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李白的秋浦歌解釋賞析

校園 閱讀(7.46K)

李白的秋浦歌,主要抒發作者內心的愁緒和怨憤的詩作。

李白的秋浦歌解釋賞析

導讀

秋浦歌是李白寫的一組詩,一共有十七首,其中以第十四首和下面這首最著名,流傳最廣泛。其原文如下:

秋浦歌

李白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sì)個(箇)長。

不知明鏡裡,

何處得秋霜。

秋浦歌翻譯

我頭上的白髮長達三千丈,只因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誇張)。明亮的鏡子中,我的頭髮白似秋霜,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副模樣?

秋浦歌字詞解釋

緣:因為。

箇(個):這樣。

秋霜:喻白髮。

秋浦歌簡析

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鬱宣洩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秋浦歌賞析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箇)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箇)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李白獨闢蹊徑,以“白髮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託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於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