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一物理學習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校園 閱讀(1.97W)

一年一度的會考結束了,國中畢業的同學們即將邁入高中的大門,展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很多同學早就開始打探高中生活的情況,有憧憬也有擔憂,有期盼也有排斥。之所以擔憂和排斥,是因為聽說了高中的知識比國中難多了,問題也多了,學習負擔很重。其實,只要對高中學習有個清晰的認識,提前做好準備,解決這些題,並不像想象的那麼複雜。高中和國中一樣,是五彩斑斕的。

高一物理學習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本文就將帶領同學們見識一下高中物理學習總常見的問題,並且告訴你如何解決它們。

問題一:部分新高一學生無法突破高中物理成績的“瓶頸”

具體表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國中物理成績還不錯,而到了高一付出了甚至比九年級還要多的努力,但還是感到物理學不通,成績總上不去。

原因分析:

1.知識範圍上初、高中物理是一樣的,但從知識的深度與難度上卻有很大不同:

第一、知識深度上,國中主要反映的是物理現象,多是表面停留,定性分析;而高中則不僅指出物理現象,而且側重對物理現象發生原因的探究,涉及的是定量計算,預示著我們必須經過一個抽象、概括、科學的思維過程才能獲取知識。我們只有“悟物窮理”才能學會物理,不僅要“知其然”而更要“知其所以然”。一個概念要從語言描述、數學表達上多角度去理解,只記一些乾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談不上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也就會出現上課似乎一聽就會,課下一做就錯的局面。

第二、知識難度上,國中著眼於不變數的研究,如物體密度、壓強等量;而高中則著眼於變化量的分析,尤其要注意向量性的物理量。如加速度,動量等。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為什麼變,而且要知道它怎樣變,變了會怎樣。

2. 把國中的許多學習習慣帶到高中,自主性學習能力差,依賴性強。

有些學生明明知道自己知識上有欠缺,即使有了學習的熱情,但學什麼、怎樣學、如何安排等,卻是個難題。再有就是對於規律方法,國中階段往往是老師總結出來直接灌輸給學生的,而高中階段有很多規律要靠學生自悟、自己去消化理解。 如果說孩子沒這能力,還不如說是沒這習慣,他們習慣於國中那樣什麼事情都等著老師安排,離開了老師這條柺棍就束手無策了。

個性化解決:循序漸進的原則

1.在知識的難度上,要循序漸進。高一開始的教學,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價於降低難度,對一些問題,開始時候儘量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多做練習和複習,逐步向抽象化過渡,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產生興趣,然後慢慢接受這種變化。

2.所給學生的問題(探究、思考、討論的問題),開始時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塊,逐漸增大問題的“塊頭”,讓他們慢慢學會分解問題,把知識切割,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3.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開始多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之後再多注重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知識需要學習,能力和習慣也需要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尤其是歸納總結的習慣。

問題二:概念、定律“瞭然於胸”,但往往做題“容易發矇”。

具體表現:出考場自我感覺良好,但往往成績不理想,自定義為“馬虎”犯的錯。

原因分析:眼高手低型——沒養成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習慣。

國中的問題在深刻性、複雜性上大大低於高中。國中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不用多麼深刻,往往將眾多知識“平鋪”,就可以應付“相當難度”的問題了。但是這樣,往往形成了國中學生的思維習慣定式──理解問題表層化。他們沒建立起來“再深一步”研究的習慣,他們的“一知半解”似乎已經合格了、完成任務了。而高中的題目更加需要邏輯推理、建立理想模型、類比等能力的綜合運用,所以國中的這種習慣到了高中,學生當然會普遍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

個性化解決:注重“雙基”的原則

摸到某個學生存在上述特點後,金鑰匙的老師會拿出幾道看似不是很難,但概念理解不透徹就很容易出錯的題目讓這個學生去做,通過錯誤的.暴露,糾正他們思想裡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是一回事,而做題是另一回事的誤區。例如在物理必修一的知識中,摩擦力的有無、類別、方向的判斷是個難點,那麼自行車行駛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是什麼摩擦?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想當然的就會認為是滑動摩擦,其實則不然,我們發現車胎印在地面上的花紋與車胎上的一致,與滑動摩擦力的定義“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矛盾了。所以這應該是靜摩擦力。通過這個例項,就糾正了某些學生膚淺而又錯誤的感性認識,使認識上升到正確的理性高度,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僅僅依靠“想當然”的表面現象解決問題,在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學會“摳字眼”的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