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精選6篇)

校園 閱讀(1.39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精選6篇)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

2、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等具體探究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熱愛並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感觸化學的魅力、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瞭解什麼是化學,激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探究之慾。

【教學難點】

瞭解什麼是化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視訊錄影、拓展教學內容的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連結)

2、實驗相關器材及用品: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書寫“變化中學、探究中學”後晾乾)、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常見或不常見的材料、用品、食品、藥品等實物和相關的說明書、商標等,以及相關的現代高科技資訊資料。

【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收集資料、指導閱讀、實驗展示、討論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學步驟:

3、活動與作業:

請你參考下列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或自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查詢相關材料或自主上網搜尋(可參考課件)、,完成一篇小論文或自辦、合辦一期小報(報題目自擬,突出個性、特色)進行交流:

①有關化學學科形成的歷史

②化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舉例

③探索學好化學知識的方法

④你最感興趣的化學前沿知識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化學知識

⑥其它(自擬)

【點評】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訊匯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並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資訊,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於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2

一、引入:

思考與交流:我們學過哪些分類概念呢?

二、課堂教學:

※純淨物和混合物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①:

1、什麼是純淨物?什麼是混合物?你是怎樣區分的?請你各舉2個例子。

2、找出下列物質中的純淨物與混合物,並說出你的判斷依據。

①空氣②氯化鈉③液氧④氫氧化鈉

⑤鐵⑥赤鐵礦⑦乾冰⑧鋁合金

屬於純淨物的有:;屬於混合物的有: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形式歸納純淨物和混合物的關係。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②:

1、什麼是單質?什麼是化合物?什麼是氧化物?

2、你能快速找出下列物質中的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嗎?

①Fe②Na2CO3③H2④CaO

⑤SO2⑥KNO3⑦KCI⑧CaCO3

(1)屬於單質的有,化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

(2)怎樣區分一種純淨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單質是由組成的;化合物是由組成的。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有質疑的地方,讓其他學生補充解答(充當小老師)

(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填空形式歸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關係。

※氧化物

1、概念:由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2、分類:氧化物

※酸、鹼、鹽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③:給下列純淨物分類,並說出分類依據。

①鹽酸

②氯化鈉

③熟石灰

④氫氧化鈉

⑤硫酸銅

⑥硫酸

⑦氯化鉀

⑧碳酸

屬於酸的有:;屬於鹼的有:;屬於鹽的有:

你的判斷依據:酸是由組成,

鹼則是由組成,鹽是由組成。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有質疑的地方,讓其他學生補充解答(充當小老師)。

(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形式歸納酸、鹼、鹽的關係。

三、※小結:

物質分類知識網路圖。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結小結物質分類知識網路圖。

※能力檢測:(PPT出示相關練習)

會考怎樣考?(PPT出示相關題型)

※結束。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瞭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及合金的特點。

3.瞭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資訊。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

3.樹立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係。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工具

投影儀、金屬製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金屬製品的掛圖(如飛機、坦克、輪船等)、鐵架臺(帶鐵圈)、大小形狀相同的金屬片(鐵片、銅片、鋁片)、乾電池、小燈泡、導線、酒精燈、火柴、砂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在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碳、氧等非金屬的性質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種元素中約有80%為金屬元素,這些金屬元素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和廣泛的用途。本單元我們將學習一些常見金屬的性質、用途和冶煉方法等。

二、新課教學

1.展示一些金屬製品(如訂書釘、鋁箔、銅絲電線、不鏽鋼水龍頭等)和金屬製品的圖片(如火箭、坦克、輪船等)。

[分析]常見的材料很少有純金屬,多數為金屬的合金,即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金屬材料種類繁多,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提問]同學們知道人類是從什麼時代開始使用金屬材料的嗎?想了解金屬材料的使用歷史嗎?

[小結]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鋁的使用→鈦的利用

我國從商代開始使用青銅器,春秋時期就會鍊鐵,戰國時期會鍊鋼,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鋼和鋁合金材料,鈦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景的金屬材料之一。

2.與學生一起欣賞課本第2頁的兩幅圖。

鋁的利用要比銅和鐵晚得多,那僅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於鋁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蝕等優良效能,現在世界上鋁的年產量已超過了銅,位於鐵之後,居第二位。下面,我們就以銅、鋁、鐵為例,對金屬的物理性質進行探討。

[板書]一、金屬的物理性質

【活動與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分組實驗探究:

請學生取三塊同樣大小的銅片、鋁片和鐵片。

(1)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然後用細砂紙打磨,再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

(2)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並感覺一下它們的硬度。

(3)感覺一下它們的質量大小,由此判斷它們的密度大小。

(4)用手拿著金屬片的一端,在酒精燈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實驗安全:時間不要長,防止燙傷),試試它能不能導熱。

(5)用電池和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並比較燈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6)用鐵錘錘一下(驗證金屬的延展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思考、討論、總結:

(1)金屬都有顏色、有光澤,純淨的鐵和鋁為銀白色,銅為紫紅色。

(2)金屬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屬能被彎曲,而且不易折斷。

(3)金屬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屬有輕金屬和重金屬之分,如鋁為輕金屬,而銅為重金屬。

(4)金屬具有導熱性。不同金屬的導熱能力不盡相同。

師:金屬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它們可應用在哪些方面?

生:它們可用作炊具、餐具、熱交換器、散熱器等。

師:在製造餐具的材料中,鋁、鐵製品最多,但需注意人體若攝入鋁過量,可能導致大腦遲鈍,故餐具最好少用鋁,多用鐵,因為鐵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元素。

(5)金屬具有導電性。不同金屬的導電能力不盡相同。

(6)金屬具有延展性。

討論:什麼是延展性?(抽成細絲的性質為延性,打軋成薄片的性質為展性。)

(展示細鐵絲、銅絲、鋁箔等)

師:金屬的這種形變說明金屬具有什麼性質?

生:延展性。

師:對!金屬的延展性決定了金屬一般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便於加工製造。

[討論](1)常溫下,是不是所有金屬都是固體?

(2)金屬用砂紙打磨前後,其顏色和光澤是否相同?說明了什麼?

(3)製造飛機或機械底座對金屬的密度和硬度有什麼要求?

(4)炊具加熱時有沒有熔化?說明炊具的熔點怎樣?

(5)燈絲是用鎢絲製成的,說明鎢的熔點如何?鎢可能還具有什麼性質?

學生討論並總結:

(1)常溫下,汞即水銀是液態。

(2)說明有些金屬在打磨後可能與某些物質反應而使表面的金屬光澤失去。

(3)製造飛機的金屬密度小,機械底座的金屬密度大。兩者為防止變形都需要有較高的硬度。

(4)製造炊具的金屬熔點一般較高。

(5)鎢的熔點很高,同時具有導電和導熱性。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探討結果,總結出金屬的物理性質,並用簡短的語言進行回答。

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並彙報。

師總結並板書:常溫下為固態(除汞外),有顏色和光澤,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熔點較高,密度、硬度因金屬的不同而不同。

師: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

[板書]二、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

師:物質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質決定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些常見金屬物理性質的比較。

[投影]一些金屬物理性質的比較

師:請大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表中所提供的資訊,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展示]

(1)為什麼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製而不用鉛製?

(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麼電線一般用銅製而不用銀製?

(3)為什麼燈泡裡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的話,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4)為什麼有的鐵製品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麼樣?

生討論回答:

(1)因鐵的硬度大於鉛,鉛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鐮刀用鉛製,用的時候刀刃容易捲起來;而錘子用鉛製,很易變形。

(2)電線用銅製而不用銀製的理由:

①銀在自然界的含量少,價格昂貴;

②銀的密度大,不易架設。

(3)燈泡裡的燈絲用鎢制是由於鎢有較高的熔點,且易導電。若用錫制的話,燈絲導電產生的熱量易使燈絲熔斷(因錫的熔點低),從而影響燈泡的壽命。

(4)水龍頭鍍鉻:

①可增加水龍頭的硬度,而使其不易變形;

②不易生鏽;

③鍍鉻可使水龍頭變得美觀大方。

鍍金雖然更好看,更耐腐蝕,但不經濟。

師:根據以上討論結果並結合實際思考:物質的性質是否是決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認為還需考慮哪些因素?

生:不一定,用途主要由性質決定。還需考慮價格、資源、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廢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等。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份資料。

[投影]

金屬之最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鋁

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鈣

目前世界年產量最高的金屬——鐵

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

硬度最高的金屬——鉻

熔點最高的金屬——鎢

熔點最低的金屬——汞

密度最大的金屬——鋨

密度最小的金屬——鋰

師:你能很快記住它們嗎?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賽一賽,看誰是冠軍。

板書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1金屬材料

第1課時金屬的物理性質

一、金屬的物理性質

常溫下為固態(除汞外),有顏色和光澤,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熔點較高,密度、硬度隨金屬的不同而不同。

二、物質性質決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質決定。還需考慮的因素:價格、資源、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廢物是否易於回收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探究解決金屬材料的課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從故事化的教學情境入手,由學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並用交流、實驗、設計、討論等方式,得出如何區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以及金屬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係,學生掌握得較好。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裡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瞭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汙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汙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於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麼。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國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國小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佈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國小自然課中的知識重複,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絡,並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汙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麼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汙染的有關知識。國小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雲、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例項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例項。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絡。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線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線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並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於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並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並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麼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後瓶內還有沒有殘餘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5

知識目標:

1、瞭解水的物理性質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瞭解水是由氫、氧兩種無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是H2O

科學素養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鑽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氫氣實驗器村,學生電源1只,霍夫曼水電解器1只,玻璃水槽1個,長導線2根,小試管兩支,酒精燈1個,火柴1盒,木條1根。

教學過程:

複習討論:

研究性學習,調查本縣的空氣,水源等汙染情況,同學們調查情況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汙染現狀如何,汙染原因有哪些,應如何消除或減少汙染。

參考要點:

①汙染形勢較為嚴峻。

②汙染原因

a工業“三廢”

b農業生產上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的汙染。

c生活上的汙染

③消除或減少汙染的建議

a嚴控工業“三廢”

b嚴控農業上的汙染

c嚴控生活上的汙染

設問匯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還是混合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講述:水在地球上分佈很廣,地球表面積的約3/4為水覆蓋,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被稱之為“水球”。水與我們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例如,人體含水約佔人體質量的2/3,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有關水的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水的組成。

板書課題:水的組成

講述:下面大家一起來觀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關水的物理性質?

學生討論:小組彙報

要點:

1、無色無味液體

2、在/0/KPa時,凝固點是O℃沸點是100℃

3、40℃時密度最大,為1g/cm3

4、水結成冰時,冰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學生實驗:研究水的組成(實驗3-1)

經過實驗,學生得到下列結論

給水通電一段時間後,正負極產生氣體體積大約為1:2學生如若測得數字誤差較大,應要求他們重做,以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實驗:(實驗3-2)驗證正負極氣體的屬性,判斷是何種氣體。

要點:正極氣體具有助燃性,是氫氣,負極氣體能燃燒,是氫氣

電解水的表示式:水通電,氧氣+氫氣屬於分解反應,學生結合上述實驗結論討論水的組成。

要點:∵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對原子質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氫原子數:氧原子數=:=2:1

即在每個水分子牛,氫原子數,氧原子數2:1

所以水分子為HzO

引導學生觀察書P49圖3-4,讓學生討論圖的科學含義:

要點:形象地說明了水的組成,進一步驗證了在化學反應裡,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鞏固練習。

課堂小結:

1、水的物理性質

2、水的組成H2O

九年級粵教版化學教學設計6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通過與家務常識、其他課所學知識的聯絡,使學生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以及各學科的整合。

關鍵資訊:

1、教材的使用:依據《化學課程標準》,開放性地、創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學實驗室的圖示、實驗室規則,由學生提前上網或從化學實驗室中瞭解,並講出自己的'感受以及與自己預想不一樣的地方;課後習題,利用家中物品進行實驗操作練習,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強課堂趣味性。

2、以探究、實際操作、猜想、討論、交流、展示為主要途徑,教師引導,學生互學互教。例如:①學生分組交流做家務時如何將粉末狀固體倒進小口瓶子;②小組討論傾倒液體時,為什麼瓶塞倒放在桌面上?③對課本知識的領會進行實際操作的展示。以靈活多變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思考、動手、實踐,並上升到理論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輕鬆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主動求知,開發學生潛能,並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自信且願意探究的小科學家。

3、體現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體現科學的嚴謹。

例如:用生活中的問題引發思考:怎樣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氣灶的支架高低有沒有學問?如何把這些知識與化學實驗操作的知識聯絡起來?為什麼化學儀器與家庭用具有所區別?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向青年轉變的轉型期,尤其是到了“叛逆期”,不願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導,凡事喜歡親歷親為,最討厭由老師包辦代替,特別願意向其他人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已具備了形象思維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維的訓練,已經接觸了不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正處於急切想要驗證自己的方法科學性、正確性的階段,也正處於對新鮮事務易接受,求知慾強的時候。因此應將教材和課堂處理的親切、自然,圍繞著化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絡展開教學,並引入對科學方法的探究,順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已瞭解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並已有親身體驗;對實驗的目的性、遵守實驗室規則已通過自學、預習或查詢有了初步認識。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對化學儀器、裝置、藥品櫃、藥品有初步瞭解,對一些常用儀器的名稱、效能和用途有簡單瞭解,對本節課內容已做預習。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線、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根據所要探究的目的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與他人的討論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

3、有對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與他人討論,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長處以及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實驗的奧祕,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教學方式:採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師不給出具體方法,教師不提供具體答案,教師不做出傳統意義上的“對與錯”的評價;而是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提供一個探究方向,作為教學的促進者,為能力較低同學提供必要的幫助,作為教學的合作者,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和動手實踐中。

具體採用“問題情景—討論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課堂思路。使每一個學生都是“動腦—動手—動腦”地學習知識,並且在這之間採用口頭交流的方式鍛鍊發表見解的能力,以及評價同學、評價方案的能力。

採用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制。每個小組同學既可保持個性又可同小組成員之間保持共性,在討論、動手實驗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學習過程中由“不會到會”的喜悅。

3、教學評價方式:

⑴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提問、討論、猜想、設計、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口頭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⑵通過課堂檢測習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收穫與不足。⑶通過平等對話和交流,以及追問等方式,使學生自發回顧自己的思維歷程,自己評價自己的方式方法,從中得出經驗和教訓,並得以提高。

⑷評選“今日之星”,由同學提名本節課思維最活躍、發言最積極、正確率最高等多個“今日之星”,用本活動引發學生之間的互評,啟動學生之間的競爭,樹立化學課堂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

⑸請學生評價教師,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改進。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實驗用品如下:

1、多媒體課件,主要用於投影一些化學實驗室的照片。如:實驗室全景、實驗臺、實驗儀器、櫥櫃、實驗室藥品的圖示、實驗室規則等。

2、藥品:鋅粒、石灰石(塊狀)、碳酸鈉(粉末)、氧化銅、水、鹽酸(1:4)、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酚酞試液。

3、儀器:試管(Φ18mm)、藥匙、量筒(10ml、25ml)鑷子、紙槽、膠頭滴管、燒杯、酒精燈、火柴、試管夾、試管刷、水槽、集氣瓶、導管(60o、120o、90o)膠皮管。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走進化學實驗室前,進行實驗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並提出化學實驗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課前要做好預習準備,明確實驗要求;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實事求是地做好紀錄;認真分析現象並寫好實驗報告;實驗後的廢物要妥善處理,儀器要及時清洗,保持實驗室的整潔。

2、準備一些課件:化學實驗室的照片。如:實驗室全景、實驗臺、實驗儀器、櫥櫃、實驗室藥品的圖示、化學危險品圖示、實驗室規則等。

3、提前佈置作業:請你擬一份實驗室須知。把花生油從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麼?花生油、醬油、香油、醋是在什麼器皿中儲存?鹽、味精又在什麼器皿中儲存?觀察家用炊具在灶臺上的高度,是緊貼灶臺還是留有一定間距?為什麼?炒了一道菜的鍋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為什麼?應當怎麼做?物理課上學的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的程式?

通過這些看似與化學無關的作業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課前與學生共度兩分鐘準備時間時,稍加提問,使學生對作業有所回顧,互相形成一個交流討論的局面。氣氛熱烈不覺呆板,使學生體驗到老師與他們的合作關係。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本操作訓練,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一課時,四十五分鐘完成。

學生按實驗桌每兩人分為一個實驗小組,每組成員的合作任務主要是做實驗時互相配合。按前後桌每四人分為一個討論小組。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五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實驗室規則教育---------

一、認識你的實驗室;

二、切記實驗室安全規則

1、請同學宣讀自己擬定的實驗室規則。

【說明:學生在進入化學實驗室之前,已經進過生物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做過多次實驗,對實驗室的要求和規則比較熟悉,因此,要求他們自己擬定一份實驗室規則,即讓他們體會到“當家作主”的感覺,又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也讓他們體會到編寫這些規則的良苦用心。】

2、小組討論、評議、補充。

【說明:學生創作、學生補充的實驗室規則,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對於其他同學的相同部分有認同感。】

3、教師出示化學實驗室規則。

【說明:沒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強調一下,並提示學生注意與其他學科不一樣的地方。】

4、追問為什麼?

【說明:用問題使學生動腦思考,得出結論。】

5、展示危險品圖示,萬一發生危險怎麼辦?【說明:用問題使學生動腦思考,得出結論。】【反饋】20頁活動天地第二板塊:具體學習內容。

一、藥品的取用

1、提問家中鹽、味精等調味品用什麼盛放?油、醋等調味品用什麼盛放?【說明:用生活常識引入,既有興趣又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

2、追問盛放容器的區別?為什麼?實驗室的固體藥品和液體藥品該怎樣盛放?

【說明:打學生個措手不及。司空見慣的事情恐怕一下子還說不出來,這時候就需要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困難了。而且,大膽而有根據的猜想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手段。】

2、觀察桌上的碳酸鈉粉末、鋅粒、石灰石等固體藥品和稀鹽酸、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等液體藥品。【說明:用事實驗證學生的猜想。】

4、用什麼工具可取出這些藥品?有無不同之處?回憶家中如何取鹽?如何取用油、醋?

【說明:把課本內容稍作了延伸,通過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使學生把操作、模擬、直觀與推理交織在一起。】

5、一位同學現場演示“向試管中傾倒液體”、“向試管中滴加液體”,其它同學挑毛病,取得共識後分組進行這兩個實驗操作。重點放在從細口瓶向試管傾倒液體上,並由學生充分討論後小結注意事項。

【說明:把學生相互評價這一重要過程通過實驗操作具體化,並使學生親眼看到評價的價值所在:使結果更完美。】

6、藥品取用知識的小結。

【說明:必須由學生經過思考自己做出小結,這一步是學生把經驗知識提升為規律知識的一種認知的昇華。】

二、物質的加熱

1、觀察酒精燈的構造,提問為什麼有三個“絕對禁止”?

【說明:學生在物理實驗中已知,在此僅強調,即用複習作為學習方法,且使學生體會到不同學科間的整合】

2、提問家中灶具與灶臺間的距離?追問為什麼?【說明:大多數同學可能想不出為什麼,但也有少數同學知道,可經過討論由學生小組之間產生一個猜想—質疑—分析—論證—認同的科學探究過程。】

3、提問:能否用現有儀器證明猜想和假設?在小組內提出想法,大家討論認可後分組實驗1-4證實。

【說明:通過實驗設計、互相評價、實施實驗、分析結果,使學生思維高度緊張和活躍,再次歷經一個科學探究活動。】

4、以剛才得到的結論為基礎討論如何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應注意哪些問題?

5、小結酒精燈的使用以及液體加熱注意事項。【說明:學生自己小結並互相補充,用口頭方式比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洗滌儀器

1、在家如何洗滌炊具?如何判斷炊具已洗乾淨?

【說明:很有可能學生只知道如何洗,卻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洗乾淨,在此引發同學們思考。】

2、老師提出一種方案:拿兩隻試管(一隻用過的,一隻潔淨的),討論如何洗刷並從中選出最佳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洗刷後的試管,判斷是否洗乾淨了。

3、小結:清洗儀器的方法以及儀器是否潔淨的判斷。

【說明:學生自己小結並互相補充,並且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第三板塊:反思交流: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哪些比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觸?那些需要再做練習?然後根據交流結果安排檢測題。

【說明:此板塊既將所學知識再次系統小結,又用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為載體引領學生體會了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第四板塊:小結、評選“今日之星”,“給老師打分”

【說明:此板塊將評價方式靈活化,而且充滿積極輕鬆的意味,可評選最佳提問、最佳發言、最佳實驗操作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放鬆而且把上課的細節再次一一回顧,能體驗到自己與他人的長處與不足。而在評價教師時,無論學生說什麼,教師都坦然對待,以“身教”教給學生如何正確對待他人評價。】

第五板塊:佈置作業。

小結今天所學知識,畫成知識網路形式。

七、課後反思

1、本節課強調了互動的師生關係:即教師不再是負責“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而是一個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合作伙伴。不僅不包攬所有問題答案,還會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2、本節課注重學科間的整合:借鑑生物、物理課的知識,決不簡單重複,而是創設新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思考和探究。

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本節課中,如果學生不投入到探究過程中,他就無法獲取答案,或者只能獲得其它學生的“二手”答案。而沒有興趣,沒有生活經驗的人,在過程的進行和知識的獲取上都會感到困難但也會得到喜悅。這三個方面互相促進,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