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好書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2.21W)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在春節前淘來的,當時買了好幾本書,也沒特別在意它,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有時間全部讀完。可是,越看越發現這本書同以往的書不同,書中的理念非常實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和我周圍的人。

好書的讀後感

一次下班後和同事聊天,我說起這個不抱怨運動,以及“抱怨什麼吸引什麼”、“不抱怨、要改變”的理念,得到她們的認同。幾個人決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和思維方式。以後的工作中經常聽到的再不是“累死了”、“煩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動的自我批評和相互鼓勵互幫互學,團隊向心力增強,工作氛圍較以前更為融洽,團隊的目標成為我們經常討論的話題,團隊的成績也更加優秀,更令人開心的是看到同事臉上洋溢的笑容。一些深深困擾我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從心裡感激這本書,感激這些理念,願意寫出來和大家共享。

一、該書簡介及書評。

本書作者威爾.鮑溫,美國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的不抱怨運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該書暢銷80個國家,一隻手環21天改變600萬人的命運。

該書書評的陣容非常強大,馮侖、唐駿、馬雲、比爾.蓋茨,以及中外的各大報社都對該書有極高的讚譽:

馬雲: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黑幼龍:戴爾.卡內基30條溝通人際關係原則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嚮往。

張德芬: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他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眾多書評中,最喜歡張德芬的,她的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前一陣也剛好讀過,裡面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當我們抱怨的時候,一個指頭指向別人,其餘的指頭都指向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二、紫手環的力量。

書中附贈了一個紫手環,手環的使用方法如下:

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

3.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4.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

移動一個紫手環能夠“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這個聽起來確實不可思議,但無數成功的案例證明,它確實可以。

紫手環的強大在於:它可以提醒我們的言行,察覺我們的行為,在意識裡刻下痕跡,最終成為我們思想的過濾器。

可以將紫手環置換成自己喜歡的手鍊或者戒指,或是口袋裡的一枚硬幣。形式可以不拘,能起到標識作用即可。

往下看,將會告訴你:“我們為何會抱怨,抱怨能帶來什麼,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你將學會一步步驅除生活中這種惡毒的表達形式。如果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不只是你自己不再抱怨,連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停止這樣做。”

三、我怨故我在。

(以下編順序號的為引用書中原話)

1、如果你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

2、我們的抱怨多半是一大堆“聽覺汙染”,有害於幸福美滿。

3、將抱怨從生活中驅除,你的內在焦點也會轉移,變得更快樂。

4、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語言,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渴望的結果。

讀到這裡,不由得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小時候挑食,老人會嚇唬我們說:“嫌飯吃,沒飯吃。”是否也算是“吸引力法則”的民間版本?

四、抱怨與健康。

1、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我們抱怨,常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2、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於自己的心理狀態。心裡和身體是互為關聯的,心理想什麼,身體就會表現出來。

3、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是丟出負面的說詞,讓你的身體聽見而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也會將這股能量匯入體內,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

4、即使面對像致命的疾病這般艱難的處境,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找到快樂。活出感恩的生命,把焦點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想到那個故去的阿桑,她的歌很傷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寂寞在唱歌》,經常地唱這些傷感的歌,心情能好到哪裡去,她的生命只有35歲。

不僅歌者,聽悲傷的歌曲的人也危險,那首《黑色星期天》聽死了多少人,導致這首歌很快被封-殺。

負效能量積聚多了,多半是要出事的吧?所以,那些悲傷的歌,能不聽就不聽了吧?實在要聽,也要等到自己的神經夠強大了吧?

那些自殺頻率高發的藝人,他們所拍的電影大都是傷痕累累的悲劇,眾所周知:要入戲就得一遍遍體會戲中主人公的心情,他(她)哭藝人就要真的哭,戲演完了藝人可能還沉浸在戲的悲慘氛圍中。這一遍一遍地重複悲劇,會吸引什麼?所以,很多藝人的自殺,我認為在很大成分上是悲劇情結過重,導致“人生如戲”了。

健康對我們是多麼多重要。有一道選擇題:等我們老了,是希望能夠照顧別人?還是為別人所照顧?讓我選,我就選前者:為了將來能有力氣抱起我那可愛的孫子,我要現在開始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

五、抱怨與人際關係。

1、常年抱怨的人最後可能被周圍的人們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被這個抱怨者榨乾了。

2、人類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會調整成與周遭相同的模式。當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3、你會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而你的言語將指明、強化自己的想法。所以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

4、如果你不敢在那個人面前說,而且能讓他感覺受到恭維,這些話就是閒話和抱怨。

5、我們說的閒話和抱怨,可能是要讓自己顯得更優秀。當我們指出你餓缺點,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抱怨就是自誇,沒有人喜歡愛吹牛的人。

6、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外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7、如果你要其他人改變,自己就必須先開始改變。領袖要站在最前線開拓疆路,讓其他人追隨。

8、不要試圖教豬唱歌,那只是浪費時間,還會惹豬很生氣。

我曾經看到馬雲的一個團隊管理原則:團隊中如果兩個人發生了分歧,要兩個人之間單獨解決,如果牽扯進了第三人,你就必須出局。阿里巴巴之所以能這麼強大,與這種高效的解決爭端的方式密不可分。

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有句話非常受用:不要往仇人家的窗戶扔石頭----如果你自家的窗戶也是玻璃的(錢海燕)。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