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新環保法知識測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1.01W)

新環保法一般指新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環保法知識測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覽。

新環保法知識測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ABCD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題1分,共20題)

1、 新環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和改善環境,( ),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A)

A、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

B、防治汙染

C、防治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D、防治汙染公害

2、 環境保護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 ),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溼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A)

A、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

B、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和

C、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

D、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

3、 新環保法適用範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A )

A、領域

B、領土

C、領海

D、領空

4、 新環保法規定:(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迴圈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D)

A、環境保護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B、保護環境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C、環境保護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D、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5、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 )、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D)

A、防治結合

B、治理為輔

C、綜合防治

D、綜合治理

6、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 )。(A )

A、責任

B、行政責任

C、民事責任

D、刑事責任

7、 國家支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 ),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B)

A、保護環境科學化建設

B、環境保護資訊化建設

C、環境保護科學化建設

D、保護環境資訊化建設

8、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 )。(A)

A、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B、環保資金的使用效率

C、環保資金的使用效益

D、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9、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 )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A )

A、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

B、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C環境保護知識

D、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

10、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 )。(A)

A、統一監督管理

B、監督管理

C、統一管理

D、管理

11、 新環保法規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 )給予獎勵。(B)

A、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B、人民政府

C、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12、 新環保法規定:每年6月5日為( )。(A)

A、環境日

B、中國環境日

C、環境宣傳日

D、保護環境日

13、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 )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並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D)

A、 汙染防治

B、 生態保護

C、 汙染防治和資源保護

D、 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

14、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 )組織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B)

A、省、市、縣人民政府

B、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C、省、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15、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已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準。(C)

A、 高於

B、 低於

C、 嚴於

D、 寬於

16、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 )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C)

A、 高於

B、 低於

C、 嚴於

D、 寬於

17、 監測機構應當使用( ) ,遵守監測規範。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A)

A、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裝置

B、符合標準的監測裝置

C、先進的監測裝置

D、規定的監測裝置

18、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建立( )監測預警機制。(A)

A、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B、環境容量承載能力

C、環境資源承受能力

D、環境總量承受能力

19、 編制有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專案,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 ),不得開工建設。(A)

A、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專案

B、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

C、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

D、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專案

20、 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 )。(A)

A、統一的防治措施

B、統一措施

C、統一治理

D、統一防治

21、 國家採取( )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援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D)

A、金融、信貸、稅收、財政

B、法律、行政、經濟、技術

C、管理、調控、市場、技術

D、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

22、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 )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援。(B)

A、排放汙染物達到標準

B、汙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排放的汙染物達到要求

D、汙染物排放符合要求

23、( ),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援。(B)

A、企業事業單位

B、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C、排汙單位

D、排汙企業

24、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環境監察機構和其他( )的部門,有權對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A )

A、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

B、負有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職責

C、具有監督管理職責

D、具有行政執法職責

25、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汙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汙染物排放的設施、裝置。(D)

A、法律法規規定超標排放汙染物

B、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排放汙染物

C、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超標排放汙染物

D、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汙染物

26、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 )。(D)

A、應當公示

B、應當向媒體公開

C、應當向公眾公開

D、應當向社會公開

27、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對發生的重大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依法接受監督。(A)

A、環境狀況

B、汙染狀況

C、環境質量狀況

D、生態環境質量

28、 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並採取措施( )。(A)

A、 按期達標

B、 努力達標

C、 改善環境質量

D、 減輕汙染程度

29、 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型別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佈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佈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蹟,以及人文遺蹟、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 )。(C)

A、加強保護,防止破壞

B、採取保護,不得損害

C、予以保護,嚴禁破壞

D、適當保護,避免損害

30、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依法制定有關( )方案並予以實施。(B)

A、 恢復治理

B、 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

C、 治理與保護

D、 生態保護

31、 國家指導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 )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生態保護補償。(C)

A、協調

B、仲裁

C、協商

D、調解

32、 國家加強對( )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B)

A、 水體、空氣、土地

B、 大氣、水、土壤

C、 領土、領空、領海

D、 耕地、林地、草原

33、 ( )人民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C)

A、 省級、市級

B、 市級、縣級

C、 縣級、鄉級

D、 鄉級、鎮級

34、 國務院和( )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汙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準,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D)

A、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沿海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沿海省級人民政府

D、 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35、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 )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管理。(D)

A、 經濟社會

B、 實際情況

C、 發展水平

D、 自然環境

36、 國家機關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採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有利於( )的產品、裝置和設施。(A)

A、 保護環境

B、 低碳排放

C、 節能減排

D、 節約資源

37、 ( )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處置、回收利用。(A)

A、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B、 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地方人民政府城鄉建設主管部門

D、 城市人民政府

38、 公民應當遵守( ),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規定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分類放置,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C)

A、 公民行為準則

B、 社會道德規範

C、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D、 環境衛生標準

39、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 ) 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採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汙染有關的疾病。(C)

A、 評價

B、 預警

C、 風險評估

D、 風險控制

40、 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迴圈利用。( )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汙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裝置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汙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汙染物的產生。(B)

A、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B、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C、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D、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41、 建設專案中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要求,不得( )。(D)

A、停止執行

B、停止使用

C、拆除與閒置

D、擅自拆除或者閒置

42、 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 )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汙染和危害。(D)

A、 經營

B、 生產

C、 建設

D、 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

43、 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汙費。( )用於環境汙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或者挪作他用。(C)

A、排汙費可以

B、排汙費專項

C、排汙費應當全部專項

D、排汙費全部

44、 對超過國家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 )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C)

A、 暫緩審批其排放汙染物的

B、 暫緩審批其排放重點汙染物的

C、 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的

D、 停止審批其新增汙染物排放總量的

45、 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 )。(A)

A、 排放汙染物

B、 生產經營

C、 超標排放汙染物

D、 生產經營和其他活動

46、 國家對嚴重汙染環境的工藝、裝置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 )嚴重汙染環境的工藝、裝置和產品。(B)

A、 生產、銷售

B、 生產、銷售或者轉移、使用

C、 生產、銷售、使用

D、 生產、轉移、使用

47、( ),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等工作。(A)

A、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

B、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有關部門

C、各級人民政府

D、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

48、 ( )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汙染環境。(D )

A、 生產、銷售、使用

B、 生產、運輸、銷售、使用

C、 生產、運輸、銷售、使用、處置

D、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

49、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定點屠宰企業等的( )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D)

A、 生產和經營

B、 建設和管理

C、 選址和建設

D、 選址、建設和管理

50、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支援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畜禽養殖和屠宰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和農村工礦汙染治理等環境保護工作。(B)

A、 生活汙水處理

B、 生活汙水和其他廢棄物處理

C、 廢棄物處理

D、 汙水和垃圾處理

51、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 )城鄉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境衛生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公共設施,並保障其正常執行。(A)

A、統籌

B、協調

C、規劃

D、組織

52、國家鼓勵投保( )保險。(C)

A、 環境賠賞

B、 汙染責任

C、 環境汙染責任

D、 環境汙染賠賞

53、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 )環境資訊、完善公眾參與程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A)

A、依法公開

B、主動公開

C、全部公開

D、依申請公開

54、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統一發布國家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監測資訊及其他重大環境資訊。( )定期釋出環境狀況公報。(B)

A、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B、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55、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汙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 ),以及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執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B)

A、達標排放情況

B、超標排放情況

C、行政處罰情況

D、汙染減排情況

56、 對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專案,建設單位應當在編制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公眾說明情況,充分徵求意見。負責審批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部門在收到建設專案環境影響報告書後,除涉及國家祕密和商業祕密的事項外,應當( );發現建設專案未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徵求公眾意見。(D)

A、及時公開

B、主動公開

C、公開簡本

D、全文公開

57、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 ( )舉報。(A)

A、 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

B、 其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C、 其上級機關

D、 其上級監察機關

58、 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 )以上且無違法記錄。(C )

A、 一年

B、 二年

C、 五年

D、 四年

59、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汙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汙染設施的執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C)

A、部門規範性檔案

B、地方性法規、規章

C、地方性法規

D、部門規章

60、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汙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汙染物的,( )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B )

A、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B、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61、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專案( ),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A)

A、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批准

B、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

C、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D、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報告書未經批覆

62、 違反新環境保護法規定,重點排汙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資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

A、 責令公開、予以公告

B、 責令公開、處以處罰

C、 處以處罰、予以公告

D、 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63、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建設專案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 ),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C)

A、 主管人員

B、 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C、 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D、 主管人員和相關人員

64、 因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 )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C)

A、《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65、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裝置和防治汙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 )。(B)

A、相關責任

B、連帶責任

C、刑事責任

D、賠償責任

66、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 ),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C )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67、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發現有關工作人員有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向其( )提出處分建議。(A)

A、 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

B、 任免機關

C、 所在機關組織人事機構或者紀檢監察機構

D、 所在機關

68、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 );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C)

A、 警告或者記過處分

B、 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C、 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

D、 警告、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

69、 違反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C)

A、法律責任

B、行政責任

C、刑事責任

D、民事責任

70、 新環境保護法自( )起施行。(B)

A、2015年6月5日

B、2015年1月1日

C、2015年3月5日

D、2014年12月1日

  二、多項選擇題(ABCD選項中有一個以上選項正確。每題2分,共30題)

1、 新環保法的立法目的是,( ),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ABCD)

A、保護和改善環境

B、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

C、保障公眾健康

D、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新環境保護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 )、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ABCD )

A、 礦藏、

B、 森林

C、 草原

D、 溼地

3、 新環保法適用範圍,是指( )。(AD)

A、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

B、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海域

C、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D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4、 國家採取有利於( )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ACD)

A、節約和迴圈利用資源

B、節約能源和減少汙染

C、保護和改善環境

D、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5、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 )的原則。(ABCD)

A、 公眾參與

B、 預防為主

C、 損害擔責

D、 綜合治理

6、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AB)

A、 防止

B、 減少

C、 避免

D、 控制

7、 國家支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 )。(ACD)

A、 促進環境保護資訊化建設

B、 推動環境保護能力建設

C、 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D、 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

8、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 )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AB)

A、 保護和改善環境

B、 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

C、 生態修復

D、 汙染治理

9、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 )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ABC)

A、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B、 社會組織、

C、 環境保護志願者

D、 環境保護部門工作人員

10、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汙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 )。(BC )

A、檢查

B、監督

C、管理

D、監管

11、新環保法規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 ),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AD)

A、 單位

B、 社會組織

C、 環境保護志願者

D、 個人

12、 每年6月5日為( )。(D)

A、地球日

B、環境保護日

C、環境宣傳日

D、環境日

13、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並與( )等相銜接。(ABD)

A、 主體功能區規劃

B、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C、 產業結構調整規劃

D、 城鄉規劃

14、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 ( )的意見。(AB)

A、 有關方面

B、 專家

C、 公眾

D、 社會各界

15、 ( )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已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嚴於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準。(ACD)

A、 自治區人民政府

B、 設區市人民政府

C、 省人民政府

D、 直轄市人民政府

16、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和國家( )條件,制定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AB)

A、 經濟、

B、 技術

C、 財政

D、 社會

17、 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裝置。遵守監測規範,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資料的( )負責。(BC)

A、 客觀性

B、 準確性

C、 真實性

D、 環境監測

18、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建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機制。(AC)

A、 監測

B、 調查

C、 預警

D、 評估

19、 編制有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專案,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 )。(B)

A、 審批

B、 評價

C、 調查

D、 論證

20、 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 )。(ABCD)

A、 統一標準

B、 統一規劃

C、 統一監測

D、 統一的防治措施

21、 國家採取( )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援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ABCD)

A、 價格、

B、 財政

C、 稅收

D、 政府採購

22、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汙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 )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援。(ABCD)

A、 價格、

B、 財政

C、 稅收

D、 政府採購

23、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 )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援。(BCD)

A、 改造

B、 關閉

C、 搬遷

D、 轉產

24、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 )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對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A)

A、 環境監察機構

B、 環境監測機構

C、 環境監理機構

D、 環境監管機構

25、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汙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汙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 )造成汙染物排放的設施、裝置。(AD)

A、 查封

B、 沒收

C、 拆除

D、 扣押

26、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 )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ABCD)

A、 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B、 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責人

C、 下級人民政府

D、 下級人民政府負責人

27、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完成情況,對發生的重大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依法接受監督。(CD)

A、 生態保護

B、 汙染防治

C、 環境保護目標

D、 環境狀況

28、 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 ),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並採取措施按期達標。(C)

A、 有關省人民政府

B、 有關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

D、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29、 國家在( )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ABC)

A、 重點生態功能區

B、 生態環境敏感區

C、 生態環境脆弱區

D、 環境功能區

30、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依法制定有關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並予以實施。(ABD)

A、 保障生態安全

B、 應當合理開發

C、 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

D、 保護生物多樣性

31、 國家指導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 )進行生態保護補償。(AB)

A、 協商

B、 按照市場規則

C、 仲裁

D、 財政轉移支付

32、 國家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 ( )制度。(ABCD)

A、 調查

B、 監測

C、 評估

D、 修復

33、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 ),防治土壤汙染和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水源枯竭、種源滅絕等生態失調現象,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治理。(ABCD)

A、 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

B、 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

C、 加強對農業汙染源的監測預警

D、 統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

34、 ( )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準,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ABCD)

A、 向海洋排放汙染物

B、 向海洋傾倒廢棄物

C、 進行海岸工程建設

D、 進行海洋工程建設

35、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 )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管理。(D)

A、 經濟發展

B、 人文資源

C、 社會發展

D、 自然環境

36、 國家鼓勵和引導( )使用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產品和再生產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ABC)

A、 公民

B、 法人

C、 其他組織

D、 人民群眾

37、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 )。(AC)

A、 分類處置、

B、 焚燒處理

C、 回收利用

D、 集中填埋

38、 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規定對( )進行分類放置,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C)

A、 廢舊傢俱

B、 廚房垃圾

C、 生活廢棄物

D、 生活汙水

39、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 ( ) 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採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汙染有關的疾病。(ABC)

A、 監測

B、 調查

C、 風險評估

D、 安全保障

40、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 ( )的工藝、裝置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汙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汙染物的產生。(AB)

A、 資源利用率高

B、 汙染物排放量少

C、 投資少

D、 效率高

41、 建設專案中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 )。(ABC)

A、 同時投產使用

B、 同時施工

C、 同時設計

D、 同時驗收

42、 嚴禁通過( )或者篡改、偽造監測資料,或者不正常執行防治汙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汙染物。(ABCD)

A、 暗管

B、 滲井

C、 滲坑

D、 灌注

43、 排汙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汙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 )。(ABC)

A、 截留

B、 擠佔

C、 挪作他用

D、 用於投資

44、 對超過國家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地區,(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A)

A、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B、 市級以上人民政府

C、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D、 鄉級以上人民政府

45、 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 )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汙染物。(CD)

A、 單位

B、 法人

C、 企業事業單位

D、 其他生產經營者

46、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 )嚴重汙染環境的工藝、裝置和產品。(ABCD)

A、 生產

B、 銷售

C、 轉移

D、 使用

47、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 )等工作。(ABCD)

A、 風險控制

B、 應急準備

C、 應急處置

D、 事後恢復

48、 生產、儲存、( )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汙染環境。(ABCD)

A、 運輸

B、 銷售

C、 使用

D、 處置

49、 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措施,對畜禽( )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汙染環境。(ABC)

A、 糞便

B、 屍體

C、 汙水

D、 飼料

50、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支援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等環境保護工作。(ABCD)

A、 土壤汙染防治

B、 生活汙水和其他廢棄物處理

C、 農村工礦汙染治理

D、 畜禽養殖和屠宰汙染防治

51、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 )等環境衛生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公共設施,並保障其正常執行。(ABC)

A、 收集、

B、 運輸

C、 處置

D、 填埋

52、 國家鼓勵投保環境汙染( )。

(D)

A、 責任基金

B、 賠償保險

C、 賠償基金

D、 責任保險

53、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資訊、完善公眾參與程式,為( )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ABC)

A、 公民

B、 法人

C、 其他組織

D、 在華外籍人

54、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 )資訊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佈違法者名單。(C)

A、 行政許可

B、 行政處罰

C、 環境違法

D、 超標排汙

55、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汙染物的 ( ) 情況,以及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執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ABCD)

A、 排放方式

B、 排放濃度和總量

C、 名稱

D、 超標排放

56、 對依法應當編制( )的建設專案,建設單位應當在編制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公眾說明情況,充分徵求意見。(C)

A、 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B、 環境影響報告表

C、 環境影響報告書

D、 環境影響登記表

57、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 )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ABC)

A、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B、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D、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

58、 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 )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BC)

A、 有五人以上人員

B、 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C、 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D、 法人資格

59、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汙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 )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ABC)

A、 防治汙染設施的執行成本

B、 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

C、 違法所得

D、 生產成本

60、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汙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汙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 )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AB)

A、 限制生產

B、 停產整治

C、 停止排汙

D、 限期轉產

61、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 )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D)

A、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B、 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C、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D、 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62、 違反新環保法規定,重點排汙單位( )環境資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BD)

A、 不報送

B、 不公開

C、 不如實報送

D、 不如實公開

63、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ABCD)

A、 建設專案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B、 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放汙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汙,拒不執行的

C、 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資料,或者不正常執行防治汙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汙染物的

D、 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64、 因( )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AB)

A、 汙染環境

B、 破壞生態

C、 環境糾紛

D、 環境事件

65、 ( ),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ABC)

A、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B、 環境監測機構

C、 從事環境監測裝置和防治汙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

D、 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單位

66、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 )。 (B)

A、 支援

B、 監督

C、 服務

D、 管理

67、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 )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ABCD)

A、 應當依法公開環境資訊而未公開的

B、 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資料的

C、 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D、 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正誤判斷題(A或者B選項中只有一項正確,請在答案中填寫相應的英文字母。每題1分,共20題)

1、 新環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A)

A、 對

B、 錯

2、 新環保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溼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A)

A、 對

B、 錯

3、 新環保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B)

A、對

B、錯

4、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迴圈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A)

A、 對

B、 錯

5、 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B)

A、對

B、錯

6、 新環保法規定:一切部門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B )

A、對

B、錯

7、 國家支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資訊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A)

A、對

B、錯

8、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B )

A、對

B、錯

9、 新環保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A)

A、對

B、錯

10、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汙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A)

A、對

B、錯

11、 新環保法規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給予獎勵。(B)

A、對

B、錯

12、 新環保法規定:每年6月5日為環境保護宣傳日。(B)

A、對

B、錯

13、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佈實施。(A)

A、對

B、錯

14、 新環保法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公眾的意見。(B)

A、對

B、錯

15、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準。(B)

A、對

B、錯

16、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 (B )

A、對

B、錯

17、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規範,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定,建立監測資料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A)

A、對

B、錯

18、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建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A )

A、對

B、錯

19、 新環保法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專案,不得開工建設。(A)

A、對

B、錯

20、 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的防治措施。 (A)

A、對

B、錯

21、 國家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援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A)

A、對

B、錯

22、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汙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援。(A )

A、對

B、錯

23、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援。(A)

A、對

B、錯

24、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環境監察機構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對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A )

A、對

B、錯

25、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汙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汙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汙染物排放的設施、裝置。(A )

A、對

B、錯

26、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A )

A、對

B、錯

27、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對發生的重大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依法接受監督。(A )

A、對

B、錯

28、 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並採取措施按期達標。(A )

A、對

B、錯

29、 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 (A)

A、對

B、錯

30、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依法制定有關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並予以實施。 (A)

A、對

B、錯

31、 國家加大對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有關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確保其用於生態保護補償。(B)

A、對

B、錯

32、國家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A)

A、對

B、錯

33、 縣級、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A )

A、對

B、錯

34、 向海洋排放汙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準,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A)

A、對

B、錯

35、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管理。(A)

A、對

B、錯

36、 國家機關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採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產品、裝置和設施。(A)

A、對

B、錯

37、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處置、回收利用。(A )

A、對

B、錯

38、 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按照規定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分類放置,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A)

A、對

B、錯

39、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採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汙染有關的疾病。(A)

A、對

B、錯

40、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汙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裝置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汙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汙染物的產生。(A )

A、對

B、錯

41、 建設專案中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閒置。(A)

A、對

B、錯

42、重點排汙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範安裝使用監測裝置,保證監測裝置正常執行,儲存原始監測記錄。(A )

A、對

B、錯

43、 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汙費。排汙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汙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或者挪作他用。(A )

A、對

B、錯

44、 對超過國家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A)

A、對

B、錯

45、 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汙染物。(A )

A、對

B、錯

46、 國家對嚴重汙染環境的工藝、裝置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銷售或者轉移、使用嚴重汙染環境的工藝、裝置和產品。(A )

A、對

B、錯

47、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等工作。 (A)

A、對

B、錯

48、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汙染環境。(A)

A、對

B、錯

49、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農村生活廢棄物的處置工作。(B)

A、對

B、錯

50、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支援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汙水和其他廢棄物處理、畜禽養殖和屠宰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和農村工礦汙染治理等環境保護工作。(A )

A、對

B、錯

51、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城鄉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境衛生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公共設施,並保障其正常執行。(B)

A、對

B、錯

52、 國家鼓勵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A )

A、對

B、錯

53、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資訊、完善公眾參與程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A )

A、對

B、錯

54、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環境違法資訊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佈違法者名單。(A)

A、對

B、錯

55、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汙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執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A)

A、對

B、錯

56、 負責審批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部門在收到建設專案環境影響報告書後,除涉及國家祕密和商業祕密的事項外,應當全文公開;發現建設專案未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徵求公眾意見。(A)

A、對

B、錯

57、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 (A)

A、對

B、錯

58、 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A)

A、對

B、錯

59、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汙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加倍處罰。

(B)

A、對

B、錯

60、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汙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汙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A)

A、對

B、錯

61、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A)

A、對

B、錯

62、 重點排汙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資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A)

A、對

B、錯

63、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資料,或者不正常執行防治汙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汙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A )

A、對

B、錯

64、 因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B)

A、對

B、錯

65、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裝置和防治汙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A )

A、對

B、錯

66、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二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B)

A、對

B、錯

67、上級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發現有關工作人員有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向組織人事部門或者紀檢監察部門提出處分建議。(B )

A、對

B、錯

68、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超標排放汙染物、採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汙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A)

A、對

B、錯

69、違反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B)

A、對

B、錯

70、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B)

A、對

B、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