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校園 閱讀(6.63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著名文學家塞萬提斯曾說過:“父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沒錯,父親就像深沉而含蓄卻又寬廣的海,就像穩重厚實而威嚴的山,又好像舒緩平靜而綿長的河,他的愛如母愛一樣無私,不求回報,默默無聞又寓於無形之中,就像傅雷對傅聰的愛正是他的生命支點一樣。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父之嚴厲,子女良教。許多父親同傅雷一樣嚴厲。

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在發現兒子有排兵佈陣的天賦後,十分高興,決定培養兒子。他從來不放鬆要求,每天教兒子讀名人故事,讀兵法,以免戚繼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響。在戚景通的影響教育下,戚繼光養成了不慕虛榮,奮發向上的品質,後來建立了“戚家軍”,南征北戰,終於消滅了屢屢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為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對兒子的嚴厲,這跟傅雷教子無二,但結果是令人振奮的。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也有許多父親與傅雷愛的不同,對孩子十分放鬆。

達·芬奇的父親彼得羅對孩子的愛好十分關心。他培養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達·芬奇上學後,對繪畫十分感興趣,甚至曠課畫畫,父親知道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兒子畫的很好,後來他把兒子帶到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許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了一代大畫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個父親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會被孩子記恨,他們也會堅持自己的選擇,直到看見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巔峰。

父愛,雖不如母愛那般溫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說,母愛是一泓清泉,那父愛則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給予孩子們以硬核。

《傅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不止這些,然而,我的拙筆卻只能寫出它最淺薄的一層。在此,我要感謝《傅雷家書》,讓我看見了一個偉大的父親,看見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見了我們生命的支點。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傅聰出國至1966年文革期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自1981年首次出版以來,一直經久不衰。十二年通訊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與家庭的跌宕起伏。家信中的語言如山間清泉,如碧空中舒展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雖說傅雷早年教育子女時非常嚴厲,但是當自己的親生骨肉終於離開身邊時,還是“胸口抽痛,胃裡難過,一點勁都沒得”“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幹得發痛了,還是忍不住要哭”。兒女成才之際,也是雛鷹離開屋簷展翅高飛之時。作為父親,傅雷既為他感到驕傲,也為此覺得傷心難過。愛子之情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比常人更為深沉。

一個月以來,我一直沉浸其中。不為語言的精彩,也不為情節的動人,只為這拳拳的愛子之心而感動,眼前不由地浮現出一個正在燈下伏案寫作的身影。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自豪,他在為孩子的挫折而憂慮,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為了他的孩子。所以,字裡行間,充斥著滿滿的、濃濃的父愛。

回到現實,我的父親不像傅雷那樣造詣深厚,但他極其溫柔,很少動怒,常常把憤怒之情深埋在自己的心中。他喜歡足球,我受了他的影響,也喜歡上了足球。我們以前常常在一起踢球。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常常忘了回家吃飯。他對於我來說,不僅是我的父親,而且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他在家裡是平平淡淡的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務實工作。由於工作原因,他一個月僅有的五天假期回家休息。每次從學校回來,如果碰到爸爸休息在家,我都分外珍惜與他在一起的時光。不知不覺地,父親的頭髮,從我國小時的濃密的黑色,到現在已變成了半數灰色,甚至有銀光一閃而過。讀後感·也許,這是他吸菸過多造成的後果;但也許,他是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他對我的關愛勝過所有人,與媽媽比起來也不甘落敗。但是,我卻沒有給予他相應的回報。上了國中,我甚至極少與他親密的交流……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他將他的期盼傾注在我的身上,哪怕如果被我記恨,也堅持自己的選擇。父愛,深沉如磐石,於無言中堅定而執著地鼓勵著我,讓我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翻越成功道路上各種各樣的、阻礙我的前行腳步的大山,直到我登上人生之巔的那一天。

或許我不會像傅聰那樣成功,我卻可以儘自己所有的力量,讓父親可以如傅雷一般為自己的孩子感到無比驕傲。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為什麼?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七年級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讀後感·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 。

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裡主要收集了傅聰在國外學習期間,傅雷給兒子的書信,其中有一部分是給傅敏的,還有一部分是給傅聰的老婆彌拉的。部分信件還有傅聰母親的信件。書中的內容涉及了文學,藝術,人生等等很多問題。通過看此書,除了感覺到傅雷的偉大之外,更加感受到的是那種父子之情。

《傅雷家書》中傅雷夫婦,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說中,不是普通的家書。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我感動。 陳婷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當我們漸漸長大,他們定是憂喜交加。這世上有千難萬阻,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去探索未知,卻又怕我們懵懂莽撞吃了苦頭。

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捨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點做到了完美。他們選擇了書信這種最為真切自然的文字。寫下的一切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避免孩子走更多彎路。只有在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才能充分地溢於言表。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的不僅是傅雷與他父母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所以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嚴師,慈父,益友,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佩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是那樣完美,許多處不如傅雷那般細心。

他們不知道怎樣教育出最好的我,因為他們不曾瞭解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不知道如何整理我的思緒,因為他們本身就很少讀書;他們對我的世界一無所知,因為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是,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對我的鞭策都代表他們愛我。讀後感·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如每一個最幸福的孩子一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就是這些,使他們成為天下獨一無二也無可取代的父母。

傅雷的教育方式,固然是我們看這本書的重要原因。但如何拉近兩代間的距離,才更應該是我們從這本書中的到並且切實需要的精神物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6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著很奇怪。為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著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說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為凌霄,女孩名為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為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為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說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裡,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說,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說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著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眾,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眾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裡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7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著,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溫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著手中仍留有餘溫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說他“對別人都溫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嘆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裡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裡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說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為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著……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裡,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說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說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裡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8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裡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為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著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著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裡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裡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著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其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婦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因此傅雷夫婦成為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無論是在談及藝術,對待情感還是待人處事,無不體現著傅雷對兒子的愛意。有人說“父愛如山”傅雷正是如此。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誡傅聰:“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細心叮囑傅聰:“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才是聰明人。”反覆勉勵傅聰:“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傅雷曾還對兒子深深的懺悔,說自己對待兒時的傅聰太過於嚴厲,為此傅雷主動提出要成為兒子知己,為的是與兒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傅雷也常常教導兒子要時刻努力,加強自我的管理,不可迷茫的度過一生。“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時時刻刻都讓我們體會到“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身為人父,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龍飛鳳舞。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對已經接觸社會生活的傅聰,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同樣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為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學習來回報父母的恩情,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這不僅是為了父母好,也是為了自己好,為了自己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更加快樂。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早就聽說《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自我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瀰漫在字裡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為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為這些,傅雷後悔不迭,他用自我的餘生為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堅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我,自我有心裡話不願和父母說,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向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後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說說自我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它告訴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在這一封封家信裡,我領略到了傅雷的才華和他的藝術修養,是那麼令人欽佩!在家信中傅雷教給他兒子做人的道理,為他兒子引導生活得方向,還與他兒子切磋音樂方面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封封飽含親情的家書中有一段我十分喜歡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使你過分緊張,低潮不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是在傅聰精神消沉的時候,傅雷勸他時說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哲理,在這一生中不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則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和心情,用樂觀正確的態度去面對。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人生哲理之書,還是一部飽含濃濃親情的書。

傅雷在這家書裡淋漓盡致的表達了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愛意。從家書開頭親暱的愛稱到字裡行間的問候,傅雷大膽的表達除了一般父母不敢表達的感情。

在傅聰賽前緊張的時候,傅雷會告訴他:“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在傅聰得意的時候,傅雷會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做最親密的朋友,這也許是父子關係的最高境界吧!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避諱,他們會交流一切。

現在,我被傅雷與傅聰父子之間的真摯的感情所打動。這種偉大的父愛影響了傅聰一生,在讀此書的同時我也感觸頗深。《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的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人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我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父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為什麼他們總是那麼善變,上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波濤洶湧,是不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很淡很淡呢?只要我們犯了錯誤,愛就會立馬消失破碎……這些困擾我好久的問題,在我讀完《傅雷家書》這本書後都解決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永恆地存在。傅雷對他的兒子傅聰有著深深的愛,但當傅聰年幼時,父親對他卻是非常嚴苛,近乎不近人情。當傅聰長大離開後,傅雷深切地感受到對兒子深深的牽掛,他將這份愛化為一封封家書,藏在對兒子每一句的諄諄教導中。他時刻關注兒子的成長,用愛去鼓勵他前行。當他發現兒子的錯誤時,也會明確地指出,並耐心地教導他;在兒子遇到困難時,他更會努力地去幫助他,比如傅雷對兒子在藝術上的點撥:“《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pause;‘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聲勢雄壯……”在這一段中,我看出了他對兒子的深愛,其實傅雷對音樂的研究並不是那麼深刻,可是他以其淵博豐富的.知識,睿智的見解對兒子予以了點撥,他能看穿詩韻和琴的聯絡,體現了他在文藝上的深厚造詣,也告訴兒子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形式彼此都是相通的。

對傅雷的夫人,傅聰的母親,我也有著極高的敬意。在傅雷對兒子極其嚴苛的時候,她在精神上也備受折磨,但她卻一直努力調和著父子之間的關係,而在傅聰不回信時,她焦慮萬分,無一不體現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她也許不如傅雷那樣擁有淵博的知識,能夠給兒子獨到的見解,但她卻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母親,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永遠抱有希望,永遠以自己的兒子為榮。

愛是什麼?愛是一抹春風,輕輕拂過你的臉龐,圍繞陪伴在你身邊,而你也許並不知道,你的涼爽舒適正是因為清風的相伴,你的幸福安逸是有人在默默守護;愛是一把雨傘,雖然你不是每時每刻需要它,但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它就在那裡,隨時準備好為你遮風擋雨;愛是一本書,它教會你很多很多,在你迷茫時為你指明道路,在你驕傲自滿時教會你謙虛做人。

傅雷用一封封的家書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愛,而我們的父母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愛。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少走很多彎路,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砥礪前行,正因為父母的愛,才成就了今天和未來的我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教誨和關愛,而讀這本書時卻有另一番風格。這一封封組成一本書的家書,讓我不免感到父母那份誰也比不了的愛。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無不關懷備至。這能從中看出他對兒女的關愛。而從家信的另一方面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裡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裡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衝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後,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著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著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後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為藝術家”。

《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嘮叨,“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最近閱讀了《傅雷家書》一書,其中蘊涵的“豐厚的家訓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傅雷教給兒子傅聰的不僅有音樂上的藝術追求智慧,也有與人相處的為人處世智慧。

一是藝術追求的智慧。有情感追求方面的智慧。“以音樂而論,我覺得你的協奏曲非常含蓄,絕無羅賓斯丹那種感傷情調,你的情感都是內在的。”讓傅聰仔細體會每首協奏曲中的情感,並絕不含糊地將它們在琴曲上表達出來。有技巧追求方面的智慧。“第一樂章的技巧不盡完整,結尾部分似乎很明顯的有些毛病。第二樂章細膩之極,touch是delicate之極,最後一張非常brilliant。”在強調外在追求的同時,傅雷也提醒兒子注重內在追求。讓他不要心急,慢慢發現毛病,慢慢改正。藝術追求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他對藝術是有熾熱的愛與不懈的追求的,他同樣希望傅聰可以在藝術上有所作為,所以傅雷才肯讓兒子出國學習音樂。藝術追求的智慧體現在選擇。在兒子的大學時期,他自己選擇了出國留學,傅雷心裡的不捨不會少於任何一個人,但他明白國外會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於是,他選擇了支援。不知怎的,我竟會覺得傅雷與孟母有些相似。孟母為了小孟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他不辭辛勞三次搬家。或許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吧正是選擇的智慧。

二是與人相處的智慧。與妻子相處。在傅聰與彌拉結婚之後,他告訴傅聰,要對彌拉進行培養:“不是說把她培養成一個什麼專門人才,而是帶上帶她走上嚴肅、正直、坦白、愛美、愛善、愛真理的路。”還告訴他夫妻之間要和諧相處。與老師相處。在傅聰想去波蘭學習,但不知如何跟傑老師開口時,他說必須要真誠,先表達感謝,再真誠地坦白,並在最後表明,還要回去繼續向他學習,相信他一定會原諒的。與外人相處。傅雷說要懂得分寸,會拒絕,不能什麼事情都答應別人,不然他們會覺得是理所應當。與人相處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對人的尊重。他對孩子只給建議,不給決定。這樣的尊重和開明讓我想起了鋼琴演奏家指揮家鄭明勳的父母。鄭明勳的父母永遠尊重孩子們的決定,雖然培養時都是從鋼琴開始,但如果孩子們對別的樂器更加感興趣,他們也絕不會反對,而是尊重、支援。最終,鄭家三姐弟都十分優秀,登上了國際的音樂舞臺。

《傅雷家書》從傅聰自身講到傅聰對音樂、對藝術再講到傅聰對家人、對世界,程度逐漸加深,範圍不斷擴大,智慧也不斷延伸。豐厚的家訓智慧全面而有內涵,使人受益匪淺。