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外國散文兩篇》創新教案設計

校園 閱讀(3.02W)

高一語文新教材選編了兩篇外國散文,一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另一篇是法國作家喬治·桑的《冬天之美》。這兩位作家的美文帶給我們的不僅有美的享受,還有思想的啟迪。如果按照一般的抒情散文來教學,就會破壞作品的整體美,而且不易讓人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深度。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我把該課的教學設計成一堂口語課。

《外國散文兩篇》創新教案設計

第一步,請學生看圖說話。

教科書上有托爾斯泰墳墓的插圖,請學生看著插圖快速構思,描繪托爾斯泰墳墓給人的感受。實際上,在學生的觀察和描繪中,他們會注意到托爾斯泰墳墓的簡單和樸素,而這種感受正好就是茨威格在文中所描繪的內容。

教師可以在此時簡單介紹托爾斯泰的作品及成就,指出托爾斯泰墳墓的簡樸與他生前的偉大很不和諧,我們能說這樣的`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嗎?那麼什麼才是美呢?

第二步,即席發言。

題目:什麼是美?

為了讓學生能夠開啟思路,可以引導學生先從課文入手,結合兩篇課文的內容去回答,比如簡樸是美,偉大是美,自然是美,溫馨是美,思想是美,寧靜是美。如果反向思維,那麼華麗是美,平淡是美,修飾是美,孤獨是美。

善於歸納的學生會發現美有內在美和外在美之分,有現實美和藝術美之別,他們往往會有一些精彩的發言,比如距離就是美、醜到極點就是美、美是相對的、殘缺是美。這樣,學生會明白美是無處不在的。

發言進行到這一步,學生的思維已非常活躍。教師趁機引申出一個問題:判斷美的標準是什麼呢?在討論中,學生會發現:判斷美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美有不同的要求,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朝代,楊貴妃是絕對不能算作美人的;同一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對美也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美的理解也不相同。正因為這樣,世界才變得五彩繽紛。

在即席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力引導學生,讓他們的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昇華。這樣的教學就完全改變了陳舊的思維模式,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和各種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也從側面回答了作家為什麼會從簡樸的托爾斯泰墓上、蕭瑟寒冷的冬天裡看到了美的存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應該就是這堂課最好的結束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