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方法與技巧

校園 閱讀(1.13W)

一、明確考試要求,掌握考試特點,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方法與技巧

進行了幾年的綜合能力測試與全國統一考試單科試題相比,不論試題的形式還是內容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①試題的目標和要求不同。

單學科考試側重於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考核,多以基礎性、典型性和單一性呈現出來,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科能力。綜合能力考試多以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要求更加真實和全面地模擬、反映現實。試題要求學生的主要不是對事物發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性或某一階段進行描述,而是注重學生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總彙。另一方面,綜合能力考試也不是在測試所謂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測試的是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已經得到一定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素質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是在學科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但它又相對獨立於各學科的知識、方法和能力。

②試題的結構和特點不同。

無論是文理小綜合或大綜合測試,Ⅰ卷均採用單項選擇題,取消了單科考試中的不定項選擇題;Ⅱ卷取消了單科考試題型中的辨析題和論述題,只剩下了問答題一種形式。政治學科試題量急劇減少,考查的知識覆蓋面變小,且知識考核的知識點分佈不均,但單題的分值卻大大增加。試題取消了純時政題,考試的側重點逐步趨向多學科的綜合。政治試題仍然以大量的熱點問題為載體進行命題,但一些次熱點問題也常見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現對考生的綜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多樣性、複雜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主要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試題的綜合上,無論是第Ⅰ卷選擇題還是第Ⅱ卷問答題,均採用了組合式設計,即一材多題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它需要考生用學科內外的知識滲透交叉分析,綜合考查的力度逐漸加大,在評分標準上也更加體現了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立足學科基礎,注重學科能力,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

有人認為綜合能力測試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題量小,考查的知識點少,知識的覆蓋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點、熱點就行,不需要系統地學習和複習,甚至認為基礎知識的學習再也不重要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教育部檔案早就明確指出:綜合能力測試,決不應打亂目前的教學安排而新搞一套,新設一門綜合學科:綜合能力考試所測試的,是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已經得到一定發展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素質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是在學科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綜合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對學科內不同要素、部分、環節之間內在聯絡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見,綜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學生建立在對單科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對單科知識的系統把握,絕對不可能形成所謂的綜合能力。

而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體系,人為地斷章取義,分割支解,都勢必造成知識的斷層和知識把握的盲點,無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的。沒有知識,絕不可能形成綜合能力。更何況綜合測試部分只佔到整個試卷分值的20%,單科知識仍佔考試的80%.而且隨著單題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學生每錯一題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對單科政治課的學習,必須紮紮實實做好第一輪複習工作,對重要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與要點進行準確地記憶和理解,真正弄清其內涵和外延,並使之能成為自己隨時可呼叫的知識。任何死記硬背、一知半解所得到的知識,在綜合考試中都是無效的。

另外,在第一輪複習中,還要注重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絡,尋找貫穿知識點的紅線,通過比較、列表、畫圖等方法構築知識體系,從而形成對知的整體把握。

三、加強知識整合,構建知識網路

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綜合能力考試多以現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

考試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多樣性、複雜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資訊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對解決問題思路的巨集觀整體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

例如,對於《哲學常識》的學習,必須根據各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絡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然後再從巨集觀上形成對哲學的整體印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另外,綜合能力測試既反映學科知識的系統聯絡,又注重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對於規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於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絡、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為此,對於每個知識內容,我們必須懂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重點知識點。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幹知識的內在聯絡,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路,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把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加以歸類,並使之網路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四、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聯絡,加強學科間知識的滲透,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綜合能力考試的測試能力,不是各學科考試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學科內以及學科間知識的內在聯絡、強調理論聯絡實際、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滲透、融合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不經過教師的科學指導和專門的學習訓練是難以形成的。如果我們還象過去那樣局於政治學科範圍之內,不去涉及其他相關學科,關起門來搞複習,那肯定是適應不了綜合能力測試的。

從20xx年大學聯考文綜試題看,要適應這類試題,考生不僅要做到政治與歷史的綜合、政治與地理的綜合,還要學會三門學科的綜合複習。如39題、40題兩道問答題,都要求考生用三科知識回答同一個問題,其分值達60分之多。再如,最近臺灣當局領導人丟擲了一邊一國論,就要求考生從政治角度說明臺灣的問題事關中國主權,且國際法對臺灣的問題早有規定,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承認一箇中國。從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並行使管轄權。從地理角度看,臺灣島跟大陸原是一個連線的整體,因地殼的運動才形成了今天的現狀。可見,要提高政治學科的分析能力,必須把政治放到綜合學科的大環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僅要研究科內知識的內在聯絡,更要加強與史、地或史、地、物、化、生等學科的聯絡,使自己的學習逐步適應綜合考試的要求,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熱點,掌握重點,提高聯絡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學聯考作為國家級考試,必然要體現國家意志,試題中設定的新情況、新材料和新問題必然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去融入社會,解決實際問題。廣大考生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空間。如果考生在學習中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是死搬教材,死背書本,那是肯定考不好的。為此,考生要注意平時對時政知識的積累,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際網路等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大量的社會資訊。

在第一輪複習中以掌握知識為主,但也要根據教材知識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熱點問題及時瞭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證熱點問題的覆蓋面。當然綜合能力測試對時政知識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廣。平時的單科考試中不一定熱的問題,在綜合考試中卻會經常出現。如近幾年文綜考試中涉及的巴拿馬問題、非洲問題等,不少考生都因平時的忽視而失分。另外,綜合考試畢竟不追求試題的廣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個主題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試題。

因此,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著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識,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把握知識重點,尋找知識的交叉點。這一點在綜合考試複習中顯得尤為重要,否則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對《政治常識》第四課的學習,要重點把握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三個基本原則及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民族及宗教的其他問題一般理解即可。

六、改進學法,研究考法,提大學聯考生的綜合應試能力。

由於新的考試模式帶來了新的考試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尋找新的學習和應試的方法。只有方法得當,才能指導有方,事半功倍。通過這幾年綜合考試的摸索,我們覺得考生在第一輪複習中應做到:

①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貫通,切忌死記硬背,千萬不能因為時間緊、內容多,而對知識囫圇吞棗、一知半解。

②要培養對知識的變通和遷移能力,要靈活把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識。

③練習要精選,內容要恰當,試題要注意篩選,切忌再用題海戰術浪費寶貴時間。

④試題的答案要準、要精。要多研究綜合能力考試的性質、目標、和要求,特別是大學聯考綜合試題的評分標準。因為綜合試題的標準答案無論是在答題的層次、邏輯關係,還是在答案文字的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⑤要精心研究綜合考試

標準答案中的加分規定,在平時的考試中要儘量向綜合題的標準答案靠攏,儘量爭取加分,切忌延用3+2的答案模式和思路,要培養自己求新、求異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總之,新的考試模式為廣大考生帶來了機遇,也使他們面臨著挑戰,只有不斷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強研究,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把自己培養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