之明,又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無異眾人,是果賢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為諫官來,始得相識。侃然正色,論前世事,歷歷可聽,褒貶是非,無一謬說。噫!持此辯 示人,孰不愛之?雖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聞足下之名及相識,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實跡而較之,然後決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範希文貶官後,與足下相見於安道家。足下詆誚希文為人。予始聞之,疑是戲言;及見師魯,亦說足下深非希文所為,然後其疑遂決。希文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為辨其非辜,又畏有識者之責己,遂隨而詆之,以為當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剛果懦軟,稟之於天,不可勉強。雖聖人亦不以不能責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懼飢寒而顧利祿,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禍,此乃庸人之常情,不過作一不才諫官爾。雖朝廷君子,亦將閔足下之不能,而不責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便毀其賢以為當黜,庶乎飾己不言之過。伕力所不敢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   中/華-資*源%庫

且希文果不賢邪?自三四年來,從大理寺丞至前行員外郎,作待制日,日備顧問,今班行中無與比者。是天子驟用不賢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賢以為賢,是聰明有所未盡。足下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若果賢邪?則今日天子與宰相以忤意逐賢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則足下以希文為賢,亦不免責;以為不賢,亦不免責,大抵罪在默默爾。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來,進用諫臣,容納言論,如曹修古、劉越雖歿,猶被褒稱。今希文與孔道輔皆自諫諍擢用。足下幸生此時,遇納諫之聖主如此,猶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聞御史臺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職言事,是可言者惟諫臣爾。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無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當去之,無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所可惜者,聖朝有事,諫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書在史冊,他日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責賢者備。今某區區猶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絕足下,而不以賢者責也。若猶以謂希文不賢而當逐,則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爾。願足下直攜此書於朝,使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諫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論希文之事。時坐有他客,不能盡所懷。故輒布區區,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刪節)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足下廁其間 廁:置身

B.然猶未暇一識足下之面 暇:空閒

C.便毀其賢以為當黜 毀:破壞

D.亦諫臣之一効也 効:作用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虛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噫!持此辯 示人,孰不愛之?雖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聞足下之名及相識,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實跡而較之,然後決知足下非君子也

A.以 者 而 也 B.而 者 以 也

C.而 也 以 者 D.以 也 而 者

10.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足下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

B.足下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

C.足下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

D.足下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

11.以下六句分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歐陽修“直言不諱”特點的一組是:

①而足下廁其間,獨無卓卓可道說者

②然猶未暇一識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無異眾人,是果賢者耶

④然後決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責賢者備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當去之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作者以高司諫的耳聞和與之接觸展開敘事,寫了“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二疑其品節問題,三疑自己的判斷近乎有誤。

B.范仲淹雖與歐陽修政見不和,但依然不影響對其的欣賞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貶,這已使有識者氣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C.作者通過層層鋪排對比,直接戳穿高司諫虛偽、諂媚的麵皮,言辭激烈而論據充足,是書信體議論文的典範作品。

D.文章褒貶分明,直言不諱,把作者的喜怒愛憎毫無遮攔地加以表述,情憤激越,表現了一代文豪暢達的胸懷和豪邁的氣節風骨。

第Ⅱ卷

注意事項:

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本卷共12小題,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而師魯說足下:“正直有學問,君子人也。”予猶疑之。(2分)

譯文:

(2)雖朝廷君子,亦將閔足下之不能,而不責以必能也(3分)

譯文:

(3)伕力所不敢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3分)

譯文:

14.閱讀兩首《早梅》,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早梅

張謂(唐)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①,先發望春臺②。

【注】①律:萬物生長的週期,自然節候的規律。②望春臺:即指觀賞春景的高臺,又喻指京城。

(1)自古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兩首詠梅詩,都側重寫一個“早”字。請分別分析這兩首詩的“早”是如何體現的。(4分)

(2)兩首詩的題目雖同為《早梅》,表達的感情卻有同有異,請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故木受繩則直, 。 (荀子《勸學》)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 (李白《蜀道難》)

(3)元嘉草草, ,贏得倉皇北顧。 (辛棄疾《永遇樂》)

(4)人生如夢,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5) ,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6)策扶老以流憩,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 (李密《陳情表》)

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題。(19分)

鑑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鑑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這個賣果子的和別的果子的不一樣。不是開鋪子的,不是擺攤的,也不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也就是給二古十家送。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到了一定的交接班,他就來了。裡面聽到他敲門的聲音,就知道:是葉三。什麼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為到了什麼節令送什麼果子都是一定的。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買果子的人家也總不會虧待他。有的人家當時就給錢,大多數是到節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說。葉三把果子稱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聲“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也很喜歡到處跑。四鄉八鎮,哪個園子裡,什麼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親家一樣了。——別的賣果子的下不了這樣的功夫,也不知道這些路道。到處走,能看很多好景緻,知道各地鄉風,可資談助,對身體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為路走得多。

立春前後,賣青蘿蔔。“棒打蘿蔔”,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後,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兒”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後,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

他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葉三賣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兩個兒子都成人了。弟兄倆都已經成了家,老大已經有一個孩子,——葉三抱孫子了。這年是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麼給老爺子做壽。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裡人都稱之為四太爺。季陶民有一個脾氣,一邊畫畫,一邊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畫兩筆,湊著壺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執筆接著畫。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蒐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四太爺,枇杷,白沙的!”“四太爺,東墩的西瓜,三白!——這種三白瓜有點梨花香味,別處沒有!”

他給季陶民送果子,一來就是半天。他給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綠、抻紙。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願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葉三的讚賞是出於肺腑,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隻是從心裡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好!”“好在哪裡?”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葉三說:“紫藤裡有風。”“唔!你怎麼知道?”“花是亂的。”“對極了!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季陶民畫了一張小品,老鼠上燈臺。葉三說:“這是一隻小老鼠。”“何以見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燈臺柱上,它很頑皮。”“對!”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他畫的都是墨荷。但是畫風和復堂不似。

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不對?”“‘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是嗎?我頭一回聽見!”季陶民於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師。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

“不賣?”

“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後,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手裡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要多少錢都行。葉三說:“不賣。”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裡,埋了。

16.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這篇小說用樸素的語言講述葉三和季陶民兩人身份迥異卻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導讀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B.葉三是不一樣的果販,更是不一樣的鑑賞家;他善於通過生活經驗得出關於畫作的真知灼見,從一個單純的評判者變成季陶民創作的參與者、欣賞者。

C.季陶民的“紫藤花開”“老鼠上燈臺”“紅花蓮藕”,三幅畫著力於工筆寫實,色彩絢爛、生動形象,具有詩化的意境。

D.從情節和結構來看,很難在這篇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衝突,波瀾起伏的情節,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

E.這篇作品與其說用詩的方法寫小說,不如說用小說的方法寫詩;葉三是鑑賞家,在於鑑畫;季陶民亦是鑑賞家,在於鑑人。

17.請結合葉三賣果子的情節,簡要分析葉三的人物特點。(4分)中/華-資*源%庫

18.小說通過“葉三看畫”——“ ”——“ ”——“ ”的情節,可以看出葉三是一個鑑賞家。(3分)

19.簡要賞析第三自然段的語言特色。(3分)

20.有評論家認為這篇小說應在“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後即收尾,現在這個結尾有些拖沓。對於這樣的觀點,你怎麼看?請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5分)

六、(12分)

21.排列下面的語句,組成語意連續的一段話,請將正確的序號寫在橫線處。(3分)

①國畫中絕少窮山惡水,縱使孤峰插雲,仍不會給人險惡的感覺。

②這是中國古人借藝術所表達的對世界的善意與愛惜,顯現出溫柔敦厚之美。

③中國人欣賞山水的的態度可以從山水畫中看出。

④無論讀詩看畫,在孤高超逸之中都能感到無限的溫和與安慰。

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後人臨摹的《雪石圖》,燕肅的《寒巖積雪圖》,都人覺得幽靜之至。

⑥卻又深藏著生機,而不使人感到驚懼畏懼,望而卻步。

正確排序是:

22.(9分)

(1)下列“靜”字的書法作品中,是楷書的一項是( )

A B C D

(2)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富有文化傳統同時也是最具有形象美感的文字這一。目前,漢字書寫中的問題非常突出,這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請從以下三個題目選擇一題,並按要求作答,寫一段不少於100字的文字。(7分)

①一位初學漢語的外國朋友有興趣瞭解漢字,請寫一段文字向他介紹漢字的特點。要求:內容明確具體,語言簡潔有條理。

②某校語文組建議設立“漢字書寫日”,請寫一段文字闡述設立“漢字書寫日”的原因。要求:觀點明確,條例清楚,理由充分合理,有說服力。

③很多人對漢字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請寫一段文字抒發自己對漢字的情感。棣:情感真摯,表達富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種修辭。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們這一生都在守望,孩提時守望純真,胡亂塗鴉願望的畫板;寒窗時守望理想,孜孜不倦紡織美好的明天;工作後守望事業、守望愛情,在忙碌中感悟生活的甜蜜與艱難。慢慢地,我們開始守望一方寧靜的港灣,守望精神,守望歸宿,守望生命的輪迴……

請以“守望”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2018屆天津市河北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答案

1.C

2.D

3.A

4.B

5.B

6.C

7.D

8.C

9.D

10.A

11.C

12.B

13.(1)而師魯說您,“正直有學問,(您)是一位君子。”我還有些懷疑呢。(2分)(判斷句1分,通順1分)

(2)雖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將憐憫你的無能,而不會用必須辦到來要求您的。(3分)(閔,通“憫”,憐憫,1分;介賓短語後置1分,通順1分)

(3)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罷了。而用小聰明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那就成了君子的敵人了。(3分)(速,及,到,1分;文過:掩飾過錯,1分;賊,敵人,1分)

14.(1)張詩用比喻的手法,先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最後照應首句,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把梅比作雪),突出凌寒獨開的丰姿的.梅之“早”。

齊詩通過數詞“一”表現梅開之“早”。梅花開了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於眾梅,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答出手法的,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共4分)

(2)相同之處:都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高潔品格。

不同之處:張詩在讚美梅花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於初見水邊盛開早梅的驚喜之情;齊詩在刻畫梅花傲寒的品行,素豔的風韻的同時寄託了詩人自己的志向。

15.(1)金就礪則利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封狼居胥

(4)一尊還爵江月

(5)萬里悲秋常作客

(6)時矯首而遐觀

(7)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17.①為人勤快:“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喜歡到處跑”“到處走”

②誠實守信:“什麼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

③生活閱歷豐富:“四鄉八鎮,那個園子裡,什麼人家……”

④為人憨厚:“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格”“他的果子全都從他的手裡過過”“他的果子都是原裝,有些是直接到產地採辦來”

(鑑賞人物的方法,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其生活的環境入手;每點1分,共4分)

18.①葉三懂畫②葉三評畫③葉三與畫共存亡

19.①語言風格:清新自然,簡潔優美,富有詩意。

②語體色彩:口語化的詞語的使用讓文章富於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

③修辭:大量精巧的比喻,使語言生動形象清新優美。

④句式:大量短句,使語言凝練又明快活潑。(每點1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

20.答案示例1

我不同意這樣見解。(“多出來”的結尾寫到三層意思:一是“季陶民死後,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二是葉三手上的季畫都是神品,他斷然拒絕了辻聽濤的高價求購;三是葉三如願與畫一同埋進棺材。)

這樣的結尾的優點是:

①袦人物關係:鑑賞家與畫家是知音,葉三讓畫與自己生死相隨,酬知己;

②深入刻畫性格:葉三不為金錢所動,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鑑賞家;

③深化小說主題,葉三民族大義,使小說的主題更加深刻、豐富,顯出平淡樸素中的深長意味。

示例2

我同意這樣的觀點。現在這個結尾是有些拖沓,應該寫到“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後即收尾,現在這樣寫的缺點是:

①情節贅餘:故事已經講完,畫蛇添足,顯得多此一舉。

②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會產生負面作用;容易讓讀者產生錯覺,認識葉三自私、頑固,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佔有慾。

③不利於豐富主題。埋畫雖在某種角度上體現民族大義,但不昨於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反映了國人思想意識的封閉狹隘,使主題顯得單一。

(表明觀點1分,分析原因每點2分,寫2點即可得5分,如果考生分析其他的原因,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21.③①⑤⑥②④

22.

(1)B

(2)

示例1

漢字,記錄漢語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為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方塊型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漢字集形體、聲音和詞義三者於一體,具有永不會改變也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漢字很好認,意思也很好懂,往往可以引起人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好的享受。

(滿100個字,1分;符合說明特徵2分;思路清晰2分;語言流暢2分。共7分)

示例2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但是今天,人們越來越減少了寫字的機率。書寫潦草、提筆忘字等現象普遍存在——漢字書寫面臨空前的“荒漠化”,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中華文明的延續與發展。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同學對漢字書寫的積極性和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學校領導的支援下,由我校語文組發起“漢字書寫日”活動。漢字書寫日,期待您大力地支援。

(滿100個字,1分;符合說明特徵2分;思路清晰2分;語言流暢2分。共7分)

示例3

人生地疏,舉目無親,當走在海外的某個角落的時候,當一種慌張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襲來的時候,當我看到一塊小飯館的中文招牌的時候,那三個漢字,就像寒冷冬夜的一團火,就像夜晚原野中的一盞燈,就像久違的一聲無比熟悉的鄉音,它彷彿將我帶到慈愛父母的面前,讓我拋卻一切疲憊和恐懼,讓我重拾生活的溫暖和信心,讓我在異鄉土地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

(滿100個字,1分;符合說明特徵2分;思路清晰2分;語言流暢2分。共7分)

23.審題指導

《現代漢語詞典》對“守望”的解釋很簡單:看守和瞭望。但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守望”的意義要豐富得多;守,守護,代表著對過去的態度;望,代表著對未來的期望。守護著以前的某種事物,同時期望著這件事物將來能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參考譯文】

歐陽修叩頭再拜,稟告司諫足下:我十七歲時,家住隨州,看到天聖二年進士及第的佈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當時我年紀輕,尚未與別人結交,又住在僻遠的地方,只聽說佈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葉道卿、鄭天休等人,因文學著名於世,因此這次進士考試號稱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單單沒有突出的可以稱道的地方,我因而懷疑您不知是怎樣一個人。以後過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師,您已擔任了御史裡行,可還是沒有機會與您見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師魯打聽您的賢與不賢,師魯說您“正直有學問,是一位君子”。我還有些懷疑。所謂正直,就是不可彎曲;所謂有學問,就一定能明辨是非。憑藉著不可屈服的氣節,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擔任諫官的職務,卻隨波逐流默默無言,與一般人沒有任何區別,這果真是賢者嗎?這不能不使我懷疑啊!自從您擔任了諫官以後,我們才認識了。您一臉正氣,縱論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揚正義,貶斥奸邪,沒有一點謬論。啊,據有這樣的辨才向人顯示,誰會不愛戴您呢?雖然是我,也私下認為您大概是個真君子吧?這是我自從聽說您的姓名直到與您認識,十四年中卻有三次懷疑的情況。如今推究您的實際行為再來仔細分析,然後斷然肯定您不是個君子。

前幾天範希文貶官以後,我和您在安道家中會面,您極力詆譭譏笑希文的為人。我開頭聽到這些話,還懷疑您是講著玩的。等到碰見師魯,他也說您極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為,然後我就不再懷疑了。希文平生剛正、好學、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終如一,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為正直敢言觸怒了宰相得到罪責,您既不能為他辨明無罪,又害怕有識之士會責備自己,於是就跟著別人來詆譭他,認為他應當受到貶斥,這真是太奇怪了。說起人的性格,剛正果敢,怯懦軟弱的性格都受之於天,不可勉強改變。雖然是聖人,也不會用辦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別人一定辦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愛惜官位,害怕忍飢受凍,顧念利益俸祿,因而不敢稍有違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禍。這也是平庸之輩的常情,只不過是做了一個不稱職的諫官罷了。雖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將憐憫你的無能,而不會用必須辦到來要求您的。如今卻不是這樣,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沒有一絲一毫的羞愧畏懼,隨意詆譭希文的賢能,認為他應當遭受貶斥,希望以此掩蓋自己不據理力爭的過錯。應該說,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罷了。而用小聰明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那就成了君子的敵人了。

況且希文難道真的不賢嗎?從三、四年以來,從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員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時候,每天備作皇帝的顧問,如今同僚中沒有能與他相比的人。這難道是天子倉促起用不賢之人嗎?假使天子把不賢之人當作賢人,那是聰明之中的疏忽。您身為司諫之官,是天子的耳目,當希文倉促間被起用之時,為什麼不馬上為天子辨明他的不賢,反而默默地不講一句話。等到他自己失敗了,然後跟著別人說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賢人,那麼如今天子和宰相因為他違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賢人,您就不得不出來講話。如此說來,那麼您認為希文賢,也不免遭受責備;認為希文不賢,也不免遭受責備,大概您的過錯就在於默默無言罷了。

我恭敬地以為,當今皇帝即位以來,進用諫官,採納意見,如曹修古、劉越雖然已經去世,還被人們稱揚。如今希文與孔道輔都由於敢於進諫而被提拔任用。您幸運地生於此時,碰到如此能聽取意見的聖主,尚且不敢說一句話,為什麼呢?前幾天又聽說御史臺在朝廷中貼出佈告,告誡百官不可超越本職談論政事,這樣,能夠提意見的只有諫官了。假如您又不說話,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說話的人了。您在諫官那個位置上卻不說話,就應該離職,不要妨害勝任諫官之職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貶謫,師魯也等候著罪責,您還能夠有臉面去見士大夫們,出入朝廷號稱諫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事了。所可惜的是,聖朝有事情,諫官不說而讓別人去說,這種事情記載在史書上,以後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按照《春秋》的法則,對賢者要求詳盡周全。如今我還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夠向天子進一言,不忍心就與您決絕,而不拿賢者來要求您。倘若您還認為希文不賢而應當斥逐,那麼我今天如此為他說話,那是朋黨邪惡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帶著這封信到朝廷上去,讓天子判定我的罪過而殺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瞭解希文應當被斥逐,這也是諫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幾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議論希文的事情。當時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暢所欲言。因此就寫了區區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歐陽修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