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校園 閱讀(1.5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好處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推薦,便是期望透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父愛如山,這個比喻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愛厚重而強硬。而在許多人的際遇中,也確乎輝映了這種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從不被這類印象束縛。剛柔並濟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愛。母愛如此,父愛依然。我想《傅雷家書》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為當代許多教育者意識到了這點吧。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確乎出眾,值得讓每一個人都去細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動筆寫下一封封家書時,大約並不會認為日後他們會彙集成冊,對外發售。自然,許多溫情而懇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細看。

《傅雷家書》中有三條貫穿全書的線:藝術、道德、情感。傅雷與許多知識分子不同之處,便是將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認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後才能有才藝。這當然是對的,但這裡講的只是親情中最淺而摯的部分,因而這反駁不成立。或說,藝術與道德的輸入,其根基均為情感,那兩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愛,須凝聚教導、嚴正、體諒、溫柔這類情感,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強悍而淡薄。真正厲害的人是剛柔並濟深摯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討的語氣同傅聰講話,而幾乎沒以父親的身份來壓人一頭。這至少可明確得知,這對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兒子對父親單方面懷有敬畏。

傅聰學琴的路途波瀾跌宕,而其父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支援、參謀、安撫、糾正。他相信兒子,是因敬重兒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見的道德與才華。想必在其心中,這德與才並不全是其成為教育的功勞吧。

當然,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導與糾正。每當傅聰氣餒或抑鬱時,父親都會以自己的智慧來聯絡兒子的智慧,從而解決問題;每當兒子獲得些成就、自詡快樂時,他也總是能及時予以肯定,對自滿予以警戒。

許多人認為,傅家這對父子的情誼,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實也確乎如此,我們確乎無那樣的智慧,也無那樣的文藝。

傅雷多次在信中與傅聰探討生的意義、個人的偉大與渺小。因這是家信,不必嚴正過頭,因而其思想得以明淨地表露,而引起許多讀者極大的共鳴不知還有幾人同我一般想?,我們可明確,思想同我們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這同者與甚者,相對過者還是很少。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樣令人產生共鳴的還有傅雷關於物質上對傅聰的教導。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裡,出生讀書人家、志存高遠、想幹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們,總是不屑於物質,一心認為其太過俗氣、太過表面。但他們明知精神也是寄託在物質上的啊!戰勝它,控制它,這是真實而懇切之極了的,精神並不高貴,物質也並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確乎成功了,卻難以模仿。

傅愛如山,是一座由藝術、道德、情感壘成的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3

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題記

起初聽到《傅雷家書》這個名字時,本以為是一本家法。然而,在靜下心來去閱讀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寫給兩個兒子的186封家信。

傅雷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因此,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家信,還是傅雷和兒子交流藝術的平臺。傅雷先生在大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百餘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諄諄教誨之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更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深情啊。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他的骨子裡就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有了世事鑽營的技巧,而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種指示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而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人生就如書中的一句話一樣:“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意思也就是:赤子永遠不會感到孤獨,即使有一天赤子感到了孤獨,它就會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創造出許多與它心靈相通的朋友,讓自己不再感到孤獨。

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於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從這裡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於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裡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由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長子傅聰的書信集,一氣兒讀完,我不禁為傅聰“我越彈越好”裡的傲嬌失笑,為傅雷“我們心神不安半個多月,都是郵局害的。”中的孩子氣莞爾。這本書信集從文學藝術到家長裡短,從為人處世到訂正錯字,無一不足,堪稱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人間煙火,字裡行間都凝聚著父母對子女深沉、質樸的愛。縱使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

書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樂文學等藝術方面的討論。讓我大為吃驚的是傅雷雖是嚴父,卻不擺父親的'款兒,常常在信中談到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觀點,虛心聽取傅聰的意見。一次他在信中寫道:“我很高興,我從一般藝術上了解的音樂問題,居然與專門的藝術家毫無分別。”言語間的自得好像一個答對問題向大人討糖吃的孩童,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口氣真和母親有幾分相似。母親在我學畫四年後成為了我的“師妹”,我們常常一起去看展覽,交流意見。記得一次我們去看現代藝術,剛進展廳,便見一件巨大的藝術品猶如四道連綿起伏的冷白“山脈”豎立在展臺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鐘,不得其解。突然,母親一拍腦瓜,興奮得兩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說得是濫捕濫殺後只剩下一座空山!”這時我發現角落裡有個銘牌,上書“四把刀組合”。母親心有不甘地嘟囔著,“不如‘鹿失空山’來的好。”我立刻附議,“你的解讀更有溫度!”母親展顏一笑,拉著我繼續觀展。母愛似水,輕靈婉轉常伴左右。她是母親,更是知己。

“孩子,你為什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們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兩句話立時映照出一顆拳拳愛子之心。這樣的語句整本書裡隨處可見,甚至會連用六個問句,三個感嘆句。不光文字,連標點都承載了傅雷對愛子的患得患失。父親工作很忙,無法經常陪伴我,難得有天下班早,進門見了我便會劈頭就問:“今天過得咋樣?午飯吃得好嗎?上課舉手了沒?作業都會做嗎?晚飯想吃點啥?單詞背了沒有?……”問得我張口結舌,卻不知從何答起。父親是個多面手,洗衣做飯修馬桶樣樣頂呱呱,我和母親碰到任何難題第一個想到就是他。每當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親寬厚的肩膀。父親也曾給我寫過信,指出我的問題,點明我的缺點,為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針見血卻不失鼓勵。父愛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賴的依靠。他是父親,更是榜樣。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山水間有個小小的我。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寒假裡,我品讀了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子篇——《傅雷家書》。閱讀中,這本書給了我深深的震撼,傅雷對兒子濃濃的愛令我感動非常。書中編錄了傅雷先生夫婦給兒子傅聰寫的近百封家書,因為是寫給兒子的家常話,書中的文字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這不僅是一本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本啟迪人生的藝術讀物,給我的人生多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從書中,我體會到,傅雷先生是極其細膩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藝術學習,小到為人處世、生活細節,從各個方面把自己對兒子的殷殷期盼,對人生、藝術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國家、世界的高尚情感用以給兒子最好的指導、建議和幫助,讓兒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順利,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感動。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嚴格要求,悉心培養,希望他時刻愛國、淡泊名利,加強個人修養,注重學習方法等等,這些,是我們所有的青少年應學習的可貴品質。

信中,傅雷對兒子寫到:“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多麼真摯感人的話語,傅雷把對兒子各個方面的關懷、培養都寄託在了一封封書信裡,他要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一定要用嚴肅的態度對待這一切,希望他成為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導,子女對父母的親切交流,濃濃的親情洋溢在字裡行間,彷彿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親人,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這真是父母中的典範,給天下父母最真切的啟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最近閱讀了《傅雷家書》一書,其中蘊涵的“豐厚的家訓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傅雷教給兒子傅聰的不僅有音樂上的藝術追求智慧,也有與人相處的為人處世智慧。

一是藝術追求的智慧。有情感追求方面的智慧。“以音樂而論,我覺得你的協奏曲非常含蓄,絕無羅賓斯丹那種感傷情調,你的情感都是內在的。”讓傅聰仔細體會每首協奏曲中的情感,並絕不含糊地將它們在琴曲上表達出來。有技巧追求方面的智慧。“第一樂章的技巧不盡完整,結尾部分似乎很明顯的有些毛病。第二樂章細膩之極,touch是delicate之極,最後一張非常brilliant。”在強調外在追求的同時,傅雷也提醒兒子注重內在追求。讓他不要心急,慢慢發現毛病,慢慢改正。藝術追求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他對藝術是有熾熱的愛與不懈的追求的,他同樣希望傅聰可以在藝術上有所作為,所以傅雷才肯讓兒子出國學習音樂。藝術追求的智慧體現在選擇。在兒子的大學時期,他自己選擇了出國留學,傅雷心裡的不捨不會少於任何一個人,但他明白國外會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於是,他選擇了支援。不知怎的,我竟會覺得傅雷與孟母有些相似。孟母為了小孟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他不辭辛勞三次搬家。或許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吧正是選擇的智慧。

二是與人相處的智慧。與妻子相處。在傅聰與彌拉結婚之後,他告訴傅聰,要對彌拉進行培養:“不是說把她培養成一個什麼專門人才,而是帶上帶她走上嚴肅、正直、坦白、愛美、愛善、愛真理的'路。”還告訴他夫妻之間要和諧相處。與老師相處。在傅聰想去波蘭學習,但不知如何跟傑老師開口時,他說必須要真誠,先表達感謝,再真誠地坦白,並在最後表明,還要回去繼續向他學習,相信他一定會原諒的。與外人相處。傅雷說要懂得分寸,會拒絕,不能什麼事情都答應別人,不然他們會覺得是理所應當。與人相處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對人的尊重。他對孩子只給建議,不給決定。這樣的尊重和開明讓我想起了鋼琴演奏家指揮家鄭明勳的父母。鄭明勳的父母永遠尊重孩子們的決定,雖然培養時都是從鋼琴開始,但如果孩子們對別的樂器更加感興趣,他們也絕不會反對,而是尊重、支援。最終,鄭家三姐弟都十分優秀,登上了國際的音樂舞臺。

《傅雷家書》從傅聰自身講到傅聰對音樂、對藝術再講到傅聰對家人、對世界,程度逐漸加深,範圍不斷擴大,智慧也不斷延伸。豐厚的家訓智慧全面而有內涵,使人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8

母親節將至,整理多年前父親送給我禮物時,發現這本曾翻閱多次的《傅雷家書》,此時我想起的多年來父母對我諄諄教誨。當我再次讀著這本家書,感悟到的是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更真我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大多數子女無從感知的。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長談,拉近了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那種對他們眷戀是無法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

在這本書裡敘述的並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兒子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與你書信,既不是無聊的嘮叨,也不是俗不可耐的八卦新聞,而是具有好幾層深意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藝術修養方面的探討物件,討論音樂上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作為年青人看法和觀點,讓做父親的我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遞給其他青年;第三,借書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也是文學上造詣;第四,我想你時刻讓記住此忠告,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生活的細節方面,乃至藝術修養及演奏姿態方面。”

以上四點貫穿全篇家書,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為人父母、做人子女的以強烈的啟迪和感悟。

現在,很多家長都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談到父子家信,這無疑是一本教誨子女為人處世,以及對藝術層面探討的典範書籍。傅雷先生將自己的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與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與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寫入其中。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傅雷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夜空中的皓月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雖歷經時代變遷,但依舊在這樸實無華、簡練的文字中流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儘管不同時代及不同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迥異,儘管當下的出版業為其綴加了更多的商業炒作,但是今天的我應該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靜地品讀字裡行間的深情,一定會受益匪淺。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後感9

一封封家書躍然紙上,彷彿聽到了他們之間在對話,似乎我是一個躲在角落裡側身傾聽的第三者。這些內容真的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內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補了我對知識家庭教育的另一種認識。

我出生在一個缺乏書香氣息的家庭,也以放養的方式成長著。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家書,知識的灌溉,修養的培養之類的存在。回顧過往,好像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經歷,在摸索,在成長。父母只是盡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我,更多的還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養,去提升。

之後,我發現,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能從書本中找到有價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體味到他人的人生,從而確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場。

如果我沒有讀《傅雷家書》我就錯過了一幕幕父母與子的對話。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贅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乙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從這些充滿愛意的文字裡,我看到了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自己的孩子。談藝術,談做人,談修養,談人生,他用自己的經歷為孩子指引著道路。

他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讀好書的價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說,真的很羨慕你們這些能靜下來讀書的人。我想說,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為我深知我的閱歷不足,知識不夠,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愛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愛是一種習慣,不可預知的,沒有的話。愛是一種無私不求回報的付出。愛是一種糖,甜而不膩。

自從,我讀完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我對愛的理解進行更深了,尤其是父愛。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親,是他們學習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可以養育一個我們已經長大。在成績長過程中,我們國家都得到了很多父親的教侮,母親的慈愛。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個善良善良的東方女人。 他們的教育使他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在大兒子傅聰在波蘭留學期間寫了186封氣質信,其中包括父親對文化藝術的討論、思想交流和母親的“嘮叨“。

在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地向兒子坦白了自己的罪過,傾訴了自己的心聲,填補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就像傅雷在我身邊一樣,拿起信頭上的一封信,親切地念給我聽,讓我陶醉,沉浸,銘記。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許多,更多的白髮,我有很多的薄與去年同期相比,經常臉腫腫的腳,不是心臟健康的標誌。”這句話為他的兒子的母親寫的。話語,充滿了舊的所有家長,經歷了雙重歲月的折磨和人類世界的,老的寫作只有幾百雷日趨老齡化,身體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時,兩個兒子都沒有了他們,不禁覺得“英雄遲暮”。無奈與淒涼。

是啊,現在的兒女我們在外為自己的事業而拼搏,拼出一個一片發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為他們而擔心,他們的臉被歲月的痕跡已經佈滿,一顆顆“老人斑”烙印在臉上。頭頂上的頭髮被歲月染上了中國白色作為顏料,父親的頭頂,莫名的地被歲月變成了社會一片“荒原”。可這就是一切,又不是沒有父母對兒女的掛念與擔心所付出的代價。又有的兒女不孝順,在外學習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經濟潮流,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不孝的兒女們在你們可以做著一些對不起孩子父母的.行為時,你們之間是否真正想過如果你們都是父母以及臉上的烙印,頭頂的白髮和“荒原”,醒醒吧,他們生是為了提高你們,死也是企業為了實現你們,難道不是你們認為不應該進行感恩教育他們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傅雷夫婦信件,在字裡行間的感情溢位,深深地打動了我,對親情力感染了我。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親對我的愛,毫不遜色母親對我的愛。在雨中,傘媽媽的手,這是母愛的雨,節奏。在網上,掖我的父親,所以我還是睡在床上,這是溫暖的父愛。

在這裡,我想對我的父母老師說一聲:“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我從來未完整的讀過,只是接觸過幾個片段,這次藉著假期早早準備好了這本書,想感受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導。

“家書”背後的“國情”。《傅雷家書》一共收入了一百三十八封書信,絕大部分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可曾想這一封封漂洋過海教育孩子的家書,竟也凝結著濃濃的愛國熱情。

你瞧,“中國人氣質,中國人靈魂,在你身上和我一樣強,我也大為高興”“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植”“隨時隨地要準備犧牲目前的感情,為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你既沒有忘懷祖國,祖國也沒有忘了你,始終給你留著餘地,等你醒悟。”每一字、每一句對祖國深情地表露,都不是刻意為之。我相信,那時候的傅雷決然沒有想過自己的家信會出版、會家喻戶曉,所以也決然沒有刻意高唱凱歌以博取世人的眼球。不管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如何去看待這些人,但我始終堅信,他們的靈魂高尚而純潔,他們的文字就是他們一生人格的'寫照。

“嚴格”背後的“嚴苛”。傅雷從小受母親的管教非常嚴格,我想這也是他對自己兒子嚴格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每一個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父親或者母親,首先的教子方法一定源於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嚴格”從書中的大事小情都不難看出來,身為父親,傅雷對兒子的教育事無鉅細,涉及方方面面。

透過樸實深情的語言,我甚至感受到那種比“嚴格”更深層的東西,我姑且稱之為“嚴苛”。人活於世,能碰上這樣盡心竭慮的父親,應該會使很多孩子羨慕嫉妒恨。但置身其中,是否也有喘不過氣來的“窒息”呢?書中寫到“我恨不得在你身邊,幫你解決並安排一切物質生活,讓你安心學習……”“你在音樂藝術中固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人生藝術中、婚姻藝術中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你忙,沒空閒來靜靜的分析、考慮;倘我能代你籌劃籌劃……”

幸運的是,傅雷這樣嚴格的教育,卻也使傅聰受益良多。他們多年父子如朋友。所以,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之間的感受。

整本《傅雷家書》言語樸實,感情真摯。樸實的語言背後,我汲取了那麼多人生哲理,有些自己已然知曉,有些在實踐中已有所感,只是沒有形成深刻的認識。傅雷先生的每句話,皆是良苦用心,字字是精華,使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裡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裡,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裡,滋潤著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這是一本歷史的記載,這是一本表達了對傅雷無盡的思念的回憶錄,當你翻開這本泛黃的牛皮紙的封面,你就會被深深的吸引、感動,那其中的滋味只能自己細細品味。

傅雷,是一名著名的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他在翻譯巴爾扎克的作品上十分出色,被人們所讚賞。在兒子的教育方面他十分用心,在家書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在千千萬萬的書信中,不管是在生活上感情上還是事業上,都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和勇氣,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吧。

在其中也有母親寫給兒子的信,那些疼愛的話是並不是每一個細心的母親都會將這種感情流露出來的,這可以說明傅雷一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輩分抑制他。

在父母眼裡,孩子總是最重要的。《傅雷家書》能十分深刻的刻畫出父母對孩子的每一份思念,俗話說“家書抵萬金”,而傅雷給他的兒子傅聰的“財富”卻數不勝數,在一封封書信中,刻滿了真摯的.愛與誠懇的心。“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這些受益終身的話讓我十分難忘。“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痴,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排程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不管在何時何地,是要想著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些發人深省的句子就是體現了無窮的愛和給予的無窮的智慧,父親對兒子的忠告、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在其中展現的淋漓精緻。

當翻到最後一封信時,就是離傅聰的兒子出生不到兩年時寫的,那時正處在“大革命”,而他們卻已經被逼到絕境,“我每次只能看五分鐘書,報上的長文都是媽媽念給我聽的,這封信是由我口述由她打出來的……”傅雷已經快到了生命的盡頭,而對兒子的愛卻是無窮無盡的。最後,他們夫婦忍受不住紅衛兵的折磨,就自盡了。真是讓人心酸。不只是他們,還有千千萬萬的學者像老舍等的都被逼得走投無路。許多優秀作品都被世人記錄下來,就像這本《傅雷家書》,讓許許多多人包括我,認識到有多麼的有用,多麼有幫助,對大革命的可惡而感到惋惜。

不管怎麼說,這些信還是完好的儲存了下來,這本書還是流傳了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將這種良好的品質傳承下去。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著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為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為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著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著腰痠,頂著背痛,撐著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著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著兒子的回信,只為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著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列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為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裡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說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說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印表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裡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裡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說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