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彙總10篇

校園 閱讀(2.9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彙總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觀察物體(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同一頭大象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影象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著重討論側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彙報。

(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裡。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學生彙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現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並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出示餅乾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四位同學坐在

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用圖畫出來。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彙報。

說說你看到的是長方體的哪一面,畫的是哪種圖?

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

(4)和它們對著的三個面是什麼樣的?

(5)請小組長把長方體和圖片收到抽屜裡。

2.活動二:觀察正方體和球

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圖形,畫下來。

(2)學生彙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比?並舉例說明什麼是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並註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後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後,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麼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麼關係?(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學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係,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並讓學生齊讀一遍。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麼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後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麼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後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①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學生判斷後,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②做P33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P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於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麼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34,看看什麼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麼比例有什麼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後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 2200=400

你發現了什麼?(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最後教師歸納並板書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並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麼樣?

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後,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說說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什麼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6~37第3~6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判斷。

(1)如果3a=5b,那麼5:a=3:b。

(2) : 和 : 中,能與 : 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麼兩個內項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個數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3、請你用20以內的四個合數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絡、變化發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能否成比例,並正確的組成比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資訊,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麼呢?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資訊啊? 3. 要求“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53-24+38=29+38=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麼算的啊?

(四)鞏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 15÷3×5=

問題:1. 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 2. 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麼?再算什麼?3. 這樣的題我們是按

什麼順序計算的?

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 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 第2題哪錯了?

3. 第3題哪錯了?

4. 這些綜合算式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啊?

四、課堂作業作業: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國小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喜歡學習數學的情感。教材選擇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瞭解裡面有些什麼;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並用畫圓點的方式表示各種物體的數量。通過這些活動,初步感受看和數能瞭解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是學習數學的方法。同時,在活動中進行初步的常規教育。

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裡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裡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裡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量。

1.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裡的內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量較少,有些物體數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於傾聽同伴的發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麼,指指這些物體在哪裡。帶領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緻的觀察過程,不但瞭解圖的內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裡只有一種物體,便於計數和表示數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教學,暫時不宜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後面的認數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可以通過滑梯下為什麼畫一個圓點鞦韆下為什麼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麼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於根據已經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裡指一指有關的物體,數一數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99頁的內容。

【活動目的】

1.通過調查每天鍛鍊身體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每天的活動都與時間有關係,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2.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各種活動的時間,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前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張時間統計表格,設小組長一名。(每個小組統計一個方面的內容)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公園裡人們進行晨練的情境。

教師:同學們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1:有人在打太極拳。

學生2:有人在舞劍。

學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師: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這些活動,你知道為什麼嗎?

學生:為了鍛鍊身體。

教師:對,人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每天鍛鍊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每天也鍛鍊身體嗎?

教師:你們是怎樣鍛鍊的?

學生1:我喜歡上體育課,在體育課上鍛鍊身體。

學生2:我喜歡跳繩、打乒乓球來鍛鍊身體。

學生3:我喜歡早晨跟爸爸跑步鍛鍊身體。

教師:同學們的鍛鍊方法都不錯。其實鍛鍊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課外活動、課間操、做家務等,也可以鍛鍊身體。鍛鍊身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我想知道同學們每天鍛鍊多長時間,有什麼辦法嗎?學生積極為老師想辦法。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同學們每天鍛鍊的時間好嗎?

板書課題:每天鍛鍊的時間。

二、小組合作,統計結果

教師:剛才同學們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個同學都想幫助老師,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全體進行活動吧。

教師:我把任務已經分給了你們小組,想知道是什麼嗎?請小組長宣佈每個小組統計的內容。

教師:怎樣才能完成你們小組的任務呢?

教師講解統計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說出自己活動的.專案和時間,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小組整理資料,完成表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教師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三、課內交流,展示成果

教師展示每個小組統計的結果。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都有什麼發現?

學生1:我發現每個同學每天鍛鍊的時間大約有60分,也就是1時左右。

學生2:我發現同學們比較喜歡的專案有跳繩、跑步、打乒乓球等。

學生3:我發現同學們寫作業的時間多,做家務的時間少。

學生4:我發現同學們大部分喜歡在早晨和晚上鍛鍊身體。

四、提出建議,統一認識

教師:我們每天的時間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項活動,要求怎樣安排時間?

學生1:要合理地安排時間。

學生2:我們每天至少要安排1時的時間鍛鍊身體,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學生3: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和鍛鍊,不浪費1分、1秒的時間。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每天要安排好各項活動的時間。國家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專門下發了積極鍛鍊身體的通知,要求我們每天鍛鍊身體的時間不能少於1時,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好身體,才能做好建設祖國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

五、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每天鍛鍊的時間有多長,可以看出我們每天所做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時間,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下課後,同學們都要安排好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時間,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單元教學內容

圖形的運動(二)P82——P89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探索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性質,能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變換成複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4、經歷運用軸對稱或平移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軸對稱和平移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並運用圖形的平移解決數學問題。

5、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並學會欣賞數學美。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知道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知道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性質,能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四、單元教學安排

圖形的運動(二)2課時

第1課時 軸對稱

一、教學內容:軸對稱P82——P83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通過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尺子。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1、課件出示教材第82頁的軸對稱圖形。

學生欣賞。

師:這些圖形漂亮嗎?它們有什麼特徵?

師生交流後明確: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2、你們知道它們的對稱軸在哪裡嗎?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在教材上分別畫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畫出對稱軸後,課件演示畫出對稱軸的過程,明確沿著對稱軸對摺,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

3、對於軸對稱圖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再來深入研究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和性質。

板書課題:軸對稱。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82頁例1主題圖。

提出問題: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它的對稱軸在哪?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A點會與哪個點重合?

組織學生比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反饋時,教師重點說明: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A點會和A’重合。我們把像這樣對摺後能重合的一組點叫對應點。

師:你還能在圖形中找出其他的對應點嗎?

學生完成後反饋。

(2)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探究以下問題:

①數一數,看看軸對稱圖形中每組對應點有什麼特點。

②畫一畫,連線每組對應點,看看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麼關係。 學生交流後,全班反饋。

反饋小結:軸對稱圖形中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徵。(板書)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例2主題圖。

(1)猜一猜。

課件出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看圖猜一猜這是什麼圖形。

師:你能猜出這是什麼圖形嗎?為什麼這樣想?

師生交流後明確:這個圖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導學生根據對稱軸想象出圖形的另一半。

(2)畫一畫。

你能畫出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

引導學生思考:

①應該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②每條線段應該畫多長?

師生交流後明確:可以先找到一些關鍵點,然後根據對稱軸畫出它們的對應點,最後連線各對應點。

(3)說一說。

組織交流: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①根據對稱軸來確定一些關鍵點的位置。

②數出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③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到關鍵點的對應點。

④根據這個圖圖形的形狀,連線各對應點。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後,讓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

2、鞏固提高。

拿出方格紙,根據今天的學習內容,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

①動手設計。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說一說你是如何設計的。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互動後總結:今天,我們更深入地學習了軸對稱,知道了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還學會了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五)板書設計

軸對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直線叫做對稱軸。

軸對稱圖形: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

六、教學後記

第2課時 平移

一、教學內容:平移P86——P87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性的系列活動,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後的圖形,掌握平移的特徵。

2、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能利用圖形的平移運動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3、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精神,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平移的特徵。

難點: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數學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1、活動:

課件演示:一個圖形在方格圖中從左往右平移。

師:圖形做的是什麼運動?(平移)

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幾格?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同答)

2、說明:

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況,用實線表示平移前的圖形,虛線表示平移後的圖形,用箭頭表示平移的方向。

3、匯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圖形變換的另一種形式:平移。

板書課題:平移。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3。

(1)探究平移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於平移的小遊戲,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聰明,能迅速找到變化和沒變的地方。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

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

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2.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裡開始。從刻

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板書: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l釐米說一句話嗎?

3.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O到7呢?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

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釐米,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麼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說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釐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說什麼

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釐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釐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演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複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螢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資料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並在全班彙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範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比例關係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比例數量之間的關係,並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麼比例關係?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

(2)差一定,減數與被減數。

(3)總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

(4)零件總數一定,生產的天數與每天生產的件數。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正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5主題圖,閱讀與理解。

(1)閱讀題目。

(2)理解題意:已知條件是什麼?所求的問題是什麼?

2、分析與解答。

(1)提問: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大家認為這道題我們可以怎麼進行思考呢?

(2)小組交流

①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價和用水量。

②水價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決。

(3)用算術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資料分別是什麼?

②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5)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顧與反思。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麼?(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嗎?為什麼?(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麼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4、即時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活動二】反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6,閱讀與理解。

(1)題目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麼?

(2)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總用電量)

2、分析與解答。

(1)題目中的兩種變化的量能組成什麼比例?為什麼?(因為“每天用電量×天數=總用電量”,所以每天用電量和天數成反比例關係。)

(2)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顧與反思: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找出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比例關係解答。)

4、即時練習: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三、達標測評

1、課本第62頁“做一做”第1、2題。

先用比例知識解答,再說一說兩道題數量關係有什麼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徵,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們已經複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複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課,複習立體圖形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複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麼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麼特徵呢?我們先來複習長方體的特徵.

(一)複習長方體的特徵.【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徵.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的.

(點、線、面)

長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2.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點、線、面三個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

(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正方體:

1.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它又是從那幾方面進行總結的呢?

2.教師完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表.

長方體

正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十二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特徵對比.

共同討論:

(1)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2)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不同點:

a.“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的稜分別是相對的4條稜相等,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稜全部相等,叫做正方體的稜長.

b.“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複習圓柱體與圓錐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圓柱體:

1.請同學共同討論圓柱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提問:

(1)這兩個底面有什麼特點?(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積相等)

(2)側面又有什麼特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一個正方形)

(3)底面與側面又有什麼聯絡?

(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2.出示圓錐體:

請同學共同回憶圓錐體的特點:

教師提問:同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

(四)分類,建立知識網路

我們所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四個立體圖形中你能夠給他們進行分類嗎?

三、練習.

1.填空:

(1)一個長方體有 ( )條稜,相交於一點的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2)一個長方體有( )組長度相等的稜.

(3)一個正方體有( )個頂點,( )條稜,( )個面.

(4)正方體有( )個相等的面.

(5)圓柱體有( )條高,圓錐體有( )條高.

(6)圓柱體有( )個面,這些面中有( )個相等的面,它們分別是圓柱體的( )面與( )面.

2.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40釐米,其中長5釐米,寬3釐米,高是多少釐米?

3.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5分米,如果把這樣的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多少米?

4.一個圓錐體,底面周長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徑是3釐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認識

分類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圓錐體

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