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8最新《斑羚飛渡》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7.54K)

《斑羚飛渡》沈石溪創作的小說,選自其小說集《和烏鴉做鄰居》。一起來看看教學設計,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2018最新《斑羚飛渡》教學設計

《斑羚飛渡》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記敘文,斑羚飛渡教學設計結合多媒體動畫教學。它敘述的是:一群斑羚被獵人逼到懸崖邊,面臨種群滅亡的艱難時刻,她們毅然選擇以老斑羚飛渡年輕斑羚這樣的犧牲一半,儲存另一半的“壯舉”來獲得種群生存的動人故事。這篇課文語言生動,飽含情感;內容意蘊豐富,利於啟發思維,於是我做了“嘗試與文字的多重對話,鼓勵個性化閱讀”為主要閱讀策略的教學設計,具體闡釋如下:

【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人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被置於知識和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是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在這種充滿人性關懷的課程功能指引下,閱讀與閱讀教學的意義發生了變化:閱讀應是人生的一部分,閱讀與人的思想情感、與人的精神和心靈、與人的生命和生活不可剝離;閱讀教學除了關注學生的語言文字、鑑賞水平及思維能力提高外,還必須關注學生情感世界的滿足和精神世界的建構,即閱讀教學不應成為純粹的技能之學,而更應成為為學生終生學習與精神成長打底的“為人”(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之學。同時,《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選擇了《斑羚飛渡》這篇文質兼美的作品嚐試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以期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創新精神,並使學生在課堂上,能作為一個“自由的個體”不斷地展示自我、豐富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也正是在種思想指導下,我給這篇課文定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感知斑羚飛渡的過程,體悟飛渡場面的悲壯。

2、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多重對話,通過揣摩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3、會關注生活,關愛生命,珍愛自然。

【教學重點與難點】

我始終認為:一節課的目標不能過於複雜,它必須有一個主體目標,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重點,同時,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都滲透在學生求知的過程中。因此,我給這篇課文定下了這樣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多重對話,通過揣摩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只有學生圍繞本文展開的“生──本”、“生──境”、“生──生”、“生──師”等多維、多向溝通合作的交往、互動,才能真正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也只有在學生與文字的多重對話中,產生課堂的“生成”,使學生達到心有所悟、心靈共鳴等美妙境界,閃爍出創造的火花,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

但同時,這種對話式的閱讀,由於受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有時甚至會無法進行,又由於對話的突出特點就是承認參與對話雙方的主體平等地位,否定權威話語,倡導求同存異的思維觀,這就可能會帶來一個危險:由於承認對一個命題具有多重闡釋的可能性,那麼這些解釋就可能是多元的甚至是無限的,這就為產生無意義的話語迴圈提供了可能性,主流觀念或標準的缺乏將有可能把教學中的對話流為單純的辯駁與爭吵,因此,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多重對話,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擁有孩子的童真,對動物的故事充滿了期待,也對對話式的學習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慾望;同時這篇課文描寫逼真,語言生動,沒有特別拗口,難懂的語句,這些都使“對話式閱讀”成為了可能,教案《斑羚飛渡教學設計結合多媒體動畫教學》。

【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同時兼顧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通過朗讀,不僅可以揣摩文意,加深對作品思想感情的領悟,更有利於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自主合作探究法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最有效的方法,沒有自主合作探究,就談不上與文字的對話,閱讀也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1、配樂誦讀《藏羚羊的跪拜》,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藏羚羊的跪拜》一文無論從題材內容還是藝術特色,都堪稱是《斑羚飛渡》的姐妹篇,它敘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動物充滿母性靈氣的動人故事,用它來匯入新課,創設情景,很容易使學生披文入情,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這個環節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完成的,在預習中有不明白的字詞,可在這時與同桌、上下桌進行小組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有個別詞句涉及文章主旨理解,含義深刻的,在此暫不詳析,而放在後面具體研讀中揣摩。這樣的設計安排旨在創設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課堂。

⑵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

這部分教學內容淺顯易懂,敘事明瞭,學生易於掌握,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主要是通過複述故事情節,結合多媒體動畫,揣摩關鍵動詞來領悟“飛渡”場面之慘烈,為下文的深入研讀做準備,所以不必耗時過多。

我把整節課的重點放在課文後面第十段到末段的閱讀上。這幾段從表達方式上看,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語言生動,耐人尋味,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閱讀。因此我做了如下的的教學安排:

3、重點研讀第二部分(第10自然段到末段):嘗試與文字對話,鼓勵個性化閱讀。

⑴ 自由朗讀第二部分:

在這個環節設計上,為鼓勵學生讀的積極性,也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可以大聲地讀,也可以小聲地讀,可以與同學一起讀,也可以自己讀,但不管怎麼讀,一定要帶著情感認真地讀。

⑵ 圍繞“震驚”一詞,找出能提示文章主旨的關鍵語句。

學生邊讀邊思考:

① 這幾段裡有一個詞準確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理活動,你試著把它找出來。

(學生的個體的情感體驗由此開始,他們專注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而不僅僅是等待聆聽教師“權威”的講解。)

② 作者為什麼震驚呢?從這幾段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學生讀後,要完成思考題①並不難,文中“震驚”一詞寫出了作者的心理。接著就圍繞“震驚”一詞,精讀、細讀這幾個語段:作者為什麼震驚呢?從這幾段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澗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

“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

“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

“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闢一條生存的道路”

“我沒想到……更沒想到,老班羚們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

⑶ 揣摩關鍵語句含義,把握文章主旨:

學生找出關鍵語句並不難,但關鍵是如何解讀這幾個關鍵性的語句,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環節。這時,我設定了這樣一些問題:

① 文中的“弧線”指的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眼花繚亂”一詞在句中的含義?

② 為什麼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

③ “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為什麼讓“我”感到震驚?

④ “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闢一條生存的道路”,句中的“心甘情願”一詞的含義是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⑤ 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在這句話裡,“燦爛”只是指那道彎彎的彩虹嗎?

設定的這些問題無非是讓學生通過文意揣摩,理解文中斑羚面對種群的滅絕所做的自我犧牲,感悟它們勇於獻身的精神,體會作者的讚歎、敬仰之情,從而激發學生關愛動物,珍愛自然的思想感情。但我不會把這些問題全部拋給學生,讓他們逐一回答。因為問題一多,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他們無形中還是被老師的問題牽著鼻子走,談不上真正的自主學習。所以我主張學生先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就你找出的幾句話,說出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學有不一樣的觀點或想法,也可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如果學生的探究能準確的揣摩文意,理解以上的主旨,那麼教師就當一個傾聽者,只有當學生的理解與看法與上文的主旨相去甚遠,又不能言之成理時,教師才用這些問題來點撥,和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就構成了“生—本”、“生一境”、“生一生”、“生一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個性化的閱讀真正才得以實現。

⑷ 多角度探究文章主旨,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

在揣摩完重點語句後,學生基本明白了全文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但作品的內涵是多元的,不同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課堂到此遠沒有結束,更多的交流與合作還在繼續。這時,教師創設問題,把閱讀引向深入:

從斑羚身上除了讓我們看到了它面對困難時的勇於獻身與自我犧牲,你還看到了它們哪些優秀品質呢?

這時學生以文字為載體,對它所承載的資訊涵泳、感悟、發現,再一次對文字進行多元化的品味與解讀,從而去探究斑羚身上的優秀品質,如:從文中第一隻老斑羚的嘗試跳躍,讓我們看到了勇於嘗試品質;從羊群迅速分成兩撥,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看出它們面對困境的從容鎮定;又從通過犧牲一半來挽救另一半的做法,想到它們的團結合作、講究生存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