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好書優秀讀後感閱讀感悟作文

校園 閱讀(3W)

一篇好書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好書中感悟人生獲取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一篇好書的讀後感內容,歡迎參考閱讀。

好書優秀讀後感閱讀感悟作文

  一篇好書的讀後感優秀篇

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學到了:每一個人總得學會生存,即使是自己一個人,也要勇敢地活下去。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積後,我更深一層知道了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學會生存的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流落到了一個無名島,整整生活了28年。他是怎麼樣在一個無人的荒島上生活28年的呢?又是什麼使他能夠堅強地生活著呢?——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慾望,是一種頑強的意志,使理濱孫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

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與魯濱孫比起來是渺小的,在學習中,因為一點困難而放棄努力的同學很多,因為他們禁受不住挫折,僅僅一次挫折怎麼足以讓我們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如何能讓自己心平氣和的對待一切事物.就像魯濱孫那樣說服自己,告訴自己一切才剛剛開始,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看清一切,能更好的解決自己的困難.魯濱孫的樂觀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樂觀能讓我們永不言棄,對學習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對生活有熱情.

我們更需要毅力,魯濱孫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能夠創建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我們的生活中,毅力能夠讓我們不怕困難,能夠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一切的力量來克服困難,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我們經常不能堅持完成自己夢想,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毅力,我們害怕困難,不懂得怎麼面對困難,我們害怕自己會失敗.其實毅力是帶給所有人奪取勝利之果的動力.只有有了毅力,我們才有希望繼續努力,繼續堅持.如果連追求自己理想的毅力都沒有的話,又怎麼奢望能夠像別人一樣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達夢想中的終點呢

我常常這樣想,他一個人就可以這麼勇敢,頑強,這一是我們現在的幾個人不能做到的。在生活上,我沒有主見,沒有膽量,只會依靠父母,離開了父母,我們就沒有了飛翔的翅膀,飛不高,飛不遠,跌落在地上。這樣的一個人,長大 有什麼用呢/我要像魯濱孫那樣,都要勇敢 的,面對,學會生活,學會獨立自主

可以說,《魯濱孫漂流記》對誰都有好出,我更深一層地明白了這句話:一個人,一定可以勇敢的活下去。

  一篇好書的讀後感熱門篇

《海底兩萬裡》

開啟《海底兩萬裡》,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裡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一篇好書的讀後感最新篇

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再出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會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

19世紀末,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沒有哪個昆蟲學家有法布林那麼高的文學修養,沒有哪個文學家有法布林那麼高的昆蟲造詣,《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可見,當時社會上的各界人士對《昆蟲記》的讚美一片,對那個曾經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的科學家一度的肯定。

《昆蟲記》是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將昆蟲世界化做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林以人性觀照蟲性,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夠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而且閱讀的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並不同於平常,法布林不是進行機械的論文式寫作,而是進行有情感交流的散文式寫作。這就使《昆蟲記》既有了自然科學上的價值,又有了文學上的價值。這兩種價值的共存使法布林的作品有了最廣泛的讀者群,同時也使這部作品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

由於觀察的到位和寫作的機智以及情感的真摯,凡是被法布林所寫到的昆蟲無不栩栩如生而躍然於紙上。根據我讀《昆蟲記》的“經驗”而談,只要你在任何一個寧靜的時間開啟同樣寧靜的《昆蟲記》,迎接你的就是蟬、螞蟻、蜘蛛、螢火蟲、螳螂、蟋蟀等等龐大昆蟲家族成員的精彩生活演示。諸如:“昆蟲埋下去的一下塊軟軟的糞便,日後這附近的一簇禾本植物會因此而長的茂盛。一隻綿羊經這兒,吃掉這束青草。那由此而增加的羊腿肉不是人類所期望的嗎?食糞蟲所從事的工作最終會給我們帶來餐叉上的一塊美味的肉。”

然而最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種深入細緻的描寫。它們似乎在向我們闡述著關於它們之間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在人類世界裡所沒有的稀奇古怪的事情。那種描寫似乎是在上演著一出票房每次爆滿的奇幻電影一樣,叫每一個讀過的人都忍不住要再去讀,再去體會這種描寫,因為這種描寫給我們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回味。但是我們同樣要知道這種描寫的誕生前,是需要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去發現的。而且這種發現是細心觀察,沒有細心觀察,何來這吸引人的描寫呢?如果你說這種描寫是不需要細心觀察的,那好,我就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可能見過好多的蟋蟀,請說說蟋蟀的生活習性。”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然而,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會了解的。法布林就是這般。

我對《昆蟲記》瞭解的還不算很多,這剩下的一切,我相信我一定會努力去讀懂,讀透這種精神的。你們也是一樣!我覺得讀了《昆蟲記》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再說《昆蟲記》也是一般文學家無法企及的,因為它有著嚴謹的科學依據。讀了《昆蟲記》,既是讀了一篇文學書,又是讀了具有科學依據的說明文。所以說《昆蟲記》真的是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