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10篇

校園 閱讀(3.24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有關7的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1.口算

分別出示卡片:5+1= 5-3=

師:怎樣算?還可以怎樣算?(想數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等.)

學生開火車口算6以內的加、減法.

2.7的組成

學生邊打手勢邊說7的組成.(6和1組成7,5和2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師:今天我們就應用這些舊知識來學習有關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馬圖1):左邊有6匹白馬,右邊有1匹黑馬.

師:你能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然後列出算式.

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一起討論.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6+1=7

1+6=7

問: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想法?

(知道兩個部分求整體,所以用加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是一樣的.)

問:如果不看圖,怎麼算這兩道題?還有別的想法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想7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由學過的算式進行推想等.)

(2)出示例題圖(馬圖2)

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先說一說題意,然後再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7-1=6

7-6=1

問:不看圖怎樣計算這兩道減法題?(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減法等.)

(3)比較例題中的兩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師:這四個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絡?請你試著說一說6、1和7這三個數之間的關係.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這兩部分合並起來就是整體7,從整體7裡面去掉1這部分就是6那部分,從整體7裡面去掉6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擺一擺

(1)學生擺小棒、說題意、列算式.

(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還剩幾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還剩幾根?7-5=2)

擺後指名回答,老師板書:5+2=7 7-2=5

2+5=7 7-5=2

讓學生看小棒圖說一說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7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請你擺一擺,邊說題意邊列式.

(左邊擺4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

擺後指名回答,老師板書:4+3=7 7-3=4

3+4=7 7-4=3

師: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還能說出有關7的加、減法算式嗎?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7+0=7 7-0=7

0+7=7 7-7=0

學生齊讀黑板上7的加、減法算式.

3.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7的加、減法,對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學們能夠用多種方法計算加、減法,今後計算的時候,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5頁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訂正時問:你是怎麼算的?(學生可能用數的組成,也可能用數數的方法,還可能根據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看上面的算式寫下面的得數.)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7頁的第3題(出示蝴蝶圖和樹圖).

3.遊戲:找朋友

發給一組同學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其他的同學每人一張算式卡片,拿數字卡片的同學依次到前面來舉起卡片說:“我的朋友在哪裡?”拿著相應算式的同學到他面前來說:“你的朋友在這裡.”(學生手裡的算式是7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複習

1、完成複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演算法則。

2、分組完成複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說說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複習。

1、完成複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複習第7、8題。

教後隨筆:

課題三:千克、克、時、分、秒和直角初步認識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複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並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徵,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複習

1、長度單位複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釐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複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麼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麼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複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並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複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並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複習第11題。

4、複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並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複習第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

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麼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麼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裡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彙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並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現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例項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並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並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現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釐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釐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釐米長的線段,並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後彙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並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釐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釐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彙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麼一接到任務後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外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除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80÷820÷260÷690÷3

6÷38÷86÷26÷6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①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②想一想:區別在哪裡,有聯絡嗎?

(2)彙報:你是怎樣得出結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說出得數。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說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24÷456÷7

90÷3240÷4560÷7

900÷32400÷45600÷7

(2)算算,填填。

40÷2=□90÷3=□70÷7=□80÷4=□

8÷2=□6÷3=□7÷7=□4÷4=□

48÷2=□96÷3=□77÷7=□84÷4=□

5.鞏固

39÷326÷242÷255÷5

88÷893÷348÷476÷4

87÷356÷430÷2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除三位數。

693÷3說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課堂練習

四、教學後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體會數的意義,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數、讀數、寫數,初步體會數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

教具、學具

數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一)引入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裡做客.

(二)出示主題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麼?

2.他們在玩些什麼玩具?請你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量.

(學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同時也激發學生數數、用數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一)教師提問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量的?(數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的?(一個一個的數、兩個兩個的數)

(二)指名數一數.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數比較好?為什麼?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數呢?

(三個三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2.小組合作:數出鉛筆盒裡文具的個數.(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裡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 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三)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教師板書:玩具 (1、2、3、4、5)

(四)指導書寫.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出數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該怎麼寫呢?誰會寫 1 ? 2怎麼寫?

(指名板書)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麼樣?那麼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範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範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麼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麼寫的.(生描示範字,師巡視指導.)

(五)比較數序.

1.看圖數數.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2、4叫雙數.

2.比一比.

什麼水果最多?什麼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4.數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幹什麼?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大象呢?

1.本節課,讓學生在經歷數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

2.數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侷限於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數的方法,以及單數與雙數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遊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後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教學。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匯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說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裡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群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4。讀出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線上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一、學習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 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乘法算式中對乘數已經有比較熟練的理解,學習因數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過程

(一)創境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遊戲嗎?(學生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拼圖來學習一個新知識。

(設計意圖:拼圖遊戲學生很喜歡,創設拼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慾望。)

(二)探索新知。(課件)

1. 師: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裡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塗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然後,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夥伴說說。

2. 班內展示交流。(請學生演示自己擺的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瞭解事物的特徵,明確正方形的個數與因數的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學習資源,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更加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他們在相互的探討中,使問題得到解決。)

3. 師:你能把這些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道算式的因數一樣? 12的因數有哪些呢? 請學生按順序說出來。(1、2、3、4、6、12。)

(設計意圖:學生觀察算式,發現找因數的方法和寫乘法算式有一定的關係,體會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數的方法,為下面的思考找因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

5. 思考問題:

(1)怎麼樣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2)有什麼方法可以將全部因數找齊,一個都不漏?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從小到大找;一對一對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數

(1)試一試,看誰能挑戰成功。(學生獨立找9的因數)

(2)交流找的方法。

板書:9的因數有:1、3、9

觀察9的全部因數,你有什麼發現嗎?(9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是9,??)

7. 試一試: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數嗎?找完後交流,說一說15最大的因數是多少,最小的呢?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找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8. 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複、不漏找。

(三)練習深化。

1. 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把課本第9頁的1、2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學生1、2題的結果,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並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2.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用拼長方形找因數的方法,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把第3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讓1名學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畫,並把因數找出來。

學生做完後,看看到黑板上做題的同學做得對不對,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一下。

班內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這種排隊法與找因數有什麼關係呢?(教師對學生及時提出表揚: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 遊戲:好朋友互報學號,分別找出對方學號數的全部因數,比比誰能有對有快!

(四)當堂檢測。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數 32的全部因數 既是24的因數也是32的因數

2、說一說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個( )個()個 ()個 ( )個 ( )個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瞭解目標達成情況。)

(五)總結與評價。

這節課你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本節課注重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培養了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找因數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來找的,可是在找的過程中容易漏掉幾個,所以必須強調要有序思考。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平閏年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能計算經過時間。

教學重點:掌握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方法。

教學對策: 儘量聯絡同學的生活實際,積累同學的生活經驗,便於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

教學準備: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 對年月日的知識你瞭解了多少?

2、 基本練習:

(1)平年一年有( )天,閏年有( )天,相差的天數出現在( )月。

(2)今年是20( )年,是( )年,我國將在( )年召開奧運會,這一年是( )年。

二、計算經過時間

1、勝利國小從7月1日開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式開學,勝利國小放暑假一共放了( )天。

同學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明確:7月1日也是算在放暑假之中的,7月份一共放了31天,8月份也是31天,9月1日已開學,不能算在放暑假中,所以暑假一共放了31+31=62天。

假如從7月5日開始放暑假,到8月29日開學,一共放了( )天。

2、媽媽所在的班組從3月22日到4月10日,一共加工了200套服裝,這個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裝?

重點理解:3月22日到4月10日在計算時兩頭都要算,共20天。

3、出示:第21頁考慮題

引導同學理解:計算農作物的生長期,計算的方法各地不同,可以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也可只算一頭的。

假如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那麼這三樣農作物的生長期分別是幾天呢?

先獨立算。

交流計算方法。

4、今年幾歲了?(9歲還是10歲)

引導同學理解:週歲與虛歲不同演算法,週歲只算一頭時間,虛歲兩頭時間都算,所以虛歲比周歲要大1歲。

5、小結:我們在計算經過時間時,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經過的時間是算一頭還是算兩頭。

6、練習:(1)從今年的10月1日到明年的2月1日,經過了( 4 )個月。

(2)從今年的10月到明年的2月,經過了( 4或5 )個月。

板書設計: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認識小數”是學生在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和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學習了常見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讓這樣的概念教學在清晰、簡練的基礎上“活”起來,本節課的教學特色如下:

1、注重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的觀察、猜測、驗證、交流等活動。本設計根據國小生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和親切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呈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小數,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2、注重課堂練習的趣味性,在遊戲中鞏固新知。

課堂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趣味性的練習更加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對於知識的鞏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設計為了避免枯燥的練習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練習轉化成數學遊戲,採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讓學生讀出謎底中每種小動物的身高資料,以達到鞏固小數讀法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91頁主題圖。

師:請看大螢幕,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2、學生彙報觀察到的數學資訊。

3、把觀察到的數和整數進行比較,發現有什麼不同?(觀察到的數中有一個小圓點)

4、師歸納並板書:像3.45、0.85、2.60、36.6、1.2和1.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5、揭示課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小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處非常大。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小數的世界,來探究它們的祕密吧。(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情境入手,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小數引入新課,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同時把小數和整數進行對比,使學生初步感知小數的特點。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小數的組成。

(1)認識小數點。

師:在分數中有一條線,我們稱之為分數線,那麼小數中的這個小圓點我們為它起個什麼名字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叫做小數點。

(2)觀察小數的組成。

師:觀察這幾個小數,想一想都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3)師舉例總結:小數由三部分組成。中間的圓點叫小數點,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是小數部分。

2、讀小數。

(1)試讀。

師:你們會讀這些小數嗎?誰能試著讀一讀。

指名讀3.45、0.85、2.60、36.6、1.2、1.5。

(2)質疑。

師:同學們在讀2.60時,小數點左邊的2和小數點右邊的60讀法一樣嗎?

(3)議一議:小數點左邊的數應該怎麼讀?小數點右邊的數應該怎麼讀?

(4)小結小數的讀法。

小數的讀法:從整數部分讀起,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0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字,不管有幾個0,都要一一讀出來。

3、初步感知生活中小數的含義。

師:同學們把這些小數寫得真漂亮。老師在2.60和0.85的後面加上“元”就是商品的價格,你們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彙報。

師小結:用小數表示價格時,小數點左邊表示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角,小數點右邊第二位表示分。

4、理解小數的含義。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王東的身高是多少?(1米3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怎麼表示?

(2)探究小數與分數的關係。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

師: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

師:用我們剛認識的小數表示就是0.1米。

師指著對應的數字問(0.1米):這個0表示什麼?(0米,不到1米)這個1表示什麼?(1分米)那麼0.1米就是1分米。

師:3分米用分數該怎麼表示?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0.3米)

師:觀察一下這兩個小數,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小數點右邊都只有一個數字)我們把這樣的小數叫做一位小數。

師:觀察一下這兩個分數,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分母都是10)

(3)小結。

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十分之幾的數都可以寫成零點幾。

5、小數的寫法。

師:我們已經會讀小數了,大家會寫小數嗎?大家試著把黑板上這幾個小數寫在練習本上。

師巡視,收集不同的寫法,並板書。

學生判斷哪種寫法是正確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小數點應寫在個位數字的右下角,是小圓點。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一、複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有條稜,可分組,的條稜的長度相等.

(3)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麼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麼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徵.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並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麼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稜?所有的稜有什麼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稜,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於正方體的稜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稜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稜的稜長是多少釐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係.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係.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稜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副標題#e#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①寬1釐米,長24釐米,高1釐米;

②長12釐米,寬2釐米,高1釐米;

③長8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

④長6釐米,寬4釐米,高1釐米;

⑤長6釐米,寬2釐米,高2釐米;

⑥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

(2)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摺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徵是什麼?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五、課後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