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1.51W)

夏衍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祝福》,是電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被認為是文學名著改編成功的典範之作。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範文

  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範文篇一

有些歌讓人聽了歡呼雀躍,有些詩讓人吟了沉吟片刻。

有些酒讓人欽了酣暢淋漓,有些電影讓人看了義憤填……

《祝福》便是這樣的一部影片。

導演專門將故事設定在了一個風景如畫的背景下,影片伊始,便像在觀眾眼前展開了一一幅山水畫,它有水墨畫的濃妝淡抹,青青的河裡映著淺淺的雲和厚重的江南青瓦紅磚;它又有油彩畫一樣的斑駁陸離,大片金黃色的麥田輝映著火紅的太陽……在膠片悠久、顏色不正,畫素極低的條件下,那四五十年代的場景讓我看來卻是那麼的親切,但又觸控不到。

魯迅曾說:“好的東西就是用來毀滅給人看的。”於是,他忍心在這個黑暗的封建社會裡,讓太陽照常升起;他忍心在這個黑暗的封建社會裡,讓太陽照常升起;他忍心讓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在如此本該充斥著安逸與幸福的水鄉……他打破魯鎮的寧靜幾個凶神惡煞似的彪形大漢將柔弱的江南女子連推帶拖地殘忍地扔進那原本的詩情畫意中。那原本讓人聯想起“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的烏蓬船,此時卻成為了封建爪牙們的凶器。拉上了蓬帳,徒留下顫動不止的船蕩起的漣漪陣陣訴說著那名女子的痛苦……。

他忍心打破她的婚禮遠處原本喜慶的喇叭聲響此情此景竟猶如一曲哀樂,格外刺耳。繞過層層的茂林,允諾三年的還債,歷經千辛萬苦,賀老六卻換來了一撞燈臺以求死的剛烈女子。魯迅讓女人本應最幸福的時刻以滿座譁然,面面相覷收尾。用華燭滿堂裡默默落下的蠟淚在輕輕的彈來結束。他無情地打破了一個女人的歸宿當賀老六溫柔地問道:“那你是回你婆波家,還是回魯四爺那》”一句問話,讓她怔了一下,方才口口聲聲的:“求你讓我回去吧”中的目的地只是對家的空想,對幸福的渴望,她已成了解一個無處可歸的流浪兒……

此時的魯迅,看似大方地給了她短暫的幸福,而他決不會像《格林童話》裡的結尾一樣:“公主與王子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慷慨收手。他要繼續毀滅。毀滅下去。

她要把他剛創作出的人,全毀滅他打破她的幸福讓這個苦命的女人在一天之內失去所有。吃下“阿毛”的不是山林裡的猛虎,而撕咬母親心的,是封建社會落後的`這隻“惡狼”啊!讓“阿毛爹”臨死還緊握槍桿不入,猙獰的如勒死一樣的不是疾病,是地主階級的壓迫啊!他是地主階級這艘巨輪的千萬個縴夫中的一個,那堅韌的繩索並非綁在身上,而是勒在咽喉處,被栓緊了的不是肉體,而是性命啊!“魯迅殘忍!”我疾呼,但,他不得不殘忍,否則,他怎喚得醒那些對祥林嫂沒有絲毫憐憫之心的人們啊!否則,他怎能招喚和他一樣的民主戰士?否則,他怎能鼓舞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勇士們?否則,他怎能深刻地讓人們看透這個吃人的社會?所以他精心創造的人物,他要一個個去毀滅掉好的,剩下糟糕的,而這也下當時的社會現狀壞人當道,好人不得安寧。

最終,魯迅讓這個可憐的女人死在了祝福的鐘聲中,但願她在彌留之際也能聽到來自天堂裡的鐘聲。

劇終,我仰望天空,希望聽到她的靈魂在歡樂的歌唱。

  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範文篇二

對於魯迅的小說《祝福》,我們是這樣處理的,拋卻了原來單純的講解與灌輸,以電影的方式更加直觀地再現辛亥革命時期舊中國普通勞動婦女的生存狀況。這樣以來,學生對小說中所展現的人物性格、生活環境、人際關係、最終的結局以及造成悲慘命運的原因等等問題就都有了鮮明直觀的瞭解,印象也更加深刻。

在觀看電影以前,我要求學生做了一件具體的工作,就是課下認真閱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然後概括出《祝福》的故事情節,並對“概括”這一學習活動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概括的要求、字數的限制以及上交作業的時間等)。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觀看電影之前就對故事有了大概的瞭解,不至於摸不著頭腦;二是有利於學生把課文和電影的情節、人物塑造等等問題做一個系統的比較,找出兩者的異同點;三是通過對課文的分析總結學會概括情節與大意。

做好了這些工作以後,我們把電影的放映時間定在了週六的晚上。晚自習時間,我和學生共同觀看了這部由夏衍改變的電影。在放電影的過程中,我不斷暗中觀察學生的狀態,發現學生普遍看得比較認真,中間沒有出現說話、隨意進出一些不良現象,大都能沉浸到電影的故事情節中去。

電影觀看結束以後,我用一節課時間,利用漫談的形式和學生談一談觀看電影的感受。為此我提前設計好了一系列的問題拋給學生,供學生思考,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一是祥林嫂到底是被誰害死的;二是柳媽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三是祥林嫂臨死之前到底是希望有魂靈還是沒有魂靈;四是祥林嫂如果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會是怎樣一種情況;五是電影《祝福》和小說《祝福》有什麼不同之處。

對於第一個問題的處理,我仍然給學生提問幾個問題。先假設是魯四老爺害死的祥林嫂,因為他的嫌疑最大,如果不是他趕走祥林嫂,也許祥林嫂就不會悲慘地死去。好多學生也贊同這樣的觀點;然後話題一轉,再假設如果沒有魯四老爺,祥林嫂的命運會不會好一些,學生經過思考研究發現,即使沒有魯四老爺一家的逼迫,祥林嫂一樣不可避免悲劇命運,因為她不管再到趙四老爺家裡還是到劉四老爺家裡,或是到李四老爺家裡,都是一樣的都不可能允許她這樣傷風敗俗的女人蔘與祝福,最終還是無家可歸的。這樣看起來,說是魯四老爺害死了祥林嫂似乎有些冤枉他,雖然他對祥林嫂的死應該負一部分責任,但是不能負全部的責任。然後我又一一假設,是不是柳媽、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後來的大伯等人害死了他。最後都和分析魯四老爺一樣,一一否定了,他們都有責任,但是又不能一味苛求他們,讓他們負起全部責任。

最終還是要落腳的開始的問題上,還是沒有能夠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我適時地丟擲了小說的主題:封建禮教吃人。這看起來好像是上綱上線,其實不然。封建的社會裡要求婦女遵循三從四德、一女不侍二夫等等這樣的道德規範,祥林嫂從出場到生命結束一直都是被叫做“祥林嫂”的,並沒有因為後來又改嫁給賀老六而被叫做“老六嫂”或是其他什麼的,這一現象就足以說明問題的。她們一旦違反了,就是勞動婦女階層本身都看不起自己的姐妹,更不要說是統治階層了。但是一方面社會要求婦女遵循這一套,另一方面這個社會還逼迫著像祥林嫂一樣的婦女必須去違背這些人倫道德!你想幹脆一點,死掉,不行;你想把“守寡”進行到底,也不行!死了,也是被這個社會逼死的;守寡,還是禮教的無情摧殘!所以最終不得不找社會的原因,不得不找制度的原因!而且祥林嫂這樣有悲劇結局的人不只是一個,她僅僅是一個代表而已!試想有多少的“祥林嫂”被迫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啊!這不是“封建禮教吃人”又是什麼呢?

試想,如果祥林嫂不被她的婆婆賣到深山裡,祥林嫂的小叔子怎樣成親!她的大伯不來收屋,他又怎樣生活!看起來應該是歸咎於他們的,但是想一想,他們也是很無奈的!他們也是那個社會裡最底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關於柳媽,我只是解釋了兩個問題,一是柳媽到底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二是主觀思想與客觀效果不一致的問題。顯然,柳媽也是一個被壓迫者,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一個好人,想拯救祥林嫂靈魂的好人。雖然說她主觀上是想拉祥林嫂一把,但是最終的效果確實是把祥林嫂往死亡的邊緣推進了一把!

對於祥林嫂到底是希望有魂靈還是希望沒有魂靈,我引導學生找祥林嫂思想上的矛盾之處,主要是對阿毛的思念和下地獄還要經受折磨的恐懼交織在一起的矛盾心理。

至於說祥林嫂如果生活在現在,她的境況和命運就不會這樣悲慘了。同學們都一致這樣認為。

在夏衍改編的電影《祝福》中,加入了明顯的階級壓迫的問題,讓觀看電影的人時時刻刻都感受到階級壓迫的嚴重性;而魯迅的小說《祝福》,則是把這一問題隱性處理了,看不到地主老財的陰險與卑劣,但是還是能夠感到他們在幕後的推動作用。這一部電影拍攝於1956年,階級問題應該是那個時代的鮮明特色,因此這個我們無需苛求。

通過觀看電影《祝福》,我告訴學生,今後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思考問題,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關於電影祝福的觀後感範文篇三

一聲鈍響,揭開了祝福的帷幕,整個魯鎮都深浸在快樂祥和的氣氛之中,根本沒有人注意到,有一個人正悄然死去,或許好多人都希望她死去,人們覺得她是一個很晦氣的人,她的存在給那些人帶來恐慌與不祥.她就是祥林嫂。

曾幾何時,祥林嫂也身強力壯。當她第一次到魯家當女工,雖然工資微薄,工作繁重,但她卻十分滿足。不僅賣力幹活,而且“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可惜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由於封建的“夫權”,她被婆婆綁架回去,賣給了深山裡得賀老六。和賀老六一起度過的兩年是她幸福得時光。但不久,賀老六病死,心愛得兒子阿毛也被狼叼去,屋子被收走。面對一連串的打擊,祥林嫂不得不再度選擇再度到魯家當傭人。

由於過去經歷,她在魯四老爺心目中成了“不乾淨”,“敗壞風俗”的人。祥林嫂被無情剝奪了參與“祭祀’的權利。正當她困惑不解得時候,又受到封建”神權“的進一步打擊。柳媽勸她支取歷來積存的全部錢,捐門檻。做完這一切,祥林嫂內心舒暢,坦然地回來。本以為一切都會好轉,得到的卻仍是“放著吧,祥林嫂”這樣的拒絕。 祥林嫂已經受不住這個以外的沉重打擊,她當時就說“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一個善良的靈魂被徹底摧毀。一個健康善良的農婦,終於一步一步地被推入了死亡的深淵。

這正是魯迅先生所反映封建社會,它具有吃人的本質。在那個時代,人們對真善美的認識已經被曲化.認為吃齋唸佛就可以獲得菩薩的保佑,認為準備些福禮就可以獲得一年的好收成。所謂的三從四德,好女不嫁二男,以及陰曹地府,都是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讓人們成為舊社會的奴隸。

最大的不幸並不在於祥林嫂這一連串悲慘的遭遇,而在於她並未認清抗爭的物件。她在嫁與賀老六時拼命反抗,也去捐門檻,與自己的命運反抗。但她不知真正該反抗的是封建的族權與迷信,反抗封建社會對婦女的迫害。這是祥林嫂不幸中的最大不幸,悲劇中的最大悲劇。

魯迅先生用這一支飽蘸了滿腔悲憤的筆,入目三分地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一生,也深刻揭露了國民的愚昧和當時如鐵屋子般的社會黑暗。他筆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國救民的情緒,深深眷戀祖國,卻又憎恨病態社會現實的情感,更是讓我掩卷沉思,感慨萬千。

此時的我正襟危坐,讓靈魂經受那最睿智最深沉的思想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