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朗讀者》觀後感大綱

校園 閱讀(2.45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朗讀者》觀後感大綱

  《朗讀者》觀後感1

早聽說央視新增了《朗讀者》節目,很受歡迎,可時間不對,一直沒看過。昨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終於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節目由“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董卿策劃並主持,一流的創意和製作,飽含文學精髓之美,觀後感想如下:

一、形式新穎。

朗讀者名人居多,來自不同崗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章詩歌,讀給自己最愛的人聽。其中濮承熙讀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給曾經幫他做手術的榮醫生,榮醫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讀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構成一部心靈上的交響曲,讓聽者無不為之動情。這樣的形式讓讀書變得生動有趣。

二、內容廣泛。

朗讀的內容知識面廣,有小說、詩歌、書信、譯文,同時還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鳴。如:有成功者讀給恩人聽的;有父母讀給兒女聽的;有情人讀給情人聽的;有援外醫生讀給有志青年聽的;還有高齡老教授聽學生讀他的翻譯作品……聽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收穫感動,收穫快樂,收穫人生的啟迪。

三、引導觀眾愛上閱讀。

朗讀者讀的詩和文都是央視精心挑選的,名人名作居多,聽到好的文章就有找來一讀的衝動,讀書可以養身修性並提高鑑別是非能力。央視這檔節目引導了觀眾多讀書讀好書。

《朗讀者》集娛樂和學習為一體,是宣傳正能量的好節目,希望她越辦越好,我會持續關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來看一看,我們一起吸取知識的營養。

  《朗讀者》觀後感2

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品,都是從當下社會現狀以及情緒的投射。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資訊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文化類節目的悄然回暖,呼應著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滿足了大眾對於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資訊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為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為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眾在疲憊的忙碌之後迴歸內心寧靜的慾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彷彿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著最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聯起不同的人生關鍵詞。《朗讀者》還原著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眾心靈流淌開來,在沉澱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朗讀者》觀後感3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這段作為《朗讀者》的開場白,擊在了每位觀眾的心裡。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為“朗讀者”,那讓誰來朗誦就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的嘉賓設定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採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中,明星陣容包括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著名翻譯大師許淵衝,還有鮮花夫婦周小林殷潔,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這樣的普通人。

在節目設定中,更是看出了節目組的獨具匠心。每一期設定一個主題,配上的闡釋,再選擇相關聯的嘉賓和朗讀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題定為“遇見”,每位嘉賓都結合自己的故事選取最觸動自己的一段文字進行朗讀。還設定了開場曲的演奏和結尾的彈唱。此番用心在綜藝節目中實在是少見。

央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朗讀者》觀後感4

中央一套又播出一臺新的節目《朗讀者》,由董卿主持,這一次的主題是"遇見"。五位嘉賓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合適的時間遇見合適的人,使故事延續。

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一對夫妻"周小林,殷潔"的生活方式和心態令人神往。

丈夫因妻子的一句話,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一千兩百畝的鮮花山谷,這就是他們的伊甸園。

其中夫妻倆的一句話道出了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的生活。

妻子殷潔說:"我們一直都在談戀愛,他就是一個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小女人。"

丈夫周小林說:"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還是我永遠的夢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們感動,送給他們一句沈從文的詩:"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

遇見對的職業,就是一種永不泯滅的熱情。

一位96歲高齡的亞洲第一翻譯人許淵衝,一生執著翻譯,用延續白天的模式來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對於走過的日子不記多少,只記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腸癌數年,在醫生宣佈最後的日子裡,非但沒有停止翻譯工作,還拿到了人生的最高獎項,並延續生命7年。翻譯工作從不停止,還要在百歲之前完成莎士比亞的翻譯。多麼令人欽佩!

我們這些正常的,健康的,但懶惰的,無所追求的人啊!醒醒吧!好好利用有效的時間來學習,工作和生活,讓有限的時間變得的有質有量而精彩吧!

  《朗讀者》觀後感5

20xx年江疏影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後,她並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於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麼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實情況與江疏影想象的相差甚遠。由於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列舉。由於選擇的是經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濟以及數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濟學科書,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備註中文意思,最後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著。"

除了學業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明顯,如果網路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後她表示:"那段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調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朗讀者》觀後感6

今天,我觀看了《朗讀者》這個大型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這檔綜藝節目的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峰,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通過這檔綜藝欄目,我學習了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學會了怎樣讓朗讀帶有感情。欣賞著他們朗讀文章的聲音,我彷彿身臨其境。

朗讀的人來自不同行業:有成功人士柳總、有無私奉獻的無國界醫生、也有建立鮮花山谷的夫婦、還有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衝老爺爺……朗讀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讀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師》,來感謝人生路上幫過他的人、有無國界醫生朗讀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來表示她們對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讀《朱自豪情書》的夫婦,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意……

看完《朗讀者》以後,我對朗讀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後的日子裡,朗讀更多的書籍。

  《朗讀者》觀後感7

如果你在視訊網站翻開朗讀者的內頁,標題內容基本被明星的朗讀佔滿了。就拿第3期來說,麥家講述的故事明顯比徐靜蕾更走心、更誠懇,可為了流量,封面和主打宣傳仍然是話題女王徐靜蕾。

第7期,董卿開頭片花裡就說,這一期最喜歡曹文軒的一句所有的故事都是生死離別,可宣傳的時候,用的還是姚晨。

《朗讀者》更相信名氣,這是粉絲市場,還是董卿的不自信?

要想了解真相,我們不妨先從節目的定位說起。

朗讀者的宣傳語:一個人、一段文。你沒看錯,就是人在文前面。就連節目的名字,也暴露了董卿的野心:突出的是者,而不是朗讀本身。

董卿,知性和智慧的代表,央視一姐,當紅炸子雞,她的人脈和資源絕對一流。於是,利用這些人脈和名人效應,來號召大家讀書,不是順理成章、兩全其美的事嗎?

可事情就是這樣,重點太多,往往容易喧賓奪主,有道是此消彼長,看重了明星的人,就看輕朗讀的文。

看節目時,我很喜歡看起來有點偏執的程何,她翻譯的《我,堂吉訶德》音樂劇中的歌曲《不會成真的`夢》,那些語句多美啊!然鵝,我到網上搜歌詞,卻幾乎搜不到。我搜出來的都是程何、劉陽和羅穎珊的故事,最後,我好不容易才在一個門庭冷落的部落格裡找到所需要的內容。

面對這赤裸裸的人比文紅,只有一聲嘆息吧。

不過我仍然相信,董卿的初衷是好的,她希望利用明星或是自己製造的明星的號召力,讓大家把他們當作偶像,來推廣閱讀。但殊不知,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不是為了誰讀,而是熱愛文字本身,熱愛去書本里體驗自己沒有體驗過的感受。

  《朗讀者》觀後感8

作為全國唯一的綜藝專業頻道,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已經創辦整整30年。日前,該頻道7檔創新季播節目整齊亮相,著名主持人董卿首次作為獨立製作人,推出全新大型文化創新節目《朗讀者》,最為引人注目。

《朗讀者》是以比賽方式呈現的我國第一檔“朗讀競演”季播節目,在綜藝市場開創了節目新形式。董卿透露,節目邀請了張頤武、張立憲、康震、史航等眾多著名人士擔任節目顧問團,也有來自英國的團隊參與,目前眾多著名文化人已經集體編選朗讀篇目數百篇,將來會成書出版。她表示,《朗讀者》的行業反響十分強烈,節目還未開播,便有諸多影視界大腕錶示了濃厚興趣,願意加盟其中,一展“朗讀”才華。

其餘創新節目還有展現中國頂級民間聲樂藝術的《中國民歌大會》,原創優秀傳統文化普及節目《國家寶藏》,極具群眾基礎的體驗式互動綜藝節目《中國廣場舞大會》,明星及青年偶像趣味公開課節目《好好學習》圍繞奧運會的體育競技綜藝節目《齊力奪金》以及用時尚活潑的手法展現中國古典文化經典文化傳承類節目《叮咯嚨咚嗆(第二季)》。

看央視朗讀者觀後感

在文壇收穫了眾多讀者,但行事低調,只談作品的麥家,上週六登上了最近大熱的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在“選擇”的主題下,朗讀了一封寫給留學的兒子,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信。節目播出後,這封《致信兒子》引發了觀眾和網友的討論,不只是感動,更多的還有思考。

  《朗讀者》觀後感9

曾幾何時,提起文化類綜藝,總是會給人以“小眾”的印象。一些節目即便質量不差也難以引發全民熱潮。然而近幾個月來,央視《朗讀者》卻憑藉強勢的表現顛覆了大家的想象。從“遇見”到“陪伴”及至“眼淚”“第一次”……十一期不同主題的朗讀為觀眾帶來了幾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讀者背後的故事,也引發了現象級的討論。

節目中,馮小剛坦言小時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星期五機關食堂買電影票然後去禮堂看電影,馮小剛至今還記得自己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戲曲版《紅樓夢》,年幼的他還不理解電影中穿著古裝的人在幹什麼說什麼,只覺得十分害怕,甚至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於是《紅樓夢》也在他童年的心裡留下了巨大的陰影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後感百科。

熱血青春 郎平:年輕時靠流淚釋放壓力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塊金牌,也創造了堪稱奇蹟的五連冠歷史

里約奧運會後,不少媒體報道了郎平為女排主攻手朱婷緩解壓力的細節。對於22歲的朱婷來說,作為隊裡的重要得分點,重大比賽前的壓力足以壓垮一個人,而郎平的信任給了她極大的力量來對抗這份壓力。而在32年前,同樣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對東道主承受的壓力絲毫不弱於朱婷。節目中,談起這段經歷,郎平坦言:“當年的比賽規則還不同,如果主攻一旦發揮不好就失誤率很高,所以壓力很大,也不敢找隊友說,一說大家壓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袁導聊聊,聊得流眼淚了,我是一個特別愛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